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2760900000013

第13章 信仰与民俗(1)

105.“嘛呢叭咪”的含义是什么?

六字真言是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六个字是梵文的转写,开头的“”是代表众佛“身密”的种字,是多数密咒共有的前置词,也称“持宝”字。结尾的“”是代表众佛“意密”的种字,共由五个部分组成此字,象征五种佛智。中间“嘛呢、叭咪”是“珍宝”、“莲花”或“宝莲”。这两个词是并列的观世音菩萨名号。全文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菩萨观照!”

六字真言除了整体含义而外每个字还有每个字代表的意思。在《嘛呢教言》中列举了36组含义。如六字代表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

106.为什么藏族人都念六字真言?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是藏民族诚实、善良、崇高精神的象征。这种慈悲精神在藏民族从桀骜不驯的原始状态走向文明开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引进大乘佛教的慈悲思想、以大慈大悲的观世音精神缔造藏民族方面,松赞干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藏民族将松赞干布视为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这位雄才大略的吐蕃君主清楚地认识到,武力虽然可以取得一时的胜利,但长治久安还需要一套文治教化的高明手段。经过多年征战,吐蕃王朝各部落表面上统一了,但在长期的你争我夺中互相仇杀,积怨甚多,强制压服很难奏效。要从内心平息仇恨的火焰,化干戈为玉帛,除了大乘佛教慈悲为怀、视众如母的思想外,没有更好的良方。于是深谋远虑的松赞干布便选择了观世音的慈悲教化,使雪域子民学习观世音的慈悲利众精神来消除积怨填平仇隙,与世无争,化苦为乐,一心念诵包含无穷哲理的“六字真言”—“嘛呢叭咪”。

从此观世音菩萨就成了雪域众生的救星,西藏古王宫“布达拉”就取观音佛国“普陀”之名,历代达赖喇嘛号称“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被认为是西藏的保护神,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六字真言”成了藏族男女老幼人人念诵的“母法”。在六字真言的念诵声中,熄灭人生苦难的狱火;在六字真言的念诵声中,建起理想的极乐世界。无穷苦乐、无限追求都包含在一声“嘛呢叭咪”中。

这就是雪域观世音文化的形成缘起。

107.藏族传统图案十相自在有什么意义?

十相自在,在藏语中叫“南久旺丹”。南久,十相,是由七个梵文字母(“哈恰玛拉巴热亚”)加上日、月、慧尖三个图案组成的十个符号,象征须弥山和金刚体的各部位;旺丹,佛经里译为“具自在”,具有力量。十相自在分别是: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资具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

它是藏传佛教时轮宗用来概括该宗教义的一种图案,也称“十自在”、“时轮金刚咒”。标志着密乘本尊及其坛城和合一体,表达了无上密乘里时轮乘的最高教义,故被认为具有神圣意义和无比巨大的力量。

在藏地,人们将十相自在放在塔门、房门、墙壁、经书封面、岩壁等处,经常可见,以起到吉祥增上的效果,也有制成挂件,作为护身符佩戴在身上,具有装饰和辟邪的功效。

108.香巴拉与香格里拉是一个意思吗?

香巴拉,又译为“香格里拉”,意为“持安乐”,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也是藏传佛教时轮教法的发源地。

第六世班禅大师班丹益西在《香巴拉国指南》一书中,对于香巴拉的旅行路线记载很详细:认为香巴拉位于雪山中央的西端,圆形如同莲瓣,周围被雪山环抱,从白雪皑皑的山顶到山脚下的森林,生长着各种鲜花和药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青草茂盛,绿树成荫,有许多修行圣地。其中央耸立着富丽堂皇的迦罗波王宫殿,宫殿中央是各种王的寝宫宝座,王者们拥有许多大臣和军队,可以乘骑的狮子、大象、骏马无数。这里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从王臣权贵到庶民百姓都虔信佛法,供奉三宝。

