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世界3
2762900000011

第11章 动物趣谈(5)

缺乏食物是动物冬眠的主因,如果食物充足,许多熊不会冬眠,反而会整个冬天都在狩猎。但食物不多时,熊就会躲在洞中过冬。小型哺乳类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会急速下降,但熊的体温只会下降约4度,不过心跳速率会减缓75%。一旦熊开始冬眠后,它的能量来源就从饮食转换为体内储存的脂肪。在阿拉斯加为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北极熊计划工作的野外生物学家汤姆伊凡斯说,这种化学作用的变化十分剧烈。脂肪燃烧时,新陈代谢会产生毒素。但熊在冬眠时,细胞会将这些毒素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再重新循环利用。(人体内没有这种机制,如果毒素累积。人类会在一星期内死亡。)这种生化作用也让熊可以回收体内的水分,因此在冬眠时不会排尿。即使不冬眠,北极熊也可以利用脂肪燃烧的机制。这种清醒式冬眠让北极熊可以不躲到洞里,整个冬天都保持活跃状态。

大山雀拉长线吃肥肉

在英国,送牛奶的人每天把瓶装的牛奶、酸牛奶和奶油送到各家门口。有一只大山雀把铝箔制的瓶盖啄出来,把牛奶偷吃了。不久,其他大山雀如法炮制,纷纷偷吃各家的牛奶。而有些法国的大山雀对牛奶和酸奶不感兴趣,专门偷吃奶油。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大山雀竟能根据瓶盖上的不同颜色,分辨出那个瓶里装的是奶油。

有人用细绳把一片肥肉吊在瓶里,看大山雀能不能得到这片肥肉。一开始,饥饿的大山雀隔着透明的玻璃瓶用嘴去啄,当然,这是枉费心机。碰壁之后,它停在瓶口一动不动,似乎是在“思考”。最后,它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嘴咬住细绳,再用力往外拉,企图把肥肉取出来,不料这根细绳很长,拉一次还无济于事,大山雀就动用它的脚,用脚踩住已经拉上来的细绳,再用嘴咬住绳往外拉,拉一段,用脚踩一段。如此反复多次,美味便到手了。

西伯利亚熊的捕鱼怪招

在西伯利亚的克拉斯雅诺斯克有一条河。河岸上,伐木工人的帐篷附近,原木堆的像一座小山。一天清晨,伐木工人发现岸上站着一头大熊,正望着水面出神。它想干什么呢?工人们见它在岸上来回走了几步,便转身向原木堆走去,在木堆上拿起一根原木,一边哼哼叫,一边往河里拉。大熊把一根原木放到河里后,来回晃动原木堆,河里激起了水柱,又有一根原木飞滚到河里去了。这时,大熊大叫一声,向河的下游走去。

熊的这些举动激起了工人们的好奇心,他们悄悄地跟踪着它。在离河岸较近的浅水处,大熊停住了脚步,开始用两只前脚掌拍打水面,原来他是在抓鱼呢!熊抓住一条鱼就往岸上扔,而那些鱼一动也不动,就像死了一样。至此,人们才明白,大熊把原木堆推进河里,可能会击中鱼群,把鱼打昏了,被冲到离岸较近的浅水地方。这样抓鱼岂不是方便多了吗?

动物的“美德”趣谈

惩恶扬善

非洲有一种赤蚁,竟会赏善罚恶!一旦某个赤蚁干了坏事,同伴就会群起而攻之,立刻判处“死刑”,活活地把尸体吃掉;而那些做好事的赤蚁,则会处处受到同伴们的尊重和爱护。

爱幼

人人熟悉的大雁,不仅飞行秩序井然,始终保持“一”字或“人”字队形,而且是老雁打头,幼雁居中,最后是老雁押阵。头雁在前面紧拍几下翅膀,气流就上升了,幼雁靠着这股气流滑翔,飞起来很省力。

尊老

珍奇动物羚羊,竟懂得尊敬老者。一只老羊在场,众小羊都不会躺在地上,偶尔有一只小羊躺在地上,众羊就会让它立即起来。

寒鸦,叫声颇为难听,但吃起东西来却彬彬有礼,年长者先吃,年幼者后吃。

关心残疾

甚至“人人喊打”的老鼠,也会表现出非凡的“品德”。生物学家西蒙斯和他的助手亲睹了下面一件奇事:两只老鼠同行,后面的一只叼着前面一只老鼠的尾巴。西蒙斯信手捉住了老鼠,仔细一瞧,才恍然大悟,原来后面一只是“瞎子”。

