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用智慧改变自己
2768900000002

第2章 相信自己才能把握自己(1)

用智慧改变自己

相信自己的创造潜能

潜意识就像一座肥沃的田园。如果我们不去播下美丽果实的种子,那么杂草就会在这田园蔓延生长。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创造性想像力去播下积极性的种子;不然的话,我们会因疏忽、不察而任由消极性甚至破坏性的种子浸入这田园。

成功者常常能突破人们的思维常规,反用其计,在“奇”字上下功夫,拿出出奇的经营决策,赢得出奇的效果。成功者总能启发自己的创造性来争取竞争的主动权,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

你的意识有时候可以称做你的客观心智,因为它处理外在实物。客观心智体察认知客观的实物世界,它察知的媒体是你的五种身体感官。你的客观心智,是你和你的环境接触时的指导和导引。你可经由你的五种感官去熟悉知识。而你的客观心智则经由观察、经验和教育的方式学习,其最大功能是推理。

你的潜意识常常会被称做你的主观心智。你的主观心智体察认知它的环境,并不凭借你的五种感官,而是以直觉去认知。它是情感、情绪所在地方,也是你忘记的储藏室。你的客观感觉终止的时候,正是你主观心智发挥它最大功能的时候。也就是说,它就是在你的客观心智处于终止,或昏睡状态的时候,自动显示出你的智慧。

你的潜意识不会争辩。因此,如果你给予它错误的提示,它也会把它们当做是正确的,并展开行动,使它们发生并变成状态况、经验和事件。所有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根据你所相信,且印入你潜意识之中的想法而发生的。如果你已经传达了错误的念头给你的潜意识,克服这些错误念头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经常重复地说出具有建设性、调和性的想法,使你的潜意识接受,并且形成新的、健康的想法和生活习惯,因为你的潜意识正是习惯所在之处。

你的意识习惯想什么,就会在你的潜意识里面留下深刻的痕迹。如果你习惯的想法是调和的、和平的、具有建设性的,这对你来说就有极大的好处。

如果你过去沉缅于恐惧、忧患,以及其他破坏性的想法中,补救的办法就是认识你潜意识的万能力量,并颁布获得自由、幸福和完美、健康的命令给它。由于你的潜意识具有创造性,并赋有你的超人的资源,它就会努力地创造出你所要获得的自由和幸福。

任何一个大脑及神经系统正常的人,在他生活的每一天,都会不断地有思想与感觉。如果这些思想与感觉是积极性的(例如想像自己成功地完成一种任务,感到满足快慰),你就在潜意识这肥沃的田园播下美丽果实的种子。如果这些思想与感觉是消极性的(例如想像自己无法完成一件任务,感到挫折的痛苦),你就在潜意识这肥沃的田园播下杂草的种子。

你必须养成信任你的创造机能的习惯,不要过于关心或过于忧虑它是否在操作,以免使它发生“故障”,也不要过分地强迫它工作;你必须“由它”工作,不要“使它”工作。此种信任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在意识的水平下工作,你无法“知道”水面下的工作情形。而且,它的特性是应目前的需要而默默地自然工作。所以,你在事先无法得到保证,它只是在你的行动下,也可以说是在你的行动所发布的号令下,从事作业。你不可以等待要看到证据才开始行动,你必须像是手持证据般地行动,证据便会自然显现出来,诚如爱默生所说的:“付诸行动,你自然会得到力量。”

如果你有天赋,又富有冲劲的话,自我创造原则将为你的天赋提供一个最佳的机会。开放、敏锐的思想加上勇气和热忱,将组成最适合创造的环境,如果你想保有这些特质的话,本原则将告诉人该避免哪些行为,和追求哪些行为,并将这些创造行为坚持到底。

即使你觉得事情进行得并不如意,你完成某件事情以后,就会增强一个意念,认为自己很看重本身的工作,自己也是个有始有终的人。不千方百计地把事情做完,你会觉得自己像个没有志气的懒虫。以后如果你不敢肯定是不是能把工作完成的话,就很难再开始做一件新的事情。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创造性的工作可以只花几个小时,也可能花许多年工夫。

让自己永远有颗好奇心

成功的秘诀在于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但自懂事之日起,我们就开始接受这样一种早期社会教育——父母和社会往往鼓励我们要行事谨慎,要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他们提倡办事稳妥,反对冒险行事,或许我们至今还记得那些早期接受的训导:“做事要三思而行”;

“不懂千万不要乱动”;

“不要去做任何没有任何把握的事情”;

“不要冒险”;

“千万不要涉足于未知”;

……

这种早期的教育往往给我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致使你在许多方面不能得到现实的幸福,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回想一下那存于世的伟人事迹,我们无不惊叹:他们都是那些勇于探索未知,并向无知作出挑战之人。著名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毕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他在一篇题为“我的信仰”的文章中写道:

