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酒店规范化管理全书
2620000000007

第7章 酒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

(1)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许多发达国家会日益短缺劳动力,特别是适宜在酒店工作的年轻人。

(2)尽管人们的观念已有不少变化,但酒店业仍然常被列入不大受欢迎的行业,吸引力不高,一些年轻人常把酒店业列入比较靠后的职业选择。

(3)为了得到更高的收入或福利,酒店人员的流动性很大,有的是改行进入其他行业,有的是被别的酒店挖走。

(4)酒店业是采用新技术与新设施的先驱行业,因此,酒店业对受过高级专业训练的人需要量很大。然而,缺少培养这种专门人才的地方。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国际标准的高档酒店增加,不仅缺乏真正能胜任管理经营此类酒店的高、中级人才,甚至奇缺素质良好的一般服务人员,加之某些岗位因年龄等原因自然淘汰率高,这类人才的需求负担就更重。

11.建立专家系统

酒店的科学管理需要“专家治店”,并成为世界酒店的一种时尚。实际上,国际上先进的酒店都已是“专家治店”,为什么还要建立专家系统呢?

首先,专家只是“专门之家”而已。没有万能的专家,电力、锅炉、空调、财务、烹饪、美化、商品等如此广袤的领域,谁能事事精通?这就需要各方面的专家来酒店咨询、解决问题。

其次,即使酒店管理人员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但长期置身酒店难免“熟视无睹”而出现管理“盲点”。专家介入有利于管理与服务的改进。旁观者清,能一目了然地指出酒店存在的问题。

最后,服务也离不开专家系统,服务也有高级专家。

专家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家具有充分的,甚至是毫无顾忌的批评权、建议权,但无决策权、指挥权;二是专家系统是松散的咨询团体,而不是常设机构。

(第三节)我国酒店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酒店业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饭店设施以事业接待型为主,大多数饭店实行招待所式服务,部分较好的饭店,作为政府外事接待部门的附属单位,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这一阶段中国饭店业的总体状况可以概括为数量稀少,设施陈旧,功能单一,条件简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为酒店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酒店业发展速度之快、档次之高,实属世界罕见,至今已形成了以6000多家星级酒店为主体、一大批各种类型的酒店设施为补充的酒店产业。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酒店业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78~1988年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酒店业在局部城市始终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但由于发展的基数比较小,所以全国每年增长的绝对量并不大,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

从酒店业的市场看,这一时期是酒店业的短线制约时期,旅游酒店成为当时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中国向世界敞开国门初期,海外游客怀着对中国的神秘感大量涌入,致使主要城市及旅游城市酒店严重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1979年,国务院在北戴河召开会议,决定在各省尽快建设一家主体酒店。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的建成开业,标志着从此拉开了大规模引进外资建造酒店的帷幕,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各部门的资金也开始投入酒店业,酒店业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一过程中,旅游酒店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非常好的状态。到了这一阶段的后期,由于在一些大中城市众多酒店的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在局部地区得以暂时缓和。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增长,酒店业的体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接待型的酒店纷纷摘掉了招待所的帽子,从事业单位转为个业,成为经营实体。这些酒店与新建酒店一起成为我国酒店业的主体。酒店业企业化的过程为酒店经营管理上档次提供了条件。

从酒店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伴随着外资酒店的开业和境外管理的引进,中国酒店业开始了从招待所式的管理向现代酒店管理的转变。许多酒店纷纷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自身的管理模式。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这一时期还处于产品观念阶段,一些酒店仍然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等客上门是不少酒店的状态。

2.1989~1992年提高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国际旅游市场大起大落,新兴的酒店业第一次体会到市场的残酷滋味。由于1989年“政治风波”的影响,世界上一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使处于蓬勃发展中的酒店业突然跌入低谷,酒店客房出租率大幅下降,1989年酒店全国平均客房出租率仅为40%多,较上年降幅巨大。与此同时,酒店的增长速度显著下滑,从1989年21.5%客房增长率连续下降到1990年9.83%、1991年9.28%、1992年9.3%。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还不完全在于增长率的下降,而在于整个酒店业市场从高峰骤然降至低谷,酒店经营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酒店将管理的重心转向强化内部管理、提高酒店档次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上来。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全行业推行了星级评定工作,这一工作的实施使我国的酒店在软硬件的建设上都有了对照标准。从此,各酒店围绕着星级标准,把不断完善酒店产品内涵,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管理的目标。星级评定工作的开展,使中国酒店业从根本上上了一个台阶,酒店业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力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外在压力,使中国酒店业走过了一个以质的提高为核心内容的发展时期。

