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转机时刻(1970-1979)
2640900000002

第2章 1970年(2)

12日,毛泽东在政治局关于林彪意见的报告上批示:"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4月下旬,毛泽东在政治局会上第三次提出不设国家主席。他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劝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毛泽东这种以个人专断改变国家体制的做法虽然是不正常的,但在当时林彪、江青集团已控制了国家较多权力的情况下,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在客观上起到了不使更大权力落人他们手中的作用。7月中旬,在中央修改宪法起草会议期间,毛泽东第四次提出不设国家主席,自己也不当国家主席。他说:"设国家主席,那是个形式,不要因人设事。"正如毛泽东所言,在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是个形式,政治权力的核心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家主席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而且要担负繁杂的国家活动。毛泽东早在1958年就提出不担任国家主席,而推举让***担任这一职务。出于错误地打倒***和由此而得出的"大权旁落"的错误教训,毛泽东认为不宜再设国家主席。林彪坚持设国家主席。5月中旬,他对吴法宪说,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个头,名不正言不顺。他要吴法宪、李作鹏在宪法工作小组会上,提出写上"国家主席"一章。林彪的身体并不适应繁杂的国事活动,也不习惯接见外国客人,竟也要觊觎国家主席一职。叶群格外积极,她要利用四届人大权力再分配之机把权力捞足。她串联一些人坚持设国家主席,并想把林彪推上去。7月间,她直截了当地对吴法宪说:"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8月初,她还对吴法宪说,林彪的意见还是设国家主席。要吴等在宪法工作小组提议写上这一章。

林彪集团这种露骨地抢夺最高权力的活动,使本来与他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江青集团之间的矛盾逐步尖锐起来。在审定宪法修改草案的工作会议上,他们之间的矛盾开始表面化。在1970年8月13日的宪法工作小组会上和8月1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吴法宪同康生、张春桥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吴法宪主张在宪法中要写上"毛泽东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在表达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前面要加上"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三个副词。而康生、张春桥等人则发言反对。他们早已知道毛泽东不同意写林彪"发明"的这"三个副词",却一直不明说,借此打击林彪集团。结果吴法宪在会上叫嚷,"要防止有人利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贬低毛泽东思想"。陈伯达支持吴法宪。吴当即将争吵情况通过黄永胜报告叶群和林彪。林彪赞成吴法宪的意见,说今天抓住了张春桥,抓得好。黄永胜于8月14日打电话让在外地的李作鹏赶快回来参加宪法小组会支持吴法宪,担心吴法宪一个人太孤立了。李作鹏遂于17日赶回北京。

14日晚,政治局会议讨论宪法草案定稿。事前,叶群打电话给陈伯达、黄永胜,要他们准备论天才问题的语录,准备和张春桥、康生斗争。但张、康在会上出乎意料地默不作声,结果宪法草案没经过任何争论就通过了。林彪一伙准备的语录没有派上用场。但他们并不罢休,准备上庐山在二中全会上同张春桥再大斗一场。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种文字表述方式之争,而且是纯理论性的。不懂理论的吴法宪,却敢于在这样的问题上,向号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康生、张春桥挑战,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实际上,这不过是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明争暗斗,借题发挥。因为吴法宪清楚地知道,三个副词是林彪一贯坚持的。他也知道删掉三个副词的是毛泽东本人,并不是康生、张春桥。这种争论的实质,是要争夺党政的最高领导权,而表现形式却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提法。这种表里不一、曲曲折折的斗争,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个特殊而值得玩味的怪现象。

在林彪、江青两个集团公开展开争斗的时刻,性喜投机而又因受到江青等压制怀恨在心的陈伯达,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公开倒向林彪集团一边。他对吴法宪的发言表示赞同,并且吹捧吴法宪"能坚持原则,风格很高"。这些情况表明,在九届二中全会前夕,林彪、江青两个集团之间的争夺迅速激化,酝酿着一场大的较量。