“我们所能经历的最美好的事物便是神秘的未知。它是所有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源泉。”

其实,神秘的未知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源泉,也是人的发展与激情的源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将未知与危险等同起来。他们认为,生活的目的不过是墨守成规、因循熟知的事物,因而他们总是希望知道自己走向哪里。只有那些莽撞之人才会冒险去探索生活的未知领域,而且当他们苦苦探索之后,结果往往大吃一惊,深感失望,甚至惊慌失措。

也许你经常有这样一种生活体验:对那些每天接触并熟知的事物,你似乎十分厌倦,不再愿意在每天到来之前便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如果在问题还没有提出之前,你便已经知道其答案,那么你就不会有所发展。令你印象最深的时刻,也许正是你本能地投身于生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兴奋地期望神秘的未来的时候。

爱迪生从小成绩不好,他的环境也非常不好,所以就有磨练的机会。他12岁就要到火车上卖报纸,结果,火车上的工作人员因为赶他赶不走,就打了他一巴掌,没想到一打耳就聋了。在这样一个非常困苦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跟人家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他惟一最大的资产——看到什么都很好奇。

爱迪生好奇到什么程度呢?他的老师每次买教具到教室,他一定打开来玩,来看看,来探索,问题是看完、玩完之后,装不回去。所以他老师很头痛,就交待他妈妈说:“你儿子这种喜欢拆东西的习惯一定要改!”结果爱迪生的妈妈告诉老师什么?“老师!我看你不对喔。我观察我儿子那么久,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比别人喜欢拆东西,现在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孩子就跟别人一样了啊!”所以爱迪生的妈妈就告诉她儿子说:“儿子啊,你那个喜欢拆东西的习惯,要继续保持下去。”妈妈的鼓励奠定了爱迪生一生成功的基础。

人生需要他人的鼓励,同时也需要自我鼓励!这才是成功的门径!

突破常规思维

非常规思维往往能够引导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可以让你处于主动状态。请看下边的例子:

亨利·兰德平日非常喜欢为女儿拍照,而每一次女儿都想立刻看到父亲为她拍摄的照片。于是有一次他就告诉女儿,照片必须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从照相机里拿下来后,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药品显影。而且,副片完成之后,还要照射强光使之映在别的相纸上面,同时必须再经过药品处理,一张照片才告完成,他向女儿做说明的同时,内心却问自己说:“等等,难道没有可能制造出‘同时显影’的照相机吗?”对摄影稍有常识的人,听了他的想法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哪儿会有可能。”并列举一打以上的理由说:“简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但他却没有因受此批评而退缩,于是他告诉女儿的话就成为一种契机。最后,他终于不畏艰难地完成了“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的作用完全依照女儿的希望,因而,兰德企业就此诞生了。

“拍立得”相机正式投产后,发明者如何宣传和推销这种新式相机呢?经过慎重考虑,兰德请来了当时美国颇有名望的推销专家——霍拉·布茨。布茨一见“拍立得”顿生好感,欣然受命担任专门负责营销的经理。

迈阿密海滨是美国的旅游胜地,每年来此度假的旅客成千上万。精明的布茨认为这里是理想的推销场所,他专门雇用了一些泳技高超、线条优美的妙龄女郎,在海滨浴场游泳时假装不慎落水,然后再由特意安排的救生员将其救起,惊心动魄的场面引来了许多围观的游客,这时,“拍立得”相机立刻大显身手,眨眼功夫,一张张记录当时精彩场面的抢拍照片展现在人们面前,令见者惊讶不已,推销员便趁机推销这种相机,就这样“拍立得”相机迅速由迈阿密走向全国,成了市场的热门商品,畅销不衰。公司因此生意兴隆,名声大振。

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通过不断发明创造,改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等方法来竞争主动权。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的事。“奇”的行动是别人未料到的行动,“奇”的计谋是别人还未意识到的计谋。

抓住瞬间的灵感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各人使尽解数,似乎能想到的竞争招数都已出齐,然而,仍有人灵机一动,新招数不断出世。

美国有位叫米曼的女士。她发现,她穿的长统丝袜老是往下掉,如果是逛公园或去公司上班,丝袜掉下来是多么尴尬的事,就算偷偷地拉也是不雅。又想,这种困扰,其他妇女也一定会遇到,于是她灵机一动。

她开了一间袜子店,专门售卖不易滑落的袜子用品。袜子店不大,每位顾客平均可在1分半钟内完成现金交易。米曼目前分布在美、英、法三国的袜子店多达120多家。

碰到袜子往下掉了的女士何止千千万万,但能够触发灵感要开一间袜子店,解决这小小的尴尬的人却寥寥无几。由此可见,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将会受益无穷。