3.1993年至今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谈话以后,全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浪潮,经济发展异常活跃,酒店业也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酒店业市场增幅在15%以上,经济效益在1996年前稳步上升。1997年以后,随着酒店供给的大量增长,酒店业在快速发展中逐渐步入成熟阶段。

二、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酒店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总体来看,中国酒店业的管理水平还不够平衡。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历程呈现出以下特点。

1.酒店规模急剧扩大,呈现全方位发展态势

在20多年里,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1993年至今两个大建酒店的高潮时期。80年代中期,酒店建设主要集中在大城市,1993年后则各省、市(地)县都建酒店,即使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也不惜巨资建上几个高档次的酒店,因此导致酒店分布日趋分散。由于经济体制条块分割的现状,酒店建设报批渠道众多,酒店建设盲目性很大,1993年以来,全国每年以20%左右的递增幅度扩大,据预测今后几年仍有10%左右的增幅。这种酒店业外延规模的急剧扩大与客源的增长并不平衡,很多酒店的建设并非出于市场需求的拉动,而是因为各地构筑外向型经济窗口所需。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形成以下三个热点:原有政府招待所经改建、扩建成为高档次宾馆;一些经济部门(如供销、邮电、银行、烟草、电力、煤炭等)因转产第三产业而以建造酒店作为突破口;房地产项目转入酒店业,使酒店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发展的态势。

2.酒店类型齐全,以中小酒店为主体,星级酒店占有重要的地位

至1999年底全国7000余家酒店中,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有98家,占1.39%,100~500间的有3095家,占44.9%,100间以下的有3842家,占54.61%,酒店平均规模126间。全国酒店形成了以中小型酒店为市场主体的特色。从档次上看,星级酒店中高星级酒店占7.25%,三星级酒店占33.5%,低星级酒店占59.2%,星级结构基本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从经济性质看,国有酒店依然是酒店的主体,占整个酒店业的64.1%,集体和个体比重在逐步加大,目前占酒店总数的16.7%,其他形式的酒店占19.1%。

3.酒店业管理水准不低,但发展不平衡

全国酒店业中星级酒店管理水平普遍较好,总体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但仍有不少酒店虽有现代设施,却依然停留在招待所的管理模式上,与星级酒店的差距有拉大之势。随着国外酒店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各地大中城市都有了国外著名酒店公司管理的酒店,这些酒店均采取了集团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近年来国内也成立了一些酒店管理公司,开始管理一些酒店,但这些酒店管理公司规模小,管理能力有限,多数又未能以高档次酒店作为依托,因此近期内还很难形成网络化的经营。而大多数酒店仍隶属于某个主管部门,实行单兵作战,自我管理。

4.酒店业总体运行良好,星级化管理成为一种潮流

中国酒店业在近几年总体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经营效益从1999年开始回升,客房出租率、营业收入、上缴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2000年,酒店业克服前几年大面积亏损的局面,取得了全行业的盈亏平衡。酒店业竞争也日益理性,追求质量竞争和文化竞争已成为一种时尚。中国酒店业日趋成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对酒店业实施了以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为特点的星级化管理,使全国酒店在提高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准的同时进入星级序列,酒店星级化比例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小型酒店自觉加入星级化行列。特别是2000年以来,酒店业星级评定步伐迅速加快,2000年全国共评星级酒店2000多家,到2002年星级酒店可能已达12000家。星级化管理将成为中国酒店业的一种潮流。

三、我国酒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相当一部分酒店还没有完全进入并适应市场经济的节奏。仍在沿用计划经济时的制度从事酒店经营管理,坐店等客,经营品种单一,市场反应不好,经济效益差。

2.很大一部分的酒店经营管理手段非常落后。截至到目前,我国仍然有3000家左右的酒店沿用人工管理,以客人离店结账一项为例,往往会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而引起客人不满和投诉。此外,有些酒店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由于覆盖面太窄,仅用于前台为客服务系统,所以不适应酒店全面经营管理需要。

3.大多数酒店销售手段单一化,一家一户进市场,没有形成市场网络与规模,没有实现联合。我国目前不少酒店仍在沿用独家进市场的做法,国内形不成接待网,客源不能相互介绍。国外进不了客源预定网、国际互联网,独家招徕,效率低.效果差,成本高,信息不畅。

4.产品缺乏特色,酒店形象不突出。不少酒店在对外宣传时,仅仅局限于客房的介绍,而缺少全面地介绍自己的特色产品与服务。形象包装又只从房价上出发,想用低价招徕客人,结果适得其反,房价过低,反而不能吸引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