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2767800000005

第5章 登上历史的舞台(1)

1909年夏天,巴顿迈出校门,走进了军营。巴顿来到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谢里登堡,任骑兵少尉。此地因内战中杰出的北方将领菲立普·谢里登而得名,它南靠芝加哥,北边不远便是闻名世界的密执安湖。这里的湖水广袤深邃,气候湿润宜人,风景十分优雅,但由于人烟稀少而显得很荒凉。

巴顿的顶头上司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马歇尔的上尉。他作风严谨,待人公道和善,是一位具有兄长风范的基层军官,时任骑兵连长。马歇尔不善言谈,起初并没有给巴顿留下深刻印象。但此后发生的一件事使两个人建立起了信任和友谊。由于对环境不适应,巴顿来部队不久就患上了花粉热,身上的许多部位出现了过敏反应,十分痛苦。马歇尔夫妇给了他悉心照料,请来了医生,还关照他的饮食。不久,巴顿就痊愈了。

可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缘故,巴顿对这里的第一印象简直糟糕透了,特别是那些基层军官,工作能力和责任心都很差,而且一个个萎靡不振,似乎总是睡不醒。在巴顿眼中,就连军校中的差生也比他们强好几倍。几天下来,巴顿得出了一个结论,军营中只有一个人是具有绅士风度的优秀军官——马歇尔上尉。马歇尔虽从军多年,但颇有儒雅之风。他处事公道,严谨朴实,对任何人都表现出真挚的爱心,过着俭朴而体面的生活,还定期向慈善机构捐款。巴顿认为能结识马歇尔上尉是一种福分,自己有了一个好上司和学习的楷模。

相比之下,巴顿对士兵的印象不错,他们也与他合得来。士兵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言行举止中有几分粗鲁,但他们乐观活泼,吃苦耐劳,而且听从指挥——这是巴顿最欣赏的品格。他认为,一个士兵不需要多么大的才华,只要他具有服从和敬业精神,熟悉业务,养成雷厉风行、勇猛顽强的作风,那么,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

巴顿满怀信心、精力充沛地投入新的工作和生活。从早上升旗、出操,到进行队列和技战术训练,干得热火朝天。由于讨厌坐办公室,他特别喜欢组织士兵进行野外训练和实战演习。这一时1909年夏,巴顿毕业后被分配到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谢里登堡,任骑兵少尉。期,巴顿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时常牵着猎犬外出打猎,或者租一条小艇到密执安湖中兜风、捕鱼。他还组建了骑兵连的马球队,定期与当地球队进行比赛。这一赛事后来被马歇尔上尉撤销了,因为他担心巴顿及其手下的士兵们的凶猛冲撞会酿出事故。但这丝毫不会影响马歇尔对巴顿的好感,这不仅是因为巴顿的工作于得出色,而且他早就看出,巴顿是一个“能力非凡、前程远大”的可造之才。

一天,巴顿在检查中发现有马匹未拴牢,于是决定教训一下这个马夫。巴顿命令马夫跑步去拴马。马夫没有跑步,而是快步走了过去。巴顿顿时大怒,怒骂了马夫:“狗娘养的,跑步!快跑!”事后,巴顿召集士兵开会,批评了马夫的工作疏漏,然后就骂人一事向马夫道歉。

一个军官能主动当众向一名普通士兵道歉,而且这位士兵确实犯有过失,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这说明巴顿不仅能严格管理部下,而且更能严于律己。这件事不仅提高了巴顿在士兵中的威信,而且无形中大大增强了士兵们遵守军规军纪的自觉性。

有一次巴顿在教练骑术的过程中坐骑受惊,巴顿几次被重重地摔到马下,头被撞晕了,眼部鲜血直流。但巴顿几次奋力爬起,敏捷地飞身上马,直至把战马制服,然后继续指挥训练。训练结束后,他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又准时出现在课堂上,讲授操练课。完成了工作后,他才匆匆赶往医院。这件事很快就在营区传开了,巴顿的勇气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感动了很多人。

这件事引起不小震动。一个军官在受伤流血的情况下仍坚守岗位,说明他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定会处乱不惊,经受住考验。部队就是信任和崇拜受伤不下火线的人,巴顿在士兵中的威望扶摇直上——这正是他所期望的。但他对自己的表现却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职业军人“极为平常的表现”。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不仅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而且力图将自己稚嫩的面孔塑造成一个郁郁寡欢、冷酷坚韧的青年军官的形象,用他自己的话说,要“有点普鲁士的味道”。

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单身青年军官,巴顿的业余生活是充实而丰富的。郊游、远足是他的爱好,还时常参加各种娱乐和社交活动。一些新潮的妙龄小姐公开对他示好,而巴顿也乐于逢场作戏,带她们出入歌厅、剧院,参加各种舞会和晚宴。这样的生活虽然也曾给他带来了暂时的欢乐,但同时也使他产生了一种懊悔的感觉,甚至感到自己的心在隐隐作痛。自己至今仍碌碌无为,如何请求比嫁给自己呢?巴顿常常感到莫名的惆怅孤独。但从内心深处,巴顿是多么迫切地需要比做他的终生伴侣啊!只有与她在一起的时候,巴顿的心才是充实的、幸福的。

