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世界4
2763000000016

第16章 日常观赏鸟的饲养(13)

主要以植物的果实、种子、浆果等为食。人工喂养时,饲料也以植物性为主,一般多用稻谷、麻籽、葵花籽、蒸熟的玉米等混合饲喂,并且辅喂以蔬菜和橘子、苹果、香蕉之类的水果,以求营养的均衡及全面。

饲养方法

训练观赏鸟表演节目

鸟类技艺训练的基础和关键就在于要设法使受驯鸟建立起对这种技艺的条件反射。观赏鸟是按照驯鸟者给它的信号进行表演的,因此,给鸟打信号就非常重要。打信号就是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在驯鸟者与鸟之间,建立起来的某种声音或动作的条件反射。首先,驯鸟者与鸟要建立起感情来,并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做到让鸟能够明白驯鸟者的意图。通常,驯鸟者会在观赏鸟饥饿时用它们喜爱吃的食物作为诱饵,同时设法给予某种固定的信号(比如一个固定的声音或动作等),使鸟去完成某种特定的动作。当鸟按要求完成了动作之后,便立即给它食物,作为奖励;如果它没能完成该动作,便少给或是不给它食物吃。经过长期反复不断的训练后,受驯鸟就会逐渐形成只有按要求完成某一动作才能得到食物,或按要求完成了某一动作后就会得到美食的条件反射。以后只要给鸟以该信号,即使不给食物,受驯鸟也能按要求完成某种动作。这就是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也就是我们所观看到的鸟类技艺表演。

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的难度要由简单到复杂。让鸟学会一个动作后需要巩固一段时间再学下一个动作。还有一点,就是要持之以恒。鸟类条件反射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有坚持长期不断地训练,才能使鸟逐步建立起条件反射。

驯鸟表演雄鹰展翅

雄鹰展翅不但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美,还给人一种雄健有力、积极向上的激情。只有像金刚鹦鹉这类的大型鹦鹉,才比较适合进行该种训练,一般的小型观赏鸟根本就做不出雄鹰展翅这个动作。

在对金刚鹦鹉进行雄鹰展翅的训练时,让鸟展开翅膀是整个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首先,驯鸟者要发出一个信号,并设法让鸟展开双翅,一旦发现其将双翅展开时,就要立即给以食物,作为奖励。其实,让鸟展翅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在平时,金刚鹦鹉偶尔也会将双翅展开,所以,要注意观察,每次发现它展开翅膀,都要进行食物奖励,并抓住这段时间,加紧进行训练;如果在训练时,鸟就是不展翅,也可以用手去引逗它的翅膀,迫使其做出展翅的动作;还有,手持着鸟站立的栖杠或支架,并且在它不注意时,让持扛的手突然下沉,它也会因为突然下坠的恐惧而不自觉地展开翅膀。另外,还可以多带着鸟去观察雄鹰展翅时的雄姿,并让它学习模仿,当它开始模仿着展开双翅时,就立即给它好吃的食物,以资鼓励。不管采用何种方法,目的就是令金刚鹦鹉展开了双翅。只要像这样进行了长期的反复多次的训练之后,金刚鹦鹉便能建立起“当模仿雄鹰展翅时,就会有喜爱的食物吃”这样的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牢固地形成之日,也就是金刚鹦鹉“雄鹰展翅”之时!

驯鸟骑自行车

驯鸟骑车的难度较大,对鸟的先天身体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只有像金刚鹦鹉这样的,嘴和脚都强壮有力的大型鹦鹉才有可能训练成功。

