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将保健进行到底
2644100000004

第4章 经络的科学保健(2)

要改善肝胆的功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经常锻炼胆经。

敲胆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子时,也就是夜里的11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因为这个时辰是胆经当令。经常熬夜的人会有体会,到夜里11点钟的时候,觉得很有精神,还经常会觉得饿,这就是胆经当令。胆主生发,阳气在这时候开始生发了。但是大家一定注意,不要觉得这个时候精神好就继续工作或者娱乐,而是最好在11点前就入睡,这样才能把阳气养起来。

每天敲胆经300下,胆经顺畅了,人所有的忧虑、恐惧、犹豫不决等都随着胆经的通畅排解出去了,该谋虑时谋虑,该决断时决断,那么,我们的肝胆必定会日益强壮而没有无谓的损耗,身心也会健康快乐。

另外,胆经上有很多特效穴位:阳陵泉治两肋疼痛,光明穴可治老花眼,悬钟治落枕,风市可治各种皮肤痒疹。胆经上的穴位都气感明显而强烈,如能善加利用,都有极好的效果。

肝经,护卫身体的大将军

足阙阴肝经有14个穴位,从下往上走,起于大脚趾内侧的指甲缘,向上到脚踝,然后沿着腿的内侧向上,在肾经和脾经中间,绕过生殖器,最后到达肋骨边缘止。肝经和肝、胆、胃、肺、膈、眼、头、咽喉都有联系,所以虽然循行路线不长,穴位不多,但是作用很大,可以说是护卫我们身体的大将军。

前面我们讲了,肝是将军之官,是主谋略的。所谓“将军之官”的意思是指,将军不仅可以打仗,而且还是能够运筹帷幄的人。将军运筹帷幄的功能,就相当于肝的藏血功能,而“谋略出焉”,指的就是把肝气养足了才能够出谋略,才能让我们更聪明。因此,我们的聪明才智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看我们的肝气足不足。

肺经,人体内的宰相

手太阴肺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条经脉,它起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然后沿着胃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再从肺系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下行,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出大指末端。它的支脉交手阳明大肠经。

从肺经的循行路线我们可以看出,肺经与肺、胃、大肠都有很密切的关系。说肺经是人体内的“宰相”,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肺在五脏六腑的地位很高。《黄帝内经》把它比做“相傅之官”,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的职责是什么?他了解百官、协调百官,事无巨细都要管。肺是人体内的宰相,它必须了解五脏六腑的情况,所以《黄帝内经》中有“肺朝百脉”,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汇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所以,各脏腑的盛衰情况,必然在肺经上有所反映,而中医通过观察肺经上的“寸口”就能了解全身的状况。寸口在两手桡骨内侧,手太阴肺经的经渠、太渊二穴就处在这个位置,是桡动脉的搏动处,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在观察肺经。

我们知道,肺为娇脏,很容易出现问题。当肺的正常功能受损时,就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方面的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病。所以,我们要格外爱护肺经。

按摩肺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早上3~5点,这个时辰是肺经经气最旺的时候,但这时候也正是睡觉的时间,所以可以改在上午9~11点脾经旺时按摩,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大肠经,肺和大肠的保护神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通过合谷、曲池等穴,向上会于督脉的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入属于大肠。

“循行所过,主治所及”,是说经络从哪里经过就能治哪里的病,因此,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我们可以看出,肺和大肠都与大肠经关系密切,所以,疏通此经气血就可以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虽然,肺和大肠看起来是两个毫不关联的内脏,但是它们通过大肠经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也就是说,肺与大肠相表里。所谓表里,指一种内外关系,就好像夫妻。丈夫在外边忙着的时候,妻子就应该把家里的事务管理好;丈夫如果在外面特别忙,那妻子也相对比较忙。肺为里,为妻;大肠为表,为夫。

在人体中,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黄帝内经》上说:“阳明经多气多血。”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所属的肠胃是人体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废物的器官。人体的体质由先天和后天决定,先天部分是遗传于父母的,我们无法改变,后天部分就来源于我们的食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体内生成的气血充足,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会增强;胃肠排泄功能正常,体内产生的垃圾就能及时排出,不在体内堆积,那么由内在原因引起的疾病自然会减少。所以,手阳明大肠经是人体中重要的经络,平时一定要注意疏通。

什么时候按摩大肠经最好呢?大肠经当令的时间是早上5~7点,这时候大肠经运行最旺盛,按摩效果也最好。大肠经很好找,你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过来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肠经。敲时有酸胀的感觉。

