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装满健康的菜篮子
2646700000005

第5章 拎好菜蓝子的细节(1)

要有辩证的饮食观

饮食,是有形之物,它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两重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食物是生命基石,也是生命的杀手。缺少食物,人就会患各种营养不良症,就会降低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就会加速衰老和死亡。同样,吃多了,营养过剩,也会百病蜂起,缩短寿命。具体表现为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四高症”:①高脂血症。过多摄入的脂肪易在血管壁上沉积而导致动脉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脂肪也与结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②高蛋白症。食入蛋白质过多,即成年男性每天摄入蛋白质70克,女性60克以上,非但对身体无益,还可能破坏体内的正常吸收;剩余的蛋白质还会转化为脂肪,促使机体发胖。③高糖症。糖类摄入过多,热能过剩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并使机体老化。④高维生素症。维生素摄入过多,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摄入过多,会因人体无法自然代谢而发生维生素中毒,出现骨质疏松、高钙血症及皮下出血等。营养过剩最直接的原因是饱食。长期饱食会使人体弱多病。吃得过多还会使大脑早衰,引起头脑迟钝。许多人饭后均有昏昏欲睡之感。最新研究认为,有一种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饱食后在大脑中的含量比饭前增加数万倍,而这种因子是脑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营养过剩危害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人类死亡的数目按营养原因计算,因营养过剩而死亡的数量已超过营养不良的数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于食也死于食。正如古人云:“生我者害我也。”世界万物过之或不及都不能正常运动和发展。食物对人体有益也有弊,无食而饥,积食致病,营养不良不好,营养过剩也不好。例如,铁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铁使人年青,充满活力,缺铁可能导致种种疾病,前些年在美国甚至掀起了一阵“吃铁热”,人们为增进健康,纷纷大吃菠菜、动物肝脏、牛羊肉等富含铁质的食物,连中国铁锅也一时成为抢手货,媒体也在津津乐道地大讲铁剂的功劳。然而物极必反,一些人出现了慢性腹痛、关节酸痛、疲乏无力等症状。这是由于他们体内铁质含量过高所致,积铁致病,是不能辩证地看待食物作用的结果,凡事物一过,必有害。对一些人来说,过多摄人的铁质无疑是使营养变成了一种毒素,原因是他们的身体会过度吸收和积累铁质,长久下去,铁质成分越来越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肝病或糖尿病。

“多铁症”在白种人中发病率高于黄种人和黑种人,患者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症状的发展较为缓慢,一般到40多岁后,心脏、肝脏、肾脏、胰腺等器官受到损害才被发现出来。其实诊断“多铁症”并不困难,只要化验血液便可得知。所以,既要防止“缺铁症”,又要防止“多铁症”,这才是正确的饮食观。

又如,肥肉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一些人认为,它是使人患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罪魁祸首,对其望而生畏。但肥肉对身体也有很多补益。肥肉不仅味美,而且能促进人体健康,只要烹调得法,掌握好进食量,吃些肥肉对人体是有益的。有害也有补,这正是事物的两重性,既要看到它的消极面,也要看到它的积极面。

肥肉含有丰富的脂肪,脂肪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胡萝卜素的吸收和利用。长期忌食脂肪易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进而造成视力、凝血和骨骼生长障碍。肥肉中的脂肪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脂肪产热能比糖高1倍多。肥肉对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十分重要,可以保证其充足的能量供应;老年人如无一定量的脂肪储备,将难以抵御疾病的侵袭;育龄妇女体内脂肪少于体重的17%时,生育能力将受到影响。肥肉中的双碳多烯酸为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与人体神经系统及大脑组织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可以防止胆固醇堆积及血小板凝聚。在动物脂肪中还含有一种能延长寿命的β脂蛋白,这种脂蛋白不但不会使血管硬化,相反还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