首先,要对用于表演的小型模型自行车进行改装。自行车的两边要有拴脚链的钩,车头的车把能让鸟用嘴衔住,脚踏板刚好可以让鸟踩住。

开始训练时,驯鸟者直接把鸟放到自行车上,给鸟的双脚都拴上脚链,并把它两脚上的脚链都拴到自行车上,让鸟的两脚踩住踏板,然后引诱鸟用嘴叼住车头把手。这就是鸟骑自行车的基本动作。刚开始时,因为这个动作让它很不舒服,所以它会很不听话,脚也不肯好好地踩在踏板上,也不肯用嘴去衔住车把。所以,要注意训练时间的选取,一般选在鸟已经非常饥饿的时候,因为这时使用“食诱法”对它才有效。可以把几粒鸟喜爱的饲料放在车把上引诱它,因为这时候的鸟儿已经非常饥饿了,它在啄食完那几粒饲料后,会继续觅食,在这个过程中,也许它就会在无意中衔住车把了。只要鸟儿叼住车把,就立即喂给它更多一些的饲料作为奖励。像这样经过了多次的训练之后,鸟儿就能建立起“两脚踩在自行车上,嘴衔住车把,就会有喜爱的食物吃”的条件反射了。条件反射形成以后,接下来就可以训练鸟骑自行车了。与训练它站在车上的方法一样,驯鸟者先在距自行车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撒几粒饲料,引诱它去吃。鸟看到前面地上的饲料时,就想飞过去吃,由于鸟的双脚是被固定在自行车上的,所以它的动作就会带着自行车往前移。鸟将这个动作完成之后,要立即喂上食物,以示奖励。经过一个时期的反复训练之后,它就可以表演骑自行车的节目了。在表演的过程中,当鸟按要求到达终点站后,也都要及时给鸟喂一些它爱吃的食物作为奖励。

红领绿鹦鹉

身体特征

红领绿鹦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中型鹦鹉。分布的面积非常广,野外的数量本已不少,人工养殖的数量就更多了。雄雌红领绿鹦鹉在外表上有明显差异,能轻松辨别。雄鸟在2至3岁时,颈部会出现一圈明显的环状颈圈,而雌鸟就没有。

红领绿鹦鹉红领绿鹦鹉的变种非常多,在野外的变种已不少,而由人工养殖经基因改造后而产生的变种更多,一般在市面上都能见到,蓝、黄、白色环颈鹦鹉都是最为常见的变种。各种颜色的变种价格也不尽相同,那些珍奇变种的价格往往会很高。红领绿鹦鹉学说话的能力并不像大型鹦鹉那么强,但也有许多人工养殖的鹦鹉在一岁或更早的时候便开始模仿人说话了。

生活习性

在亚洲,红领绿鹦鹉栖息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而在非洲,2000米以下的地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的生命力和适应力都很强,在许多非原生地的地区也能很好的存活繁衍下来。草原、林地、红树林、公园、花园、都市郊外、农作物园区等等这些地区都是它们的“常驻地”,所以族群数量一直不减。

红领绿鹦鹉的群居性很强,除了繁殖期外,常常是群体生活,有时还会数千只聚集在一起活动,不只是与本族群居,它们还常常会与乌鸦、白头翁以及其他鹦鹉等鸟类聚集在一起。

红领绿鹦鹉筑巢在树洞中、屋檐下以及墙壁和岩壁的裂缝中。它们繁殖的时间,会因栖息地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一窝能生3~5枚蛋,有时甚至能生6枚。雌雄鹦鹉都会孵蛋,但雌鸟孵蛋的时间比较长,孵化期约23~25天。环颈鹦鹉是非常尽责的父母,通常一窝中的所有幼鸟都能得到亲鸟的妥善照顾。大约在7~8星期后,幼鸟的羽毛就能长成。幼鸟要适时移出巢外,如果太晚将幼鸟移出的话,就可能发生亲鸟拔幼鸟头部、背部羽毛的事情。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大型鸟架。

食物种类

红领绿鹦鹉的食物种类很繁杂,包括谷物、花、花蜜、杂草、水果、种子、坚果等等各种天然食物。它们还常常会跑到农作区觅食,往往会造成农产品的严重损失。尤其柑橘、玉米和向日葵这几种作物,都是它们的首选目标。

饲养方法

人工饲养环颈鹦鹉并不困难,因为它们生命力强且对周遭的变化并不敏感,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但前提是饲养的不是野生的绿环颈鹦鹉。再加上饲养红领绿鹦鹉各种不同的变种,以繁殖出新的变种,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项十分有趣而有成就的挑战,所以繁殖变种的环颈鹦鹉会更有趣一些。

