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样的男人最幸福
2645300000005

第5章 幸福男人的品质(2)

空手套白狼

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有些人却能凭借自己的巧辩让别人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从而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利益。

纵横之术专家张仪,在苏秦死后,天下再无同等级别对手的情况下,运用纵横之术成功地使秦国不动武、不流血便取得了一边倒的有利局势,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政治利益,同时为自身谋取了终生的荣华富贵,更在遇到危难时能够以纵横之术巧妙自救,可谓是善于谋事,更精于谋身之人。而他在与楚怀王的一场对弈中,更是将楚怀王玩弄于股掌之间,骗得楚怀王团团转。

张仪为破坏齐国和楚国的合纵关系而出使楚国。当时齐楚联盟是秦国的心腹之患,而离间齐楚联盟,就成为秦向东扩张过程中的关键。于是,秦相张仪去拜见怀王。他对怀王说:“如果大王能够与齐国断绝关系,臣下将请求秦王把六百里地献给楚国。这样,齐国就一定会被削弱,齐国的实力下降,大王就可以使役齐国。”

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得了地盘,二削弱了齐国,三又可与强秦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怀王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未绝齐,怎能随便签约呢?”

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哪里知道秦国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国绝楚,并和秦结盟。

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丑,说:“你怎么还没有回国?”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事,不要秦王亲自决定。我当时已说将我的奉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就行了。”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泰国土地都是征战所得,岂能随便送人?你们听错了吧!”

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怀王看到承诺的六百里土地,到头来却成了区区六里地,心中甚是气愤,大骂张仪是出尔反尔的小人,并要兴兵伐秦,可是秦齐已经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怀王只得割地求和。

要知道在战国时期,齐、楚、秦都是大国,在秦国统一的过程中,齐、楚是秦国最大的障碍,现在齐楚联盟被破坏,楚国又惨遭兵败的命运,这样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就只剩下齐国了。

公元前311年,秦国派人与楚国谈判:愿分汉中之地给楚国,以求同楚结盟。然而,怀王对张仪一直恨之入骨、耿耿于怀,因此没有要这汉中之地,却要张仪以解心头之恨。张仪听到楚怀王的条件,就主动向秦惠王申请到楚国去交换黔中一带的土地。秦惠王关心他的安全,说:“怀王一直欲杀你而甘心,你为什么还要送上门去呢?”张仪分析说:“首先,秦国是强国,而楚国是弱国,所以,楚王在权衡利弊之下,最后一定不敢拿我怎么样。其次,楚王的嬖臣靳尚与我关系很好,靳尚是楚王的宠姬郑袖的心腹,而楚王呢,又对郑袖的话言听计从。所以我只要通过靳尚使郑袖为我求情,楚王必然会放了我。”

张仪到楚国后,就被怀王囚禁起来,准备杀掉以祭祖先。但张仪使用种种手段,通过楚国大夫靳尚,向怀王夫人郑袖说情,郑袖于是劝怀王把张仪放掉,与秦和亲。怀王受郑袖蛊惑,又害怕得罪秦国,加上仍贪于土地,权衡再三,最后下令把张仪释放。于是张仪又趁机发挥他纵横家的本色,用虚幻的利益来引诱怀王,他承诺说:“泰国出兵攻打卫都和阳晋,一定会堵塞天下的关口。大王出动全部军队去进攻宋国,不用几个月宋国就可以攻下来,拿下了宋国,然后一直向东,那么泗水边的众多小国就全归大王所有了。现在秦国和楚国接境连界,本来是地缘亲近的邻国。大王如果能听取我的意见,我将让秦国太子到楚国做人质,楚国太子到秦国做人质,长久作为兄弟邻邦,永世互不攻伐。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一席话说得楚怀王连连点头称是,他马上同意与秦和好,并厚礼待之,送他回去。不久,屈原出使归来,问及怀王为什么不杀张仪时,怀王才明白自己又上当了,派人去追已为时晚以矣。

张仪在这个局里所承诺的利益,即答应给楚怀王的好处,从来没有实现过,只是引他上钩的诱饵。而楚怀王利欲熏心、头脑简单,连上了两次当。这就是空手套白狼、无中生有的布局之道。它利用的是人性贪婪的弱点,从而使他们上当受骗,满足自己的利益。当然要将这个计谋玩得得心应手,并不是很容易,它需要机智与智谋,一旦失手,其下场就是一个“惨”字,因此,空手套白狼,玩的就是心跳。