胃经,多气多血的勇士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前面很重要的一条经脉,也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有两条主线和4条分支,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腹部和腿外侧靠前的部分。

它起于鼻旁,沿鼻上行至根部,入于目内眦,交于足太阳膀胱经;沿鼻外侧下行至齿龈,绕口唇,再沿下颌骨出大迎穴;上行耳前,穿过颔下关节,沿发际至额颅。它的支脉从大迎穴下行,过喉结入锁骨,深入胸腔,穿过横膈膜,归属胃,并与脾相络。它的另一支脉直下足部二趾与中趾缝,此支又分两支,一支自膝膑下3寸分出,下行至中趾外侧,一支从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交足太阴脾经。

从胃经的循行路线可以看出,与胃经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胃和脾。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出生后,主要依赖脾和胃以运化水谷和受纳腐熟食品,这样人体才能将摄入的饮食消化吸收,以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才能使全身脏腑经络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除了消化吸收食物外,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生血。“血变于胃”,胃将人体吸纳的精华变成血,母亲的乳汁其实就是血的变现,血是由食物的精华变成的。在抚养孩子的时候,母亲的血又变成了乳汁。

按摩胃经,一方面可以充实胃经的经气,使它和与其联系的脏腑的气血充盛,这样脏腑的功能就能正常发挥,就不容易生病;另一方面可以从中间切断胃病发展的通路,在胃病未成气候之际就把它消弭于无形。

当然,按摩胃经的主要目的还是调节胃肠功能,所以饭后1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始按揉胃经的主要穴位了,如足三里、天枢等一定要按到;然后在睡前1个小时左右灸一会儿,灸完后喝1小杯水。每天早上7~9点这个时间按揉的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因为这个时辰是胃经当令,是胃经经气最旺的时候。

脾经,治疗慢性病的关键

足太阴脾经主要循行在胸腹部及下肢内侧,即从足走头。它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脚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经踝骨,向上沿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然后沿小腿内侧的骨头,与肝经相交,在肝经之前循行,上膝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再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其分支从胃部分出,上过膈肌,流注心中,经气接手少阴心经。

从上面的路线可以看出来,与脾经关系密切的脏腑有脾、胃和心。中医认为,脾除了有运化的作用外,还有统血的作用,就是统摄、约束血液行于脉内而不外溢。如果脾气虚弱,不能承担起这种约束功能,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病症,如呕血、便血、尿血等。治疗脾虚引发的出血症状重点在于补脾气,中成药归脾丸就是治疗这类出血症的有效药物。

当脾经不通时,人体还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大脚趾内侧、脚内缘、小腿、膝盖或者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经络线路会出现冷、酸、胀、麻、疼痛等不适感,或者全身乏力、疼痛、胃痛、腹胀、大便稀溏、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还有舌根发强、饭后即吐、流口水等。

以上症状都可以从脾经去冶,最好在脾经当令的时候按摩脾经上的几个重点穴位:太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等。上午9~11点正处于人体阳气的上升期,这时疏通脾经可以很好地平衡阴阳。

在日常饮食上也要注意多吃清淡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以减轻脾经的负担。

此外,思伤脾。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虑过度就会扰乱脾的正常工作,使其方寸大乱,反映到身体上就是食欲不振、无精打采、胸闷气短。所以,一定要做到思虑有节,这样脾的功能才会正常。

心经,攸关生死的经络

手少阴心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起始于心中,出属于心脏周围血管等组织(心系),向下通过横嗝,与小肠相联络。它的一条分支从心系分出,上行于食道旁边,连系于眼球的周围组织(目系);另一条支脉,从心系直上肺脏,然后向下斜出于腋窝下面,沿上臂内侧后边,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后面,下行于肘的内后方,沿前臂内侧后边,到达腕后豌豆骨部进入手掌内后边,沿小指的内侧到指甲内侧末端,接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认为在五脏中,心为“君主之官”。君主,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全体国民的主宰者。相应的,心也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它统帅各个脏器,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活动,如果心发生病变,则其他脏腑的生理活动也会出现紊乱而产生各种疾病。所以,疏通心经,让它的气血畅通对身体的整体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按摩心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午时,即上午11点至下午1点,这个时候人的阳气达到最盛,然后开始向阴转化,阴气开始上升。这时人们最好处于休息的状态,不要干扰阴阳的变化。中午吃完饭小睡一会儿,即便睡不着闭着眼睛休息一下也是很好的。

