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西中黄村志
2619200000014

第14章 人口(2)

四支:张山水(2户10口),张江水(4户16口),张金水(1户4口),张天录(1户9口),张跟虎(1户5口),张旺水(1户6口),张书彦(1户6口),张福水(1户6口),张拽把、发才(2户11口),张国栋、小栋、国荣(5户23口),掌才(1户6口),张廷玺(1户5口),廷选、廷泽、廷喜、廷利(4户24口),长锁、长发、长祥(3户17口),张俊杰(1户1口),张德荣(3户13口),张允录(2户10口)。共34户172口。

五支:张建明(3户18口),志安、秋安、春安(3户13口),俊义(2户14口),俊礼、俊祥(2户15口),喜(1户5口)。共11户65口。全户总计79户,417口。

附:一支始祖碑文及张启瑞家谱:

四世祖辄。五世祖渊。六世祖世高。七世祖文。八世祖永年、永胜、永实。九世祖居恭、居敬、自成、自法。十世祖喜立、平立、廷立、扶立、独立、中立、正立、本立。十一世英斗、翼斗、标斗、聚斗、奎斗、轸斗、射斗、壁斗、角斗、箕斗。十二世瑞、玘、玳、瑾、璓、琦、瑁、珠。十三世英、生、徐、鹏翼、鹏翔、尚志、尚德、尚勇、祀翼、承翼。十四世广德、广法、广成、广兴、金门。十五世善信、善辞、善政。十六世筠。十七世鼎臣、鼎新。十八世宝英、宝华。十九世步云、步肖。二十世启瑞。二十一世子中、子方、子正、子行。二十二世英杰、文杰、世杰、帆、九望、俊杰。

从光绪版的太平县志查出,西中黄村的张鹤令在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就考取了戊戌科进士,担任陕西桢州太守。应该是中黄村最早的官了。这一脉张,也应该是中黄村最早的张姓了。

诚如这样的话,这一脉的张姓为一家张,那么懋卿、顺卿的张就为二家张了。

集上张秋景家的张,又为另一脉张。他家从河北大明府迁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天下张姓很多,非常复杂,一时难以说清。

二、100口人以上的大户有4姓

(一)王姓。现有人口394口。王姓家族从明朝初年迁来西中黄村,何地迁来不详。祖茔在北门外路东。明崇祯十五年(1637年)十一世祖宗珙在本村仁义巷路北建王宅。清嘉庆八年重修;十九世祖渊通(举人)民国四年(1915年)重建,门前立木旗杆,改称“旗杆院”。王姓十八世以前的祖宗记不清楚了。十九世祖渊通(1851年-1916年)、逢源;二十世祖听桥(渊通长子1893年-1964年)、幸桥(渊通次子1895年-1974年)、讲桥(渊通三子1904年-1974年),观桥(?子1886年-1936年),二十一世绍烈(听桥子1934年-2000年),允烈(幸桥长子1926年-1947年),宏烈(幸桥次子1938年-1990年),峻烈(幸桥三子),吉选(讲桥子);希烈(观桥长子1905年-1972年),陈烈(观桥四子1918年-2004年),扬烈(观桥二子1911年-2003年),景烈(观桥三子1916年-)住河南新乡。二十二世培兆、全发(绍烈子);培成(宏烈子);彦华(峻烈子);晋鹏、晋雄(吉选子);增义(承烈子);增考、增福、增禄(扬烈子);增祥(希烈子)。

(二)李姓。现有人口391口。分为南李和西李两族。南李有李虎成(3户),李兰成(5户),李和平(3户),李冬炎(2户),李玉成(3户),李新民(3户),李吉强(3户),李来福(1户),李百有(4户),李百管(5户),李三有(2户),共24户112口人。西李有李有才(4户)李栓(2户),李英(2户),李琪娃(1户),李万来(10户),李三来(6户),李海昌(3户),李佩珩(3户),李胜喜(2户),李继国(2户),李建、李运琪(3户),李运泰(3户),李银虎(2户),李奎(2户),李达(3户),李三虎(3户),李勇(2户),李小忠(2户),李通(2户),共60户,180口人。

