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2635700000011

第11章 1951年(3)

谈判开始时,西藏代表团由于来京时,所经的道路不同,对十项条件的认识也差距甚大。从昌都来的和谈代表,对十项条件进行过仔细研究,认为十项条件很全面,符合西藏的实际,以此为基础稍加修改就可以了。而从亚东途经印度的和谈代表由于受印度当局的影响,与《约法十条》相距甚远,如坚持不准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如果一定要向边境派驻军队,应把藏军改作解放军的名义派出。这违背了祖国统一的原则,严重地影响了谈判的进行。为了打开僵局,阿沛·阿旺晋美在李维汉的帮助下,首先在代表团内部统一思想。他和从昌都来的代表以亲身感受的大量事实消除了亚东来的代表的疑虑,使代表团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

谈判中另一争论较大的问题是要不要将班禅问题写入协议条款。由于历史的原因,十三世达赖和九世班禅产生对立,积怨很深。西藏代表团认为,此次谈判是为了解决和平解放西藏问题,与此事无关,坚决反对讨论此项问题。中央人民政府则认为,此次不但要解决汉藏问的团结问题,也应解决藏族内部的团结问题,坚持要把这个问题写进协议,双方各持己见,谈判一度出现了僵局。最后孙志远提议在协议中用"恢复九世班禅和十三世达赖喇嘛和好时固有的地位和职权"的文字,打破了谈判的僵局。

从谈判过程来看,由于双方在增强汉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这一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对西藏代表的意见又给予充分考虑,所以,虽在一些问题上有所争论,但谈判始终是在友好真诚、充分协商的气氛中进行的。经过20多天的协商谈判,于5月23日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协议共17条:(1)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2)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人西藏,巩固国防。(3)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4)对西藏现行的政治制度,中央不予变更。达赖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职权,中央亦不予变更。各级官员照常供职。(5)班禅额尔德尼固有地位及职权,应予维持。(6)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固有地位及职权,系指十三世达赖喇嘛与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彼此和好相处时的地位与职权。(7)实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喇嘛寺庙。寺庙的收人,中央不予变更。(8)西藏军队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武装的一部分。(9)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10)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的农牧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11)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12)过去亲帝国主义和亲国民党的官员,只要坚决脱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关系,不进行破坏和反抗,仍可继续供职,不咎既往。(13)进入西藏的人民解放军遵守上列各项政策,同时买卖公平,不妄取人民一针一线。(14)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宜,并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邻邦和平相处,建立和发展公平的通商贸易关系。(15)为保证本协议的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设立军政委员会和军区司令部,除中央人民政府派去的人员外,尽量吸收西藏地方人员参加工作。参加军政委员会的西藏地方人员,得包括西藏地方政府及各地区、各主要寺庙的爱国分子,由中央人民政府指定的代表与有关各方面协商提出名单,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16)军政委员会、军区司令部及人藏人民解放军所需经费,由中央人民政府供给。西藏地方政府应协助人民解放军购买和运输粮秣及其他日用品。(17)本协议签字盖章后立即生效。

23日,双方全权代表在北京勤政殿举行了签字仪式。24日晚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西藏代表团,并设宴庆祝协议签订,他在致词中说:"现在达赖喇嘛所领导的力量与班禅额尔德尼所领导的力量与中央人民政府之间都团结起来了,这是中国人民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反动派之后才达到的。这种团结是兄弟般的团结,不是一方面压迫另一方面。这种团结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在这一团结的基础上,我们各民族之间,将在各方面,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签字的消息传人西藏,一些分裂主义分子企图以达赖出国来破坏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央任命张经武为中央人民政府驻藏全权代表。他专程到达西藏亚东,向达赖宣讲协议精神和党的民族政策,帮助他解除顾虑。达赖表示完全拥护协议,积极帮助人民解放军进藏。并于8月17日返回拉萨。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向西藏开进,经过三个月的艰难跋涉抵达拉萨,10月26日,举行人城仪式,受到拉萨各界两万人的隆重欢迎。

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签订后,班禅为彻底实现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于1951年5月30日致电达赖。同年12月,达赖致电班禅,欢迎回藏。1952年4月28日,班禅一行到达拉萨,在布达拉宫与达赖进行了历史性的会见。这表明西藏民族内部团结局面已初步实现,西藏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朝鲜停战谈判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5次大规模战役,共歼灭敌军23万余人,其中美军8.8万人,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附近地区,收复了朝鲜北半部领土。至此,战争双方的军事力量趋于均衡,战线相对稳定,形成了战略相持局面。1951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了以"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作为总的战争指导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就是要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双管齐下,打谈结合,以打促谈,争取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结束朝鲜战争。在军事上则确立"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美帝国主义在遭受打击后,兵力不足,加之远离后方,对能否打赢这场战争失去了信心,只得转攻为守,寻求政治解决朝鲜战争的途径。

在此形势下,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于1951年6月23日,提出了"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的建议。中朝两国政府表示完全赞同。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奉美国政府之命发表谈话,表示愿意举行停战谈判。7月10日,谈判在开城举行。7月26日达成谈判议程的协议。朝中方面组成以朝鲜人民军南日为首席代表的谈判代表团,其中志愿军代表为副司令员邓华、参谋长解方。对方代表为特纳·乔埃、克雷奇、白善烨等。根据毛泽东指示,李克农率领一个谈判工作班子前往开城,负责领导整个谈判工作。

