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人日常生活圣经
2648900000012

第12章 女性日常沟通技巧(3)

京城里有个高官,他的朋友考中了状元,临走向他告别。高官对朋友说:“外出做官千万小心谨慎。”朋友回答道:“请兄台放心,我已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到了地方上,每人送一顶,保管人人高兴。”高官听了,脸沉了一下,说:“咱们都是正人君子,不能搞阿谀奉承那一套。”朋友一笑,说:“您说的也是,可惜天下像您这样不爱听奉承话的人太少了,要是天下的人都像您这样,可就太好了。”高官听了十分高兴,抚髯说:“你说的也有道理。”

这就叫善赞,赞得让别人高兴,且又不露痕迹。那高官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朋友已送了一顶高帽给他,这也正是其高明所在。

2.善赞要投其所好

试想,一个追求道德美名的人,你若与他谈功名利禄,就会被看不起;若与一个崇尚利禄的人交友,必定不可与之谈道义,否则,亦会被敬而远之。唯有先探求对方的心理,用得体的语言打动对方,才能赢得好感。

清代大学者纪晓岚与乾隆皇帝虽是君臣,实有朋友之谊。一次,纪晓岚因天气太热,脱了个赤膊乘凉。乾隆忽然到来,他来不及回避,就躲到床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走了,便问书童:“老头子走了没有?”岂料,乾隆并未走,并要他解释“老头子”是什么意思。纪晓岚道:“万岁为‘老’,人为首称‘头’,‘子’乃圣贤之尊称。”乾隆听罢一笑置之。

用“老头子”来称呼皇帝是大不敬的,但经过机智的巧辩,居然成了尊崇的意思。当然,乾隆并非没文化,未尝不知他是即兴胡诌,放过他,显然是欣赏他处变不惊的幽默趣味。一个有幽默感的人,所到之处往往是有笑语和快乐伴随,处处受人喜欢。

3.善言还要善劝,就是善于说服别人

1939年10月11日,美国经济学家兼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受爱因斯坦的委托,在白宫同罗斯福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

萨克斯的目的是说服总统重视原子弹研究,抢在纳粹德国前面制造原子弹。他先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的长信,继而又读了科学家们关于核裂变的备忘录。但总统听不懂深奥的科学论述,反应冷淡。

总统说:“这些都很有趣,但政府现在干预此事还为时过早。”萨克斯讲得口干舌燥,只好告辞。罗斯福为了表示歉意,请他第二天共进早餐。

萨克斯的劝说失败了,他犯了一个错误,科学家的长信和备忘录并不适合总统的口味。

事情还没有结束。

由于事态严重,没有能够说服罗斯福的萨克斯整夜在公园里徘徊,苦思冥想说服总统的好办法。

第二天,萨克斯与罗斯福共进早餐。萨克斯尚未开口,总统就以守为攻地说:“瓜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说,明白吗?”

“我想谈点历史。”萨克斯说,“英法战争期间,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但在海上作战却屡战屡败。一位美国的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向他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萨克斯很悠闲地拿起一片面包涂抹果酱,罗斯福也知道他是在吊自己胃口.问:“后来呢?”“后来,拿破仑嘲笑了富尔顿一番:‘军舰不用帆?靠你发明的蒸汽机?哈哈,简直是天大的玩笑!’可怜的年轻人被轰了出去。拿破仑认为船没有帆不可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萨克斯开始用深沉的目光注视着总统,“历史学家们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拿破仑采纳富尔顿的建议,那么,19世纪的历史就得重写。”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取出一瓶拿破仑时代的白兰地,斟满,把酒杯递给萨克斯说:“你胜利了!”

萨克斯这招“前车之鉴”说服了罗斯福,从而引起了后来举世瞩目的变化。

可见,善劝要灵活机智,不可强求就事论事,旁敲侧击、抛砖引玉都不失为好方法。

善劝不但可以说服你的朋友,使他接受你的主意,而且不伤和气,甚至更加密切。罗斯福的英明决断引起了万民景仰,而那位私人顾问与他的关系就更为亲密了。

善劝的人善于思考,罗斯福的重大决议是萨克斯整夜徘徊的结果。

善劝还需通晓许多知识,抛砖引玉、吹箫引凤,需要知道历史典故、陈年旧事,因为事实强于雄辩。

善劝还要注意身体语言,比如说诚恳的表情、专注的眼神。善于说服别人,无疑等于掌握了一把通向方便之门的钥匙,用的时候,便可信手拈来。

善言的聪明女人,既获得了朋友的欢心,为自己的人脉不断丰富资源,又方便了自己。

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

人与人之间沟通,懂得如何说话、说些什么话、怎么把话说到对方心坎里,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嘴上功夫看似雕虫小技,却有可能因此扭转你的一生。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这可是关乎后代子孙的万年基业,群臣们自然当仁不让,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还吵不完。

汉高祖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却不服,私底下议论纷纷。

封爵受禄的事情好不容易尘埃落定,众臣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争议,许多人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伤,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最多,应当排他第一。”

刘邦在封赏时已经偏袒萧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己见,但在他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揣测出刘邦的心意,于是就顺水推舟,自告奋勇地上前说道:“大家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都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四处逃避,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缺粮,也都是萧何辗转运送粮食到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顺利接济皇上的,这些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居次。”

这番话正中刘邦的下怀,刘邦听了,自然高兴无比,连连称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首位,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将近一倍。他凭着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能言善道,享尽了一生荣华富贵。

说话,要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说了,还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材实料,如果没有真知灼见,从他嘴里吐出来的话也许能一时吸引他人,却不能一世蒙蔽他人。

先看人再开口

如果我们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找人办事的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因此,会说话与会求人是不可分的,话说得到位,对方就容易接受你的请求。显然,说话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人找人办事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找人之前最好能够在语言上动动脑筋。

说话看对象,究竟要看对象的哪些方面呢?

