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交友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2642800000020

第20章 5与朋友交流的技巧(1)

67.有话好好说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难免不与他人发生争执,有时弄得不欢而散,甚至使双方结下心结。令人棘手的是,在冲突或争吵发生之后,无论我们怎样妥善地处理,双方的心里及感情上总会被笼罩上一层阴影,这层阴影并常会为日后的相处带来尴尬与隔阂。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最好还是要尽量避免发生争执。

我们常用“有话好好说”这句话来排解争吵者之间的激烈情绪。

据心理学家分析,争吵者之所以争吵起来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犯了以下三个错误:第一,没有明确而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想法,语意含糊、不够坦白;第二,措辞激烈、专断,没有商量的余地;第三,不愿意以尊重别人的态度聆听对方的意见。由此可见,有话不能好好说,是产生人们争吵起来的直接原因。

朋友间有了不同的看法,你最好以商量的口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时得体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你应该尽量避免用“你从来不怎么样……”、“你总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这类绝对否定别人的措辞,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必然会引起对方反感。即使你是对错误的意见或事情提出看法,也切忌嘲笑,因为嘲笑是带着恶意,这是很伤人的。你真诚、坦白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让人觉得你是希望良性互动而不是在挑人的毛病。同时,你要学会聆听,耐心、留神地听取对方的意见,从中发现合理的部分,并适时给予赞扬。这不仅能使对方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也会为你自己带来思考的机会。如果双方的个性修养、思想水准及文化修养都比较高,要做到以上这些并非难事。

如果遇到一位不理性的人,首先你要冷静,不要让自己也成为失去理性的人。宽容忍让可能会使人觉得委屈,但这不仅能表现出你有较高的修养,也能使对方在你的冷静态度下获得平静。如果你们当场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不妨先把争论的事情搁置一旁,认真考虑之后,或许大家能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善于理解、体谅别人在特殊情况下的心理情绪,是一个人具有较高修养的表现。有的人生性敏感;有的人恰恰遇到不顺心的事,急需发泄怒气;也许对方正在生病,心烦意躁。以上这些都可能是造成他态度、情绪反常或过于激烈的原因。如果你懂得给对方充分的体谅,你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让自己时常保持开阔的心胸是非常重要的。谁能保证在言谈举止上永远不会有失误和过错呢?如果你对别人无意问造成的过错表示谅解,不去计较无关大局的小事情,无形中可以使你避掉许多无谓的冲突。法国的布鲁依尔说过:“两个都不愿原谅对方细小过错的人,不可能成为好朋友。”

人,能成全他人,也能毁弃他人;互相帮助能使人奋发向上;互相抱怨则使人退缩不前。只要彼此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相互帮助,相互谅解,冲突是可以缓解和避免的。

68.相互了解才能成为朋友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太容易。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很难从外表上分辨出来的。那些外表衣冠楚楚的俊男美女,可能正是一帮毫无创造能力的寄生虫;那些口中正气凛然、振振有词的角色,可能正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那些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可能心毒似蛇蝎;那些外表粗俗不堪的,可能心里纯净似水;那些貌似忠诚的,可能正是巨奸;那些似乎从不拘小节的,可能心细如丝,对什么事早已有数了……如果以貌取人,往往会陷入误区,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恶果。

最要紧的,是能够及时洞察对方是否是可交的朋友。

从如何对待他人上,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行。与人初交,是不好说:“你怎么样”,“我如何如何的”,谈论或观察如何应对他人,是容易接受,也不易“即兴表演”的。尤其是在得意之时,他的感受应当是真实的。

如果对方在你面前,大谈特谈自己如何如何骗人、玩人、耍人,那就得格外小心。过不了多久,他可能会用同样的方法对付你;如果对方总喋喋不休地说自己如何如何出身名门、如何如何出类拔萃,那也要注意,给一个自我欲望膨胀的人,是难以当好配角的;如果对方只是平淡地谈及自己对人的帮助,并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那你就要倍加珍惜,这样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一旦失去,那将是很大的遗憾;如果对方总在说以前的朋友这个不好,那个不对,惟独不提自己有什么过错,那你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明天,他可能会对另一个人用同样的语调在背后讥讽、谩骂你;如果对方在向你表示,他将如何如何报复以前的某个朋友,那你就得做好应付的准备,可能过不了多久,他也会如此报复你。

怎样对待过去的朋友,也会怎样对待现在和将来的朋友。

从怎样对待朋友,也能看出他怎样对待自己的家人。

对父母、妻子儿女没有责任感的人,对朋友会有责任感吗?

同样,什么样的人就结交什么样的朋友,通过了解一个人的朋友也能了解一个人。

如果他的朋友都是些正直的人,那他肯定不是奸邪之徒;如果他的朋友对人都非常真诚,那他必然不会弄虚作假;如果他的朋友一个个贪婪成性,那他无疑是一个自私自利之辈;如果他的朋友事业有成,那就没有事业心计吗?

