书城管理领导艺术36计
2618600000009

第9章 培养谦虚谨慎的作风(2)

很多领导者认为自己并不高调,不会招来祸患,但是高不高调并不是个人的主观表现,而是他人对你的印象。如果一个领导者过于低调,结果反而让别人更加关注如果也会招来祸患。吕不韦就是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他被秦王嬴政罢黜后,在家休养,本来想颐养天年的。但是各国的诸侯使节络绎不绝地来拜会他,请他出山。虽然他拒绝了,但是秦王嬴政知道以后,心里总是有块心病,这块心病只能通过杀了吕不韦才能治得好,于是他赐吕不韦一死。也许吕不韦会觉得自己十分委屈,自己毫无怨言地被罢黜在家,已经十分低调了。那些诸侯使节是自己主动找上门的,他也一一回绝了,从来就没有想过做什么对不起秦王嬴政和秦国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杀他?其实他不知道秦王嬴政心里在害怕,害怕这个重臣有一天会谋反。与其继续担忧下去,不如杀了他痛快。总之,做人做事都要低调,如果发现自己变得十分高调,不论是怎么变成的,都要及时地功成身退,否则就会给自己招来祸患。

志当高远,事当谨慎

吕僧珍字元瑜,是东干郡(治今山东济宁市北)范县人,家世居广陵(今江苏扬州)。

从南齐时起,吕僧珍便跟随萧衍。萧衍为豫州刺吏时,他任典篆。萧衍任领军时,他补为主簿。建武二年(495年),萧衍率师援助义阳抗御北魏,吕僧珍随军前往。后萧衍任雍州刺史,吕僧珍为萧衍手下中兵参军,被当作心腹之人。萧衍起兵后,吕僧珍被任为前锋大将军,大破萧齐军队,为萧衍立下了大功。

吕僧珍有大功于萧衍,被萧衍恩遇重用,其所受优待,无人可以相比。但他从未居功自傲,恃宠纵情,而是更加小心谨慎。当值宫禁之中,既使是盛夏也不敢解衣。每次陪伴萧衍,总是屏气低声,不随意吃桌上的果实。有一次,他喝醉了酒,从桌上拿了一个柑橘,萧衍笑着说:“卿真是大有进步了。”拿一个柑橘就被认为是大有进步,可见吕僧珍谨慎到什么程度。

吕僧珍因离乡日久,上表请求萧衍让他回乡祭扫先人之墓。萧衍为使其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不但准他辞官,还赐他使持节、任平北将军、南兖州(治今江苏扬州)刺史,即管理其家乡所在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然而,吕僧珍到任后,平心待下,不私亲戚,没有丝毫张狂之举。吕僧珍的侄子,是个卖葱的。他听说自己的叔叔做了大官,便不再卖葱了,跑到吕僧珍处要求谋个官做。吕僧珍对他说:“我深受国家重恩,还没有做出什么事情以为回报,怎敢以公济私。你们都有自己的事干,岂可妄求他职,快回葱市干你的本行吧!”

吕僧珍的旧宅在市北,前面有督邮的官府挡着。乡人都劝吕僧珍把督邮府迁走,把旧宅扩建。吕僧珍说:“督邮官府自我家盖房以来一直在北地,怎能为扩建我家而让他搬家呢?”遂不许。吕僧珍有个姐姐,嫁给当地的一个姓于的人,家就在市西。她家的房子低矮临街,左邻右舍都是开买卖的店铺货摊,一看就是下等人住的地方。但吕僧珍常到姐姐家中做客,丝毫不觉以出入这种地方为耻。

君子立身处世,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是封建社会中大丈夫的做人准则。然而,这并非常人可以做到。仍有些人贵而忘贱,得志便猖狂,恣意妄为,最终身败名裂。吕僧珍可谓深知立身之道的智者,他功高不自居,身贵不自傲。从而使皇帝对他更加信任,放心。吕僧珍58岁时病死,梁武帝萧衍下诏说:“大业初构,茂勋克举,及居禁卫,朝夕尽诚。方参任台槐,式隆朝寄;奄致丧逝,伤恸于怀。宜加优典,以隆宠命,可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常侍、鼓吹、侯如故。”不但如此,吕僧珍还被加谥为忠敬侯。吕僧珍善有善终,当和他的立身谨慎是分不开的。

谨慎立身,是对立身的价值有了充分认识。有了功劳,不要经常说起;有了恩宠,注意不可张扬;有了权力,注意不要滥用;有了做高官的朋友,注意不要趋炎附势;有过去的不得志的朋友,注意不要嫌弃。志当高远,事当谨慎,这是历史指示的做人原则。

谨言慎行才能全身而退

汉景帝初年,晁错建议削藩,使早就图谋不轨的吴、楚等七国联合叛乱。危机之时,汉景帝便授于周亚夫太尉之职,要他指挥军队前去平叛。周亚夫既未推辞,又未谦让,只是接受任务,更无其他言语。汉景帝虽然觉得高兴,但同时又觉得周亚夫有些傲慢,可能有点不大尊重或是看不起自己这个年轻的皇帝。

