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专门讲了一段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关系。他说:“我们认为,只有在农业彻底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就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逐步地巩固起来,才能够彻底地割断城市资产阶级和农民的联系,才能够彻底地把资产阶级孤立起来,才便于我们彻底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要在农村这个最广阔的土地上根绝资本主义的来源。”
综观以上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在1953年正式形成,可以说是大势所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杨尚昆说:“我完全同意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作的评价:‘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毫无疑义,新民主主义一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问题在于从什么时候开始过渡,过渡期多长,社会主义的标准是什么。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表述得十分明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就是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过渡了。对此,毛泽东解释说:“这条总路线的许多方针政策,在1949年3月的党的二中全会的决议里就已提出,并已作了原则性的解决。可是许多同志却不愿意遵照二中全会的规定去工作,喜欢在某些问题上另闹一套不符合于二中全会规定的东西,甚至公然违反二中全会的原则。”过渡期需要多长?总路线的《宣传提纲》的回答是:“要完成这个任务,大约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就是大约15年左右时间(从1953年算起,到1967年基本上完成,加上经济恢复时期3年,则为18年,这18年已经过去了4年),那时中国就可以基本上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志是什么?根据《宣传提纲》也可以概括为两条: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毛泽东说:“我们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把在我国绝大部分社会经济中使用简单的落后的工具农具去工作的情况,改变为使用各类机器直至最先进的机器去工作的情况,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品和农业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今天看来,想要用短短15年的时间(即使再长一些)完成这些繁重任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八大路线的形成
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同年9月,过渡时期总路线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从1953年12月起,我们党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掀起了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高潮,群众把这条总路线通俗地概括为“一化三改造”,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极大地调动起全民族的政治积极性。那时确实出现了万众一心跟着党奔社会主义的大好形势。
1955年7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批判“小脚女人”,农业合作化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了。到1955年底,全国已有65%的农户加入了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1月底,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重庆、西安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都实现了全市的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上说:“党中央委员会原来预计,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将需要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践证明,为了完成国家的工业化,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必要的,或者还需要更多一点时间。但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已经基本完成,而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除个别地区以外,就可以全部完成。”
党的八大决议指出:“现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确定的政治路线实际上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继续和发展。
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硬是有人说***代表党中央在八大上作的《政治报告》是背着毛泽东搞的。
杨尚昆说:“这实在太荒唐了。编造谎言的人连起码的常识也没有。”准备召开八大是1955年3月毛泽东首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宣布的。同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为了开好这次大会,12月5日,***主持召开有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传达毛泽东关于八大的中心思想是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保证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的指示。***提出全党准备八大,迎接八大,八大的准备工作要和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两天以后,从12月7日开始,***一个部委一个部委地听取工作汇报,直到1956年3月。毛泽东从1956年2月14日起,也开始一个部委一个部委地听取工作汇报。在系统地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汇报的基础上,形成了那篇《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的主题也就成为八大政治报告的主题,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八大是我们党取得全国政权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历史上规模最大、并邀请了外国兄弟党派代表团参加的一次盛会。毛泽东自始至终出席了大会,并致了一个很好的开幕词。***代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八大作政治报告。这个报告的起草工作历时半年多,不知道经过多少次讨论和修改。杨尚昆说:“毛泽东没有参加过报告稿的讨论。因为那时中央政治局会议照例由***主持,毛泽东不参加这些会议,但是会议情况要及时地向他汇报,八大政治报告的历次修改稿都送给他看过。现在中央文献研究室把建国以后毛泽东手稿整理出版了,你们把1956年那一本找来看看,毛泽东对八大政治报告稿的修改有几十处之多。在这本书里,还有一篇毛泽东关于批印八大《关于政治报告决议(草案)》给我的信,这是中共中央档案,‘白纸黑字’嘛!”
不应该把***和毛泽东对立起来
杨尚昆说:“当前,有一股思潮,认为建国后***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而毛泽东是错误的。我认为不能这样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他们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在具体步骤上存在着一些分歧。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很多重要思想。对于中国革命长期性,***也是很清醒的。他不坚持自己的主张,而是努力体会毛泽东的思路去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同毛泽东合作得很好。”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和威望。当时,全党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确实敬佩自己的领袖,相信他是正确的。第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还很肤浅。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那时,老百姓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干部们说“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那时,我们缺乏经验,只能“以苏联为师”,不可能认识到社会主义要经过一个初级阶段,而初级阶段将是一个上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阶段。
杨尚昆说:“我们不应该把他和毛泽东对立起来。要坚持实事求是,用历史的观点研究历史。”
要重视党史的研究
社会主义事业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经济十分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大胆探索,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我们党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总体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功。积累下来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显示了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无比正确和威力。但是,这一理论探索刚刚开始,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为了今后更好地前进,我们要认真地总结历史经验。但是,不应该苛求前人,更不能为今天取得的初步成就而骄傲。
杨尚昆最后说:“要重视党史的研究。八大以后直到‘文化大革命’,这一段历史是清楚的,档案完整,材料丰富,研究的人也多。现在你们退了下来,时间充裕,也可以搜集点材料,写点东西,不成熟也不要紧,摆摆你们的观点,至少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嘛!”
三次座谈,在座的同志深深地感到,认识是个过程。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是当时全国6亿人民的迫切愿望,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那些“左”的错误是不难理解的。回过头去看,10年的艰辛探索,走了一点儿弯路又算什么?现在,我们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漫长过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还需要不断深入探索。今天取得的伟大成绩,明天回过头来看,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万里长征刚刚迈出第一步,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