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
2642600000007

第7章 识破人心的心机(2)

观察眼睛是察言观色的一个主要的方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般人的喜、怒、哀、乐都会通过眼睛来表现出来。学会观察眼睛,对自己灵活做人是大有裨益的。

[BT2]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时间来看人,是最保险的方法。时间是检险一切的真理,也包括人心。

看人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据说有的人从走路方式和表情,即可判定一个人的性情。

如果你也有这种功夫,那么就不怕碰上心术不正的人了,不过那种看人的功夫不是谁都能学得到的,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学得到的,而且,你还不一定会有耐心去学。可是我们每天都要和许多不同性情的人共事、交往、合作,对“看人”没有一点能力还真是不行的。

不过你若无研究,千万别把书上看来的那一套面相学搬到现实生活使用,因为这会使你看错人,把好人看成坏人,或是把坏人看成好人。把好人看成坏人对自己来说没有太大关系,但若是把坏人看成好人,那对自己的伤害可就太大了。那么我们要如何来看人呢?有一位专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提出这样的建议:用“时间”来看人。

所谓用“时间”来看人,就是指通过长期观察,而不是在见面之初就对一个人的好坏下结论,因为太快下结论,会因你个人的好恶而发生偏差,从而影响你们的交往。另外,人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都会戴着假面具,你所见到的是戴着假面具的“他”,而并不是真正的“他”。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些假面具有可能只为你而戴,而扮演的正是你喜欢的角色,如果你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并进而决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亏上当或气个半死。

用“时间”来看人,就是在初次见面后,不管你和他是“一见如故”还是“话不投机”,都要保留一些空间,而且不掺杂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静地观察对方的行为。

一般来说,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究要露出真面目的,因为戴面具是有意识的行为,时间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假面具拿下来,就像前台演员一样,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假面具一拿下来,真性情就显露了,可是他绝对不会想到你会在一旁观察他。

用“时间”来看人,你的同事、伙伴、朋友,一个个都会“现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的假面具,他自己自然会揭下来向你呈现真面目,展现真实自我的。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时间”来看人,对方真是无所遁逃。

用“时间”特别容易看出以下几种人:

1.不诚恳的人。因为他不诚恳,所以对人、对事会先热后冷,先密后疏,用“时间”来看,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2.说谎的人。这种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谎言去圆前面所说的谎话,而谎话一说多说久了,就会露出首尾不能兼顾的破绽,而“时间”正是检验这些谎言的利器。

3.言行不一的人。这种人说的和做的是两回事,但通过“时间”,便可发现他的言行不一。

事实上,用“时间”可以看出任何类型的人,包括小人和君子,因为这是让对方不自觉的“检验师”,最为有效。

至于多久的时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真本质,如果是许多年,这似乎是长了些,但如果说就需一个月又短了些。那么到底多长的时间才算“标准”?这并不能做出规定,完全因情况而异,也就是说,有人可能第二天就被你识破,而有人二三年了却还“云深不知处,让你摸不清楚。

因此与人交往,千万别一头热,先要后退几步,并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这是最起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BT2]5.对“酒后吐真言”,要去虚假求真实

利用“酒后吐真言”是很多人识破人心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有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胡言,会把人误导。对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全信,只有正确分析,因人因时而宜,去其虚假,取其真实,才是识破人心之道。

酒之与人,可谓由来已久。古今中外,不管地理位置相距多么遥远,生活习惯相差多么悬殊,各个民族的人却都独立地发明了酒,而且使之与各种文化、习俗,甚至政治、历史发生深刻的联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有的人甚至把饮酒和才情的发挥、文思的涌现、灵感的勃发等联系在一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喝了酒会以发蘸墨,龙飞凤舞地大书而特书;武松在景阳冈喝了十八碗酒,才打得死那只吊睛白额猛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除了特殊的人而外,大多数人喝多了酒,在酒精的影响下会失去常态,所以,醉汉的话是不能全信,不可深信,但又不能不信的。这就要求在听的方面,须有更多一些讲究。

人们常说:“以酒盖脸,无话不谈”,或者“酒后吐真言”。这种情况当然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更多情况下,由于酒精的作用,使得不少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谰言,酒后出胡言。所以,对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一概全信,而要认真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取舍,或者凭自己的判断,去其虚伪,取其精实,这才是正确的办法。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判别,酒后说话之人醉到了一种什么程度。事实上,醉酒的程度大体可以分成四个等级,即微醉、初醉、大醉、沉醉。

对于微醉的人,由于其理智依然十分清楚,所以其言谈并未受到酒精的影响,思路也清楚,所不同者,有酒助兴,神经略显亢奋而已。此时,谈话者一般表现为神采奕奕,谈锋颇健,而且思路清楚,逻辑性严密,对于一些平时少言寡语、城府较深的人来说,这时可能大异于平时。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听话、交谈的大好时机。但是,也要记住,此时说话人醉酒极轻,思想活跃,完全能够控制自己,所以不该把他所说的全都认为是“真言”,要知道,说不定由于他们此时的思想活跃,反而在语言中运用了更多的技巧和隐语。因此,必要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仍不可少。如果要讲开诚布公,那么,对于平日讲话较少、城府较深的人,这倒是一个与之促膝谈心,进一步窥视其内心隐秘的大好时机。

初醉者在醉酒程度上较微醉更进一层,此时,说话人在思路上,交谈的欲望上已出现不受主观意念支配的现象,可以说,这才是“以酒遮脸”。一般情况下,这也是“酒后吐真言”的前期阶段。

正因如此,所以初醉者此时谈话的特点是,或者滔滔不绝,不让别人插言;或者神情激奋,表情认真;或者斩钉截铁,一言九鼎;或者态度神秘,令人莫测;或者思路灵活,大异往时;甚至语惊四座,极度坦诚。总之,此时人由于酒精作用大脑的活动已进入亢奋时期,在较大程度上,已不受日常习惯和顾虑的限制。虽然语言是清晰的,逻辑是合理的,情绪是兴奋的,态度是诚恳的,但是却已异于平时,再不受脸面、环境、关系、礼俗等的约束,可以说,他已经到了道平时所不想道,说平时所不肯言,破除情面关系,扫除世俗障碍,照理而言,据实陈述的时候。所以,这是听话者的千金难买的大好时机,切不可轻易放过。

人超过初醉,到了大醉就已经开始失去理智。此时,人的思维已经紊乱,意识已经模糊,判定能力已经失去。所以已经说不出什么有逻辑、有思想的谈话,从这种意识几近模糊的谈话中,已经很难获得说话的真实含义以及真实思想,故此也就谈不上什么真言假言了。

人进入沈醉状态时正常意识已基本消失,大多沉沉入睡,即使未曾入睡,也完全失态,即使尚能发声,也是语无伦次,彼此全无连贯的咿唔之声,既谈不上什么语言,更谈不上传达什么思想和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