据年长者说,李姓从本县南李村迁来。

(三)郭姓。郭姓现有人口181口。据考,郭姓在明初从河南池望迁来本村。郭庆基、郭立基、郭子义、郭士十、郭振生、郭吉生、郭安、郭天相、郭耀山、郭顺成、郭成局等均为郭家人员。郭天相家有朝廷封的诰封楼。郭庆基为西中黄村早期革命者,后任解放军副军级干部。

(四)刘姓。刘姓现有人口105口。刘汉卿的曾祖父刘希贤从万荣县南五村迁来中黄落户,距今已有200余年。刘振有的祖父从河北威县迁来,距今已有100余年。刘锁柱原籍河南,先到垣曲,以后才迁到西中黄村,约有90多年。刘保,原籍临猗,祖父时迁来中黄开馍铺,日寇侵华时把其祖父打死,他哥哥回了老家,与老家有联系。刘根生父亲从山东来,约有70多年。刘兴全,原是盘道人,40年前来西中黄村与老舅刘随顶门。

过去,刘家有一个财主叫刘青燃,住在东门内路北第一个胡同中间路西,他家有一座坐北面南的砖包院子,北房三间,上有顶棚,全部红漆,东西厢房各三间,门楼高大,也是两层,楼下除大门外东西北三面还有闪门,大门是水磨石门框,门前东西侧有一对石头椅子,名为“上马石”。大院旁边还有一个小院,是厨房和佣人居住的地方。可窥当年盛况。现在没有后人,院子也早就不存在了。

三、50至100口人的大户7姓

(一)司姓。现有人口89口。祖籍两湖(湖南、湖北不详),四世时定居西中黄,据传,司姓来村最早,有“先有司家巷,后有张家弯”(弯子巷)之说。司姓迁居西中黄以后,以农为本,农商结合,在本村集上开过商店,经营长盛元杂货铺和斗行、蜡铺等,为中黄的经济发展带过头,出过力。传至“生”字辈为十九世,以下还有二十三、二十四世等。

(二)梁姓。现有人口80口。传说从浙江金华迁居中黄。因府、省级官员回避本省,先祖到山西任职,时间较长,故落户中黄。

梁姓一族,人才辈出。梁合水一家,就出有一位副厅级、五位正副县级领导。梁合水曾任新绛、万荣县委书记。四个儿子若玉、若洁、若皎、若皓,女儿晓娟、秀娟都是县级或县级以上领导。

(三)赵姓。现有人口13户,80口人。从河南迁入西中黄村。现已传二十世。赵继先提供的族谱如下:

始祖敬。二世刚。三世英。四世文。五世足良、足苍。六世栋材(足苍子)。七世都晋。八世璇。九世充光、充美。十世彬(充光长子)、桂(充光次子)、桧(充光三子)、楦(充光四子)、桐(充光五子)、榕(充美子)。十一世大章(彬子)、大兴(桂长子)、大德(桂次子)、大州(桧长子)、大魁(桧次子)大士(桧三子)、大游(桧四子)、大臣(榕子)、大江、大海、大湖(楦子)。十二世恂(大章子)、敦(大章子)、怡(大士长子)、恺(大士次子)、愉(大士三子)悦(大士四子)、震方、霞方(大臣子)、怀、惟(大湖子)十三世元达、元赞、元通(怡子)、元弼(敦子)、元辅、元佐(震方子)、思德(霞方子)、元宰、元相(愉子)。十四世炳南(元弼子)、日升、日隆(元达子)、有畏、喜娃(元相子)、炳正(元辅子)、炳午(元佐子)、克敏(思德子)。十五世清太、静太(炳南子)、世熊(日隆子)、世荣、世华、世富、世贵(有畏子)、世功(炳正子)。十六世思录(世熊子)、思恭(世贵子)、思良(世华子)、思温(世荣子)、思义(世富子)、吉祥(世功子)。十七世景连(思录子)、继先(思恭子)、连成、连壁、升娃、小升、五升(思良子)、承顺(思温子)、承志、飞虎(思义子)、天生、天才(吉祥子)。