在全会开幕前夕,8月22日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要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团结的、胜利的会,不要开成分裂的、失败的会。这是有针对性的警告。林彪、陈伯达在会上又重提设国家主席,并要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的问题。毛泽东当即否定了他们的意见,并指出:谁要当国家主席,就可以加上,反正我不当。

8月23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毛泽东主席主持会议。会议一开始,林彪就在会上抢先发表讲话,仍然坚持设国家主席的主张。他说:"这次我研究了这个宪法,表现出这样的~种情况和特点,一个是把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这种地位,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他在这里有意识地加上"国家元首"这个提法,这显然是他强加给毛泽东的。他还用毛泽东是天才的观点攻击江青集团,他说:"毛主席是天才。我还是坚持天才这个观点。"他声称谁不承认他的"天才地创造地发展"这个观点,"谁就不符合马列主义的起码原则"。他还在讲话中影射攻击赞同不设立国家主席的人说:"毛主席的这种领导可以说是我们胜利的各种因素中间的决定因素。""这个领导地位,就成为国内外除极端的反革命分子以外,不能不承认的。"林彪的这个讲话,对与会的陈伯达、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来说,是一个动员令。24日,在林彪指挥下,陈伯达、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口径,一齐出动,分别在华北组、中南组、西南组、西北组会议上,同时宣讲由陈伯达、叶群连夜选编的《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陈伯达还大肆鼓吹林彪在前一天会上的讲话,叫嚷要设国家主席。叶群也大讲"天才"和设国家主席的问题。

31日,毛泽东发表了《我的一点意见》,给林彪一伙以迎头痛击。9月6日,全会闭幕,中央宣布对陈伯达进行审查。林彪一伙坚持设国家主席的目的最终没有达到。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是否拥有人造地球卫星是衡量一个国家空间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世界上还只有少数几个技术先进国家拥有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时,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西昌卫星城发射成功。

4月26日,《人民日报》发布新闻公报,。向中国及世界报道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的消息。公报公布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参数是: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是439公里,最远点是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4月24日进入轨道以后,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人造地球卫星上的短波无线电发讯机,循环播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讯号,乐曲声音清晰嘹亮。每分钟循环一次,首先以40秒的时间连续播送两次《东方红》乐曲,间隔5秒钟后,播发遥测信号10秒钟,又间隔5秒钟,进入另一个循环。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不断地发回各种数据。现在,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正在围绕地球继续正常运行,使用寿命约为10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用我国自制的一枚三级火箭"长征一号"发射升空的。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均能看到。这颗卫星飞经中国各地的时间(北京时间)是,北京:4月25日10时26分,20时29分,26日11时11分;上海:4月25日10时23分,20时31分,26日9时11分;香港:4月25日10时25分,26日11时4分;台北:4月25日10时20分,20时32分,4月26日9时9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造卫星相比,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有显著的特点。苏联1956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相继发射了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但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重量上超过了苏、美、法、日四国的总和。在研制速度上,从成功爆炸原子弹到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花了12年半,苏联花了8年。中国1964年10月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仅用了5年半的时间。比美、苏都快。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本来可以更早发射,据直接领导研制工作的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说:"早在1968年春天,我们就完成了一切发射准备,但他们(指林彪、"四人帮")制造借口’,硬是推迟到1970年才发射,然后吹嘘,这是所谓中央文革正确领导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在技术上,中国的这颗人造地球卫星实现了安全可靠,准确人轨,首次发射一举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广大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响应毛泽东在50年代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地球卫星"的号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我国当时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尖端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在江西庐山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共中央委员155人,候补中央委员100人,共255人。在这次会议上,林彪集团的抢班夺权阴谋活动被毛泽东识破和挫败,成为林彪集团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在全会召开的前一天,8月22日下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讨论最后确定大会的议程。毛泽东察觉到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矛盾有所发展,在会上强调说,要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团结的、胜利的会,不要开分裂的、失败的会。这是针对双方讲的。林彪、陈伯达又提出设国家主席和要毛泽东担任国家主席的主张,再次受到毛泽东的反对。毛泽东说,谁要当国家主席,谁就加上,反正我不当。