因此,吃喝首先要认识食物的营养及危害的两重性,去弊取利,这样才能吃出学问,吃出健康来。形而上学地看待食物,好吃的就猛吃一顿,不好吃的,就避之千里,这必然要致病伤身,危害大矣!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首关于营养适度与寿命关系的诗,很有启迪意义,不妨抄录于下,题目叫《攀登》。

长寿得难也不难,

天宜人和敢登攀,

顺气养心蓄精锐,

营养适度调三餐。

户外运动不可少,

大鱼大肉切勿贪,

饮食衣着随时节,

昂首高攀寿山巅。

这里不是反对吃好喝好,也不是提倡苦修行,而是想强调树立辩证饮食观的必要性。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吃的东西多了,讲究吃的人也多了,但一些人缺乏辩证的饮食观,只图过“口福”,忘记了病从“口福”生,“富贵病”蜂起的事实。例如,有的肥胖者裤腰尺寸已经长于裤长的尺寸,尤其在一些中年人身上,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啤酒肚”、“将军肚”的窘况,令许多男同胞在购买裤子时感到尴尬。当然,女同胞也并非个个“苗条修长”。从各式各样减肥药、减肥疗法日益“火”起来的情况看。女同胞的“超重”情况也绝非少数。这种情况还影响到我们的下一代,现代家庭,大多数夫妇只有一个孩子,过分的疼爱使这些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不计成本、不讲科学,只要是“好吃的”,统统买来给孩子吃。在城市中,不少孩子把牛奶、蛋糕、巧克力当饭吃,其结果是养成了不少的“小胖墩”,现在医学称之为“肥胖症”。

进入21世纪,我国城乡食物消费已经进入小康型,菜篮子更丰盛,营养更丰富,辩证地认识食物营养对人体的作用与反作用,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更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把菜篮子拎好,拎出健康,拎出长寿来。

要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是健康膳食的第一关卡,也是拎好菜篮子必须牢记的前提。食物的酸碱性,是说食物中的无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一般金属元素钠、钙、镁等在人体内的氧化物呈碱性,含这种元素较多的食物就是碱性食物,如大豆、豆腐、菠菜、莴笋、萝卜、土豆、藕、洋葱、海带、西瓜、香蕉、梨、苹果等。一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非金属元素,如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氧化后,生成带有阴离子的酸根,如猪肉、牛肉、鸡肉、鸭、蛋类、鲤鱼、虾及面粉、大米、花生、啤酒等。因此,家常莱一定要注意酸碱食物的合理搭配,特别是在节假日里,若肉类较多,就更应该注意搭配一些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判断食物的酸碱,并不是根据人的味觉,也不是依据食物溶于水中的化学性,而是要看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最终物质对血液、淋巴液等体液所起的作用而确定。如水果含有果酸,吃起来常带有酸味,这些有机酸在人体内经过氧化、分解后成为水和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但它所含的钠、钾、钙、镁等金属元素却在体内形成了使血液呈碱性反应的、带阳离子的碱性氧化物,所以,有酸味的水果并非是酸性物质,而恰恰是碱性物质。此外,蔬菜、豆类、奶类、海带、茶、咖啡等也都是碱性物质。而鸡、鱼、肉、蛋、面粉、玉米、花生、大米等味道虽不酸,但因含有较多的硫、氯、磷等非金属元素,经氧化、分解后会使血液呈酸性反应,所以是酸性食物。

饮食中如果酸碱失调,就会带来种种疾病,如血脂高、血压高、贫血、神经衰弱等,还可带来疲劳症。有人以为自己常常感觉疲倦,是因为睡眠时间不足,用脑过度和强体力劳动造成的。殊不知,许多时候是由于偏食酸性食物的结果。

