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2624200000012

第12章 朱德

朱德(1886~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玉阶,四川仪陇(lǒnɡ)人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人民军队的总司令

朱德,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的总司令。他还担任过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仪陇李家湾的一户农民家里。朱德从小参加劳动,从父辈那里继承(继承:泛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受过来。)了中国农民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

在父母节衣缩食培养下,1907年,他从成都高等师范大学堂毕业,回到家乡仪陇。这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具有新思想和救国热情的青年了。教育救国的思想促使着他到县高等小学堂当了体育教员。可不久,他就感到单靠教育救不了危难中的祖国和人民,于是动了参加军队用枪杆子保卫国家的念头。1909年,他到了云南昆明,投考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从此开始了军人的生涯。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共产党与国民党经过协商,将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开赴(fù)抗日前线,朱德担任总司令。年过半百的朱总可令率领全军指战员,渡过黄河,到太行山一带与日军作战。他指挥战斗从容不迫。高瞻远瞩(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令干部战士十分钦(qīn)佩。

有一次,朱德率部队转移,途中与一个旅的日军相遇了。当时他身边只有两个警卫连。敌众我寡(ɡuǎ),怎么办?朱德对大家说:“敌人是去进攻临汾(fén)的。我们以少胜多,打敌人一个伏击战,就可以帮助我军转移。”

在朱德的亲自指挥下,两个连的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激战。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隐蔽自己,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日军动用飞机轰炸,也无济于事。朱德指挥战士们打了一个大胜仗并缴获了敌人大批军需物资。在3天之后,他们安全转移了。这一仗,大长了中国军民的志气。

从红军到八路军,到解放军,朱德历任总司令职务,是威震敌胆的统帅,又是一位极平凡的普通人。他简朴厚道,平易近人(平易近人: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受。),像一个老农民,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远涉(shè)重洋找真理

1922年9月的一天,一艘由中国上海开往法国马赛的轮船“阿尔及利亚”号,在大西洋行驶。

甲板上,一位三十五岁的中年人正激动地凭栏远眺(tiào),眉宇间露出刚毅和坚定。他就是朱德。登上这艘法国轮船远行的目的,是要前往欧洲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朱德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起义,在滇(diān)军蔡锷(è)手下任团长,因屡(lǚ)建战功升为旅长。蔡锷病逝后,滇军内部发生分化,军队成为军阀为私利争斗的工具,朱德所抱的救国救民的希望碗破灭了。

国势日衰,外侮日甚,怎样才能救国救民?朱德苦苦思索,陷入了彷徨(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和苦闷之中。

就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黑暗中探索的朱德看见了曙(shǔ)光,看见了光明前途。他喜出望外,断然辞掉了滇军旅长的职务,抛弃荣华富贵,准备寻找新的生活,寻找救国之路。

1922年6月初,朱德乘船来到重庆。

这时,四川督军刘湘和重庆警备司令、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正在扩军备战,企图霸占全川。他们早就听说朱德有出类拔萃的军事指挥才能,所以想以师长的官职拉朱德加入川军。

朱德乘的船在重庆靠岸时,杨森特意安排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亲自到码头迎接。朱德在重庆逗留期间,刘湘(xiānɡ)、杨森采取各种手法拉拢:宴席、名酒、麻将……端阳节时,刘、杨二人亲自陪朱德看龙舟比赛。

出乎刘湘、杨森意料的是,朱德在重庆丝毫没有为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所动。

不久,朱德毅然离开重庆来到上海,会见了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朱德向他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谁知陈独秀却异常冷淡地拒绝了他。陈独秀怀疑朱德的入党动机,他对朱德说:“要参加共产党,就必须以工人的事业为自己事业,并且准备为它献出生命。像你这样的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

陈独秀的话像当头一瓢冷水,使朱德大失所望,十分沉痛。但是,这冷水并没有浇灭朱德找党、找真理的热情。他搭上了开往欧洲的“阿尔及利亚”号船,决定到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去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

10月,朱德到达巴黎,经过一番努力,打听到一个盼望已久的好消息: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组织者是一个名叫周恩来的大学生,成员有陈毅、聂荣臻(zhēn)、李立三、李富春、蔡畅(chànɡ)等,而周恩来已到德国柏林组建新的支部去了。朱德迫不及待地要见周恩来,于是,他乘上火车,风尘仆仆地从巴黎赶到柏林。

朱德到周恩来的住处,受到周恩来的热情接待。落座以后,周恩来亲切地问:“请告诉我,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助你吗?”周恩来亲切的话语使朱德深受感动,这位年已36岁的军人站起身来,用平稳的话语介绍了自己的身份、经历及找党的愿望,表明了自己参加共产党的决心。