据《香巴拉的传说》记载:时轮法从第一任国王创制以来就不曾外传!这个秘密一直保持了有一千年左右!到了公元11世纪时,有位学者名叫孜鲁班智达,忧心人民及文化受到摧残,心情十分悲哀。一日在神明面前,殷重祈求。竟蒙神示,指出有一圣地名叫香巴拉,并指点他行走的路径!孜鲁班智达得到指示之后,便随着出外贸易的商人出海找寻!有一天船只经过一座小岛,船只靠岸补充水及必需品,孜鲁班智达上岸入山散步!不小心迷路了,正在心慌之际,看到一个人,那个人问孜鲁班智达说:你打算到哪里去呢?孜鲁班智达回答:我想前往香巴拉王国,据说那里有无上的知识,有安居乐业的人民及贤明的君王!我想到那儿求取可以解决我的国家苦难的方法!那个人告诉孜鲁班智达,那个地方很难到达,为何不在此地来求取这种知识呢? 孜鲁班智达一听,恍然大悟,前面正是香巴拉国王,于是上前顶礼,祈求奥秘。得到香巴拉国王的秘密教授(时轮法)。回到印度之后,便大量教授学生,这是香巴拉的传说及密学传入印度之始!

孜鲁班智达的学生中有一位叫大时足大师,他虽然得到香巴拉王国的密传教授,可是却始终以没有能亲自到香巴拉国一游深以为憾事。于是每日都在圣救度母的神像前祈愿希望有一天能到香巴拉国拜访,亲自见到这个国家。有一日他的诚心感动了圣救度母,将他引导入香巴拉王国中,香巴拉的国王也亲自在王国中的麻那亚花园中接见大时足,这是第一位进入香巴拉国的外人。

109.能否解释一下生死轮回图?

生死轮回图是表现佛教六道轮回、生死流转的一种图式。

生死轮回图主要出现在藏传佛教寺院正殿门外侧壁上,整个构图呈圆轮图式,内外共分四道圆层。

圆轮中心通常为鸡、蛇和猪三种动物纹样,分别象征佛教中三种最根本的罪孽—贪、瞋、痴。

第二圈为黑白两色色段,分别象征三恶趣和三善趣,体现佛教中具体的六道轮回说。

第三圈分为上下两部六段构图,具体图写六道轮回。

上部三段分别描绘三善趣中的天界、人界和非人界。

下部三段分别描绘三恶趣中的饿鬼、地狱和傍生界。

其中人界集中展现了释迦牟尼佛开示人之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等人生八种苦难。

最外圈分别绘以盲人、瓦匠、猴子、船等12个纹样和场景,依次象征十二缘起支中的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和老死,阐明因果报应的道理。

110.“八宝吉祥”有什么含义?

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又称八吉祥,指八辐金轮、右旋白海螺、莲花、宝幢、双鱼、吉祥结、宝瓶、宝伞,是藏族绘画中最常见而又被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的装饰精品,多在壁画、饰品等中出现。

八辐金轮:藏语称“廓罗”,又名法轮。在古印度,轮是一种武器,很有威力,是传说中统治宇宙的转轮王的手中法宝。传说有此法宝,可以不用一兵一卒,能征服一切敌人。后为佛教借用,寓意佛法圆转,破障去迷,普度众生,万世不息。

右旋白海螺:藏语称“东嘎”。在藏地,以纹路右旋的白海螺最受尊崇,是稀世珍品,据称闻其声者不堕地狱,不转生畜生和恶鬼道。佛经载,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现在,在藏传佛教的法会上,也经常吹响海螺,象征佛法远扬三千世界,寓意法音回荡不息。

妙莲:藏语称“白玛”,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至清至纯。藏传佛教一般认为莲花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寓意出自浊世,清净无染,修成正果。视为开悟烦恼的菩萨德性的象征。

宝幢:即胜利幢,藏语称“坚参”,在古印度是一种军旗。藏传佛教用他比喻11种烦恼对治力。寓意烦恼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双鱼:藏语称“塞聂”。佛教以金鱼比喻坚强活泼、超越世间、自由豁达而得解脱的修行者如鱼行水中,畅通无碍。藏传佛教中,通常以雌雄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寓意复苏、永生、再生等。

吉祥结:藏语称“白比武”。在藏传佛教中,象征着只要跟随佛陀,就有能力从生存的海洋中获得智慧和觉悟。寓意回环贯彻,一切通明。

宝瓶:藏语称“崩巴”,藏传佛教寺院中,在瓶内装净水(甘露)和宝石等,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寓意吉祥、清净和财运,福智圆满,见空无漏,永生不死。藏传佛教认为它象征着灵魂的永生不死。

宝伞:藏语称“斗”。在古印度,皇室成员、贵族出行时,伞是一种仪仗器具,佛教以宝伞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藏传佛教认为它象征着佛陀教诲的权威。

111.藏族人为何都要争相朝拜拉萨?