人体在正常状态下血液为弱碱性。血液中不论酸性过多还是碱性过多,都会引起身体不适。人们每天都在大量食用酸性食物,如主食中的米和面,副食品中的肉类、鱼类、贝类、虾、鸡蛋、花生、紫菜、啤酒、白糖等。血液酸性化又被称为酸性体质,酸性体质的人常有一种疲倦感。开始时有慢性症状,如手脚发凉、容易感冒、皮肤脆弱、伤口不易愈合等。酸性体质严重时.会直接影响脑和神经功能,引起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神经衰弱等。因此,我们大量食用酸性食物的同时,还应吃一些碱性食物以中和酸性,使我们的头脑处于清醒活跃的状态。蔬菜、水果、豆类、海藻类、茶、咖啡、牛奶等都属于碱性食物。

益寿延年的奥秘在于实现每天饮食结构中酸碱之间的平衡。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体液酸性偏高,智商就低,碱性偏高时,智商就高。日本医学博士莜原秀隆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万病之源”,实现酸碱平衡,才可保持健康。人类食物的科学结构是4份碱性食物,1份酸性食物。

专家们指出,中国人体内亚油酸严重超标,亚麻酸严重不足,比例严重失调。亚麻酸能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增强神经细胞的传递作用,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目前,在一些奶粉、米粉中已经添加这类物质,但添加多少是合理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应通过积极的饮食方式,在降低亚油酸的同时.提高亚麻酸的摄入量。在买菜时适当多买海鱼类、贝类等,此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富含亚麻酸的食物,如核桃、鱼油等。

如何平衡酸碱、平衡膳食呢,专家们提出一个“一、二、三、四、五”的参考数。“一、二、三”,即每日1袋牛奶,200克左右糖类,3~4份高蛋白食物。“四”是指四句话十六个字,即有粗有细,不甜不成,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是500克蔬菜及水果。还有红、黄、绿、自、黑。“红”指红葡萄酒;“黄”指黄色蔬菜;“绿”指绿菜;“白”指燕麦粉或燕麦片;“黑”指黑木耳。还有的专家提出“一把蔬菜,一两豆,一个鸡蛋加点肉”。这些说法都是有科学根据的,是指导我们拎好菜篮子、平衡膳食的依据。

我国中医学还把食物分为四性和五味,指出它在身体中的作用,搞好它们的平衡也很重要。四性即寒、热、温、凉;五味即辛、甘、咸、酸、苦。凉性与寒性食物多具有清热泻火和解毒作用,可以治疗热证和阳证。热证或阳证表现为:面红耳赤、口干口苦、喜欢冷饮、手足温、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干、脉数。此性食物有苦瓜、苦菜、空心菜、茄子、白萝卜、莲藕、西红柿、竹笋、冬瓜、西瓜、丝瓜、黄瓜、油菜、菠菜、荸荠、甘蔗、白菜、绿豆、豆腐、小米、荞麦、大麦、芋头、香蕉、柑、苹果、梨、枇杷、橙子、橘、薏苡仁、紫菜、海带、甜瓜、田螺、茶叶、猪皮、鸭蛋、兔肉、田鸡、甲鱼等。

温性与热性食物有温阳散寒作用,适于寒证和阴证。寒证和阴证表现为:面色苍白、口淡、喜热饮、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此性食物有生姜、葱、韭菜、芥菜、大蒜、高粱、龙眼肉、杏、桃、樱桃、石榴、乌梅、荔枝、栗子、大枣、胡桃仁、蚕豆、莲子、辣椒、花椒、紫河车、鹿肉、雀、鳝鱼、虾、蚶、鲢鱼、鸡肉、鸭肉、羊肉、羊奶、狗肉、牛肉、猪肝、猪肚、火腿、鹅蛋、海参、饴糖等。

平性食物属一般营养保健之品,与热证或寒证都可配用,尤其对虚不受补的人十分适合。此性食物有大米、糯米、黄豆、黑豆、山药、花生、猪肉、银鱼、牛奶、苹果、扁豆、胡萝卜、白菜、玉米、百合、白砂糖、黑芝麻、葡萄、白木耳、黑木耳、黄鱼、泥鳅、猪肺、龟鳖、鲫鱼、鸡蛋、蜂乳等。

