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对症拔罐治百病
2776600000002

第2章 神秘又特别的拔罐疗法(1)

经穴与拔罐的关系

人体有五官九窍、皮肉筋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组织器官,它们之所以可以维持彼此间相对的协调统一,正常完成机体生理活动,拔罐以及经穴功不可没。当人体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拔罐这种自然疗法施术于经穴,使经络发挥作用,顺利的将气血输送到全身各处,“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经穴在“行气血”的同时,还将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也就是说,在对经穴进行拔罐的同时,能够充分激发经穴的潜能力,达到治病健体的作用。

通过拔罐对经穴进行刺激,疏导气血,使局部气血平衡,加速瘀血吸收,并生出新血。当气血运行恢复正常,就可以提高机体局部组织的痛阈,达到通则不痛、舒筋活络的目的。

气血源头其实就是五脏六腑,运用拔罐疗法作用于经穴,对脏腑产生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对穴位或脏腑所在部位的体表进行施术,增强脏腑功能,将气血输送到人体各处;另一方面又加快气血回流,使脏腑及时得到营养供给,从而增强体内正气,抑制或驱除外邪侵犯。

当寒邪或热邪进入人体后,容易造成气血瘀滞,局部代谢减缓,聚瘀或湿为热毒或痰湿。拔罐施术于经穴,具有和血脉、除痹痛的作用,通过运行气血将毒素排出,从而改善风寒、湿热所致的各种不适症状。

拔罐疗法的作用机理

中医认为,人体之所以会出现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不畅、邪气聚生,这些致病因素对人体脏腑气血津液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拔罐通过对皮肤、经络和穴位进行适当刺激,能够将“邪毒”和“瘀滞”带出体内,从而使气血得到调畅,并调动机体的自愈及免疫系统,有效地改变经络、阴阳失衡的病理状态。从传统中医学研究方面来看,拔罐的作用机理如下。

科学研究发现,人体在罐具负压吸拔的时候,体表会产生大量气泡,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另外,负压能够使局部皮肤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少量的血液进入组织间隙,最后产生瘀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拔罐对局部体表皮肤会产生温热的刺激,以大火罐、水罐以及药罐最为显着。温热刺激能导致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充血状态,还可以改善新陈代谢,顺利排出体内的废物、毒素,让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使局部的耐受性和整个机体的抵抗力得到提升。总的来说,拔罐可以温经散寒、清热解毒,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拔罐的调节作用是以负压和温热作用为基础的,它能够对神经系统、微循环起到调节作用。首先,拔罐对局部皮肤的刺激,能够通过皮肤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致使其发生反射性的兴奋,以此达到调节大脑皮层,使之趋于平衡的作用。拔罐可以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其次,由于拔罐后自身溶血现象会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其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拔罐的疗疾原则拔罐原则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指导下产生的对实际拔罐的选穴、操作、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则。拔罐时可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病变过程中也有轻重缓急,只有从各种表象中分析掌握了疾病的本质,才能对其进行彻底的治疗。然而有些标症紧急,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则应该先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一方面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另一方面也为治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疾病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邪气侵袭导致的。同时,某些疾病则是体内已有致病因素堆积,只是尚未遇到可以促发的因素,或是体内已有疾病的病理改变,只是还没有外在的表现出来而已。对于这些疾病,可以通过拔罐进行预防。

这个原则主要体现在拔罐的选穴中。疼痛是很多内、外科疾病的常见症状表现,同时,很多内科疾病也会在身体上的某些特定部位出现特别的病理反应。选穴时可以选择疼痛局部或者是在体表的病理反应点,这不仅可以缓解或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时也可以辅助治疗疾病本身。

疾病的发生是人体正气亏虚的体现,通常人体正气不足,所发生的疾病多以虚证和寒证为主。正确辨明这类疾病,在正确拔罐的基础上加以温灸,促进血液循环、正气恢复,不仅有利于治疗,还可以增强体质。

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之间的斗争过程,而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反映了邪气与正气两者的盛衰变化及力量对比。辨明虚实,可以了解哪一方面占主导地位,从而决定在拔罐治疗时是选择补的手法还是泻的手法。

拔罐能祛人体“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本为正常的气候状况,是万物生长的条件。然而,当气候发生异常变化,六气发生太过或是不及,就容易造成机体发病。此时的风、寒、暑、湿、燥、火便是六种外感性致病因素,即“六淫”。拔罐疗法能够有效的改善、祛除人体内的“六淫”,达到保健、治疗的作用。

风邪主要以春季较多,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通过皮毛、肌腠侵入人体。所致疾病往往具有向头面、肌表发生的趋势,同时具有游走不定、传变迅速等特点。

寒邪主要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是气温骤降的时候侵袭人体,或因着凉、淋雨、进食寒凉食物等而导致体内寒邪聚集。