灵感会启发人们创造新意念、新发明。

木工锯子是木匠祖师鲁班发明的。鲁班有一次承造一项建筑工程,需要短时间内完成。工程需要动用大批木材,那时木工锯子还未发明,要逐棵树砍伐,既费时也费力。鲁班一直盘算着提高伐木速度的方法。有一次在山上砍树,他的手给野革的叶子割破了。那种叶子两侧长着锋利的细齿,手臂在细齿上一拖,就割伤了。鲁班灵机一触,利用铁片造成一边有许多细齿的工具,果然砍木的速度大大提高。由叶子细齿割伤皮肉,联想到锯子锯木,这是类比法。

至于医疗用听诊器则是这样发明的。200多年前,法国医生拉哀奈克一直希望制造一种器具,用来检查病人的胸腔是否健康。有一天,他陪女儿到公园玩翘翘板,偶然发现,用手在翘翘板的一端轻敲,在另一端贴耳倾听,竟清楚听见敲击声。这位医生得到启发,回家用木料做成一个状似喇叭的听筒,把大的一头贴在病人的胸部,小的一头塞在自己耳朵里,居然清晰听见病人的胸腔发出的声音。这便是世上第一部听诊器。

这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无疑是聪明的,但并非天才。他们所面对的启示别人也能遇到,只不过他们能进出灵感的火花,而别人依旧茫然。这都是因为他们很敏感,联想丰富,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

闪念之间的创造力

有些自作聪明的人说,天才是“留长发、吃奇怪的食物、独居的人,是说笑话的人调侃的对象”。但天才的较佳定义是:“发现了方法,知道该怎么增强思考力的人,可以自在地与非比寻常的知识交流。”

用心思考的人会想问些问题,弄懂这里所谓的天才作何定义。第一个问题将是:“怎么样才能跟寻常思考所无法企及的知识源沟通?”

第二个问题是:“有没有仅限于天才方能接头的知识源是已知的?如果有,这些知识的源头为何物?又如何才能确切触及这些知识源?”

第六感的真实性已经公正确立。这种第六感是创造性昀想像力。创造性的想像力——这种能力是大多数人一辈子很少利用的,就算用到了,也只是纯属巧合。相形之下,胸有成竹地来运用第六感的人是少数。自动自发运用这种能力,并且对第六感的用途了若指掌的人,就是天才。

在人类无限的心智和宇宙的无穷大智之间,创造性的想像力是直接的桥梁。所有宗教上所谓的启示,和所有发明领域中的基本定律、新原理、新法则,都是借着创造性想像力才发现的。

思想观念闪现在脑海中的时侯,我们常管它叫“灵机一动”,而这些“一动”,则是起自于以下源头之一,或起自一个以上的来源。

(1)无穷大智。

(2)储存每一种感官印象的潜意识,其中囤积了经由任一种五官知觉发派至脑部的思考动力。

(3)从另外某一个人心中,经由自觉的想法,释出的观念或图像。

(4)从另一个人的潜意识宝库里。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已知的源头,能发出“灵感”或“灵机一动”的思想观念。

脑部的活动受到刺激时,可以提升个人水平至平常思考水平以上极高的程度,使他可以用到平时所没有的胸襟气度和视野见地,去高瞻远瞩。

人受到脑力刺激时,有可能会出现有如登上飞机般的状态,可以看见平时受限于视野的地平线所看不见的东西。会像登机远眺的人,看到了去除山丘坑谷等视觉限制后的景致一样,置身于拨云见日之后的思想境界。

身处这种高度的思想水平时,心智的创造力被赋予自由。在其他任何情况下原本无法触及的观念,都变得容易感应和接收。

愈常运用创造力,创造力愈是对潜意识以外的原创因素有更敏锐的感受力和接受性;而且,愈常运用创造力的人,会愈仰赖创造力,也会要求创造力来激发思考的动力。只有靠使用创造力,才能培养和开发创造力。

伟大的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和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培育了一种习惯,借创造性想像力的能力,听到由内而发的“沉稳的心内细语”。有“敏锐”想像力的人都知道这个事实,最好的主意是“灵机一动”而来。

有位伟大的演说家,原本不成气候,直到有一天,他闭上眼睛,并完全仰赖创造性想像力的能耐,才渐臻佳境。被问及他为何在演讲达到最高巅峰之前闭上眼睛时,他答道:“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由内心萌发点子,再说出来。”

美国最负盛名的金融业巨子之中,就有一名在做重大决策之前,有闭上眼睛两三分钟的习惯。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答说:“闭上眼睛,我能取用更高智能的活水源头。”请你也学会这一点!

创造性想像力

天才和一般的古怪发明者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可能是在于:天才运用的是创造性想像力,而古怪的发明家对于这种能力却一无所知,而天才的科学发明家则同时会运用到创造性想像力和合成想像力两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