小肠经,心脏健康的晴雨表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与大肠经比较相似,只是位置上要比大肠经靠后,从作用上来讲也没有大肠经那么广。它从小指的外侧向上走,沿着胳膊外侧的后缘,到肩关节以后向脊柱方向走一段,然后向前沿着脖子向上走,到颧骨,最后到耳朵。

中医认为,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它的主要工作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进行分配,将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入到脾脏。

为什么说小肠经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生活现象,现在很多人的工作要每天守在电脑旁,经常会肩膀酸痛,如果不知道休息和保养,发展下去,就是后背痛,接下来是脖子不能转动、手发麻。通常医院会将这些症状诊断为颈椎病,其实,这是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小肠气血虚弱导致的。心与小肠相表里,这种表里关系是通过经络通道联系起来的。心脏有问题,小肠就会有征兆。比如西医所说的颈椎病,开始只是肩膀酸,这就是告诉你:这里的气血已经不足了。然后是酸痛,酸痛是因为血少,流动缓慢而淤滞,不通则痛。后来发展到僵硬疼痛也是由于血少,血流缓慢,再加上长期采用同一个姿势,血液就停滞在那里;如果心脏持续供血不足,那么停滞的血液就会形成淤血。没有新鲜血液的供应,肌肉、筋膜就会变得僵硬,而且极易遭受风寒的侵袭,睡觉时容易落枕。

另外,有的人脾气很急,总是心烦气躁,好争执,这在中医看来就是心火亢盛。心里的火气太大,无处宣泄,就拿小肠经“撒气”了。结果小肠经就会肿胀、硬痛,然后牵连到耳朵、喉咙、脖子、肩膀、肘、臂、腕、小手指,造成这些地方疼痛或麻木。

所以,我们说小肠经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一定要多加关注。通过小肠经,我们可以预测心脏的功能状况,还能够用调节小肠经的方法来治疗心脏方面的疾患。

按摩小肠经的最佳时间是下午1~3点,这时小肠经当令,经气最旺,人体主吸收。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强调“午餐要吃好”的根源了。因此,应在午时1点前用餐,而且午饭的营养要丰富,这样才能在小肠功能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资充分吸收和分配。但是营养丰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人体的吸收能力要好。

膀胱经,让身体固若金汤的根本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经脉中最长的一条,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交干足少阳肾经,循行经过头、颈、背、褪、足,左右对称,每侧67个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共有一条主线,3条分支。

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得知膀胱经与肾经是相连的。《黄帝内经》上说“肾开窍于二阴”,就是指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是作强之官,肾精充盛则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膀胱是州都之官,负责贮藏水液和排尿。它们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影响。所以说,如果撒尿有问题,就是肾的毛病。另外,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有的人因为惊吓,小便失禁,其实这就是“恐伤肾”,恐惧对肾脏造成了伤害,而肾脏受到的伤害又通过膀胱经表现出来了。同样,肾的病变也会导致膀胱的气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数及排尿时间的改变。

膀胱经的涉及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因为它属于膀胱以及与其他脏腑有联系,更多的是因为它的循行路线。它在后背上有两条直线,线上分布着所有背腧穴,这些穴位和脏腑的分布位置相对应,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就像现在耳穴足疗的发射区一样,具有调节脏腑的重要作用。

另外,膀胱经还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无时不在传输邪毒,其他诸如大肠排便、毛孔发汗、脚气排湿毒、气管排痰浊,以及涕泪、痘疹、呕秽等虽也是排毒的途径,但都是局部分段而行,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所以,要想去驱除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足太阳膀胱经统领人体阳气,为一身之表,外界的风邪首先侵袭足太阳膀胱经,所以,膀胱经异常时人体会出现腰、背、肩的筋肉痛、关节痛等症状,同时还会影响呼吸循环,消化吸收。经常刺激膀胱经就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刺激膀胱经的最佳时间应该是下午3~5点,这时是膀胱经当令,膀胱经的气血最旺的时候,这时如果能按摩一下,把气血疏通了,对人体是很有保健作用的。膀胱经还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所以气血很容易上输到脑部,因而这个时候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效率都是很高的。

肾经,关乎你一生幸福的经络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涌泉),出于舟状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于窝内侧半腱肌腱与半膜肌之间,上经大腿内侧后缘,通向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出于前(中极,属任脉),沿腹中线旁开半寸、胸中线旁开两寸,到达锁骨下缘(腧府)。

肾经有两条支脉:

(1)肾脏直行支脉: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至舌根两侧。

(2)肺部支脉: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