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个富人
2765100000013

第13章 富人的风险精神(7)

于是,陈嘉庚作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就在人们纷纷出卖胶园、胶厂的时候,他决意把别人出让的胶厂全部承接过来。他来到马来西亚等地,花了30多万英镑买下9所胶厂,又花10英镑用于扩充这些胶厂的设备,同时还对自己原有的橡胶厂进行修整和扩充。

不出陈嘉庚所料。1922年11月,英国政府强令限制橡胶生产,胶价迅速回升,橡胶业恢复了生机。陈嘉庚的冒险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接着,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次扩大生产,组建橡胶托拉斯,在世界很多地方开设推销商店。

1925年底,陈氏公司已成为南洋最大的联合企业。

一个现代企业家在逆境和困苦中需要辩证的思维和顽强的意志力,即使是在幸运和成功时刻也应如此。

从监狱里诞生的董事长

也许你看到这一标题甚感奇怪,既然人已入狱,又怎会诞生董事长呢?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则故事吧。

查理·华德出身贫寒。他在读小学时,曾在西雅图滨水区靠卖报和擦皮鞋来养家糊口。后来,他成了阿拉斯加一艘货船的船员。17岁高中毕业后,他就离开了家,加入了流动工人大军中。

他的同伴都是些倔强的人。他赌博,同下等人——所谓“边缘人物”——混在一起。军事冒险者、逃亡者、走私犯、盗窃犯等等一类人都成了他的同伴。他参加了墨西哥潘穹·维拉的武装组织。“你不接近那些人,你就不会参与那些非法活动,”查理·华德说,“我的错误就是同这些不良的伙伴搞在一起。我的主要罪恶就是同坏人纠缠在一起。”

他时常在赌博中赢得大量的钱,然后又输得精光。最后,他因走私麻醉药物而被捕,受到审判并被判了刑。

查理·华德进入了莱文沃斯监狱时34岁。以前尽管他和坏人在一起,但从未因此而入狱。他遭受到磨难,他声言任何监狱都无法牢牢地关住他,他寻找机会越狱。

但此时发生了一个转变,这一转变使查理把消极的心态改变为积极的心态。在他的内心中,有某种东西嘱咐他,要停止敌对行动,变成这所监狱中最好的囚犯。从那一瞬间起,他整个的生命浪潮都流向对他最有利的方向。查理·华德的思想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使他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他改变了好斗的性格,也不再憎恨给他判刑的法官。他决心避免将来重犯这种罪恶。他环视四周,寻找各种方法,以便在狱中尽可能地过得愉快些。

首先,他向自己提出了几个问题,并在书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此后,直到他在73岁逝世的日子,他每天都要读书,求索激励、指导和帮助。

他的行为由于态度的转变而有所不同,因而博取了狱吏的好感。一天,一个刑事书记告诉他,一个原先在电力厂工作的受优待的囚犯将要获释。查理·华德对电懂得不多,但监狱图书馆藏有关于电的书籍,他就借阅了一些。在那些懂得电学的囚犯的帮助下,查理掌握了这门知识。

不久,查理申请在狱中工作,他的举止态度和言谈语调都给副监狱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得了他的好感,他得到了工作。

查理·华德继续用积极的心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他成了监狱电力厂的主管,领导着150个人。他鼓励他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境遇改进到最佳的地步。

美国中北部明尼苏达州首府圣保罗市“布朗比基罗公司”经理比基罗因被控犯了逃税罪,进入了莱文沃斯监狱。查理·华德对他很友好。实际上,查理已越出了自己的处世范围,他激励比基罗设法适应自己的环境。比基罗先生十分器重查理的友谊和帮助,他在刑期行将届满时告诉查理:“你对我十分关心。你出狱时,请到圣保罗市来,我们将给你安排工作。”

查理获释出狱后,就来到了圣保罗市。比基罗先生如约给查理安排了工作,周薪为25美元。查理在两个月之内就成了工头。一年后,他成了一个主管人。最后,查理当了副会长和总经理。比基罗先生逝世后,查理成了公司的董事长。他担任这个职务直到逝世为止。