由于寒邪易伤阳气,所以所致的疾病往往具有寒冷、疼痛、拘急痉挛等特点。

暑邪以夏季为主,往往由于夏日气温过高或工作环境闷热等导致。其所致疾病往往具有发热、面红、多汗出、耗伤体内津液等特点。暑邪经常夹杂湿邪。

湿邪以夏秋交替之季为主,此时为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候。长期气候潮湿,或居住于潮湿环境中,或淋雨涉水等均可感受湿邪。其所致疾病具有重浊、粘腻、下肢症状为重等的特点。

燥邪以秋季为主,此时空气缺乏水分,易发燥病。其所致疾病有容易伤津、伤肺而致咽干口渴、大便干结等特点。

火邪往往是感受风、寒、暑、湿、燥等外邪入里化火,或者人体内五脏六腑阴阳失调,阳气亢盛所致。其所致疾病具有好发于身体上部、易伤津耗液、生风动血、发为局部疮疡痈肿等特点。

拔罐疗法中的“禁忌”

虽然拔罐疗法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也比较实用,但是,在拔罐过程中如果不避开“禁忌”,也可能造成身体、心理上的伤害,因此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科学的拔罐,有一些注意事项是必须了解的,通常分为两类。

(1)不要烫伤受术者,不要让火苗离施术者太近,不要使酒精滴落,并且常更换罐子。

(2)同一部位不要天天拔,拔罐的旧痕处在消退前也尽量不要再拔。

(3)拔罐过程中受术者如有不适,不要继续拔罐,应立即起罐,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措施。

(4)起罐的时候不要硬拔、强拉或旋转,以免损伤局部皮肤。

(5)不要对身体上心脏、大血管分布的部位、月经期妇女的下腹部,以及孕妇的腰骶部、腹部、乳房、三阴交穴、合谷穴、昆仑穴等部位进行拔罐。

(6)不要在过敏、溃烂、瘀血严重、烫伤、消瘦且无弹性的肌肤上拔罐。

(1)身体上皮肤有溃疡、过敏、水肿者。

(2)患有出血倾向疾病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

(3)心、肾、肝严重疾病以及神昏、高热抽搐者。

(4)骨折患者在未完全愈合时。

(5)酒醉、过饱、过饥、过劳、大渴、大汗、大出血者。

(6)精神紧张、肢体抽搐、高热抽搐者以及经期女性。

(7)全身高度浮肿、静脉曲张者。

(8)肺部慢性病、形体消瘦者。

区别保健拔罐和医疗拔罐

身体有患病和没患病之分,拔罐也有保健和医疗之分,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拔罐方,才能够使拔罐疗效事半功倍。

保健拔罐是指通过拔罐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作用的一种拔罐方法,它能缓解肌肉疼痛、解除疲劳、调节精神状态,缓解紧张情绪,同时还能调整身体气血阴阳的变化,从而起到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

医疗拔罐主要是通过拔罐达到治疗疾病或者辅助加强治疗作用的效果。对于各种已经明确的疾病,拔罐能通过有效的对症治疗,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一方面可缓解疾病的各种症状表现,另一方面可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对于那些没有明确的疾病,或明确器质性改变但又表现出各种不适的人,以及那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可以选用保健拔罐法。而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则可以在医生的药物或其他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拔罐治疗,使疾病更快的痊愈。

拔罐前的准备工作

做好、做足拔罐的准备能够为拔罐开个好头,否则影响拔罐的进度是小,影响保健效果、加重病情、增加新症才是大。所以,在拔罐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在拔罐前,首先应当根据病情轻重、患部面积大小以及皮肤的弹性选择合适的罐具,一般而言,中、小口径的罐具吸拔力较大,在家庭拔罐中最常用。

(2)检查罐具的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破损,并用酒精对边缘处进行消毒。

(3)在冬季、深秋或初春等天气寒冷的季节,拔罐前应当先用火烘烤罐底,使罐体以及罐口变得温热,罐具的温度以略高于体温为宜。

(1)应当用消毒用品对需要躞黯貘鰗拔罐部位的肌肤进行清洁,擦去汗水、油脂以及护肤品等,以增强影响拔罐介质的渗透力及罐口的稳定性。

(2)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皮下脂肪较少,而且皮肤干燥无弹性,最好用消过毒的湿毛巾擦拭,以防漏气和烫伤。

(3)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凹凸不平,或受术者患有头痛、溃疡等症时,应当先用棉垫或药棉垫,以防止漏气和烫伤。

(4)如果手术者的皮肤因曾经患过疮疡而显得干硬,应当先用消毒温湿毛巾擦拭,使局部皮肤变得柔软,以缓解拔罐时的疼痛感。

(5)如果拔罐部位有汗毛,应当预先剃去,然后再涂上适量的凡士林。

罐具的选择

罐具是拔罐的主要工具,对罐具的要求主要有:罐口内缘要厚而光滑,罐具容量要大,可以缓慢起罐,可以稳定放置,便于冲洗。符合上述要求的罐具主要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