1.看对象身份,审时度势再开口

无论在哪个国家、什么时代,人们的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强的。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很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大无小,无尊无卑。尤其当对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时,他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或者有意为难你,这样就可能阻碍了你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遇到障碍。

聪明人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说话办事的,这也是自己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办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当领导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不讨厌他,这样,他们办起事来就比较容易。来看下面的事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当过放牛郎,交了一些穷朋友。称帝后,有两个从前的穷朋友来见他。因两人的话说得不一样,两人的命运也各不相同。

第一个人被引进宫内,他一坐下便指手画脚地说:“我主万岁!皇上还记得吗?从前你和我都替财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青豆放在瓦罐里煮。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你把罐子都打烂了,撒了满地的青豆,汤都泼在地上了。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叶送进嘴里,卡住了喉咙,还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吞下,才把卡在喉头的草叶咽进肚里去。”朱元璋听了他的述说,在百官面前哭笑不得,为了保住体面,他把脸一沉厉声喝道:“哪来的疯子,给我乱棍打出去!”

这个抱头鼠窜的倒霉蛋,跟朱元璋的另一位旧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说了这件事。那个放牛娃抿嘴一笑,说:“你看我去,保得富贵。”于是他大摇大摆走进宫来,一见朱元璋,倒头便拜,然后叙起旧来:“皇上还记得吗?当年微臣随着你大驾,骑着青牛去扫荡芦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汤元帅在逃,你却捉住了豆将军,红孩儿挡在了咽喉之地,多亏菜将军击退了他。那次战斗我们大获全胜。”朱元璋对旧友吹嘘的那场战争心知肚明,但他却把丑事说得含蓄动听,面上有光,又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有难同当的情景,心情激动,立即封这位旧友为御林军总管。

对于同一件事,一个是直通通地说,结果被赶出去;一个委婉曲折地说,结果做了大官。话说得不一样,效果也会有天壤之别。在这个例子中,朱元璋的身份已不是昔日的放牛娃了,若不审时度势,非但求人不成,可能还会惹来祸端。

2.看对象文化素质,有的放矢功自成

很多人都知道,做生意的时候,不借助他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既然有求于人,就难免在别人面前自觉低人一等,少不了看人脸色,讨好别人。有时候可能事办不成,碰个软钉子还算走运,假如碰个硬钉子,又碰了一鼻子灰,甚至鼻青脸肿,那就严重了。

进庙烧香要看神,办事说话要看人。做人应该进退自如,说话必须面面俱到、游刃有余。话总是说给别人听的,言语表达一定要看办事所找的对象,要受对象的身份、职业、经历、文化修养、性格、处境和心情制约。射箭不看靶子,弹琴不看听众,说话无的放矢,办事效果肯定好不了。我们看看陈先生是怎么办事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

陈先生的儿子要做生意,需要付先生帮忙,于是,陈先生就想着替儿子打通关系。一天,陈先生和他老伴到百货公司去买夏装,正遇上付先生一家三口也在选购夏衣。陈先生一看是个机会,于是,上前去和付先生说话。陈老先生本是教古代汉语的,是位古道热肠的忠厚长者。他上前去和付先生打了一个招呼,当他见那付太太为她十六七岁的女儿买连衣裙,正不知买紧身的好还是宽松的好时,陈老先生自告奋勇地上前独抒己见:“付太太这么疼爱女儿,贵千金正值破瓜之年,敝人陋见还是买宽松的为好……”陈老先生的话还没说完,付太太的脸就变成铁青色了,开口骂起来:“你这糟老头莫乱说话!你少在那里说破瓜破瓜的!关你屁事!”那边付先生听到陈先生说的“破瓜”二字,也摩拳擦掌地扑过来要打陈老先生,好在在场的人手脚快,陈老先生才免遭一顿暴打。陈先生为此老脸无光,谈生意帮忙的事只能不了了之。

原来付先生与付太太文化水平都不太高,他们把“破瓜”理解成了“破烂”、“破衣”、“破鞋”、“破罐破摔”的含义,而《辞海》上的解释是:“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由此看来,陈先生说那付先生的女儿“破瓜之年”并没有错。但一个“破”字出口,对方听来认为是对他们千金的侮辱,听着不顺耳,更是不顺心,也不顺气,他们火冒三丈也是可以理解的。是陈先生“弹琴不看听众,说话不看对象”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如果陈老先生说“阳光靓妹”、“纯情乖女”、“娇贵千金”……选对方听得懂且听了心里舒服的词语来说给人家听,那才是真正的会说话,要替儿子办的事才有可能顺利地办成。

再来看这样一个事例: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阴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