23日下午3点,九届二中全会正式开幕。毛泽东主持会议。周恩来宣布了全会的议程:(1)讨论修改宪法问题;(2)国民经济计划问题;(3)战备问题。康生讲毛泽东对修改宪法的历次指示和修改宪法的过程。这是在常委务上预定的开幕式的内容。

林彪本来没有表示要在大会上讲话。在开幕前,常委们集合时,林彪突然提出要讲点意见,毛泽东同意了。林彪讲了一个多小时,全文4000多字,他强调宪法草案的特点是,"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这种地位","用宪法的形式把这些固定下来非常好,非常好!可以说是宪法的灵魂"。在这里,林彪有意把宪法修改草案中关于毛泽东是"无产阶级专政元首"的提法进一步说成是"国家元首",更贴近"国家主席",显然是改换另一种用语,表达他仍然坚持设国家主席的主张。林彪在讲话中,反复称颂毛泽东的功绩,批驳实际上并无人公开主张的认为毛泽东对马列主义没有发展的观点,并且强调说:"毛泽东是天才,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林彪的这些话明确地表达了他们的基本主张:政治方面是设国家主席,理论方面是天才论。在当晚政治局讨论国民经济计划的会议上,吴法宪提出要学习讨论林彪讲话,再听听录音,获得会议同意。

24日上午,全会听林彪讲话录音两遍,下午和晚上开小组会。24日晨,叶群曾布置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要在各组发言表态拥护林彪讲话,坚持设国家主席和天才的观点;发言不要点张春桥、康生的名,要用眼泪来表示自己的感情;各自去串联空军、海军和总后的那些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按上述口径发言。下午的小组会上,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叶群分别在西南、西北、中南三组宣讲一份由陈伯达和叶群选编的《恩格斯、列宁、毛主席关于称天才的几段语录》。陈伯达在华北组发言,说要在宪法上写上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地位"这一条是经过很多斗争的,可以说是斗争的结果"。他煽动说:"现在竟然有人胡说‘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话是一种讽刺。""文化大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以后,有的人居然怀疑十一中全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公报,这是不是想搞翻案?"他还学着手舞足蹈的动作说:"有的反革命分子听说毛主席不当国家主席,欢喜地跳起来了。"叶群在中南组发言中表示:关于"天才"的观点,"坚决不收回,刀搁在脖子上也不收回"。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在其它组都讲了大体相同的话。他们都不指名地攻击张春桥。汪东兴也被陈伯达煽动起来了,他激动地发言表示支持林彪的讲话,说"中央办公厅机关和8341部队在讨论修改宪法时,热烈希望毛主席当国家主席,林副主席当国家副主席","建议在宪法中恢复‘国家主席’一章。这是中央办公厅机关和8341的愿望,也是我个人的愿望"。

当晚华北组发出登载陈伯达等人发言内容的第二号简报(同时也是会议秘书处编发的全会第六号简报)。这份简报极富煽动性,称党内有人要否认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大家"表示了最大、最强烈的愤慨",提出对于这种人"应该揪出来示众,应该开除党籍,应该斗倒批臭,应该千刀万剐,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在当时极左思潮猖獗和个人崇拜盛行的条件下,人们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加上带头发难的是几个政治局常委和委员,而与会的大多数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并不了解真实情况,听了他们的煽动后,许多人表示极大的愤慨,有些组效法华北组,通过决议要求设立国家主席,要求揪人。会议气氛骤然紧张。

林彪听秘书念了第六号简报后,高兴地说:"听了这么多简报,数这份有份量,讲了实质问题。"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一炮打响,非常振奋。邱会作说:"像得了头彩一样高兴。"在北京留守的黄永胜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从北京打电话来,让在庐山上的工作人员给他起草书面发言,拥护林彪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