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少女生活百科大全
2636200000013

第13章 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2)

③自我否定型。这是消极的自我统一类型,其特点是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过大,心理上常处于一种消极防卫状态。有的青少年朋友常常自我安慰、原谅自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自我,以保持现实自我;有的青少年朋友则没有发自内心需求的理想自我,自我意识的发展只处于消极应付的状态。

④自我扩张型。这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统一类型,而且带有一定的危害性。其特点是对现实自我的过度高估,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是虚假的,典型的自我扩张表现为做白日梦,在自吹自擂、虚幻的成功中度日。虽然这种类型的人极少,但严重者可能导致反社会行为,甚至违法犯罪。

(5)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识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自我认知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与评价,包括自我感知、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主要涉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

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不是把情绪和情感压抑在心中,而应该根据情绪和情感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排解。例如,当高兴的时候,把自己难以遏制的欢乐情绪爆发出来,不仅会使自己的心情舒畅,而且这种愉悦的心情也会感染和影响你周围的人,有利于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但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可以爆发出来,如果消极的情绪爆发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青少年朋友们不妨试用下面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1)宣泄。宣泄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也可以向朋友倾诉,还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大声呼喊或大哭一场,写日记也不失为一种很好地宣泄方法。宣泄可以维持心理平衡,减轻心理压力,情绪越紧张、越强烈,就越有必要宣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注意宣泄自己强烈的情绪和情感,以获得心理和情感上的平衡。

(2)转移。排除消极的情绪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转移。情绪激动时,转移可以使你有时间去思考和分析,避免冲动和过激行为的发生。把情绪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来,如听音乐、唱歌、运动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尽快驱散消极的情绪,抵消和冲淡原来的不良情绪。

(3)升华。人的情感冲动往往蕴涵着强大的活力,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多是伴着热情和执著,有时痛苦的情绪可以升华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如果青少年朋友们能正确地把自己的情感向学习升华,就有可能创造出学习的奇迹。

(4)克制。克制就是用意志力来遏制感情的冲动,控制自己暂时的情绪,避免不良后果。可以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醒自己,如“深呼吸”、“不要太激动”、“一定要冷静’、“不要紧张”等,让理智战胜冲动。

尽管青少年朋友的情绪时常在失望和希望之间激烈地波动,尽管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情感的波动,但是,如果学会了控制自己情感上的冲动,情绪就不会表现得那么反复无常了。

情感的成熟,可以使青少年不再做那些头脑发热、易于冲动的事情,而是带着比较成熟的思考调整自己的情绪。

培养良好的考试心理素质

研究表明,考生的心理状态是否稳定与其在考试上能否正常发挥水平有重大关系。心理状态稳定的考生能够承受考试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克服心理上的担忧、恐惧和烦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态度,从而在考试中能够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学习要注意下工夫,尽量使复习完备,不留漏洞,使自己能胸有成竹,上考场自然心安。

(2)平时要注意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考生的心理素质与本身的品格修养关系极为密切,坦然地面对生活,将崇高的追求与平凡的生活态度相结合,是获得良好心理素质的根本。在学习与生活中,有意识地向自己的弱点和极限挑战,不断尝试超越自我,经常保持顽强的斗志,将使自己充满信心,不惧怕任何困难。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方面不要操之过急,总是觉得考试就要临近,看书过于潦草,不注重细节;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碰运气,要是没有平日的辛勤汗水,就不会有好成绩。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取得考试成功的重要因素,能使人乐观勇敢地面对种种困难和危机,调动自身各个方面的积极力量去实现预期目标。首先,相信自己已掌握所学课程,可以在考试上出色发挥;其次,分数并不完全说明实力的强弱,有偶然因素存在,对考试中发生的一切要泰然处之;再者,要用积极的言语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如在考试前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还有很大潜力”等,这些心理暗示语有助手自信心的建立。

(4)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研究表明,心理适应能力强的考生,在紧张和轻松的考试氛围下成绩的差值比较小;心理适应能力差的考生则往往出现差值过大。青少年朋友应有意识地参加一些带有心理压力的竞技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小组讨论发言、表演及文娱节目等,这样有助于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对高压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

