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2651700000017

第17章 缔造融洽的师生关系(3)

张磊同学父母离异,父亲酗酒成性、脾气暴躁,后母又生了一个弟弟,父母对她不理不睬。张磊学习成绩较好,但自卑感让她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与老师同学说话,曾一度产生辍学的念头,成绩急剧下降。作为年级部主任的刘荣堂了解了这一情况后,一面多次家访,与她的父母沟通,一面向学校领导反映,免去了该生的学杂费,申请了“春蕾计划”救助。办公室里,他教张磊在家如何与父母处理好关系;教室前,他与张磊谈人生的坎坷,谈同学的友情,谈人生该自强奋斗……后来考入烟台大学的张磊在信中说:“老师,是您让我体验到了亲情,是您教我学会了自强拼搏,您是我终生难忘的好老师……”。其实,得到刘荣堂关爱的不止张磊一个,薛涛来信说:“老师,是您为我垫付了书本费,您的恩德,我一生难以回报。”曾经打架吸烟,现已成为军人的张军说:“老师,我服您,您对学生真心,我就听您的。”

[点评]

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发言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的教师,才能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6.倾心交谈是医治学生心灵创伤的良药

《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说的是教育学生必先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真诚的关切,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各个品质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强调的是教育需要真诚,唯有真诚,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会有成功的教育。

案例精选

[描述]

学生小毛从来不知道爱惜书本,总是乱涂乱画,书本也常常是“折叠屋”。

该怎么办呢?我惋惜地帮他抹平书角,他默默看着我,似乎也很惋惜。他或许会改,可他能够保持多久呢?半学期,一个月,还是一星期?

我看到自己平平整整的教学用书,有了主意。

“我有个提议,咱们俩换书用,期末再换回来,好不好?”

他将信将疑。

“不过,你要爱惜我的书。当然,我也会很爱惜你的书。你能不能保证,期末还我一本漂亮的书?”

他笑了,冲我点点头。

后来的日子里,我只偶尔说过他一两次,但他手里的那本书确实保存完好。我能想象得到在我们交换书本的时候,他骄傲的神色、灿烂的笑容。我准备把那本书赠送给他,还要在上面签名,并和他相约下学期发新书的时候我们还换!

——一位班主任的自述

[点评]

改变习惯是痛苦的,这位老师之所以会成功,原因在于她顺应了学生心理并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了爱护和关心。有一位教育家把学校教育比喻成水池,而“教育上的水”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因此教师只有真诚地爱护和关心学生,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他、模仿他,愿意听他的教诲。

说话的魅力不在于你说的多么好听,而在于你是否表达得真诚。最能推销产品的人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将自己的真诚表现出来时,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建立起人之间的信赖关系。

教师的日常说话也是这个道理。把自己的真诚注入日常交流之中,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对方,当听者感受到你的诚意时,他才会打开心门,接收你讲的内容,彼此之间才能实现沟通和共鸣。

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找学生谈话是与学生进行沟通教育的一项很重要方式。这时老师的话不仅要真诚,还要讲究方法。那么当老师找学生谈心的时候如何才能顺利展开呢?

一,要选择合适的谈话时机和地点

教师谈话要把握好时机,师生间的谈话应在双方关系融洽时进行,这时谈话才能够入耳入脑,有实效。根据这一原则以及班级和学生情况,需要找谁谈话、谈什么问题、希望有什么结果必须事先确定。

根据谈话对象的性格,选择谈话的内容、时间和地点。一般来说,当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已经开始自责,需要谅解时;当学生心中充满郁闷,需要排遣时;当学生取得成绩,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当处于迷茫状态,一筹莫展,需要指点时,都是老师与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而这些情况都是属于学生的“私隐”,所以,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工作安排情况及学生的思想状况与情绪表现,不然学生“火”,老师也“火”,两者硬碰硬,收到的反而是负面效果。对大部分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可以在班主任的办公室交谈,没有其他老师在最好。这样即使对学生进行批评也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诚意和尊重。对那些因异性问题或家庭问题引发心理问题的同学可以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或宿舍里无拘无束地与他交谈,这会使师生间的情感得到自然而然的交流,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二,注意师生位置