中医学认为,五味不调,也容易生病。元代朱丹溪《饮食箴》中,有“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之说,即久食专味,过于偏嗜者,亦有害。这就是说,嗜辛喜辣,内火较亢,易致伤阴,则有气散和上火之弊,情绪易冲动;偏好酸味,每有嘈杂,筋挛,甚则胃病;多食肥甘,易患脾痹,壅塞淤气,发为消渴,尤其是食糖,除提供能量外,无其他营养素,食用过多,不仅易引发龋齿,还会影响人体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量;多食咸味则心气抑,血凝,脉凝涩,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过咸对心血管系统确有害处,如高血压就与钠盐摄入量高有关;多食苦味,易导致皮肤粗糙,对消化也有害。中医认为,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五味实行禁食,如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等,以免加重病情。

因此,学点中医学知识,对于我们拎好菜篮子,也大有补益。

要荤素搭配

吃荤好,还是吃素好,众说纷纭,迄今无定论。不少人认为,吃素可以长寿,吃荤易致血脂高,有碍健康。其实,吃素和吃荤各有千秋,如肉类的蛋白质都是优质的,比植物蛋白质好;而素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粗纤维多于荤食,对身体有益。所以素食、荤食应当搭配吃,以互补所短,不能说吃素就比吃荤好。我国农村有句俗话,叫“吃荤吃荤,吃得胖胖蹬蹬;吃素吃素,吃得面黄肌瘦”。荤菜营养丰富,吃了能强壮身体,但吃荤过量容易患肥胖症和其他心血管病,而单纯吃素又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笔者认为还是荤素搭配为好。吃素的未必长寿,吃肉的也未必短命,关键要科学地选择膳食结构。我们的菜篮子既要装素菜,也要装荤菜,才能提供最佳营养。

我国古代医学家认为,选择食物的标准,要以“胃喜为准”,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就有养生祛病的功能,就可以择而食之。“胃以喜为补”曾是清代杏林巨匠叶天士传世名言。他曾治一患者,其形色衰夺,已成劳怯之候,他阅前医治法,遍选补药,丝毫不见奏效,反饮食不思,病势日趋沉重。他诊得脉后对病家道:“求医无益,食物自适,胃以喜为补,若不明胃喜知味,实难拟法,暂不投药。”嘱日以湘莲、芡实、香糯、南枣、百合、燕窝、鸽蛋煮粥服之,患者竟日好一日,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叶天士又说:“药不在贵,对症则灵;食不在补,适口为珍。”这些警句对老年人的养生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生命和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饮食务求适宜、适量、适口,否则就不能吸收精微,反遗后患。

我国古代《内经》就主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泛指谷物、豆类,为养生之本。“五畜”系指动物性食物,是人体脂肪的主要来源,而动物性蛋白质质量较高,又补充了谷类蛋白质含量的不足。中医一直认为,“血肉有情之品”,对机体补益作用要比草木之品强。如猪肉,是“丰机体,泽皮肤,补肉补形”的要睐。据《名医类案》记载:“一人因中暑,热邪熏灼后津血已枯,形肉尽脱,用草药难复,而饮猪肉粳米粥后,三日即见转,满月而康复。”另外,肉类也是铁、铜、硫、磷等多种无机盐和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现在有一句顺口溜,“老人要长寿,一天一两肉”。日本的医学专家认为,“老年人不能吃油腻食物是一种教条”,而食用较多的肉食才能够长寿。这是因为肉食中含有多种丰富的氨基酸,它们可使血管保持柔软,还可提高免疫能力。他们根据对70岁老人的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长寿需要如下条件:血液中的蛋白质要多;血色素要多;胖瘦要适中;手的握力要大;短期记忆力要强;要有爱运动的习惯;不抽烟、少饮酒;要经常参加社会活动;要喝牛奶;要适量吃些油脂食物。

有的专家认为,老年人每天吃50克肉,80克鱼,1个鸡蛋(约50克),1瓶牛奶(200毫升)是最为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