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与口才知识(全集)
2620500000013

第13章 领导口才的自我训练——对多数人有用的口才训练计划(2)

看图说话就是描述,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没有现成的演讲词、散文、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当场组织语言,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身为一名领导,无论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也就不可能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当众讲话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其方法是:以面前的场景或人物作为描述对象。第一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仲夏夜的海边”,那我们就必须观察一下周围有哪些事物,海边有山、有树、有沙滩、有游人,海上是否有波涛?有岛屿?星光映衬下的海又是什么样子?游人在海风习习,夜潮汹涌下以何种心情游玩?

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只有有了这种观察,你的描述才有基础。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

其要求是: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描述千万不要成流水账,平平淡淡,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可以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上到下,切不可兴致所至,东南西北胡乱说上一通,让人摸不着头脑,描述出的东西,让人听了以后能知道你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像。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阴下,你就可能有一种联想,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把想像的一切组织到语言中,递次展开,你的发言便条理清晰,内容充实了。

开发你的表演力

角色一词,在表演时是指演员扮演的戏剧或电影中的人物,我们这里的角色,与戏剧、电影中讲的角色,有着类似含义。角色扮演法,我们是指领导在语言上扮演不同人物。其方法是:

选一篇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戏剧为材料。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特别要分析人物的语言特点。根据作品中人物的多少,找人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也可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以此培养自己的语言适应力。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这种方法不同于朗诵仅注重“诵”,还要去“演”。它不仅要求准确清晰,充满感情,停顿得当;还要求能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训练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它可训练我们的肢体语言,对提高领导当众讲话水平大有裨益。

掌握讲故事的方法

人们都听过故事,但并不一定都讲过故事,讲故事看起来很容易,要真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常言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呀。别人讲故事绘声绘色,很吸引人,甚至让你废寝忘食地去听,可是自己一讲起来,仿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干干巴巴,毫无吸引力。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故事讲好的。学习讲故事对练口才是一种好方法。

讲故事,对人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因为故事里面既有独白,又有人物对话,还有描述性、叙述性的语言,所以讲故事可以训练人的多种口语能力。

其方法是: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节性是通过各种性格的人的言语、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讲故事以前就要先研究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要讲《皇帝的新衣》这个童话故事,那么你就要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然后把国王的愚蠢无知,骗子的狡诈阴险,大臣的阿谀奉承、不分是非,乃至小孩的天真无邪都用语言表现出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把握故事语言的个性化。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段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重复讲述。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融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另外,边练讲,还要边配以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

其要求是:首先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其次不要照本宣读。讲故事是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着念的,那样就成了念故事了。讲故事要用口语化的语言去讲。

由于个人知识、心理及年龄的差异,练口才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你就会找到打开“口才家”之门的金钥匙。

训练自己说话通俗的方法

一个经过合格语言训练的人懂得何话说得,何话说不得,同样一个意思,如何说来才会让人会心一笑,意味犹长。在古今中外的语言实践中,语言技巧可谓是英华璀璨,博大精深,在此只能举其荦荦大者,以供读者欣赏,希望从中可使您找到当众讲话的灵感与技巧。

说话的通俗性,是指说出的话不但要生动、巧妙,而且还要明白、易懂,使人乐于接受。语言表达要大众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用语通俗,一听就懂;二是意义通俗,深入浅出。违背这两点,不仅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甚至还会造成各种误解。

多使用群众口头中常用的大众化语言,也可以使表述更为通俗易懂,增加语言的特殊表现力。大众语言来自于人民大众,是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的。它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在说话中巧妙地运用,能够增强说话的感染力。

俗语是通俗而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简练形象。恰当地引用俗语,可以增强说话或演讲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经历了千百年长期传诵,千锤百炼,凝结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谚语具有寓意深长、语言精炼、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谚语和俗语一样,也可以为语言增色。

1985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到前苏联访问,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在欢迎仪式上,前苏联领导戈尔巴乔夫说:“总统先生,你很喜欢谚语,我想为你收集的谚语再补充一条,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

戈尔巴乔夫之意,当然是宣称他们在削减战略武器上有行动了。

里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礼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忙催生。”

里根的谚语形象地说明了里根政府不急于和前苏联达成削减战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政策。

两国领导人经过紧张磋商,在某些问题上缩小了分歧,都表示要继续对话。戈尔巴乔夫担心美国言而无信,于是在说话中用谚语提醒:“言必信,行必果。”里根也送给戈尔巴乔夫一句谚语:“三圣齐努力,森林就茂密。”

两国领导人都是说话高手,巧妙地运用谚语进行磋商,收到了其他语言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歇后语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截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解说,像谜底。在谈话中恰当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强谈话的趣味性,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为说明某人工作开展缓慢,可说:“他呀,大象屁股——推不动。”为了说明自己没有能力办这件事,可说:“我是丫环带钥匙——当家不作主。”为了说明办了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可说:“我办的这事真是‘公公背儿媳’——费力不讨好。”等。

以上技巧通常是说,在语言运用上,要善于运用已有语言文化宝库中的珍贵宝藏,使我们讲话通俗易懂,为大众所接受。

另一方面,如果作为一个领导更要注意语言的深入浅出,通俗明晓,这就要求讲话者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把自己摆在与广大听众平等位置上,只有先平易近人,才可至真至纯!

训练自己说话含蓄的方法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人们总会遇到一些不便直言的事情或场合,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委婉含蓄的说话技巧。含蓄就是在交谈或论辩中,不把本意直接说出来,而是采取曲折隐晦的方式表示本意,带有哑谜特色的一种当众讲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