周恩来非常理解朱德的心情,两人作了长时间推心置腹(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的交谈。他满腔热情地接受了朱德的请求,自愿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秘密党员;在未获国内批准前,算是预备党员。

1922年11月,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便以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崭(zhǎn)新面貌,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

“朱毛”情义深

朱德在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1926年回国,到江西南昌创办了军官教育团,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

1927年4月,朱德与周恩来、贺龙、**等一起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之后,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两支革命部队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到第二年夏天,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会师了。

可是,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tāo)对革命悲观失望。半途,要让部队掉头向南,甚至另立中央,自封“主席”。

朱德坚决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行为,对他耐心进行说服教育。张国焘不但不听,反而想利用朱德的威望,让朱德支持他,逼迫朱德发表反对党中央北上抗日的“宣言”。朱德义正词严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词严肃。地说:“党中央北上的决议是正确的。我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反对!”张国焘自封的“中央”,朱德拒绝承认,他说:“我只能服从毛泽东为首的中央,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过去人们都把‘朱毛’看成一个人,哪有‘朱’反对‘毛’的?我决不会反对中央!”

张国焘等人和朱德进行辩论,围攻了整整两天,咒(zhòu)骂他“老糊涂,老右倾”,还用死威胁他。朱德大义凛(lǐn)然地说:“你们就是把我劈(pī)成两半,也不能割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我决不会接受你的什么命令!”

为了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保住革命的力量,朱德和刘伯承等人对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后来,红四方面军广大战士终于明白了真相,坚决要求北上,与中央会合。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

朱德在这场斗争中,坚持原则,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宝贵贡献。从此以后,“朱毛”也成了密不可分的战友,共同战斗了几十年。

爱写对联的总司令

1905年夏的一个清晨,月亮还在天上,少年朱德和一群学生由老师带领去场上看木偶戏。经过一个梨园,老师忽然想出一联:“路边梨不摘。”让学生们作答。其他学生正在思考怎么对。朱德仰头看见天上的月亮,灵机一动,随即对道:“月中桂常攀(pān)。”老师听了,高兴地夸他小小年纪,却对得敏捷(jié)、稳重。

长征途中,战士飞夺泸(lú)定桥,打开了长征胜利的通道。朱德亲题桥头对联,以壮行色:

万里长征尤忆泸关险;

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1962年,朱老总应邀为纪念杜甫在洞庭湖畔新建的“怀甫亭”题写了一副对联: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疮痍: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空不泪;

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总司令拒收豹(bào)子皮

1941年春天,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旅教导队到南泥湾开荒种地。那里山深林密,野兽成群。当时,八路军组织起一个打猎队,打了不少野猪、狼,还有几只金钱豹。

一天,朱德总司令到教导队视察。他看到挂在院里的豹子皮,走过去摸了摸,连连说:“好皮子!好皮子!”并关切地询(xún)问了队里打猎的情况。

在这之前,队员们就听说总司令铺的、盖的都很单薄,几个队干部一商量,决定送一张豹子皮给总司令。当天下午,总司令要回延安了,队里把一张捆(kǔn)好的豹子皮送给总司令,他坚决不收。并对队员们说:“你们这是做啥子嘛?给我进啥子‘贡’哟?我们党是有规矩的,不兴送礼这一套,我这个当总司令的更得带头遵守啊!”总司令指着穿得破旧的教导队学员说:“同志们很辛苦,穿的却那样破旧。一张豹子皮可以换七八匹布,能做好多套衣服,让我白拿豹子皮,那我不成了‘剥削户’了?总司令剥削大家,这多难听。”说完他大笑起来。

朱总司令就是这样艰苦朴素,从不搞特殊,吃穿同士兵一样,士兵们都很尊敬他。

朱德的扁担

朱德是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典范,他既威武高大,又朴实无华。提起他伟大而平凡的品格,让人记忆犹新(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记得很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的是“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

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缺少粮食。大家只好从山下往山上挑粮。战士们每天一早就下山挑粮,走几十里路,十分辛苦,许多人累得腰酸腿疼。已经年过四十的朱德和战士们一样,每天下山挑粮。当士兵们看到朱德与大家一样,也挑着担子,穿着草鞋,过河爬山的时候,都十分感动,浑身又增添了使不完的劲。

有一次,战士们过意不去,就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不让他再挑。可朱德又找来了根很大的竹子,细心地把它做成一根扁担,并在上面写“朱德的扁担”几个字,写完之后,笑眯眯的对周围的战士说:“这次看你们怎么藏!”以后他仍旧去挑粮。战士们编了一首歌,夸奖朱德:“朱德挑谷上坳(ào),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合力,粉碎敌人围剿。”

朱德就是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