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2622000000007

第7章 德与才(3)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点评]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我们是否知道,在前进的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在日常生活中,小到一张纸和一支笔,大到与朋友、同事、领导相处,难免有人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别人处于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主动帮助他们,得到的可能不仅仅是感谢的话,更有可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进而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拉近彼此的情感,生活才能开心,工作才能顺心。

热心帮助别人,结果常常是双方受益。不愿给别人提供服务的人,别人也不愿给你提供方便。人们的不幸往往就在于,不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想不到去帮助别人,然而一旦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才想起应该还先去帮助别人一把,可是那时已经晚了。

案例精选

[描述]

一个人和上帝讨论什么是天堂和地狱,上帝便让他看了两个场景。一个是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都看起来营养不良、绝望而饥饿。每一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无法将食物送进嘴里,他们看起来十分的痛苦。他们又来到另一个房间,同样的一锅肉汤和一群饥饿的人们,还有一把和第一个房间里同样长的勺子。但是这里的人们却很快乐,因为他们相互用自己的汤匙舀肉去喂对方。

[点评]

这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因为自私,而不肯去帮助别人,不肯为别人牺牲即使是很微小的利益,结果是害人害己,让自己失去得更多。其实,只要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一只援手,那么你在陷入危机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你在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本身也会体验到快乐,因为付出本来就是一种快乐。在为别人付出爱心的时候,你就在为别人的心中种下了一片希望,总有一天你会看到那希望变成累累的果实回馈给你。

有人说,帮助别人成功,是追求自己成功最保险的方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帮助他人,一个能够为别人付出时间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成功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幸运也不会自己来光顾你,只有靠自己去寻找和争取。有的时候,在给别人帮助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创造最好的成功机会。

总的来说,帮助别人就是:利人利己的事大胆去做;利人损己的事量力去做;损人利己的事绝对不能做;损人损己更不能去做。

6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圣人,无德无才是蠢人

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学问有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的环影响就愈大。

宋北时期,司马光鉴于历史上的用人实践,在《资治通鉴》中系统地分析了历代用人的特点后,得出了较为理性的认识,使德与才的辨析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司马光的观点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圣人,无德无才是蠢人。这个信条在当今社会依然受用,“德才兼备”依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这四种人究竟都代表着什么呢?

有德有才的人,他既有能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优秀品德,又具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才华。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于他自己,还是社会,所取得的收益都是最大的。

有德无才的人,虽然有高尚的品德,但是才能平庸。他们有办好事的愿望,但是能力有限,所产生的效益自然不如德才兼备的人,往往是好心办不了好事。

有才无德的人,这样的人既有做坏事的打算,同时还有做坏事的能力,由于其能力强,手腕高,做了坏事也就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说有才无德是小人。

无才无德的人,想做坏事,但是才能有限,做坏事的手段不高明。想做有道德的事情,却又没有能力,他们只能在人生机遇的天平上,左摇右晃。

这几种情况也恰恰验证了司马光的话: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

案例精选

[描述]

有一个少女,在一个2米高的围墙内正被几个坏人围住。假设:德表示救少女的表现;才表示具有跳过2米高围墙的本领及高超的武功。这时,路过一个人:A有德有才,他会成功救下少女免遭坏人欺负;B有德无才,他想救少女,但自己无能为力,不过,这时他会想办法找别人来救;C无德无才,他也想跳进围墙干坏事,但由于能力有限,跳不进圈子,只能干着急,不过,这时他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从而为别人救少女提供间接条件;D无德有才,他本人也是干坏事的,而且有能力跳进圈子和几个坏人一同干坏事。四种情况中,第四种情况对社会、对别人来说造成的危害最大。

[点评]