巴顿在艾尔家度过了圣诞节,并与比提到了结婚的事,但毫无进展。艾尔先生不愿让女儿一辈子做一名军人家属,况且,他认为自己对巴顿的了解还很不够。但巴顿已痛下决心,一定要说服艾尔先生答应这门婚事。但当他面对艾尔先生那张苍老慈祥的面孔时,事先准备好的那些台词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他索性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倾诉给这位老人。他说:“我从内心深处感到,对我来说,做一个军人就像呼吸那么自然;而要我放弃军人职业,也像停止呼吸一样困难。”巴顿告诉艾尔:他之所以从军,并不仅仅要做一名军官,而是要做一个真正的军人——名人传记中所记载的那种伟大的军人。

巴顿的话语不多,却一下打动了艾尔先生的心,在这位九旬老人看来,巴顿是个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小伙子。接下来他转而询问巴顿的财产状况——看来一切进展顺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了。但这却让巴顿犯了难,因为他多年来在外求学、从军,从未过问过家庭的经济问题,遂转问父亲。父亲的回答让儿子深感意外——巴顿名下的财产当时已经近百万。艾尔先生也没想到巴顿会这么富有,他之所以能接受巴顿,主要是由于女儿的恳求和看中了巴顿的人品。现在他更放心了——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

不久,巴顿接到比阿特丽丝的一封电报——“如果你打算6月份娶我,那就请娶吧。爸和妈希望我们6月份完婚。”事情竟然来得这样快。巴顿欣喜若狂,但在母亲面前却故意风趣地说:“她什么都比我强,但在选择丈夫的问题上,看来她并不精明。不过,我喜欢这种傻女孩。”

在谢里登堡,任骑兵连少尉的巴顿正在指导他手下的新兵。婚期问题已经确定了,但住房却成了一大难题——部队缺乏空余的住房。巴顿有些束手无措了。

不久,母亲和妹妹尼塔与比及其父母一同来到谢里登堡。作为未来的新娘,比1910年,25岁的巴顿同24岁的比阿特丽丝-拜林·艾尔喜结连理,婚礼在谢里登堡圣约翰大教堂举行,双方亲友和当地名流要员出席了在艾尔家举行的盛大宴会。安排了一场晚宴,把团队的官兵们请来做客。虽然没有同军人打过交道,但比成功地扮演了一个高雅的女主人的角色,把宴会组织得温馨得体,使来宾们都很满意。特别是那位负责分房的军需官,成了比“重点服务”的对象。巴顿认为她的这一做法具有“战略意义”,他用了一句日后他在战争年代经常使用的军事术语加以形容:“击中了要害”。两天后,他们就有了住房。

但巴顿知道,军营里的生活十分艰苦,与妻子家里的条件有天壤之别,从小在父母身边娇生惯养的比能够适应吗?巴顿心里惴惴不安。但是比本人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她已经完全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之中了。

结婚仪式在圣约翰大教堂举行,两家的亲友和当地名流要人欢聚一堂,以致惊动了新闻界。然后在艾尔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除了母亲因病未能出席外,父亲、姑姑和妹妹尼塔都来了,他们陪同艾尔一家人频频举杯庆贺,谈笑风生。乐队奏起了欢乐抒情的乐曲,人们在俯视大海的楼顶上翩翩起舞。

按照原定计划,巴顿夫妇乘坐轮船赴欧洲做蜜月旅行。蜜月生活是欢乐浪漫的。轮船上专门布置了结婚洞房,装饰得豪华而温馨,船长还代表全船员工送来了贺喜的鲜花。新婚之夜,精力充沛的新郎很冲动,动作颇为粗鲁。多年后,巴顿还为自己那夜可能伤害了比而深感歉意。在欧洲,他们游览了风景各异的旅游景点,参观了不少名胜古迹,共同度过了一段浪漫的时光。旅经伦敦时,他们参观了大英博物馆,并购买了不少军事书籍——巴顿把它们作为蜜月旅行的意外收获。假期将近结束,两人匆匆踏上了归程。

巴顿又回到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天天早出晚归,遇到有演习或其他紧急任务时还几天不能回家,但这从不会影响他认真阅读他所收集的大量军事著作。有些翻译过来的世界名著晦涩难懂,但巴顿却像蚂蚁啃骨头一样,一本一本去啃,刻苦地钻研,每逢周末,他甚至会读一个通宵。随着军事知识日益丰富,巴顿参加战争的欲望也更加强烈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建功立业,做一个功勋卓著的将军。