周亚夫出兵之后,屡设奇谋,仅三个月,吴王刘濞被杀,吴、楚叛乱被平定。吴、楚是叛军主力,其余五国也节节败退,没用多久,作乱藩王或是自杀,或是伏诛,七国叛乱很快就平定了。平安七国叛乱,周亚夫功劳很大,赢得了人们的一致称誉,汉景帝也重用了他。

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周亚夫被擢升为丞相,丞相为文官之长,但由于他得罪了人,便有人寻机报复。

首先找周亚夫麻烦的人就是梁王刘武。刘武与汉景帝同为窦太后所生,窦太后十分宠爱小儿子刘武,对他“赏赐不可胜道”,但他恨上了周亚夫。当时,周亚夫主持平叛,率领军队开到了河南一带。吴、楚联军正全力攻梁,周亚夫等人分析了形势,认为吴、楚联军锐气正盛,汉军难与争锋,决定把梁交给吴、楚联军,任由他们攻打。梁王向汉景帝求救,汉景帝也命周亚夫援梁,但周亚夫给他来了个“不奉诏”,而是派骑兵截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吴、楚联军久攻不下,锐气尽失,又被断了粮草,被迫找汉军主力决战,周亚夫则深沟壁垒,养精蓄锐,一举打败了吴、楚联军。

周亚夫只知谋国,不知谋身,虽然平叛胜利了,但却与梁国结怨,终使梁王怨恨。因此,梁王每逢入朝,经常与母亲窦太后说起周亚夫,极尽中伤诬陷之能事。时间一长,假话也成了真话,何况梁王所说的并非假话,只是对事实的理解不合实际而已。窦太后听信了梁王的谗毁,经常向汉景帝说周亚夫的坏话。

汉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因其母栗姬逐渐失宠,汉景帝就想废掉太子,另立王皇后之子刘彻为太子。周亚夫秉性直爽,不懂劝谏艺术,与汉景帝发生了争执。后来汉景帝说废立太子是家事,不需外人插手,周亚夫这才无奈罢休。周亚夫的劝谏不仅未能说服汉景帝,反而蔑视皇帝,因而皇帝深为愤怒。

汉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王皇后要求封自己的哥哥王信为侯,周亚夫断然否决,他说:“高祖皇帝曾经与诸大臣歃血盟誓:非刘氏而王,非有功而侯,天下共击之。”这还罢了,他还直言不讳地说:“王信虽是皇后的哥哥,但并无功劳,如果把他封了侯,那就是违犯了高祖的规约。”这自然使汉景帝十分恼怒,只是周亚夫持之有故,言辞确凿,汉景帝才不便发火,只能“默然而沮”。但从此加深了他与景帝之间的矛盾,更得罪了王信。

梁王与王信过从甚密,都恨极周亚夫,于是,两人联手,内外夹攻,一起陷害周亚夫。后来又由于其他事情,汉景帝对他产生了一定的怀疑。一次,景帝专门宣召周亚太,想“考验”一下,看他是不是个知足的人。

一日,汉景帝特赐食于周亚夫。周亚夫趋入宫中,见汉景帝兀自独坐在那里,汉景帝跟他随便说了几句话,就命摆席。汉景帝让周亚夫一起吃饭,只是席间并无他人,只有一君一臣,周亚夫就感到有些慌惑,等他到了席前,发现自己面前只有一只酒杯,并无筷子,菜肴又只是一整块大肉,无法进食。周亚夫觉得这是汉景帝在戏弄他,忍不住地就想发火。转头看见了主席官,便对他说:“请拿双筷子来!”主席官早受了汉景帝的嘱咐,装聋作哑,站着不动。周亚夫正要再说,汉景帝忽然插话道:“这还未满君意吗?”周亚夫一听,又愧又恨,被迫起座下跪,脱下帽子谢罪。汉景帝只说了一个“起”字,周亚夫就起身而去,再也没有说话。

几天过后,突然有使者到来,叫他入廷对簿。对簿就是当面质问,澄清事实,核实错误罪行。周亚夫一听,就知末日已到,但还不知犯了什么罪。等周亚夫到了廷尉府,廷尉交给他一封信,周亚夫阅后,全无头绪。

原来周亚夫年老,要准备葬器之类,就让儿子去操办。周亚夫的儿子买了五百副甲盾,原是为护丧使用,出于贪图便宜,买下了许多朝廷使用的木料等。他使佣工拉回去,又未给钱,使得佣工怀恨上书诬陷。

汉景帝见书十分恼怒,正好借机找茬,派人讯问。周亚夫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无从对答。问官还以为他倔强不服,就报告了景帝。

景帝怒骂道:“我何必一定要他对答呢!”就把他交大理寺审讯。周亚夫入狱,其子惊问何故,等弄清了原委,才慌忙禀告父亲。周亚夫听了以后,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长叹了一口气。

下面这段问答是千古有名的。大理寺当堂审讯,问道:“你为什么要谋反?”周亚夫说:“我的儿子所买的东西全系丧葬所用,怎能谈得上谋反呢?”主审官说:“你就是不想在地上谋反,也想死了以后在地下谋反!”这真是石破天惊之判词,周亚夫一听,完全明白了,再也无话可说。被关入狱中后,他五日不食,绝食而亡。

为人处世,须谨言慎行,不可得罪人太多。否则他人容易记过在心,关键时刻这些人不会帮你说话,反而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将你推至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