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孙子兵法(国学启蒙书系列)
2625200000014

第14章 地形篇(1)

原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①高阳,利粮道②,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注释

①居:抢占。②利粮道:保持粮草供给的便通。

译文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种。凡是我军能够去,敌人也能够来的地形,叫做"通";在"通"地形上作战,应抢先攻占广阔向阳的高地,保持粮草供给的便通,如此作战就有好处。凡是能够前进,难以归来的地形,叫做"挂"。在"挂"形上,如果敌方没有准备好,我军就能够搞个突然袭击而打败他们;如果敌方已经准备好,我军攻击就不会获胜,又难以回归,便是无利。

原文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①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②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③,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利:这里指诱饵。②隘形:两山之间狭窄地带。③从:跟从,此处是"进攻"的意思。

译文

我方攻击不利,敌军也这样,这种地形称为"支";在"支"的地形上,敌人即使以利诱我,我方也不应该出战;应该引兵退还,在敌人半出之时进攻它,如此有利。在"隘"形上,我方先要占据隘口,一定用重兵把守以等待敌军;假如敌人先占据,而且有重兵把守便不要去攻打,没有重兵把守就应该主动攻击。在"险"的地形上,假如我军先占领,就一定控制开阔向阳的高地,以待敌人来进攻;假如敌人先占领,就应该主动撤离,不要去攻击它。在"远"的地形上,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便不要去挑战引敌,勉强战斗是十分不利的。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领的重大责任所在,是必须要认真仔细地思考研究的。

原文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①,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②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阵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夫势均: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②大吏:指部队的高级军官。

译文

军队打败仗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形。这六种的出现,并不是因为上天的灾害所致,而是将领自己所犯的过失。在势均力敌的形势下,以一击十而导致失败的,叫"走"。将士强壮,将领懦弱而失败的,称为"弛"。将领强壮,士兵懦弱而失败的,称为"陷"。部将愤怒而不听命令,一遇敌人而自发迎战的,将领又不清楚他们的能力,称为"崩"。将帅软弱没有威严,管理方式不正确,官兵没有纪律,阵形混乱的,称为"乱"。将帅不能分明敌情,以少对众,以弱击强,部队又不选择精锐的先锋,称为"北"。凡是这六种形势,都是失败的原因;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是必须要仔细深研的。

原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①,计险厄远近,上将②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日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儿③,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惧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注释

①料敌制胜:正确分明敌人的情况。②上将:有才的将帅。③视卒如婴儿:对待士兵好比看待婴儿。

译文

地形是运兵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人的情况,积极掌握主动权,考察地形的艰险,算计路途的距离,这些全是有才的将帅一定要掌握的方法。明白了这些道理而去领兵打仗,必定能取得胜利,如果不明白这些常识而去指挥,那一定失败。所以,根据战争的规律来分析实况,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建议不打,坚持去打也是能够的;依据战争的规律分析实况,没有信心取胜的,即使国君命令必打,也能够不打。因此,进不贪求战胜的功名利禄,退而不避讳违命的责怪,只要可以保护好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且符合国君的利益,这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假如对待士兵好比看待婴儿,士兵和将领能够一起共患难;好比把士兵看成是自己的爱子,士兵能够同将领共生死。假如只知道厚待士兵而不知其用,溺爱的士兵就不会听从命令,违法乱纪而不加惩罚,就如同骄生惯养的孩子,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原文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故之可击,胜之半也;知①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②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③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注释

①知:了解。②吾卒:自己的军队。③动:行动。这里指军事行动。

译文

清楚自己的军队能攻打的,而不清楚敌人军队不能打的,打胜的机率是一半;不清楚自己的军队是不能攻打的,清楚敌人的军队能打的,取胜的机率也是一半;清楚敌人的军队可以打的,也清楚自己可以打仗的,而不清楚地形不可以打的,取胜的机率也才有一半。因此懂得用兵打仗的人,用兵打仗时不会被迷惑,他的作战措施变化莫测,而不遭致困窘。因此,清楚对方,了解自己的用兵之术获取胜利就不会有什么危险。懂得天时,又了解地利的,取得胜利就能够无穷无尽了。

导读故事

一、公元238年,魏国派遣司马懿攻打公孙渊。公孙渊听说司马懿领兵前来攻打,所以就派骑兵万人,屯兵占据辽东,固守城门。司马懿笑着对部将说:"公孙渊不愿意与我大军交战,是要我没有了粮草那么就会必然退兵。公孙渊的军队多数占据此,他的老窝肯定空虚,我们的大军应该直接进攻襄平,一举破灭公孙渊。"公孙渊初战被打败,因此退守危城,司马懿大军进攻包围襄平。那时候,恰是秋雨连绵的季节,辽水暴涨,运送粮草的战船直达城下,平地水深数尺。城里的将士发现司军阻水,因此便出城打柴牧羊。诸将请求出兵堵截,司马懿不同意。笑道:"敌军多我军少,敌军饥我军饱,何必速攻呢?如果掠夺敌人的牛马,截取他的樵采,这不是要驱赶敌人远离吗?"等到雨过天晴,司马懿分兵围困,四面筑土山,登高俯攻,昼夜不停,公孙渊兵死伤非常多,并且粮草将要用尽,只好遣使请和,司马懿怒斩来使。公孙渊突围出南门,司马懿属下斩了公孙渊,辽东平定。这是司马懿料敌而得其情,计远近而取胜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