赵姓的赵思禄,抗日战争时,曾与日本鬼子搏斗。(四)贾姓。现有人口66口。

(五)杨姓。现有人口65口。什么时代迁来中黄不详。杨姓中有杨克宽一家为教育世家:克宽父亲杨级三曾任原汾城县古城高小校长;叔父杨秀三曾在原汾城县西南李村、西中黄村任小学教师;杨克宽曾在临汾一中任党委书记、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书记;妻子贾文焕曾任北柴、南赵、临汾造纸厂小学教师;大女儿杨继红任山西医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二女儿杨育红任太原师范学院计算机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儿媳郭文英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助理、经济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弟媳张银莲,在山西师范大学工作、大学中级职称;侄儿杨涛现任临汾师范学院美术教师。一个家庭中,能有这么多的教师教书育人,堪称教育世家了。

另杨志1934年由河南迁入。

(六)高姓。现有人口56口。

(七)文姓。现有人口50口。

四、值得关注的几姓

(一)荀姓。现有10户,49口人。明代大移民时从荀董村迁至西中黄村。古时出过武举荀友楷,在山西忻州任职。当代有荀亭兰(即宋澜,曾任襄汾县县长。)

(第三节)数民族

西中黄村由于婚姻关系,近年来有了少数民族:

一、蒙族:王秀珍。三队裴林娃妻,由内蒙集宁市来。

蒙族:张水旺。张焕平夫,由内蒙招亲来村。

蒙族:王胜。王秀娟夫,由内蒙招亲来。

二、布依族:岑细梅。司巨民妻,由贵州省来。

布依族:路阿燕。张建国妻,由贵州省望藻县来。

(第三节)计划生育

(第一节)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和政策

新中国建立以后,西中黄村的人口快速发展。建国前一年的1948年,西中黄村有1485口人,到1976年已经发展到2777口人,28年间,增长1292口人,接近翻了一番。人口问题开始紧张。国家也在1970年代中期开始宣传计划生育,提出“一个少,两个好,三个不保”的口号,提倡晚婚晚育,鼓励农民少生、优生,发家致富,引导农民重视计划生育工作。

到1983年,计划生育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控制生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工作。1983年的10月31日,汾城镇政府开会传达县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是:一、四术(结扎、上环、流产、引产)人员3号在县计生办进行培训,准备在全县开展手术;二、政策:一胎23周岁以上生育不罚,23周岁以下生育,一次性罚100元,以后每年罚30元,罚到满23周岁止,提倡晚育。二胎怀孕费罚500元,交生育费250元,抽一口人责任田,每年罚60元,连罚7年,提倡只生一胎;三胎怀孕费1000元,生育费500元,抽双方责任田,每年罚120元,连罚14年;三胎以上者,在原罚款上再加罚30%,杜绝三胎。

传达会议精神以后,村里建立了计划生育领导班子:组长:郭引莲(后换赵玉梅),副组长:赵玉梅、张秋莲,领导成员各队妇女队长。

计划生育工作,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开始走上正轨。西中黄村开始执行国家的基本国策,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各种措施。

(第二节)划生育工作采取的措施

1964至1972年为我村人口出生第一个高峰,每年出生90至108人之间。当时尽管已经提出计划生育,但广大群众一时接受不了。1999年10月1日实施了《山西省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9月1日实施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使西中黄村群众改变了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生育率逐年下降。

2004年至2007年底,全村享受独生子女奖扶金的31户,双女户奖扶金的14户。退二孩指标户奖扶金的2户。

1976年至1990年为控制人口阶段;1991年至2001年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阶段,控制在1.8‰以下。

2007年要求:一、稳定低生育水平;二、提高人口素质;三、经济与人口协调发展;四、奖励、扶持政策到位,宣传男女平等,关爱女孩,使经济与人口协调。

2007年至2010年,男女出生基本平衡;宣传少生优生,宣传生殖保健,进行科普教育,奖励和扶植政策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