这也说明:在选用人才时,德是最根本的。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基于品德的。也就是说,这个人即使拥有再高的才能,没有品德,也不是“好人”。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灵魂,是向导;才是能力,是工具。如何选择,还需要仔细分析。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春秋战国,诸侯兼并,那是一个“礼崩乐坏”靠拼实力的无义战年代,“戎事以杀敌为礼”,不是讲德行的年代。赵国相对于秦,属于小国弱国。蔺相如作为弱国之相小国之使,在政治环境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还能讲究个人德行,施展个人才干,跻身于名相行列,显露出个人锋芒。可见,人才的成长,是需要德行的。其实,才能与德行的使用,则必须视情势而定。

纵观中国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有德无才、有才无德、德才兼备的人都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被使用过。

有才无德是小人,那么当年曹操为何“唯才是举”。大胆用那些有才无德的“小人”呢?曹操“唯才是举”也是有历史原因的。乱世中争夺人才,抢占资源,这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策略。不过这种“唯才是举”的策略还需要辅之以超强的驾驭管理各类人才的能力和机制,所谓“以道御之”。同样是人才众多,在曹操则是优势,在袁绍则是祸患。到了曹氏集团的后期,奸贤并进的复杂局面逐渐失控。

曹操也并未真的“唯才是举”。可驾驭、可用之人则举;不可驾驭、不可用之人则杀之。孔融因触犯而被杀,杨修因不逊而受害,荀彧以忠汉而遇难,这些都是很值得玩味的。

当形势处于不大明朗的时期,或当斗争的形式将发生决定性的变化时,这个时候最高统治者将选择德行突出、才能或稍差的官员出面来稳定大局,以图进行过渡;这个时期的典型例子就是萧何。萧何其人,雍容大度,善于团结人,不嫉贤妒能,他能够力荐韩信担当大将,让张良陈平随同刘邦南征北战,自己则默默无闻地稳定大后方,为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这种时期,德行,对于人才来说是最主要的。

假如此时再继续重用“专门人才”,就会造成人心涣散、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形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刘邦很快就以各种借口清洗了韩信等人,而继续重用萧何。

而当政治经济处于大好形势时,统治者需要的理想官员必须同时具备既能够继续稳定大好局面又有一定的开拓能力以推动大好形势的发展,即所谓德才兼备的人才。此时已经可以从容地考察和培养后备人才,使其达到德才兼备的标准。但是这种人才肯定不足,而且也不必强求所有的官员都能达到这样的高标准,可以考虑重要岗位必须保证留给德才兼备官员。其他岗位则可考虑在这样的官员直接领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拔才能明显、或德行突出的官吏担当某一面的具体工作。

这一时期的例子就不胜枚举,凡是取得历史正面肯定的统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大好局面,都不可能离开德才兼备官员的佐治。文景时期的“萧规曹随”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为而治”,“无为”本身就是一种统治智慧,再说,在无为的口号下推行的惠民政策使老百姓得到了“休息养生”的巨大好处。

最合适的例子就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合上述,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圣人,无德无才是蠢人。这句话是根据特定的环境来说的,不是准则。而在现实生活中,上述四种关于德与才绝对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一个人要么表现为德多才少,要么表现为德少才多,重用有德有才之人,培养有德无才之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用人就非常重要。

每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决定其人生态度和性格,做什么样的人的关键是你自己。只要你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利用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才能提升,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你也会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因为德才兼备不是某个人天生就有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坏人、好人或是伟人,是他们在后天的环境中,塑造的思想和性格决定的。

才能可以学习,你不聪明,但是起码你知道努力,你的才能就会提高。你要明白才能是什么,才能就是知识加经验。天才不是天生的才子,而是他们比任何人都努力,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们付出的是常人的几倍,才赢得了天才之名。而品德也不是从出生时就打上坏或者好的印章,有许多人在学校是好学生,但没有人敢说,他一辈子都会是个好人;相反,一个小孩有些调皮,也不能说他长大以后,品德会很坏。不要认为品德只能从小培养,一个人的道德良知从任何时候都能培养。有人曾说,一个习惯或者一个动作反复进行两个星期,它就会变成习惯,习惯会慢慢变成思想,思想就会影响道德。所以,要想培养自己的品德,就要注意自己的习惯。大脑就像一台机器,也需要我们过滤有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