学生与教师谈话,如果是办公室里,就不要让学生站着,自己坐着。这样会使学生的身份意识更为强烈,不会随心所欲地表达;但也不要同时站着,这样学生会觉得班主任不想和我谈,谈话时间很短,他仍然不会畅所欲言。教师和学生应该同时入座,座位的方向因人因事而定,一般坐在办公桌的相邻或相对位置(相邻较好些)。美国心理学家萨默的实验表明,两个人能进行轻松谈话的最佳距离不超过5.5英尺。这个距离用在教师和学生的谈话中,也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和学生坐得近一些,以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信任和尊重,也有利于教师通过学生的一些细微反应,了解学生的情感,捕捉学生流露出的思想,把握契机,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预先确定的谈话内容、角度和方式,增进谈话的效果。

三,精心设计开场白

与学生谈话,教师要自然引入话题,不给学生设置心理防线。因而对开场白的内容和语气及身体语言均要认真考究。特别是在与“特殊”学生谈话时,尤其要琢磨起始话语。要从学生喜欢的、有进步的、认为是好的、大家都能谈论的话题入手。

四,谈话时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

教师如果以热情诚恳的语态、亲切自然的语调、和颜悦色的表情同学生交谈,不仅会增强谈话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会使谈话的气氛和谐愉快,消除学生的顾虑和紧张心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隔阂和对立情绪。

五,教师必须注意倾听

教师要明白谈话的目的是关心学生而不是指责学生,是想了解学生而不是批评学生,因此必须当好忠实的听众。不能觉得自己有经历、有经验,学生什么都不懂,一心就想教育学生。不能打断学生说话,只顾自己说教;也不能边与学生谈话,边做其他事情,表现出漫不经心的神态。当你做这些的时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看不起自己,不愿意听自己说话,不认可自己的说法。从而学生会出现心理上的自我封锁,对教师的教导持否定的态度,对谈话也就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不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因此,在谈话时,教师要以平等的朋友的身份去认真倾听,并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适时给予回应并认可他的说法,即使不同意也等以后再找机会予以交流引导,以满足其自尊的需要,促进谈话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点到为止,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因人而异,灵活把握。

六,注意运用谈话方式

循循善诱

交谈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动之以情。总之,要使学生心悦诚服。这种诱导还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一个学生学习非常勤奋,但成绩老是上不去,班主任找她谈话的时候,她也不说话。于是,班主任慢慢地跟她讲自己读高中时的奋斗历程,再举现在高考取得了好成绩的例子。在班主任的诱导下,她就开始把自己学习的苦恼讲出来。经过分析,才发现是学习方法不得当。班主任对症下药,让她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之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欣赏性谈话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明显的教育性特点,但能否产生教育性功能则取决于谈话的方式。学生做错事,不是抓住错误不放,而是抱着改进的心态去和学生谈话,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长”计议,这样往往能产生好的效果。学生表现得好,更要懂得表扬,不要吝啬赞美之辞,要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加积极的动力。

理解性谈话

对遭受挫折、打击,或由于非主观原因成绩骤然下降的学生,一方面要体贴安慰,表示理解,帮助抚平其心灵的创伤,另一方面要帮助其分析原因,使其尽快走出低谷。切忌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甚至讽刺挖苦,恶语相向,那么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极大伤害。但教师如果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也感受到周围同学对他们的关爱。例如对于每次考试之后成绩下降比较厉害的学生,应很少盲目地责骂他们,更多的应是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走出低谷,重新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争取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击中要害式的谈话

对某些问题严重或屡教不改的学生,谈话时不要回避矛盾,含糊其辞,要单刀直入,击中要害,讲明政策,分析利害,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效果可能会比宽容的方式好。

语言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它从遥远的过去奔来,又向无尽的未来冲去。教师掌握了谈话的艺术,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才能更好地组织、管理班集体,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与学生沟通的几种方式:

A.指责埋怨型的沟通,这种当爸爸的比较多。

B.迁就讨好型的沟通,这种当爷爷奶奶的比较多。

C.打岔罗嗦型的沟通,这种当妈妈的比较多。

D.超强规范型的沟通,这种当领导的比较多。

我们提倡的是平等和谐的沟通。

与学生沟通的七要:

A.要经常为孩子找出优点,并能具体说出孩子的优点。

B.要尊重孩子的感觉,积极倾听孩子的需要,并能真诚表达老师自己的感受。

C.要让孩子有发泄情绪与谈论感受的机会。

D.要常观察孩子的需要与期待,使他常处于愉快和满足的状态中。

E.要与孩子一起谈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F.要时常对孩子表示信赖,并告诉他:“你一定行”。

G.多给孩子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

与学生沟通的六不要:

A.不要在情绪高涨时,急于与孩子沟通或讨论问题。

B.不要把工作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C.不要太过急燥,因为容易使问题更加严重。

D.不要先判断是非对错或与孩子互相怪罪,因为这也是无事无补。

E.不要用批评、指责的语气与学生说话。

F.不要说出:“你真笨”、“你不好”、“你很傻”等之类的话语。

与学生沟通的六个秘诀:

A.给他说的机会和环境。

B.把握能进能推的决定权和主动权。

C.发挥正面潜移默化的积极模范作用。

D.缩短心理距离。

E.疏导情绪。

F.知足常乐,循序渐进。

学生成长的情况:

A.在指责中长大的学生,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B.在敌意中长大的学生,将来容易心生报复。

C.在嘲讽中长大的学生,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D.在眼泪中长大的学生,将来容易消极悲观。

E.在鼓励中长大的学生,将来容易勤奋刻苦。

F.在赞许中长大的学生,将来容易充满自信。

G.在认同中长大的学生,将来容易把握目标。

H.在友善中长大的学生,将来容易爱人爱己。

I.在过分表扬中长大的学生,将来容易骄傲自满。

7.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有师曰:“位不在高,爱岗则鸣;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唯勤耕耘。”这是教师爱岗敬业的自然流露。

爱岗敬业的表现是对学生、对事业的责任心。责任心促使教师热忱地、自觉地投入工作。具有责任心的教师不需强制,不需责难,甚至不需监督。他们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于细微中发现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

马克思曾指出:“作为一个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

人活在世上,不仅有向他人和社会索取的权利,还有向他人和社会付出的义务。事实上,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无论你是否愿意、是否意识到,责任心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你、表现着你。它既可以在个人对民族、对国家、对政党、对事业的关系中发生,也可以在个人对同事、对朋友、对家庭的关系中出现。正是由于所有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或使命且对社会和他人负责,才会让整个社会得以正常的运行。

责任心也是教师职业的首要条件。陶行知认为:责任心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1919年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生讲习会上演讲时提出新教员应具备五个条件:A.要有信仰;B.要有责任心;C.要有共和精神;D.要有开辟精神;E.要有实验精神。苏联教育家鲁普什卡娅说过:“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最重大、最光荣的职业。”加里宁也说:“国家和人民把孩子托付给教师们,这是把伟大责任加在教师们身上的一种重任。”这些名言,是教育家的崇高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的真诚表露。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教师道德的基石。

而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无疑是重大的。教师的责任应包括教育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教育责任,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将天真无邪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铸造成新的灵魂,使之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群体,即所谓的“教书育人”。教师对学生的负责,就是对社会、对民族、对未来的负责。教师的社会责任是指教师治理周边环境所担负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担当起保护学生的责任,抵制一切侵害学生的行为。

教师在教学上的责任包括两点: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

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当你作为老师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应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的发展。但有的教师并不如此,他们总是偏爱优生,歧视后进生,并公开让全班学生疏远差生,甚至对他们进行人格侮辱。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不是耐心开导,而是威胁恐吓,使学生终日紧张,提心吊胆,最终更加挫伤孩子的进取心,使他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对后进生,老师要多加关爱,使他们能够在学校这个温暖大庭里得到成长。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