当然,千人千性,洞察仅仅只是侧面了解,要想知人知面也知心,还要悉心研究个性。与人的容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一样,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谁也找不出来两个个性完全一致的人。

从表面看,性格内向的人比较沉静,性格外向的人比较好动,但实际上人的个性要复杂得多。外表内向的人,心里可能正燃烧着一团火,沸腾着一片海;外表外向的人,心里可能冷静如千年雪山,只给人假象,因此,人的个性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研究,具体对待,才能找出个性与自己相近的做朋友。

69.要辩证地看待朋友关系

朋友关系错综复杂,包罗万象,难以一概而论,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寻。

排斥律,就是最常见的朋友关系律。排斥律最明显的特征是单一的,缺乏宽容。要么你死,要么我活,难一共存共荣;要么是主子,要么做奴才,不可能平起平坐。势不相立,不共戴天,同时富有排斥传统的历史,也造就了发达的排斥律。

我赢你输,几乎贯穿于所有悠悠的历史之中。无休止的争斗正是这种模式最形象的体现。争强好胜,凡事都要占先,“有我没你,有你没我”,你死我活的争斗演绎出了多少悲剧?好为人师,好为人主,让多少希望变成泡影了,使多少心灵受到了挫伤?

我输你赢又培育出了“官本位”和“家本位”的发达,“土皇帝”、“家长制”一脉相承。做不了主子时,就争当奴才。拍马术、谄媚功、奴才哲学、太监人格的发达,决非幸事。

而惟我独尊——全赢的流行,更让个人主义无限膨胀。一声“天下舍我其谁乎?”早把朋友吓得无踪无影了,哪里还有平等?

“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快活”,“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这种极端狭隘自私的心态,造成了多少两败俱伤的惨剧?谁会相信输得净光的双方,曾经是情深意切的朋友!但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并不能否认这种惨剧的结局,也许这也算“爱得越切,恨得越深”吧!

显然,排斥律意在排斥,不可能有真正的长久的赢家。因此,人类的昨天才充满了那么多的血泪与悲伤,不堪回首,惟有同一律才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双赢。

首先,要实现双赢双方都要做出必要的让步。这种让步是保证共同利益的需要,而非懦弱。如果一方或双方依旧要排斥对方,那双赢也是难以实现的。

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双赢的起点和利益要基本平等,才能保证双赢实现。否则,一方独占,或另一方被侵害和剥夺,那同样也难以双赢。

而双赢是一种激励机制,利益的不断获得是最核心的动力。因此,朋友双方都具备了适应这种机制的素质,那双赢就是自然而然的回报了。

现代人越来越多地追求双赢,正是基于这种机制的长远和公平,而非仅仅满足于某种利益的获得,这无疑是跨越时代的进步。

70.知心才能成为至友

人们把知心朋友,称为“知音”。

说到“知音”,不能不说“钟俞之交”。“钟俞”者,钟子期和俞伯牙也,二人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但他们的友情至今依然感人。武汉汉阳桥头的琴台,传说就是他们以琴会友的地方,至今前往凭吊者络绎不绝,人们在敬慕他们的友情的同时,也在苦苦寻找着自己的“知音”。

传说,在北方的晋国做官的俞伯牙乘船至汉阳江岸,突遇狂风暴雨,只好泊船靠岸。待雨停风住时,已至午夜,他独居船中,仰望一轮明月,俞伯牙抚琴遣愁,一曲一未终,早已泪流满面,恰在此时,“蹦——”一声琴弦断了一根,俞伯牙忧感悲凉。这时,岸上有人喊道:“先生的愁太重了,琴弦才断了。”俞伯牙惊奇,知此人懂音律,便上前问曲名和琴的来历,此人虽一身樵夫打扮,却一一对答如流,俞伯牙不由肃然起敬。随之又重理琴弦,再弹一曲,樵夫赞道:“意尽在高山电”,接着,又弹一曲,樵夫又赞道:“情全在流水也”。至此,俞伯牙便与樵夫互通了姓名,知他名叫钟子期,两人随结为“知音”,并约定来年8月在此地再会。第二年,当俞伯牙依约前来,却并未等到钟子期,便四处寻找,才知他已病逝。俞伯牙悲痛欲绝。抚琴长哭,但仍难解心中之苦痛,于是断弦碎琴,不再弹拨,苦无“知音”。

从此,“知音”难寻成为世人共同之盼、共同之苦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们慨叹知己难寻的同时,也企盼着对知己的珍惜和怜爱。

