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秦王朝3
2663800000007

第7章 秦朝历史大事件(6)

刘邦逃入关中,征得一部分兵员后,仍准备夺回荥阳。谋士辕生认为不妥,他向刘邦献计说:“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皋问且碍休息,使韩信等得辑(安抚)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之必矣。”⑦刘邦从其计,进军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问,与英布合兵,然后向武关进发。果然调动了项羽南下求战。此时项羽后方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原来彭越曾在秦末参加农民起义,在反秦战争中立下不少功劳。秦亡后,他还拥有一支万人的队伍,但项羽未予封地,因此彭越怀恨在心。楚汉战争爆发,他归顺了刘邦。彭城之战刘邦失败后,彭越率游军经常在黄河沿岸活动,袭击楚军粮食补给线。及项羽领兵南下,攻打宛、叶,彭越又率部渡过睢水,与楚国大将项声,薛公战于下邳(今江苏邳县),攻杀薛公,直接威胁着楚都彭城。项羽首尾不得兼顾,乃留佟公守成城皋,亲率大军,东攻彭越,刘邦乘机击破佟公,夺回成皋。六月,项羽击败彭越,闻汉军已得成皋,立即挥师西进,一举攻克荥阳城。汉军守将周苛、枞公因拒绝降楚被杀,韩王信被俘虏,楚军包围成皋。刘邦见楚军攻势凌厉,成皋已不能坚守,乃独与夏侯婴共车从北门出逃,向北渡过黄河,至小修武(今河南获嘉县)。成皋又落入楚军之手。

汉军退出成皋后,在巩县(今河南荥阳西)筑起一道防线,以阻止楚军继续西进。此时,韩信、张耳已攻破赵国,主力部队正屯驻在黄河北岸地区休整。刘邦渡河至韩信大营,夺其印符,收回其所指挥的大部军队,用以加强巩县正面战场。随后即令张耳负责防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命他率领部分军队,东进击齐。为了加强敌后行动,八月,刘邦派将军刘贾、卢绾率领步兵两万人,骑兵数百名,从白马津(旧黄河渡口,在今河南滑县北)渡河深入楚地,协助彭越,烧楚粮草、物资,以断其补给。彭越得到刘贾、卢绾的支援后,一连攻占原由楚军占领的雎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外黄(今河南杞县东)等十七城,截断了楚军成皋与彭城之间的联系。楚军侧背受到巨大威胁,项羽不得不停止攻势,再次亲击彭越。九月,项羽率军东征,临行前郑重地嘱咐大司马曹咎,要他“谨守成皋,若汉挑战,慎勿与战,无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军”⑧。

汉高帝四年(前203)十月,刘邦乘楚军主力东调,远离成皋之际,再次渡河,复攻成皋。曹咎最初还能依照项羽指示,紧闭城门,坚守不战。刘邦见此情景,乃采用“激将法”,派人至楚军阵前叫骂,一连数日,曹咎按捺不住,终于在盛怒之下,领兵出击。楚军在渡汜水(在今河南荥阳县境内,北流入黄河,现已湮没)时,因缺乏周密计划和严密组织,人多船少,互相争渡。汉军采用“半渡而击”的战术,水陆夹攻、矢箭交集,楚军乱成一团,被杀得人仰马翻,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曹咎自知违反项羽军令,失守成皋,难以活命,与另一守将司马欣皆在汜水上自刎毙命。汉军乘胜收复成皋,驻军广武山(在荥阳东北)上,就近取用敖仓粟供应军食,并包围楚将钟离昧于荥阳以东。

项羽东征彭越,连续收复十几座城池。正想彻底消灭彭越,不料传来汜水惨败,曹咎自杀的消息,乃急忙由睢阳率军回救,汉军凭借险要,坚守不战。楚军几次东奔西驰,极为疲惫。项羽无奈,只得在广武驻扎下来。广武本是有名大山,山势险峻,山中断涧,划分为东西两峰。刘邦占据西峰,项羽占据东峰,两军隔涧,形成对峙局面。项羽欲战不能,欲退不得,前后受制,左右为难。数月之后,楚军缺粮,项羽心中十分忧虑。他在无计可施之下,乃命人将他俘获的太公(刘邦之父)置于肉案之上,隔涧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孰料刘邦不为所动,从容对项羽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日‘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⑨项羽大怒,欲杀太公。项伯劝阻说:“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⑩项羽只得作罢。