拉,指山羊,萨,指土地,拉萨最早的意思为山羊驮土建成的地方,即指大昭寺。后来引申为拉—神、圣,即圣地。

藏人认为,拉萨幻显神殿—大昭寺—是世界的中心。在大昭寺和附近的小昭寺,分别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亲自加持过的他的12岁和8岁等身像等许多稀有殊胜佛像。这两尊等身像,分别由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带来,这被认为是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她们的主要理由。两尊佛像中均安放有已入灭诸佛与菩萨的舍利和犹如鸽子蛋般大的如意宝。

藏人还认为,雪域圣地,是佛菩萨的化身都曾驻足并施之神力加持的地方。所以,圣地拉萨才显得无比神奇壮丽,大小昭寺等所有庙宇的佛像、佛经、佛塔都具有神奇的加持力。凡到圣地拉萨朝觐的人,无论来自何方,无论路途远近,只要你不图名利,虔诚地转经、朝拜、上供灯、献供奉,回去之后不造次作恶,一心向善至死不渝,那么你如此朝觐一次两次,便可证得一地二地菩萨,若是朝觐十次八次,就能证得十地八地菩萨。

112.藏族人为什么崇拜神山圣湖?

藏族神山、圣湖崇拜信仰的主要特征是按一定的宗教仪轨和民间民俗信仰习俗,频繁地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供养、祈祷、膜拜活动。在发展中有的已演变成盛大而隆重的宗教节日和民间民俗传统习俗,如原始信仰中的迎鸟节,原始崇拜中的插箭节,羊文化中的牧羊节、煨桑节、转山节,水崇拜的沐浴节、岗仁波切“塔尔庆丹巴素兴节”、望果节等。其主要形式有:在山上建立“拉则”、插彩箭、放风马、风马旗祭、插挂经幡、煨桑、放生、转神山圣湖、磕长头、献供、诵经等。

此外藏族神山、圣湖崇拜信仰的朝拜祭供形式还有诵经、敬圣水、点酥油灯、转嘛呢轮、撒糌粑等等。

藏族神山、圣湖崇拜信仰以其深邃的宗教内涵、奥妙的宗教哲理和生动的活动形式数千年一贯。它是青藏高原独特的文化积淀和人文景观,它不仅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雪域圣地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和藏民族对宗教的虔诚信仰,也展现了一幅幅动情的人类追求向往人与大自然、人与世间万物和睦相处的美好意愿,也是藏族人以崇高的信念和虔诚的心灵向自然万物传达着一种纯真的情、一种真诚的爱。青藏高原—这世界上人类最后一块净土,生态环境的完美保存,正是得力于数千年来这种神山、神湖崇拜意识严格理念指导下的不乱动一草一木、乱动一沙一石、乱伤无辜生灵而免遭报应的馈赠。以山神、龙神为表征的雪域大地的守护神,并非神灵,而正是人类自己。

113.藏区许多地方看到的插箭代表什么?

“拉则”,亦称“鄂博”(蒙古语),汉文可译为“山顶上插有风旗的石堆”。

拉则的用途有多种,如为求部落平安、家族繁衍、求得财富、消除灾难等。另外,有些拉则专门是两个部落地理分界而建的标志。拉则中既有属于一个部落的或数个部落共同的,或某一地区的,还有些拉则是属于某个家族或单个家庭的。拉则是西藏高原古老的原始宗教—苯教和民间民俗文化传统,后来藏传佛教也完全继承了通过建立“拉则”来祭祀山神的古老习俗。拉则在发展中还形成了有关“拉则”供祭仪轨的经典。

拉则建成后,每年都要按期祭祀。民间喜闻乐见的“插箭节”就是每家每户以向山神祭供神箭为主题,同时也是辅以祭献风马、经幡、煨桑等祭祀内容的节日。其神箭长约3米,箭尾削成箭镞状,箭首装3块彩绘木板,象征箭羽,其上彩绘象、龙、狮、虎4种动物图案。箭是献给山神的重要礼物,即给山神贡献守护神山的兵器。

114.拉则的建立有什么讲究?

在拉卜楞,“拉则”地址的选定,一般是由高僧或宁玛派咒师根据地理风水原理选定,担任主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