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王朝3
2767500000012

第12章 郑和下西洋(2)

永乐十年(1412)十一月,郑和船队第四次通使西洋。其时,明朝泱泱大国的威德已远播东南亚及南亚沿海各国。自南洋群岛至南印度一带的海陆交通,均已畅通无阻。第四次远航船队自古里继续往西,越阿刺伯海,至波斯湾、红海,直至东非海滨,开通了中非航路。此次远航历访满刺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滓利、彭亨、急兰丹、加异勒、忽鲁谟斯、溜山(今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孙刺等国,最远到达赤道以南东非沿岸诸国,如麻林国,在今肯尼亚之马林迪一带,木骨都束在今索马里之摩加迪沙一带,如比刺(卜刺哇或不刺哇的别译)在今索马里的布拉瓦一带。其郊区至今有一极大的村庄取名“中国村”或“郑和屯”。郑和等于十三年(1415)至忽鲁谟斯后回国,忽鲁谟斯使节随行。分(90页)船队于十四年(1416)夏始返。溜山、木骨都束、不剌哇、麻林、阿丹、剌撒诸国使节随行至京师。

永乐十三年(1415),麻林遣使来贡麒麟(长颈鹿)。显示了郑和使团首次出使东非国家已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明朝鼎盛时代在外交上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十四年(1416)四月,成祖特立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以为纪念。

第五次远航经过及大事纪要:

永乐十四年(1416)十二月至十七年(1419)七月,郑和率领船队第五次远航。此次远航除例行宣诏、封赏、贸易以外,亦为护送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南淳利、卜刺畦、阿丹、苏门答剌、麻林、刺撤、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诸国及旧港宣慰使使臣返回各国。

△在柯枝国封山勒铭——永乐十五年(1417),封来京朝贡的柯枝国亦可里为国王,赐印诰,并封其国中之山为镇国山,给碑文而刻之以石。

△西南诸国献珍禽——此次出使期间,明王朝已决定迁都北京,需要各种珍禽异兽以充实内苑。于是忽鲁谟斯进献狮子、金钱豹、马匹,阿丹国进麒麟、长角马哈兽,木骨都束国进花福鹿、狮子,卜刺哇国进千里骆驼、驼鸟,爪哇国、古里国进縻里羔兽等。各国所进珍禽异兽象征了亚非各国与中国的真挚友谊。

△苏禄国王来华访问——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岛)国王有三,东王、西王、峒王,其中以东王最尊。永乐十五年(1417),三王各率其妻子、头目来华朝贡。归国途中,东王病逝于山东德州。明成祖按王礼为其举行隆重葬礼,撰文立碑于墓道。留其妃从十余人守墓,三年,回国。明朝以来多次修护陵墓,表达了对菲律宾友好使者悼念之情。

第六次远航及大事纪要:

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郑和等送忽鲁谟斯等十六国⑥使臣回国,对沿途所经国家又进行友好访问,是为第六次远航。行至苏门答剌后,诸副使即分头前往各国。各队所到国家多寡不一,返国时间亦不一致。郑和一行于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还京,副使杨敏率领的船队直至永乐二十三年(1425)才回国。

△在阿丹国采办珍宝——船队于苏门答剌分别行动,内官周某领驾宝船数只到阿丹。“王闻其至,即率大小头目至海滨迎接诏敕赏赐。至王府行礼,甚恭敬感伏。开读(诏书)毕,国王即谕其国人,但有珍宝,许令卖易。在彼买得重二钱许猫眼石、各色雅姑等异宝、大颗珍珠、珊瑚树高二尺者数株,又买得珊瑚枝五柜,金珀、蔷薇露、麒麟、花福鹿、金钱豹、驼鸟、白鸠之类而归”⑦。

△与祖法儿国贸易——祖法儿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海岸,自古即为著名商埠,商贾云集,在马可波罗、托雷美、伊本白图泰等人著作中均有提及。“中国宝船到祖法儿,开读赏赐毕,其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交换芝丝、磁器等物”⑧。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成祖死,八月仁宗朱高炽即位,由于廷臣大多反对,下西洋几乎告终,仁宗即位后即下诏:“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如已在福建、太仓等处安泊者,俱回南京。……各处修造下番海船,悉皆停止。”⑨

