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清官传
2695400000003

第3章 晏婴

晏婴(?~前500年),尊称晏子,字仲,谥平,后世又称晏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据《左传》记载,他于鲁襄公十七年(前556年)继其父晏弱为齐卿,随后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到景公时,由于他政绩卓着,尤其在会见晋国使者范昭和出使楚国期间都表现出超人的大智大勇,为国争了光,升为相国。接着,他又以“二桃杀三士”之计智除了威胁国君的“齐国三杰”,推荐文武全才的田穰苴接任齐国大将军,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从而将齐国治理得国富兵强。他本人也由此而被誉为一代名相,并被史家尊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另据考证,晏婴还是我国先秦时期卿大夫中力倡廉政且躬行不怠的第一人。

一、以民为本

在《左传》和《晏子春秋》中,都详细记载着晏婴“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多次强调:“以民为本”、“先民而后身”。鉴于此,他数十年如一日,一直以恤贫厚民、敢谏尽职而名显诸侯。

晏婴相齐之初,当年齐桓公称霸的业绩早成历史,整个国势相当衰弱,北边的燕国,西边的晋国和南边的楚国,都经常犯其边境。在国内,官家垄断着大部分山林、土地、渔盐,贵族们“宫室日更,淫乐不违”,“肆夺于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此情况下,晏婴充分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机智地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尽最大努力去为民请愿。

有一次,乐不思政的景公问晏婴,自己能否像先祖齐桓公那样称霸诸侯?晏婴脱口而出:“桓公之时,特别注重选贤任能,以鲍叔、管仲为左膀右臂。可您呢?不但左倡右优,而且前面有进谗言的,后面有拍马屁的,这哪能成呢!”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话在景公内心深处引起了强烈震动。

还有一次,景公为兴建亭台而役使大批民工,虽值秋收季节也不让他们回去。民工们心急如焚,但都敢怒不敢言,只能暗暗叫苦。晏婴对此曾专门进谏,无奈景公执迷不悟,仍然一意孤行。接着,还为了亭台的开工而举办了一个大型饮宴,并令晏婴陪侍。晏婴待酒过三巡,忧心更甚,遂即席起舞,同时唱道:

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

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慑慑矣如之何?

唱着唱着,禁不住泪流满面,一些忠臣义士也一个个随之掉下了热泪。酒酣耳热的齐景公见此情景,才震惊、醒悟,下令停止了亭台工程。

又有一次,齐景公病了。他以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要大臣大举祈祷。晏婴又引经据典,劝他将祈祷上苍改为实行德政,去禁、毁关和薄敛减赋。也巧,景公恩准了他的奏请不久,大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从此,他对晏婴更加信任,而晏婴对他的劝谏,也更多、更及时、更直率。

有一年,阴雨连绵,齐国都城附近百姓的房子倒塌了许多,无数人无家可归,缺吃少穿,眼巴巴期待着朝廷救济。而齐景公却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旧饮酒作乐,甚至派人到处去找能歌善舞的人陪酒助兴。晏婴得知后,先将自己家中的器具、粮食分给灾民,然后去见齐景公,说:“现在雨水成灾,百姓饥寒交迫,而您却日夜享乐不去救灾。您的马吃着国家粮仓里的粮食,您的狗吃着一般人家经年舍不得吃的肉,您的宫女们天天都在大吃大喝。而您的百姓却在啼饥号寒。如此下去,百姓们就不愿意再拥戴您这样的国君了!”齐景公一听,连忙派人去了解灾情,发放救济物品。

此后不久,晏婴陪伴齐景公外出,见他对田野路边一具具冻饿而死的尸体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又说:“当年,桓公看见饥饿的人便给粮食,看见有病的人便给钱看病,而您却对百姓冻饿而死不痛惜。如此下去,百姓就会离心离德,去拥戴别人做齐国的君主了!”齐景公这才连连认错,并下令掩埋死尸,发放粮食,减免赋税徭役。

二、清廉俭约

在史书中,有多处提及晏婴“食不足”、“食肉不足”、“衣食弊薄”、“乘弊车驽马”、“布衣栈车而朝”。还说他每日的正餐,吃的是糙米饭,只有一荤一素两个菜。一天,齐景公的使者到他家正赶上他要吃饭,就把饭分了一份给使者吃,结果两个人都没吃饱。他穿的是粗布衣,即使祭祀祖先也不过将衣服和帽子洗干净穿上而已;一件狐皮大衣,也只是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时穿,并且一直穿了30多年。平时上朝,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有时甚至走着去。至于住的,照景公的话说,是“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