在狂涛怒浪中展翅飞翔的海鸥,有照顾“残疾者”的美德。一次,旅游者向海边投掷一些碎面包,众海鸥争相抢食,有一只海鸥竭力把众海鸥挡住,而让一只断足海鸥首先吃饱。

更为有趣的是猫狗之间的团结。英国一个妇女,养了一条瞎狗和两只猫,猫对于瞎狗似乎有些同情感,无论何时何地,猫儿离不开狗,猫狗相依为命。走路时,两猫一左一右为瞎狗引路。

动物的“美德”,虽然已经引起了动物学家的注目和兴趣,但是,还没有一种说法能够对这些“美德”进行恰当的解释。为此,科学家于1976年建立了一门崭新的科学——“社会动物学”,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美德的奥妙和原理。

食肉兽长期共存揭秘

有人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疑问:食肉兽都是吃肉的,它们必有强弱之分,怎能长期共存一处呢?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学会的两位生物学家,把他们多年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考察七种食肉兽之间的既斗争又统一的奇妙关系公布于世,对此,做出了他们的回答。

七份档案

在干旱的卡拉哈里沙漠,生活着狮子、斑鬣狗、野狗、棕鬣狗、豹子、猎豹、黑背胡狼等七种主要食肉兽。生物学家按它们的权力顺序,从强到弱依次列出了七份档案:

狮子——占绝对优势的头号强者。在卡拉哈里的干旱沙漠环境里,凭它们的个头、力气、凶猛、群居性和适应能力,在所有食肉兽中是无可匹敌的。

斑鬣狗——第二号强者。外貌虽像狗,但与狗没有直接亲缘关系。它是最大的鬣狗,个头仅次于狮子,它们的高傲而狰狞的面目,往往使除狮子以外的其他食肉兽退避三舍,所以能从它们口边轻易夺取猎物。不过,这种野兽在卡拉哈里数量不多,所以无足轻重。

野狗——成群搜食者。它是真正的狗,不过它的耳朵特大,还常常高竖头顶,好像两把圆蒲扇。由于它们习惯于结大群搜食,以多胜少,所以在卡拉哈里食肉兽中地位颇高,名列第三。不过,它们在那里的总数量较少,因而影响不是很大。

棕鬣狗——卓越的幸存者。它的个头比斑鬣狗小得多,体重只有40~47千克,站立身高与德国的牧羊犬差不多。它是世界上四种鬣狗中最珍稀的一种,由于对南非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应能力极强,所以在卡拉哈里沙漠中一直保持着可观的数量。

豹子——孤独的潜随猎物者。它性情虽然凶猛,但个性孤独,一般不与竞争对手争食,即使遇上拦路“抢食犯”,多半也不会行凶反扑。平时喜欢伏在树木的横枝上,伺机袭击过往的动物。

猎豹——忧心忡忡者。它是兽类中的奔跑冠军,常常捕杀比自身大的食草动物,但见到其他食肉兽总是忧心忡忡,显出一副又顺从又胆怯的模样。幸亏它善于快速猎食,因而在卡拉哈里沙漠上还有其足迹。

黑背胡狼——足智多谋的获食者。它个儿较小,长相似狗,行动敏捷,在七种食肉兽中虽是最弱者,但凭它足智多谋的才能,常常可以智胜所有竞争者而获得丰盛美餐。

夜探内幕

夜幕笼罩下的卡拉哈里沙漠,万籁俱静。突然,沙丘上传来一阵嗥叫声,原来是一头大雄豹拖着刚捕杀的跳羚,急匆匆地朝一棵槐树走去。嗅觉灵敏的黑背胡狼闻到了跳羚尸体的美味,成群来到豹子跟前,绕着它跳腾、吼叫,但不敢上去抢食,估计是在等待“救兵”的到来。

果然不出所料,黑背胡狼的吼叫,通报了附近的棕鬣狗:“这里发现了食源,快来!”顷刻间,两只棕鬣狗便大步跑来,做出了轰跑豹子的架势。说来奇怪,豹子见了棕鬣狗服服帖帖,乖乖地放下猎物,走了。这时,两只棕鬣狗分享羚肉,所有黑背胡狼也急忙扑来,撕食美餐。

论强弱,棕鬣狗强于黑背胡狼,可是它们没有把其赶走,而是允许8只黑背胡狼共进美餐,这或许是棕鬣狗对它们“通风报信”的答谢吧!