项羽求战心切,用言语刺激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入耳,愿与汉王挑战(独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予为也。”刘邦识破项羽进退两难的心理,乃巧妙地回答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并在两军阵前揭露项羽犯下的十大罪状,以打击其军心士气。这十大罪状的主要内容为:违约背盟,任意封王;矫杀卿子冠军;擅劫诸侯兵入关;烧秦宫室,掘始皇墓,收取其财,以为私有;诈坑降卒,残暴成性;逐杀义帝,大逆不道;为政不平,立约不信。最后,刘邦进一步轻蔑地挖苦说:“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指项羽),使刑余罪人击公,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听后,气得暴跳如雷,乃伏弩射击刘邦,正中其胸。刘邦机警地抚摸足部说:“虏中指!”刘邦因为创伤严重,卧床不起,为了安定军心,张良强请刘邦起行劳军。刘邦忍着伤痛在军营中巡视了一番,就急忙回到成皋城中,进行调养。

正当楚军汜水惨败,刘邦再次收复成皋之际,韩信远征齐国,也取得重大胜利。汉高帝四年(前203)十月,韩信攻破齐历下(今山东历城),进据齐都临淄。齐王率军退至高密,向楚求救。韩信入齐,威胁楚国侧背,项羽乃派大将龙且率领二十万人北上,与齐军会于高密。当时龙且部下有人看出汉军远来求战,孤军深入的弱点,建议龙且“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失陷地区人民)”,共同抗击汉军,汉军无所得食,可以不战而胜。但龙且素轻韩信,存有轻敌之心,且思战胜之后,可以占有齐国之半。乃不听深壁之计,急与汉军决战。十一月,齐楚联军与汉军夹潍水(今山东潍河,在潍县东)列阵对峙。韩信乃于夜间命人置备万余沙袋,用以塞水上游。天明后,引军进击龙且,佯败退走,龙且以为韩信怯战,乃引兵渡水追击。韩信使人决开沙袋放水,河水暴涨,龙且军被截成两段。韩信挥军反击,全歼已渡齐楚军。龙且自杀,潍水东岸楚军皆散走。汉军乘胜消灭残敌,追杀齐王广于城阳(今山东莒县),完全占领了齐地。

刘邦病愈,西入关中,至栎阳(今陕西临潼东),抚慰当地父老,调集关中兵马,返回广武,准备乘机发动攻势,打败项羽。是年春二月,刘邦接受张良、陈平建议,为调动韩信协力灭楚,派张良持印到军中立韩信为齐王;七月,又封黥布为淮南王。八月,韩信率兵自齐南下,准备直捣彭城。成皋汉军经过长时期休整,又得到关中兵力的补充和从燕地调来的轻骑,实力大增。项羽自知少助食尽,心中十分焦急。恰在此时,刘邦先后遣陆贾、侯公面见项羽,要求释放太公和吕雉。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在河南中牟县,即今之贾鲁河)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项羽归还太公、吕雉,项羽撤兵东归。至此,楚汉进行两年又五个月的成皋之战予以结束,楚汉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注释

①②③④《史记》卷九一《黥布列传》。

⑤《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

⑥《资治通鉴》卷一○,汉高帝三年。

⑦《汉书》卷一《高帝纪》。

⑧《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⑨⑩⑩《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

垓下悲歌

鸿沟“中分天下”的和局,使楚汉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划界后,项羽准备离开广武向东进发,刘邦亦欲西归。张良、陈平向刘邦建议说:“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①汉王采纳其献策。先是韩信破齐,杀龙且,请自立为齐王,刘邦为征调其兵击楚,勉强同意,但未划给封地。汉四年(前203),项羽曾派武涉往说韩信反汉连楚,三分天下王之,韩信不纳。之后齐人蒯通(即蒯彻)知天下权在韩信,义往见韩信曰:“当今两主(指刘邦、项羽)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②韩信犹豫,不肯背汉,遂谢蒯彻。汉五年(前202)冬,刘邦军在固陵(今河南淮阴县西北)追上了楚军,即召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合击楚军。然而韩信、彭越不肯会击,楚反攻,大败汉军。刘邦退入营壁,深堑防守。他对张良说“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③?

张良说“信、越未有分地(未为分划疆界),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④。于是刘邦乃取自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之地封韩信;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之地封给彭越;并派使者通知韩信和彭越“并力击楚”。韩信、彭越得到封地许诺后,乃回报刘邦“请今进兵”⑤。韩信从齐地进兵,刘贾军南渡淮水,围寿春,诱降楚大司马周殷叛楚,举九江兵迎黥布,皆来会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