齐景公见晏婴如此清苦,便派人送给他许多钱财。前两次都被他全部退还。第三次他收了下来,将它们转赠给了贫穷的亲友和灾民。之后,他生怕景公再次恩赐,便如实向景公说明了情况,还说:“作为一个大臣,将国君的恩赐用于百姓身上,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忠臣是不应该干的;不用在百姓身上而收藏起来,那臣下就变成了一个装东西的箱子,仁者是不会干的;上对不起国君,下对不起百姓,只干守财奴的事,聪明的官吏是不会干的。所以,请您千万不要再赏赐臣下了。”景公不解,问:“想当年,管仲不也接受了桓公封赏的500个村庄吗?”晏婴便说出了“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的话,并“再拜而不敢受命”。

然而,景公总觉得晏婴乘坐的车子与其身份太不相称,所以仍坚持送他一辆由几匹良马驾的好车。晏婴再三谢绝,并坦诚地表示:“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平时,我怕他们奢侈浪费和行为不轨,一直要求他们节衣缩食,以减轻百姓负担。我若乘坐好车,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弥漫四方。假如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无法禁止了。”

接着,齐景公又利用晏婴出使他国之际,“毁其邻以益其宅”,为他新建了一处相国府。但晏婴回京之后,马上从相府搬回了原来低矮狭小的住处,同时将相国府加以改造,分配给了原来住在那儿的人。

后来,景公还决定将富庶的平阳(今山东平阳东北)和棠邑(今山东聊城北)赏赐给晏婴。晏婴表示感激却不肯接受。他说:“以往,由于您热衷修建亭台楼阁,致使百姓精疲力尽;由于您迷恋声色犬马,致使百姓贫困不堪;由于您动不动就对邻国兴兵打仗,致使百姓生命难保。直到现在,百姓们仍在怨恨朝廷和官府。因此,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景公默默点头,但又问:“难道您就不想富贵吗?”晏婴答道:“我以为,当臣下的首先要为君主,然后再为自己;先为国,再为家。至于富贵,人人所盼,我怎能例外呢!”景公说:“那么,我应赏赐您什么呢?”晏婴随即表示:“如果您能下令减免渔盐商人的税收,对农民实行‘十一税’,再减轻各类刑罚,这将是我想得到的最大赏赐,我也将永远感激不尽!”景公十分高兴,当即答应了他的全部要求。

晏婴到了晚年,不仅不再接受任何新的赏赐,还向齐景公提出将原来赐他的封地退回去。景公认为:在齐国历史上从未有臣老辞邑的先例,坚决不同意。但二人推来让去,最终还是晏婴说服了他,将封地全部退还,自己仅留下了一辆劣马驾着的破车。

晏婴临终之前,还谆谆告诫家人:丧事要从俭,绝不许厚葬。

三、忠于老妻

在《晏子春秋》中,还有多处描写晏子对其老妻忠贞不二的篇章。

其一说的是,有一天,晏子正在房内休息,忽然有个年轻漂亮的婢女轻轻推门进来,接着眉来眼去地向他献殷勤。她见他兀然不动,又露骨地说:“奴婢本是东郭人,自愿献身于大人,终生服侍大人。”晏婴一听,顿时拉下脸来,严肃地规劝她好自为之,千万不要妄生杂念。那婢女又羞又愧,只好低下头匆匆离去。

其二说的是,有一天,齐国大夫田无宇路过晏婴家门口,见晏婴站在门外,便凑上去打招呼。这时,房内走出一位老妇人,其“发斑白,衣缁布之衣,而无里裘”,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的。田无宇待那妇人走远后,问晏婴:“刚才那位老妇人是谁啊?”晏婴说是自己的妻子。田无宇听罢大笑,说:“您位至中卿,食田七十万,为何不另娶一位妙龄阿娇,却同一个老太婆厮守在一起?”晏婴瞧了他一眼,不屑地说:“我晏婴曾听人说:‘去老者,谓之乱;纳少者,谓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难道你希望我有淫乱之行,不顾于人伦而另娶,做那些倒行逆施、寡廉鲜耻的事吗?”几句话,将田无宇说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其三说的是:齐景公有位女儿,年轻貌美,想嫁给晏婴。有一天,景公借机到晏婴府上去赴宴。酒至半酣,景公见一妇人穿堂而过,便明知故问:“这就是您的妻子吗?”晏婴点头称是。景公故作惊讶地说:“哎呀,怎么这样老,这样丑!”接着又说自己有个女儿“少且姣”,愿意嫁给他做夫人。晏婴一听,马上站了起来,诚惶诚恐地表示:“现在,我妻子确实又老又难看,但她和我已经生活了许多年。她年轻时,也很漂亮。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变成而今模样。我决不能辜负她!”还说:“无论任何人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和难看的。我感谢主公的好意,但我万万不能从命!”说罢,俯身而拜。景公见此,也只好作罢。

在晏婴相齐期间,齐国万象更新。他兴国安邦的韬略,尤其是他那以民为本、清廉节俭以及忠于爱情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深得人心。以至于汉朝太史公司马迁在为他作传时,也连声赞叹:“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意思是,如果晏婴还活着,哪怕让我司马迁去为他执鞭驾车,我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