红领绿鹦鹉喜欢沐浴,要经常让它们洗澡;食物上,也不要单一的只喂一种饲料,在日常生活中核果、蔬菜、水果、混合种子等各种食物都应该供应给它们。

虹彩吸蜜鹦鹉

身体特征

虹彩吸蜜鹦鹉体长25~30厘米,体重120~130克。嘴为橘红色,脚为蓝灰色。头顶、下颌及脸颊部为深蓝色。枕部和颈上部有紫褐色和黄绿色的环带。背部、翅膀和尾羽为绿色。胸部为红色,并具有黑色的带状块斑,腹部、两肋为暗绿色,并有红色横斑,尾下覆羽为黄色。虹彩吸蜜鹦鹉也是台湾岛内最常见的吸蜜鹦鹉,人工繁殖鸟乖巧活泼,颜色缤纷,所以相当受人喜爱。

生活习性

野生的虹彩吸蜜鹦鹉栖地涵盖了低地的森林、草原、红树林、沼泽区、灌木丛、小镇、公园、农作区等地,喜欢在树冠层间活动,大多无大规模的迁徙行为。虹彩吸蜜鹦鹉活泼好动,成对或集群活动,从一个树丛飞到另一个树丛,叫声嘈杂。其飞行呈直线,速度快。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偶尔也会大批聚集,常和其他吸蜜鹦鹉或无花果鹦鹉等结群出现,栖息的树上常聚集数百只,群体活动时会发出吵杂的叫声。由于吸蜜鹦鹉肠道薄弱,属于嗜果性鸟类,所以饲养时应以蔬果类食物以及吸蜜鹦鹉专用粉状饲料喂食饲养,野生鸟刚饲养时死亡率高。人工繁殖鸟一旦适应环境即相当健壮与活跃,混养时不同种类间有可能会有攻击性的行为,可以给予定期沐浴,照顾上与饲养上各亚种之间大多相同。虹彩吸蜜鹦鹉每年12月份开始发情、求偶,巢筑在高高的空心树干里。每窝产卵2~3枚,卵为纯白色,孵化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25天。

饲养环境(容器)及饲养工具

虹彩吸蜜鹦鹉嘴较为尖硬,喜欢啃咬,善于攀缘。饲养笼具应选用金属笼,笼具大小为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50厘米。也可用金属栖架饲养,栖杠宜用硬木或金属杆制作,食罐、水罐用瓷制品或金属制品为宜。

食物种类

野生虹彩吸蜜鹦鹉以水果、花蜜、花、种子、昆虫等为食;笼养的鹦鹉食物可用玉米、稻子、花生、小麻籽、葵花籽,粉料以玉米面或混合面料蒸制窝头,并供给少量的水果和蔬菜。

饲养方法

虹彩吸蜜鹦鹉饲养较为困难。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不低于16℃。夏季温度在30℃以上,应加强通风。要特别注意卫生,食罐、水罐每天要清洗,笼子的沙土每周更换1~2次,室内和笼具要经常消毒。繁殖期和冬季应增加花生、小麻籽的比例。夏季多喂些水果。可用大的树干掏一个直径14厘米的洞代替巢,巢的大小为长30厘米、宽14厘米、高14厘米,开口在巢洞的上部。在繁殖期间,应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防止惊扰,保证亲鸟顺利孵蛋。育雏期间应增喂鸡蛋黄、玉米面或混合面的窝头,并添加牡蛎粉或骨粉,以增加钙质和无机盐,使幼鸟能正常发育,以免幼鸟出现软骨病。公鸟约在18~20月大时成熟,母鸟则需2年。它们是多产且全年皆可繁殖种类,当然也有可能很早即开始繁殖,一窝约产2颗蛋,孵化期23~26天,7~8个星期羽毛长成。不宜太晚将幼鸟移出,初生雏鸟全身裸露,为粉红色,只有稀疏的金黄色的纤毛,几天后全身长出灰白色绒羽。40日龄时,绒羽脱落,全身羽色近似成鸟。幼鸟70天左右离巢,活动、觅食。如果亲鸟又开始准备繁殖下一窝时幼鸟尚未离巢,可能会遭亲鸟攻击。