与“钟俞之交”同样感人的“羊左之交”,也是生死朋友、脍炙人口的千古友谊佳话。

羊角哀和左伯桃是和“钟俞”同时代的人。

据《今古奇观》记载:左伯桃幼时离母丧父,靠勤奋苦学成才,但时运不济,年近不惑,仍无建树。一日,听说楚王纳贤,便去投奔。时值寒冬,又遇风雪,苦行一天,晚投宿一茅舍,主人十分热情,知左伯桃境遇后便慨叹与己同,把他视为知己。他就是羊角哀,两人一夜共话学问,相见恨晚,于是,相约结伴而行,共图功名。谁知,天公作难,风雪交加,苦行数日,仍未走出多远,楚地遥遥,行路多艰,饥寒交迫,何以为继?且前有高山,后有猛虎,何以为安?于是,左伯桃脱下自己的衣服,解下身带的干粮,让羊角哀只身前往楚地,羊角哀岂肯答应?争执一番,左伯桃难耐饥寒,倒地身亡。羊角哀只好挥泪前行。不久,羊角哀终于到达了楚地,也终于得了功名,他急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掩埋左伯桃的尸体。面对昔日“脱衣共粮”的朋友,羊角哀顿感功名利禄如尘土,友情重如山,他愤然刎剑而亡,遗愿与左伯桃并葬。

他们的友情催人泪下的同时,也让人不难顿悟出知己朋友的无价!

相比之下,那些虚情假意的人,那些斤斤计较的人,那些自私自利的人,肯定是不会有什么知己朋友的。

俗话说:长相知才能长相随。朋友相知,贵在知心;朋友知心,贵在长久。一时一事相知容易,时时事事相知就难了。

“管鲍之交”,也是朋友知心的典范。据《列子》载,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一代名相管仲,少时并未得志,更没有什么幸运降临,命运多艰,苦难深重,是朋友鲍叔牙时时给他信心和勇气,一次次帮助他度过了难关,他才有所成就的。因此,管仲始终不忘鲍叔牙之情,一直在想着报答鲍叔牙之恩。管仲曾深有感触地慨叹:“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与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管仲是幸运的,他有鲍叔牙这样一个知心朋友,才能成就功名。如果鲍叔牙也和那些势利的朋友一样,在管仲富有的时候百般谄媚,恨不能为其舔屁股;在管仲贫困的时候避而远之,形同路人,那管仲“脱贫”的信心还会那么充足吗?如果鲍叔牙像那些刻薄的朋友,在管仲一帆风顺时,赞不绝口;在管仲遇到艰难时,讥讽嘲笑,甚至落井下石,那管仲还能鼓足成功的勇气吗?如果鲍叔牙也像那些见利忘义的朋友,不是鼎力举荐管仲,而是不择手段地压抑、陷害他,害怕他超过了自己,那管仲要想成为一代名相,那就不那么容易了。

管仲的幸运在于他有鲍叔牙这样一个知心朋友。他才能一次次度过难关,他才有了用武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朋友鲍叔牙成就了一代名相。

在管仲之前和之后,有经世之才的人还少吗?但真能功成名就的又不多,为什么呢?没有鲍叔牙那样的知心朋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管仲把知心朋友鲍叔牙比之为生身父母,是恰如其分的。

很多人的很多事,可以说,成在朋友,也败在朋友!

71.对朋友要信守承诺

朋友之间要信守承诺是毫无疑问的,但必须是双方的自觉自愿,承诺才有意义。否则,若一方信守承诺,另一方什么也不愿保证,或者口头保证了,并没有任何付出,那他们之间的承诺也就等于没有。

承诺是保证,也是信心。

为朋友承诺,首先是自信能为朋友做想做的事,向朋友显示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是自己品格的体现;朋友接受承诺,等于是承认了自己的能力和信誉,自己一定要信守。

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方信守承诺,另一方不信守,或根本不愿做出承诺的现象。朋友关系因此而淡漠或破裂。

朋友甲和朋友乙合伙做药品生意,约定成本和利润都按1:3的比例投入和分成。但由于对药品市场缺乏了解,结果第一次做亏了,毫无疑问,亏空按既定的比例分担了,双方均无怨言。经过调整方案,重新再做,这一次赢了,但朋友的缘份也就尽了。原来,变故出在朋友乙身上。他是一个只愿占便宜不想吃亏的人。上一次做亏了,他占的小,就坚持原来确定的比例不变,并信誓旦旦地表白自己一定信守承诺;这一次就变了,他看到有利可图,便提出来对半均分,朋友甲当然不能同意。但为了照顾朋友乙,维系合作关系,主动表示甘愿让出10个百分点给乙,贪得无厌的乙仍不满足,结果不欢而散。

朋友乙的贪婪造成了自己损失不说,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个守信的朋友。

无独有偶,汪先生和尚小姐合伙办了一家服装公司,也因汪先生的失信而破产了,其中的教训,不能说不深刻了。一原来,他们的公司做大了,在小城成了品牌企业,产值近半个亿,一个深深潜藏的危机也来临了。那就是公司的两位老板之间的矛盾已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根子在公司初创时启动资金的股份上。

当时,汪先生已离开原来打工的那家公司,开始筹办自己的公司。他本计划注册独资公司,忽而决定改为股份制,所选的合伙人不是别人,而是一起打工的尚小姐。尚小姐本不愿来,她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很满意,但经不起汪先生的反复游说及丰厚回报的诱惑,就辞职来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