刘邦和韩、彭大军围垓下数重。这时项羽仅十万人,兵少食尽,士气低落,与汉交战多次未能取胜,入壁自守。为了瓦解楚军斗志,韩信使士兵对楚营高声呼叫: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项羽按捺不住心头怒火,立即率十万大军冲到垓下,未遇韩信,后面却来追兵。项羽一筹莫展,夜深人静,汉军四面皆唱楚歌,勾起思乡之情,不少士兵逃跑,连季布、项伯、钟离昧也悄悄离去。项羽大惊说:“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⑥于是夜起与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诀别。项羽面对着绝望的前途,心乱如麻,不禁泪下,乃慷慨悲歌,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⑦歌罢美人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⑧歌罢自刎而死,项王与左右皆泣。

于是,项羽决定乘夜突围,他率领八百多名精壮士兵南去。刘邦急派灌婴率五千骑兵追赶。项羽过淮河,仅余百余骑,行至阴陵(今安徽和县北)迷道,问一田父,田父故意指错方向,使项羽军陷人沼泽,被汉军追上。项羽率兵逃到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仅余二十八骑。而汉军追兵数千人。项羽估计无法逃脱,对骑士们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因而也)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即连战连捷),为诸君溃围,斩将,刈(夺也)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⑨说罢,将二十八人分成四队,竟然杀退了汉兵,他又带领剩下的二十六人欲东渡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北岸的乌江浦),乌江亭长将船靠岸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足以称王)。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⑩。项羽笑答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项羽牵过所乘乌骓马,又对乌江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命骑士皆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战斗中,项羽亲自杀死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伤十余处。项羽回身见汉骑将吕马童,说“若非吾故人乎”?吕马童对汉将王翳说“此项王也”。项羽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我为你做件好事吧)。”说罢自刎而死。这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年仅31岁。京剧《霸王别姬》就是根据这段史实编演的。

司马迁说:“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表现了这位史学家对项羽的赞叹和惋惜的情怀。

项羽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他失败的历史教训却值得深思。他之所以失败,诚如他自己所云:“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翦伯赞先生解释说:“‘战’也者,即主观的创造,而‘天’也者,则为客观的倾向。项羽的失败,不在他主观创力的不强;而正是由于他违反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倾向。”这一论断是非常正确的。

汉五年(前201),诸侯及将相均尊刘邦为帝,是为西汉王朝。

注释

①《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

③④⑤⑥⑦《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⑧《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注引《楚汉春秋》。

⑨⑩《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翦伯赞:《东汉史》第11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邦建立西汉

高帝五年(前202)十二月,刘邦击灭项羽,二月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今山东定陶附近)①,国号汉,史称“西汉”或前汉。刘邦先定都洛阳,不久迁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东汉之际,海内溃叛,天下大乱,攻战杀伐,将近十年。其问人民前赴矢石、后堕溪谷而死者,不下数百万人。加以兵祸之中,又益之以荒年,“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②。至西汉初,“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③。生产破坏,经济凋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④。

面对这种荒凉残破的局面,如何稳定封建秩序,复苏封建经济,已成为摆在西汉统治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刘邦命陆贾著书论说秦失天下的原因,陆贾在其所著《新语》一书的《无为》篇中指出:秦代“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

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从陆贾所揭示的历史教训中,汉初统治者认识到,在当时的历史形势下,只有轻徭薄赋,约法省禁,才能缓和农民的反抗,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汉高祖采纳了陆贾提出的这一“黄老无为”政治思想,从建立西汉政权开始,即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主要内容有:

一、组织军士复员,“兵皆罢归家”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以有功劳行田宅”,即按本人功劳大小,给予数量不等的土地。同时还规定:“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⑥意谓,原籍东方六国的官兵,愿留在关中者,得免除十二年徭役,回归原籍者,免徭役六年。

二、赐军吏卒以爵位。凡军吏卒无爵或爵位在大夫(第五级爵)以下者,“皆赐爵为大夫”,原位在大夫以上者,晋爵一级。爵在公大夫(七级)以上者,“皆令食邑”⑦,并优先给予田宅,其地位与新朝的县令、县丞相等。七大夫以下者,一律免除本人及全家徭赋。

三、招抚流亡。号召在战乱中流亡山泽不书名数(不著户籍)的人户,“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⑨。

四、释放奴婢。汉初因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当时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奴婢,使汉王朝直接控制的依附农民更加减少。释放奴婢是增加农业劳动人口,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途径之一。因此,刘邦即位后,即诏令“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⑨,即恢复他们自由民的身份。

五、“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伍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⑩。

六、重农抑商。汉初继承秦朝“上农除末”的农本思想,对工商业采取抑制的政策,以保证以小农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刘邦诏“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此外,还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准入仕,进一步从政治上压制商人,限制商业的发展,防止农业劳动力的流散。

七、鼓励增殖人口。汉高帝七年(前200),刘邦下令,凡“民产子”,可以免除二年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