在查理的管理下,布朗比基罗公司每年销售额由不足300万美元上升到5000万美元以上,成了同类公司中最大的。

成功学大师如何在失败中成功

拿破仑·希尔也是在每一次失败后又鼓起勇气向新的目标前进,最终取得成功的。

拿破仑·希尔自一所商业学校毕业之后,找到了一个速记员兼簿记员的工作,并且一连干了5年之久。由于一直奉行那种“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原则,因此,他晋升得很快,所获得的薪水和所担负的责任,都超过了他当时年龄的标准,很多人竞相聘请他。为了对抗这些竞争者的争相聘请,拿破仑·希尔的老板把他提升为该矿业公司的总经理。他很快就达到了“世界的高峰”。

但这却是他命运中的悲伤部分。他的老板宣告破产,拿破仑·希尔则失去了工作。这是他第一次遭遇的真正挫折。

拿破仑·希尔的第二项工作是在南部的一家大木材公司担任销售经理。他对木材一无所知,对于销售管理亦知之不多。但拿破仑·希尔已经懂得“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的道理,而且他也知道,应该主动去发现工作,不等待别人来指挥自己做什么。银行中的丰富存款,加上他在以前工作中不断晋升的优良纪录,令拿破仑·希尔产生了所需要的一切自信心。

拿破仑·希尔在新公司晋升很快,在第一年内,他的薪水已经增加了两次,他在管理销售方面的表现优异,因此,老板邀请拿破仑·希尔和他合伙,之后又赚到大量的钱,拿破仑·希尔又再度觉得自己是处在“世界最高峰”了。

站在“世界最高峰”能够使人得到一种十分美好的感觉。但是,那却是一个很危险的站立地点,除非你站得稳。因为如果你站得不稳,你将会摔得十分惨痛。在那时候,拿破仑·希尔却一直未曾想到,成功是应该以金钱和权势以外的事物来衡量的。也许这是因为事实上他当时拥有了太多的金钱,也拥有了超过了当时安全使用能力的太多的权力。

命运之神却在前面等着,它拿了一根结实的棍子,正准备重重地惩罚拿破仑·希尔一顿。

如同晴天霹雳一般,1907年的大恐慌降临在他身上,在一夜之间,它替拿破仑·希尔提供了一项令他毕生难忘的服务:它毁掉了拿破仑·希尔的事业,夺走了拿破仑·希尔所拥有的每一块钱。

1907年的大恐慌,以及它所带来的挫折,使拿破仑·希尔从木材业转到中国台湾省研究法律。在这个世界上,除去挫折之外,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造成这种结果,因此,拿破仑·希尔生命中的第三个转折点是如此地乘着大多数人所谓“失败”的翅膀,飞进他的生命中。

拿破仑·希尔上了法律学校的夜间部,白天则去当一名汽车推销员。他在木材业的销售经验在这时候帮了大忙,他很快就发展起来,销售成绩很好,使他获得了进入汽车制造业的良好机会。他注意到,汽车厂十分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汽车技术工人,因此,拿破仑·希尔在汽车厂内开办了一个训练部门,开始把一般的工人训练成为汽车装配及修理技工。这所训练班成效极为良好,每个月给拿破仑·希尔带来1千多元的纯收益。

于是,拿破仑·希尔再度觉得自己又“功成名就”了,当时他依旧认为,所谓的成就就是金钱和权势而已。

他存款的那家银行的经理知道他的情况良好,因此就借钱给他扩展业务。这位银行经理不断借钱给他,使他债台高筑,到最后再也还不起。然后很镇静地把拿破仑·希尔的事业接收过去,仿佛它本来就是属于他的,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拿破仑·希尔从一个每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的人,突然间又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人。一切美好的景象突然消失了,金钱与权势也随之烟消云散。一直到许多年之后,拿破仑·希尔才发现,这种暂时性的挫折可能就是他一生中所遭遇的最大幸运了,因为它强迫拿破仑·希尔退出这样一个既不会增加自己的知识,也不会协助增加他人知识的行业,而把他的努力方向转变到另一种行业,使他获得他所需要的丰富经验。

在一生当中,拿破仑·希尔第一次问自己,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是否能够找到金钱与权势之外的其他有价值的事物。但这种疑问只是偶尔出现在他的脑海中,而且他也未一路追踪下去获取答案。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最艰苦的挣扎之后,拿破仑·希尔终于接受了这次暂时挫折,并错误地认为它是“失败”。然后就进入他一生当中的下一个——也就是第四个转折点。

由于妻子娘家的帮忙,拿破仑·希尔立刻又得到了一项工作,担任一家世界上最大的煤矿公司的首席法律顾问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