(5)放松心情。考前如果感到精神紧张,身心疲惫,就应运用一些心理放松的方法来缓解。

多回味以往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情景和体验,使自己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静静地幻想自己来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微风拂面,鸟语花香,慢慢地将心情放松下来。

换一个环境,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放松心情。听听音乐,唱唱歌,跳跳舞,看看电视,调节情绪,缓解紧张的心情。

参加适当的劳动或体育锻炼;既可转移大脑的兴奋点,消除大脑疲劳,又可以通过增强肌肉的紧张感以化解心理的紧张感。

影响女孩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受其自身的遗传、生物化学、脑损伤、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类型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1)先天遗传因素。有些心理疾病是受先天遗传影响的,例如智力落后、智力障碍、神经功能症和分裂症等,常常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研究表明,焦虑症部分决定于遗传因素。母亲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此病的可能性是常人的9.3倍;若父亲患此病。则女性患此病的可能性是常人的7.2倍。另外,43%的癫痫病患者同遗传有关。

(2)生物化学物质因素。

神经系统的生物化学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精神病人脑组织、尿中含有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果注入健康人体内,便会产生相应的精神症状。对神经递质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神经递质会对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疾病产生不同的影响。现代科学还发现,缺乏微量元素也会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例如,缺碘会严重影响身体和智力的发展;缺乏锌元素会影响记忆的功能,因为锌是构成与记忆力有关的蛋白质核酸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3)脑损伤。脑组织损伤会损害人的智力,容易造成记忆力缺损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影响进行正常的思维。例如,脑左半球颞叶相连的部位主要负责抽象思维,如果这个部位受损,人就不能思维;负责言语运动的部位在中央前回的下部,这个部位受损的人,虽然能听懂别人说话,能看书,但却不会说话,即患失语症。脑损伤造成的精神病患者还会产生情感障碍。表现出过度快乐或悲痛,或容易发怒;有的患者原来脾气很好,脑损伤后却变得暴躁无比;有的患者在发生脑损伤后,还会产生幻觉和妄想。

(4)性别。据研究,女性由于感情丰富、敏感多疑,她们患功能性精神病、神经质、异常心理、心身失调症、暂时性精神失调、焦虑症、抑郁症,甚至自杀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男性。当然,女性的心理不健康的比例高于男性,除了女性的生理因素以外,也与她们的社会压力有关。

(5)年龄。据调查,青少年朋友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一方面被家长娇惯,缺少同伴交往,从而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他们又很难摆脱应试制度带来的沉重压力。另外,青少年青春期的性困扰也可能成为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

神经系统的类型特点:神经系统的类型特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有影响。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基本特征的不同组合构成四大神经类型: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和柔弱型,这四种神经类型又对应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虽然气质类型并不会直接导致心理障碍,但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患某种心理疾病的概率不同。例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发生冲动等激惹性方面的心理障碍;而抑郁质的人则容易发生孤独、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影响女孩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与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有关。同样的生活事件,对于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个人的认知态度、自我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使其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评价态度,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1)认知态度。人的心理健康特别容易受情绪的影响,情绪愉快,心理就健康;情绪不愉快,心理就不健康。情绪又受人的认知态度所支配。家庭出身和教养不同,所受的学校教育与生活经历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认知态度与价值观,就会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评价态度,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2)自我意识。外界事物和生活事件对心理事件的影响,都要通过个人的自我意识做中介和调节。当人们对自我的力量有充分的估计,对自我怀有信心时,便会冷静沉着地面对现实,凭借着自我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和挫折。如果个人对自我失去信心,畏缩恐惧,就会无力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打击。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悦纳、健康的自我形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是促进生理健康,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事实表明,有些青少年朋友无力应付学习上的困难和生活事件的打击,并非是智力或能力低下,而是由于自卑、对自我丧失信心所致。

(3)性格特征。研究发现,个性特征、生活事件、文化程度和年龄等因素对心理应付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稳定和偏外向的性格特征、丰富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高,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心理应付方式。那种处事稳重、自制力强的人,往往不善于应付突发事件,如果连续遭受打击,就有可能出现心理疾病;而那种攻击、好斗、容易激动的人却往往能机智灵活地应付突发事件,能够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而不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