军营的生活十分艰苦,业余生活就更单调了,比一时难以适应。但由于有爱情作支撑,他们的日子过得还是相当幸福祥和的。每天白天巴顿去上班,比就在家中料理家务,读读书,抽空还翻译一些法文资料。当然,此时她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快适应妻子这一角色。在这一方面,她做得非常出色。她虽然是个大家闺秀,但没有一点架子,待人和善得体,所以人缘极佳。她还教会了丈夫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帮助他尽量少犯语言粗鲁等毛病,设法控制住他那容易冲动的感情。

婚后的二人世界(1911年)。1910年秋天比怀孕了。这一时期她很少出门,专心在家休养,并学习如何做母亲。随着比的身子一天比一天沉重,巴顿用更多的时间留在家中照料妻子,同时帮助她修改译文,用合适的美国军语加以修饰。这一年的冬天非常寒冷,经常刮风下雪,窗外一片冰天雪地,时而还能听到野狼的嚎叫。但巴顿的小家里却充满了温暖和喜悦,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1911年3月,他们的宝贝女儿诞生了。女儿长得很漂亮,像母亲,巴顿为她取名小比阿特丽丝。在哺乳期间,比几乎把所有的感情都从丈夫的身上转移到了女儿的身上,这使巴顿感到很委屈。但他很理解自己的妻子,母爱是深沉的。于是,除了照料好母女俩外,他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读书和研究上,自从进入军校以来,巴顿阅读了大巴顿与大女儿小比阿特丽丝(1914年夏)。量军事理论著作,也看到了军事领域发生的一些变革,初步形成了他的攻势作战思想。现在,他试图利用空闲时间,对自己的军事思想进行一次清理。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进攻……推进,再进攻,直至最终取得胜利。”理想的战役应该是“一个打击接着一个打击”。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强调训练的重要性,“从来都没有机器胜过它的操作员的”,人比武器更为重要。

巴顿时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因为他认为,在和平年代里,军人是无用武之地的。因此他一直在观察国际形势的发展,特别关注那些有可能发生动乱的地区和国家。他心想:如果战争爆发,他宁可辞掉军职,以个人的名义前去参战,也不会守在和平的后方。这一时期,天下虽然并不太平,但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没有给巴顿提供参战的机会,这使得他很懊恼。为了为他想象中的未来战争做准备,巴顿希望能再次去军校深造。赖利堡骑兵兵种学校和法国索米尔骑兵学校是他的首选,但由于种种原因,都不可能成行。思忖再三,巴顿决心另辟蹊径——到首都华盛顿去谋求发展。那里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市场广阔,高官和社会精英云集,社交活动频繁。在巴顿看来,这才是实现自己将军梦的最佳场所。

目的选定后,巴顿立即开始行动。他动用了巴顿和艾尔家发达的关系网。由于家世显赫,这两个家族在军政各界都有不少用得着的关系。比如,巴顿家在军界上层有不少熟人,其中包括现任陆军军务局长弗雷德·安思沃兹将军和陆军参谋长伍德先生的私人秘书;艾尔家则与联邦政府的一些要员有长期的业务往来;两家人还与弗吉尼州政府中的上层人士交往密切。总之,两家人一齐出动,在军政界上层纵横捭阖,巧妙周旋,终于圆了巴顿的“首都梦”。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1911年年终,一纸调令把他调到了华盛顿附近弗吉尼亚州的迈尔堡。

迈尔堡离华盛顿近在咫尺,是陆军参谋部所在地。这里到处可以看到豪华的饭店和各种游乐场所,还有高尔夫球场、马球场和众多的酒吧。许多重要会议、游乐活动和球赛经常在这里举办,各界名流和要人云集,其景观与谢里登堡有天壤之别。身处这种环境之中,巴顿有些喜不自禁了:“真是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接近上帝,理想远大的人都应该设法迁居这里。”

在迈尔堡,巴顿夫妇过上了贵族式生活。他们经常参加各种社交聚会,频频出入大雅之堂,用最排场的盛宴款待四方宾朋。他还热衷于参加各种竞技比赛,其中他最喜欢赛马和打马球,不仅亲自参加竞赛,还是各种赛事的热心组织者和资助者。很快,他就成了当地的风云人物。由于竞赛成绩出众,巴顿不久被选为参加第5届奥运会的五项全能项目运动员。

五项全能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赛会上的一个体育竞技项目,1912年斯德哥尔摩夏季奥运会恢复了这个项目,但内容已有所不同。这个项目是对人的体魄和意志力的全面考验,非常适合于军人参赛,也完全符合巴顿的口味。该项目的内容包括:骑马、射击、击剑、游泳和越野跑等等。

这一消息给巴顿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他认为这个项目非常适合自己。早在军校期间,他就是这几个项目的高手,虽然毕业后很少进行系统性训练,但他的身体素质良好,只要加紧训练,很快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另外,眼下世界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参加这样一个神圣的大赛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他入选美国代表队后,怀着兴奋的心情,积极地投入了紧张的赛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