第七次远航经过及大事纪要:

宣宗朱瞻基即位,宣德五年(1430),郑和等又有第七次远航。“帝以践祚岁久,而诸番国远者未贡”,于是郑和、王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⑩。(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所历诸国为二十国,即:占城、爪哇、暹罗、旧港、哑噜、满刺加、苏门答剌、那姑儿、黎代、南淳利、溜山、榜葛刺、锡兰山、小葛兰、柯枝、古里、祖法儿、忽鲁谟斯、阿丹、天方。第七次远航的专业人员有:官校、旗军(将士)、火长(掌管罗盘)、舵工(掌舵)、班碇手(掌锚)、通事(翻译)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舱、搭材匠(各色工匠)、水手(船工)及民梢(梢工)等,共27550人,乘宝船61艘,船名有清和、惠康、长宁、安济、清远之类,又有数序一二等号,船型则有大八橹、二橹之类。

△刊立太仓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及长乐南山寺“天妃之神灵应碑”——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六日,郑和等从南京龙湾开船,二十一日到太仓刘家港(按:每次皆自刘家港出发),停留一月余修建天妃宫。六年春,宫成,郑和立石刻“通番事迹记”以为纪念。至二月始从刘家港出发,到达福建闽江口长乐港后,在此停留八、九月(按:每次在此停泊),既为修建南山寺天妃宫,并在此添招水手,修造船舶,也为等候风信开洋。十一月立石刻“天妃灵应记”以留纪念,然后扬帆远行。“通番事迹记”及“天妃灵应记”为后世留下了郑和下西洋的珍贵资料。此两“记”,与远航随行人员马欢所著《瀛涯胜览》,费信所著《星槎胜览》、巩珍所著《西洋蕃国志》并为世人所珍视的第一手资料。

△在福建出航前铸造铜钟一口——第七次远航主要任务为遍访“诸番国远者”。远涉重洋,惊涛骇浪,路途多艰,将有过于以往,为祈保往返安全,郑和等又在福建铸铜钟一口。钟高84厘米,口径50厘米,重77公斤,钟面铸有铭文54字“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

△在天方国贸易珍宝——宣德五年(1430),郑和使团副使洪保分艨到古里国,适默伽国(麦加)有使者来,遂派通事等七人同往,来去一年。买到各色奇货异宝及麒麟、狮子、驼鸟等物,并画天堂(天方国之别称)图一幅,回京奏报。其国王亦采方物,遣使随七人进贡中国。

△在满刺加会齐分(94页)——宣德八年四月二十日到达满刺加,在此停留20多天,会聚分艨,等候南风,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按:满刺加为往来要道。郑和在其地建有排栅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内又立重栅小城,盖造仓库。去时在此分使通往各国,返则亦在此会齐,准备回国,实为一中间转运站。)

△各国使节来京朝贡——宣德八年(1433)八月,郑和使团刚由西洋诸国返回北京,各国使节皆随同而到,计有:苏门答剌、古里、柯枝、锡兰山、祖法儿、阿丹、甘巴里、忽鲁谟斯、加异勒、天方等国来贡麒麟、象、马等物。

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航海技术之高均属空前。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当时世界上航海事业的颠峰,而且对扫除海上交通障碍,畅通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亚非国家海上贸易,以及建立亚非国家间和平相处关系作出巨大贡献。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上友好交流,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政府问及人民间的友谊。郑和是我国、以至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在15世纪初期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篇章。

注释

①《西洋朝贡典录》卷上《三佛齐国》。

②张燮《东西洋考》卷五·《文莱》。

③《瀛海胜览·古里国》。

④郑和二次远航事见郑和《天妃灵应之记》碑。而《明史·郑和传》、《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实录》俱失载。

⑤《明史》卷三二六《锡兰山传》。

⑥十六国: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己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浮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刺加、甘巴里。

⑦《瀛涯胜览·阿丹国》。

⑧《瀛涯胜览·祖法儿国》。

⑨《明仁宗实录》卷一上,永乐二十二年八月丁巳诏。

⑩《明史》卷三。四《郑和传》。

1981年发现于福建南平市,现存南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