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王朝2
2697400000016

第16章 康熙除鳌拜

少年康熙帝,凭借自己的机智,一举铲除了鳌拜及其同伙,稳定了国家政局。

少年天子和旷世奸臣

清圣祖康熙皇帝名叫玄烨,是世祖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他熟读经史,聪明过人,胸怀大志,从小就立志要当个好皇帝。随着时间的推移,玄烨的才能逐渐显示出来。他八岁登基,英年早逝的顺治皇帝在临死之前留下遗诏,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位大臣辅佐小皇帝。在这四位大臣中,排在最后一位的鳌拜,是一位喜欢弄权的大奸臣。

鳌拜自幼跟随清太宗皇太极远征打仗,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皇太极亲切地称他为大清的“巴图鲁”(即勇士)。鳌拜专权自恣,作威作福,先后有多位大臣被他杀害、灭族、剿没家产。鳌拜在德高望重的顾命大臣索尼死后,更是肆无忌惮,每次上朝都站在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之前,所有的军国大事都是他说了算。连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也拿他没办法。

无法保住苏克萨哈

就在康熙亲政的第二天,苏克萨哈就偷偷上奏折,说自己宁愿去为顺治皇帝看守陵墓,并说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安享晚年。康熙看后大惑不解,于是在金銮殿上询问文武大臣其中缘故。站在众位大臣之首的鳌拜脸色阴沉,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满朝文武都吓得不敢抬头,连大气也不敢出。康熙看看鳌拜,再看看文武大臣们,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都不敢说话。

第二天上朝时,鳌拜首先上奏,罗列了苏克萨哈的24条罪状。康熙看后十分生气,因为其中都是些诬陷之词。鳌拜要求康熙下诏将苏克萨哈及其子、孙、侄等11人处死。康熙怎么也不相信苏克萨哈是奸臣,他想驳回鳌拜的奏折。这时,鳌拜看出了康熙的犹豫,竟然不顾君臣之礼,跨步上前,边走边挽袖子,差点将拳头打在康熙的脸上。康熙求救似地看着满朝文武大臣,却没有一个人敢抬头。

最后,康熙被迫以绞刑处死苏克萨哈。下朝后,康熙回到寝宫,失声痛哭,他实在觉得自己不像个皇帝。经过这件事情,他终于看清了鳌拜的嘴脸,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将鳌拜除掉。

鳌拜还和穆里玛结成党羽,凡事在家议定,然后强迫康熙执行。对于这样一个气焰嚣张的权奸,康熙帝真是恨之入骨,但又不能轻易动手,他暗中找到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偷偷商量制服鳌拜的办法。他们决定首先要稳住螯拜,决不能打草惊蛇,再将京师驻军将领换成自己的心腹,并且在鳌拜不怀疑的前提下,训练一批可以制服鳌拜的勇士。

开始“玩物丧志”

于是康熙在苏克萨哈死后没几天下诏,对鳌拜大加赞扬,说他是大清国的头等大功臣,并加封他为一等公兼太师。鳌拜十分意外,却也满心欢喜,他以为康熙在苏克萨哈死后害怕了。康熙假装不理朝政,将一切国事都交给鳌拜处理。自己则挑选了几十个身体强健的小伙子,每天作“布库之戏”。“布库”是满语,意思是“撩脚”,即身体强壮的儿童徒手相搏,谁先趴在地上就算谁输。这跟我们今天所说的“摔跤”十分相像,以摔倒或两肩着地为输。上朝时也常常让他们站在自己身旁。鳌拜以为康熙年纪还小,玩物丧志,也没怀疑。

康熙有时遇到推不开的国家大事,就要亲自到鳌拜府上垂问如何处理。有一天,康熙又来到鳌拜府上商议朝政,鳌拜却假装生病躺在床上。康熙坐了一会儿,关照他要保重身体,便起身要走。鳌拜想要起床相送,突然一把明晃晃的尖刀从枕边滑落在地,康熙的几名侍卫迅速拔剑在手,鳌拜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此刻,屋内的空气凝固了。只见康熙神态自若地捡起尖刀,若无其事地说道:“刀不离身是我们满族人的习惯,老太师有病在身也没忘记这个习惯,实在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一场蓄势待发的争斗,就这样被康熙的机智巧妙地化解了。

智擒鳌拜

两年后,练习“布库”的小伙子都成了身强力壮,拳棒皆精,个个都能以一敌十的武士,康熙认为诛灭鳌拜的时机到了。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初三,鳌拜又像往常一样来到南书房。

他刚一进门,康熙便以掷杯为暗号,几十名练习“布库”的少年蜂拥而上,转眼之间就把鳌拜捆得结结实实。这时,躲在康熙背后的索额图探身出来,不慌不忙地展开一份诏书,厉声念道:“罪臣鳌拜,擅权误国,犯有大罪30条,罪不容诛……”

直到此时,鳌拜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中了康熙之计,仰天长叹:“我鳌拜跟随太宗皇帝,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料今日却落入一个十几岁的小娃娃手中。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呀!”

鳌拜被捕后,交由有关衙门勘审,康熙有一阵还亲自审问。诸王、大臣纷纷上奏,请求立即将其正法。但是康熙念及鳌拜跟随先祖,立下汗马功劳,对社稷有功,不忍心将他诛杀,于是革去鳌拜的职位,罚没他的财产,将鳌拜和他的儿子一起关在监牢里,终身监禁,直至病死狱中。

鳌拜的党羽也受到审讯,该杀的决不留情,而有功的也决不滥杀。年仅十六岁的康熙帝,凭借自己的机智,一举铲除了鳌拜及其同伙,稳定了国家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