要善于用人

人才就是权力,即便没有武力,没有财力,但只要身边人才汇集,什么都会逐渐得到,包括权力。

汉武帝初即位时还很年轻,当时的朝政大权控制在窦太后手中,但是汉武帝仍想办法笼络人才。他曾经颁布命令,让各地举荐人才,于是,公孙弘、庄助以及许多有名的儒生同时进入京城,其中就有董仲舒。

董仲舒是当时的奇才,少时读《春秋》,颇有心得,汉景帝时已列名为博士,为学子们讲书,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远近学子都奉他为老师。他的一篇详论天人感应道理的文章被汉武帝看到,汉武帝击节称赏,叹为奇文。后来汉武帝询问儒生们治国良策,董仲舒施展平生所学,压倒群儒,独得汉武帝宠幸。

就这样,汉武帝不断发现和破格使用人才,先后起用了一批人才。其中被司马迁誉为”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舍”的韩安国,被汉武帝委任为北地都尉,后又被任为大司农,窦太后死后,升为副丞相。汉朝有着名的汉赋,提到汉赋就不能不提司马相如,但司马相如也不是只能写汉赋。汉武帝用其所长,在建元年间从四川把他请到京城做郎官,从事审核和润色政府重要文告的工作。建元六年,又让他以天子使节的名义出使西南夷,抚慰那里的少数民族。唐蒙、庄助很有谋略,且外交能力过人,汉武帝就让他们出使夜郎和东瓯,他们两人不负王命,终于在建元时期降服了夜郎和东瓯。

建元六年,窦太后病死,汉武帝摆脱了束缚,他终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治理国家。于是,他罢免了窦太后安插在朝廷里的所有党羽亲信,重新任命曾经协助他革新的舅父田玢为丞相,把韩安国提拔为御史大夫。后来汉武帝又连续几次要求各地推举孝廉、贤良、方正、茂材。他下诏书表示要将这些有“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破格任为“将相”或出使他国。

当时有个吴人名叫朱买臣,性好读书,因此没有多余的家财,40多岁还是一个落迫儒生,连妻子都养不起,只得入山砍柴换钱度日。后来妻子不堪忍受贫穷,弃他而去。朱买臣仍操旧业,边读书,边卖柴。直到他将近50岁时,始有机会入京。到长安后,朱买臣就上书自荐,又经同乡庄助引见,武帝予以召见,面询学术。朱买臣的才学很合武帝的心意,遂拜他为中大夫,与庄助同侍禁中。米买臣就这样由一介平民一跃成为官员。

后来,朱买臣又献策说:“东越王余善,向居泉山,负隅自固,一夫守险,千人俱不能上,今闻他南迁大津,去泉山约五百里,无险可恃,今若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趋,破东越不难。”武帝听后很高兴,便任他为会稽太守,还对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今你可衣锦荣归了。”朱买臣果然击破东越,武帝就升他为主爵都尉,列为九卿之首。

《汉书》中说:“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确实,汉武帝时,任用了韩安国、主父偃、朱买臣、卫青、霍去病、霍光、李广、程不识、金日、卜式、桑弘羊、公孙弘、董仲舒、郑当时、张骞、苏武、司马迁、司马相如等,这些人都成为一代辅相、名臣、将领。

汉武帝和他的政府班子共同努力,为我们捧出了一个如冉冉升起的红日般的盛世——天汉。电视剧《汉武大帝》说汉武帝“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由此,汉武帝也成了中国古代几百个皇帝中出类拔萃的第一流皇帝。这些与他善于统御人才有莫大的关系,正应了“善用人者,可争天下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

做人,要服从游戏规则

寻找“替罪羊”是自古成大事者经常使用的一个手段。李渊在发迹称霸的过程中也玩了几手漂亮的幕后策划把戏,其中之一就是寻到了李密这只“替罪羊”。

隋朝末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后不久,便选关中作为长远发展的基地。因此,他就借“前往长安,拥立代王”为名,率军西行。

李渊西行入关,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主要有三个:第一,长安的代王并不相信李渊会真心“尊隋”,于是派精兵予以坚决的阻击。第二,当时势力最大的瓦岗军半路杀出,纠缠不清。第三,瓦岗军还用主力部队袭击晋阳重镇,威胁着李渊的后方根据地。

这三大危险中,隋军的阻击虽已成为现实,但军队数量有限,且根据种种迹象判断,隋延没有继续派遣大量迎击部队的征兆。但后两个危险却不可掉以轻心,瓦岗军的人数在李渊的十倍以上,第二种或者第三种危险中,任何一个危险的进一步演化,都将使李渊进军关中的行动夭折,甚至有可能由此一蹶不振,无东山再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