正如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所指出:"朝鲜停战谈判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停战谈判。它既不是帝国主义者征服了别的国家、强迫别的国家接受投降条件的停战谈判,也不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兼并、相持不决,只好以妥协瓜分殖民地谋得短暂和平的停战谈判,而是一个妄图独霸世界的帝国主义者,在侵略战争中遭受到年轻的新兴的人民民主国家的反抗并遏制之后,不得不罢手而勉强接受的停战谈判。"对此,美国并不甘心。在战争双方军事力量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美国不愿意公平合理地解决朝鲜问题,而蓄意拖延和破坏谈判。所以,从1951年7月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开始了边打边谈、打谈结合、立足于打、以打促谈、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交织进行的尖锐复杂的长期斗争。志愿军领导深深懂得,只有将政治上的揭露与军事上的打击紧密结合,尤其是军事上予以打击,才能迫使美国知难而退,使停战谈判按照有利于朝中人民的方向发展。

停战谈判的形势,正如我方估计那样发展。谈判开始后,朝中方面首先提出以"三八"线为停战的分界线,双方武装部队同时后撤10公里,把这一带作为非军事区的公平合理的方案。然而美方侈谈其海、空优势,无理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志愿军和人民军阵地后方,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种无理要求遭朝中方面坚决拒绝和据理驳斥。美方代表公然进行军事讹诈,扬言:"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紧接着"联合国军"于8月18日集中八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并在我后方交通线实施所谓"绞杀战",在朝中军队后方交通线进行了大规模的轮番轰炸,企图以军事压力夺取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9月29日又发动了秋季攻势。志愿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夏、秋季防御作战中,广大指战员充分表现了无比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坚强决心,连续粉碎敌人的攻势,取得了歼敌25万人的胜利。连当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也认为这种攻势在战略上是失败的。此后,"联合国军"在长期对峙作战中,再也不敢冒险发动大规模进攻了。同时不得不放弃原来无理的要求,返回谈判会场。

由于"联合国军"不断在开城中立区制造事端,所以恢复谈判的会场改设在板门店双方前线之间,会场区由双方军事警察共同维持安全和秩序。10月25日,停战谈判在板门店恢复,继续讨论军事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11月27日,双方就军事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达成协议。随后,会谈进入在朝鲜境内实行停火与休战的具体安排的讨论。

12月11日,开始讨论战俘安排问题。朝中方面一开始即提出双方停战以后迅速遣返全部战俘的原则,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而美方则一直违反日内瓦公约,坚持强迫扣留朝中被俘人员。1952年1月2日,美方提出了"自愿遣返"的原则,企图强迫扣留10万余朝中被俘人员作为人质。为达此目的,美方还在战俘营中对战俘进行所谓"甄别",逼迫战俘拒绝遣返。并且以"就地释放"为名,在7月至10月间"释放"了2.8万人。为推动谈判进展,10月8日,朝中方面提出在停战以后将战俘一律送至非军事区交由对方接管,然后对战俘按国籍、地区进行分类和遣返。但是美方竞拒绝讨论协商,并片面宣布无限期休会,停战谈判陷入了僵局。由于美方在遣返战俘问题上坚持无理的态度,使停战协定的签字推迟近一年时间。

为促进停战的实现,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取得1952年秋季全线性反击战和上甘岭防御战胜利之后,又在1953年夏季举行反击战役,给"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当局以沉重打击,加速了朝鲜停战的进程。可是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却从1953年6月17日起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战俘,把他们中的许多人强行编人南朝鲜军队。李承晚叫嚷"继续打下去",公开反对签订停战协定。

刚由北京重返朝鲜前线准备料理停战协定签字事宜的彭德怀(彭德怀于1952年4月回国治病,中共中央决定他留京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志愿军由第一副司令员邓华全面领导),为了狠狠打击李承晚集团阻挠破坏停战的行为,促进停战谈判的实现,并取得战后的有利态势,6月20日致电毛泽东建议推迟签字时间,再次给南朝鲜军以打击。毛泽东认为此举极为必要,复电同意。7月13日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及第九兵团共5个军,组成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出敌不意,在1000余门大炮的支援下,分路向敌战略要点金城以南之上所里到金城川北与北汉江汇合处约25公里的战线,发起了猛烈突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此次战役共毙伤俘敌7.8万人,攻占金城以南178平方公里土地,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在战役胜利发展中,"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请求马上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疯狂反对停战的李承晚,不得不向美方表示准备实施停战协定的条款。7月19日,双方代表才进入停战协定签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7月24日,谈判双方校正了军事分界线。最后划定的军事分界线,比6月17日南朝鲜当局强迫扣留战俘事件前划定的军事分界线又向南推进了192.6平方公里。

27日上午,朝中方面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美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哈利逊中将,在板门店正式签署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随后,***、彭德怀、克拉克在协定上签字。历经两年的板门店谈判胜利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也胜利结束。

全国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

土地改革,便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这是中国农村有史以来的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样就使我们有可能在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地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到日程上来。为此,1951年9月9日,新解放区土改正在进行之际,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决议(草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基本明确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办法。同年12月,中共中央将此决议草案批转全国。决议草案的重要内容是:(1)明确提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农业生产互助运动的高级形式,比互助组更优越,它是我国农村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党应积极提倡和发展互助合作运动。(2)承认土改后农民中存在着两种积极性,对这两种积极性都要加以保护,防止损伤任何一种积极性。(3)各地互助合作运动要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分别发展三种形式(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初级生产合作社),特别是第三种形式,一定要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在加强领导、自愿互利、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针下去发展。

《决议(草案)》批评了否认业已出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的右的倾向和不顾农民自愿与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过早地、不适宜地企图现在就否定农民私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企图在农村中一蹴而就达到社会主义的"左"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