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新编陕西名小吃
2627700000005

第5章 春发生葫芦头泖馍

本品用猪肠肚加调味料与馍合烹。以西安南院门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制作的为佳。

相传,盛唐时期,祖籍陕西耀县的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京都长安(今西安)一家专卖猪杂羔的小店里吃煎白肠,食后觉腥味大,油腻多,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遂告之诀窍,并从药葫芦里取出花椒、大香(八角)、上元桂等调料,让其在煮肉时放进去以解腥去腻,并连同药葫芦一起赠予。从此,煎白肠一改旧味,香气四溢,顾客盈门。店家感激孙思邈,特将药葫芦高悬门首,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及至清末,西安街头又有不少以猪肠肚为原料的猪杂羔店。1923年原猪肉店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起猪杂羔来。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作了改进,精选大肠头(猪直肠,肥厚油腻)、葫芦头(大肠与小肠相连接处约33厘米长的肥肠,其形粗大如葫芦,肥而不腻),配以肚子、白肉、鸡肉、骨头汤,精工细作,肥嫩鲜美而不油腻,成为独树一帜、遐迩闻名的夜宵佳肴,很受欢迎。由于生意兴隆,1931年便在西安南广济街开设了一个专营葫芦头泖馍的小店。后来一位山西籍的美食家取杜甫《春夜喜雨》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意,给这个小店取名“春发生”,名气渐盛,成为誉满大西北的名店。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东北军到西安后,战士们水土不服,拉肚子的、感冒的、腰酸腿疼的与日俱增。后来有的病号到春发生吃了葫芦头后,顿觉精神爽适,食欲大增。张学良将军得知后,命令军营的厨师们仿制葫芦头泖馍,列为病号饭。可是军营里做出的葫芦头,既不好吃也不能治病。后来军部研究,每天发20个“病号饭”牌子,通知春发生泖馍馆优先照顾。

1956年公私合营后(现为国有企业),春发生葫芦头泖馍馆搬到了西安南院门新址,营业面积扩大到100多平方米。为了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增加了有海米、鱿鱼、海参的海味葫芦头,每日顾客盈门,应接不暇,以致不得不把本属传统夜宵食品改为全天候供应。

原料:

猪大肠、猪肚、猪棒骨、多种调料、香料及馍。

制法(以制作200碗为例):

(1)肠肚处理。①除腻腥。猪大肠25千克、猪肚10千克,各用精盐200克、食醋250克,分别用手揉搓20分钟,除去油腻和腥味。②洁肠肚。肠子放入清水中,左手捏住肠头,右手握紧肠子,先捋净肠子外壁上附着的粘液、脏物。再将肚子展平,用刀刮去外皮薄膜,然后把肠、肚放入清水中洗净(肚子还要翻过来冲洗)。③翻肠。将肠子放入清水中,先用两手食指由大肠头开始翻过,待全部翻转后,将肠壁上的油腻、脏物撕摘干净,用清水漂洗,捋干水分。④除臭臊。将肠、肚回翻过来,再各用精盐200克、食醋250克揉搓10分钟。然后先用清水漂洗,再用清水反复冲灌,直至肠、肚色白发亮,无臭臊味为止。⑤取葫芦头。将空铁锅用中火烧热,把洗好的大肠放入锅内,改用小火边焙烤边搅动,约10分钟后,大肠受热收缩,可排出带有腥气的水分。取出,再用清水冲洗两次。在距大肠头约33厘米处切断,取下葫芦头。⑥煮肠、肚。在铁锅中加水约50千克,旺火烧开后,放入肠、肚,稍煮几滚,撇去浮沫,改用中火煮约30分钟,在此期间要搅动七八次,然后压上铁箅子,加上锅盖,用小火煮约4个小时,再向锅内加精盐500克。10分钟后,可用漏勺先捞出大肠头(即葫芦头),再捞细肠,最后捞肚子。⑦晾干葫芦头,用细竹竿一根,将大肠搭上挂起,沥干水分,再将大肠头及碎节肠子放入竹筛内,晾干。

(2)熬汤。将猪棒骨15千克洗净、砸断。将去皮肥瘦猪肉9千克切成15千克重的块,计6块。在大铁锅内添入清水约60千克,旺火烧开后,投入骨头、猪肉,煮约10分钟,撇去浮沫,见汤色发白时,下入净肥母鸡一只和精盐750克,再煮30分钟,将花椒100克、八角、桂皮各50克、草果、姜片各25克、丁香10克,装入净布口袋内,扎紧袋口,下入锅中,改用小火煮3个小时,待汤汁已浓,盛入大瓷盆中。取出猪肉块和母鸡备用。

(3)泖馍。在大铁锅内倒入原汁汤约15千克,兑水75千克,旺火烧开。馍掰成如白果大小的馍块,放入大碗中(每碗一般为200克),将熟大肠、熟肚子各切成三片26厘米长的坡刀片,熟猪肉切成两片长5厘米、厚066厘米的片;鸡肉切成两片长5厘米、宽13厘米的片;整齐地排放在掰好的馍块上(如吃海味的,再加上海米、鱿鱼、海参片),用锅内滚沸的汤汁反复浇、泖三五次,使碗内的馍块浸透汤汁。然后,放入料酒、调料水、香菜末、蒜苗丝、味精,淋上熟猪油15克,再浇入适量的滚汤汁即可食用。

营养特点:

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健脾和胃,特别适合体弱多病、孕妇和有胃病的人食用。食之红白绿色相映,肉嫩汤鲜味美,肥而不腻;馍块绵软筋韧,醇香扑鼻,有助消化。佐以糖蒜、泡菜,更加清爽利口,增人食欲。俗称:“提起葫芦头,涎水嘴角流;听见碗勺响,嘴上就发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