黑背胡狼在上述档案中虽然排列第七,但它本性狡诈,常以智取胜其他六种食肉兽。例如,有一个晚上,一只棕鬣狗得意洋洋地摇晃着尾巴,正在吞食豹子吃剩的小羚羊尸体,不料,一只黑背胡狼偷偷地屈身向它潜进,从后面猛咬一下它的屁股,棕鬣狗不得不放下猎物,转身奋起反击,黑背胡狼一跃向前,抢来一根羚羊腿骨拔腿就跑。更为惊奇的是,黑背胡狼还敢于同凶猛无比的狮子争食呢!一个黎明前,一只大雄狮拖着一头大羚羊在前面走,后面有一只黑背胡狼暗暗地盯着。当狮子停下休息并张望四周时,那黑背胡狼便立即避开,唯恐被狮子发觉。狮子继续向前行走,黑背胡狼就进一步潜近羚羊尸体,结果就在狮子尾巴之下,边跑边吃着美餐,等到狮子发觉“窃贼”,已经来不及了。

棕鬣狗虽然常爱追逐猎豹,企图从它们口中夺取猎物,但是往往十有九空,被猎豹远远甩在后面。不过,追逐行动却惊动了野狗,野狗成群四出,迫使猎豹献食保命,棕鬣狗也就从中“捞些油水”。

棕鬣狗虽排列在先,但它们决不敢像黑背胡狼那样狮口夺食。当它们发现狮子在进食时,只在二三百米外徘徊和观察动静。如果狮子吃得很慢,或者迟迟不走,它们就会躺下几个小时,耐心等待这一庞然大物离去。狮子离开后,棕鬣狗还要足足花上半个多钟头才敢接近猎物尸体,恐怕狮子再回来。

枉费心机

七种食肉兽在长期共居一地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十分熟悉,自然而然地会互存戒心,处处设防。

为了防止其他食肉兽偷食或抢食,以便在饥饿时自己可随意取食,豹子总喜欢把捕杀的猎物贮藏在树林中,棕鬣狗将自己爱吃的动物骨头贮存在草丛中,黑背胡狼把自己捉到的鼠、鸟之类埋于地下,连号称“第一号强者”的狮子有时也把杀死的有蹄动物遮盖起来;但事实上,它们往往枉费心机,因为一些食肉兽已经学会了搜寻藏物的种种本领。

其一是紧跟捕猎兽。惯于吃“现成饭”的食肉兽,常会偷偷地跟随在捕猎兽的后面,盼望弄些残肉剩骨吃吃。例如黑背胡狼,经常喜欢成小群尾随在棕鬣狗的背后,不明真相者可能会误认为它们在发痴,其实它们十分聪明。因为棕鬣狗行动迟钝,只要它获得猎物,就可以在其没有暗藏之前分享一点。

其二是凭嗅觉觅食。棕鬣狗虽然笨拙,但是嗅觉却特别灵敏,能嗅出3千米外狮子捕杀的新鲜猎物的味道,于是就急匆匆地循迹而至。黑背胡狼见到棕鬣狗的行径,断定必有好吃东西,就紧紧跟上。因此,即使狮子将猎物暗藏起来,也难免被窃。

其三是以特殊音调定位食物。食肉兽在搜寻或杀死猎物时,总会发出一些特殊的叫声。黑背胡狼的“豹子般吼叫”,意味着已发现了食物,从而吸引竞争者到来。有蹄动物被杀会发出呻吟声,小牛被害会发出哀鸣声,狮子、鬣狗、豹子、胡狼都会朝着发出这些声音的方向跑去,以寻找食物。