虎皮鹦鹉

身体特征

虎皮鹦鹉是鹦鹉科中的小型品种。其羽毛色彩鲜明、绚丽多姿、组合协调,是百鸟中的佼佼者。给人一种鲜而不厌、美而不俗的感觉,深受国内外广大养鸟者的喜爱。

虎皮鹦鹉体长约20厘米,头圆、嘴有钩曲,上嘴基部有蜡膜;它们的腿比较短,四趾呈两趾向前、两趾向后的顺序排列,这种排列顺序很适于在树上攀缘;尾羽较长,呈楔形。全身羽色由黑、绿、黄、蓝、青等7种不同的颜色组成,主要为黄绿色。颊部有蓝黑色圆斑。头羽及背羽呈黄色并有黑色细横纹,毛纹斑驳犹如虎皮,也因此而得名虎皮鹦鹉。腰、胸及腹部羽毛为绿色,尾羽特别长,大部分呈黄色,中央的两枚却为天蓝色。幼鸟的头额部还具有黑色的细横纹。

雌雄虎皮鹦鹉的体羽颜色相似,只是雄鸟的羽色要比雌鸟艳丽一些。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鼻部蜡膜颜色的不同:一般雄性幼鸟的蜡膜为浅蓝绿色,成年后蜡膜为蓝白色,发情时期为蓝色,老鸟呈深蓝色;而雌性幼鸟的蜡膜为浅蓝色,鼻孔周围呈白色,成年后蜡膜变为肉色,在发情期逐渐变淡,呈淡肉色。老雌鸟蜡膜周围则变成了姜黄色。不过,也有个别品种雄鸟的蜡膜为黄茶色,雌鸟的为暗茶色。

另外,还可以从体形、拼抢食物的能力以及鸣叫的声音等方面来鉴别虎皮鹦鹉的雌雄:雄鸟个头大,体形细长;而雌鸟的个头较小,体形短粗。在拼抢能力上,雌性远远不及雄鸟。从发音上说,虎皮鹦鹉的鸣叫并不好听,它声音比较粗犷,没有婉转变化的音律。雄鸟能发出叽叽喳喳的双音,而雌性只能发出喳喳的单声;它们在寻食或夜宿受到惊吓时,发出“咯——咯——咯咯——”的叫声或是“呷——呷呷”的声音。

虎皮鹦鹉是世界性笼鸟,到现在已培育出许多人工品种,从体羽的颜色上区分,这些品种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波纹型。国内饲养的虎皮鹦鹉基本就属于这一类型。有蓝、黄、绿等几种不同颜色,在其上体部位布满了黑色的斑纹,它们的虎皮斑纹也是最近似于原种的。

2.淡色型。可分为上体深黄色、腹部绿色和上体白色、腹部蓝色两个品系。这两个品种的鹦鹉,翅膀上都缀有黑色斑点。

3.玉头型。有两个品种:一种头部为白色,其他部位体羽均为淡蓝色;另一种头部为黄色,其他部位体羽均为绿色。这两种均为稀有品种。

4.白化型。分两种:有一种全身羽毛洁白,眼睛为红色的,也称白红眼虎皮鹦鹉;还有一种体羽为白色,全身分布有大块的黑色斑点,称云斑虎皮鹦鹉。

5.黄化型。全身体羽为黄色,但有深黄和浅黄之分。因其眼睛为红色,故也称之为黄红眼虎皮鹦鹉。

生活习性

野生虎皮鹦鹉发源于澳大利亚,它们喜欢群居,成群结队的在一起生活,多成大群活动。群族内互相之间常常吵闹不休,噪声震耳,是一种聒噪的鸟。它们常在山丘的树林中活动,秋季会飞到田间去啄食谷物。它们的嘴十分坚硬,就像一把拔钉的钳子,而且它们平时也爱随处啄食,即使是再硬的果壳也都能啄开。

野生虎皮鹦鹉性情暴躁,是出了名的“爆脾气”!雄鸟之间为了争夺雌鸟常会发生拼斗事件;未经驯化的虎皮鹦鹉在有生人接近时会啄人;它们甚至在串笼时,也常会与其他鸟发生争斗。

虎皮鹦鹉在枯老的树洞或岩石洞中筑巢,并会在巢内铺上木屑及脱落的羽毛等柔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