其四是听声知食。狮子之间在争食时发出的争吵、击打、咆哮声,会招来黑背胡狼、鬣狗、豹子等食肉兽,甚至以腐肉、骨头为食的野兽,还会被咀嚼猎物骨头的“咔嚓”声所吸引。

长期共存

在七种食肉兽之间,虽然互相残杀的事例也有,但是并不严重。据多年实地观察,狮子虽然偶尔捕食棕鬣狗,但它们主要以有蹄动物为食,而且还会给一些食肉兽留下一部分动物尸体,为它们提供食源。豹子可能是捕杀其他食肉兽最多的野兽,例如黑背胡狼、幼棕鬣狗、幼狮等它都吃,不过它主要以草食兽和啮齿动物为食,又为一些食肉兽提供现成食物,因而可以功过抵消,或者功大于过。母狮常把自己的幼仔隐蔽在草丛中,棕鬣狗则群居穴内,这就使食肉兽偷食的机会大为减少。斑鬣狗和野狗在卡拉哈里沙漠中虽分别属于二三号强手,但它们数量很少,影响不大。至于猎豹,在七种食肉兽中处第六位,再说它生性胆怯,不敢袭击其他六种食肉兽,只能凭自己快速捕猎的技能,杀死许多草食动物,为它们提供一部分食物。这样一来,七种食肉兽在卡拉哈里沙漠上的关系是:各尽其能,相互依赖;虽有冲突,无关大局。这就是它们能长期共存的奥秘。

鸟中的模范丈夫——伯劳

武夷山的寒冬腊月是伯劳鸟的“热恋”季节。为了取得雌伯劳的爱情,雄伯劳鸟之间经常会发生“决斗”。

这时,雄伯劳一边发出悦耳的鸣叫声向雌鸟献上一首首的“情歌”,一边向雌鸟频频摇头献媚。如果获得雌伯劳鸟的青睐,则进入“蜜月”阶段。雄伯劳鸟十分体贴“妻子”,整天不停地捕捉猎物给“娇妻”享用,甚至忍饥挨饿,也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储备的食物献出来。雌伯劳鸟在“丈夫”无微不至的爱护下,养得胖胖的,并于次年初夏产下4~6枚卵。孵卵期间,身体已瘦弱不堪的雄伯劳开始大量捕捉和吞食猎物,同时继续为雌鸟提供食物,使雌伯劳鸟在“坐月子”期间吃得更好,安安心心地孵卵。这时如果有外来鸟类进入它的巢区,便会遭到主人的凶猛攻击。雄伯劳鸟在育雏期仍需尽丈夫的义务,真是一位鸟中的“模范丈夫”!所以,武夷山有一首民谣唱道:“黄伯劳,等不得娘脱毛……”。是因为群众看到那位“模范丈夫”为协助“妻子”孵卵,育雏累得身体消瘦,羽毛凌乱,精疲力尽的情况而发出的感慨(虽然是把丈夫错看成妻子)。

伯劳鸟是一种中小型的猛禽,它的脚强健有力,趾有利钩爪,喙的前端有钩和缺刻,有点像老鹰的喙。它喜欢栖息在丘陵地区视野开阔的林地,性格暴躁凶猛,目光敏锐,发现猎物常常一个高速冲刺就能逮住。它善于俯冲而下捕捉地面上的青蛙、蜥蜴、老鼠,甚至蝗虫,还能一举捕获正在飞行的蜻蜓,也会捕食小鸟,甚至捕杀体形较大的鹧鸪和竹鸡之类。

翅展最大的金裳凤蝶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里还有一种珍稀凤蝶,它的雌蝶双翅展开可达150毫米,堪称我国翅展最大的凤蝶。

这种凤蝶的身体黑色,头和胸侧有红色的毛,腹部背面黑色有金黄色色斑、侧面和腹面大部分鳞粉是金黄色。前翅黑色,各翅脉两侧为白色。雄蝶后翅大部分为金黄色,仅翅的边沿有黑色斑,翅脉黑色。雌蝶后翅黑底上有多块金黄色斑。

该蝶飞翔时姿态优美,后翅黄色斑在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灿,显得华贵美丽,所以人们把它命名为“金裳凤蝶”。

神秘的杜鹃

关于杜鹃,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为其赋诗作文。

民间广泛流传着“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故事,说的是在古代蜀国有个名叫杜宇的人,作了皇帝以后称为“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杜鹃鸟之名,大概来源于此。

宋代的蔡襄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陆游也有诗曰:“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从今可无谓,倾耳舜弦声。”诗中催耕的布谷鸟。即杜鹃鸟。南宋词人朱希真的“杜鹃叫得春归去,吻边啼血苟犹存。”更是充分地反映杜鹃为催人“布谷”而啼得口干舌苦,唇裂血出,认真负责的精神。

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和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