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对症拔罐治百病
2776600000004

第4章 不同的拔罐方法

排气拔罐法

排气拔罐法是通过排出罐内气体,产生负压而使罐具吸附于皮肤上的一种拔罐方法,现介绍一下不同的排气拔罐法。

火罐法借助罐内火焰的热力,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罐内的空气排空,从而对皮肤产生负压。它的应用很广泛,多用于外伤性疼痛、腰腿痛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根据燃火方式不同,火罐法可分为四种。

(1)投火法:用纸条作为燃烧物,将其点燃后投入罐中,待火焰变小后迅速将罐具罩至身体侧面的吸拔部位。

(2)闪火法:用较长的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一手持罐靠近皮肤,一手迅速将酒精棉球在靠近罐底部绕一圈,然后迅速将罐具罩在吸拔部位。

(3)贴棉法:取一块1厘米见方的较薄的棉花,略浸酒精后贴于罐内壁中段,点燃后迅速罩于吸拔部位。

(4)架火法:取一个直径在2~3厘米、不易燃烧且导热的长方形物体,将其放在吸拔部位,然后在上面放一块酒精棉,点燃后将罐具迅速罩于吸拔部位。

(5)滴酒法:用95%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具内1~3滴,将酒沿着罐壁摇匀后用火点燃,迅速将罐具罩于吸拔部位。

水罐法是利用水蒸气的热力将罐内的空气排出。具体操作:将竹罐在沸水中煎煮,然后用镊子夹住罐口,使其罐口向下。用浸湿的毛巾扣住罐口,迅速将罐具罩于吸拔部位。水罐法通常与疏通、活血、通络的药罐法配合使用,多用于风湿痹证或软组织病症。

抽气罐法是利用抽气筒将罐具内的空气抽出,使紧扣于吸拔部位的罐具因产生负压对部位发生作用,适合一般病症。

分类拔罐法

拔罐的具体操作方法多种多样,如果按其形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即分类拔罐法。现把常用的方法介绍如下。

闪罐法是将罐具拔住后,立即起下,在同一部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变得潮红,或充血,或瘀血。这种方法多用于局部皮肤的麻木、疼痛等病症,以及某些不宜留罐的部位,如脸部等。大多采用火罐法。

留罐法又叫坐罐法,即将罐具吸附于皮肤上后,让其留置于施术部位一定时间后再将其起下。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经常使用,而且很多部位、很多疾病都可以应用。

推罐法又叫走罐法或行罐法,是指选择口径较大的罐具,在腰背部、臀髋部、腿股部等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上下左右推拉移动。推罐时手应当握住罐底,用罐具的下半边着力,慢慢向前推动,适用于经络综合拔罐法

拔罐时不仅可以把不同的拔罐法相结合,还可以将拔罐与某些其他的治疗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疗效,这就是综合拔罐法。常见的综合拔罐法有以下几种。

气血不通、肌肉麻痹酸痛、风寒湿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等病症。应当注意的是,在背部可前后左右推罐,但胸部和腹部与背部应有区别,胸部应按肋骨走向移动,腹部则应旋转移动。

单罐法是指对于病变范围较小的情况,可根据病变部位或压痛点选择单个罐具,进行拔罐治疗。这种方法适用于病变局部小的部位,适合一般病症。

多罐法是指多个罐具同时使用,包括排灌法和散罐法。前者指沿着某一经络走向或肌肉走向密集成行的吸拔多个罐,主要适用于背部膀胱经拔罐及肌肉劳损等病变范围较广的疾病。后者是指同时选择多个部位、穴位,散放在局部进行拔罐,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症状不明显以及病理反应点较多的疾病。

药罐法是将药物装入布袋内,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将竹罐放入药液内煮15分钟。

使用时,将浸有药液的竹罐吸拔在施术部位上,或者在抽气罐内盛贮适量的事先备好的药液,按抽气罐法吸拔在施术部位上。此法常用于感冒、咳嗽、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银屑病(牛皮癣)等。

针罐法也叫留针拔罐法。

先在选定的穴位上施行针刺,待得气后将针留在原处,再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并留置一定时间,然后起罐,将针起出;也可在针刺得气后马上起针,在针孔处拔罐。这种方法能将针刺和拔罐较好的配合起来,使治疗效果得到加强,常用于顽固性痹痛。

将所选穴位或是脓肿处皮肤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小血管或者梅花针叩刺后,立即用火罐吸拔于所在部位并留置一定时间,使之出血。这种方法可以使体内的毒血排出,因此多用于丹毒、神经性皮炎、痤疮、扭伤等。

温罐法就是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后,用艾条温灸罐周围。也可先用艾条温灸待拔部位,然后拔罐。此种方法兼具拔罐和热疗双重作用,因此主要用于寒证。

刮痧罐法是先在待拔部位涂抹刮痧油,用刮痧板刮拭体表至皮肤潮红甚或出现紫斑后,再用常规的方法拔罐。此法多用于病变范围较小的部位的治疗。

按摩罐法是在拔罐前先依据病情循经点穴和按摩,然后常规拔罐。也可在罐吸拔上之后,再循经按摩,两者同时进行。此法多用于疼痛及软组织损伤等病症。

此外,还有两种以上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拔罐法,如针刺加温罐法等。

辨证拔罐法

治疗疾病是一个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过程,可使身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然而,体内正邪之气相互斗争,其盛衰的不同,使得疾病的表现也是有虚有实,或是虚实不明显。按照“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只有顺应疾病的虚实拔罐,才能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拔罐疗法也可分为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三种。

拔罐的补法一般选用较小的罐,吸拔时要轻拔,走罐时顺着经络走向走罐。补法的刺激性小,留罐时间稍短,目的是要达到温通经脉、助阳散寒的效果,用于治疗正气虚的疾病。补法还可以加用温罐法等配合使用。

拔罐的泻法一般选用较大的罐,吸拔时用较大的吸拔力重拔,走罐时逆着经络走向走罐。泻法的刺激性大,留罐时间长,目的是要达到发表散寒、清泄实热的效果,可用于治疗邪实为主的疾病。泻法还可以通过刺血拔罐、针罐等达到泄热的作用。

平补平泻法介于补法与泻法之间,选用中罐或小罐,吸拔力度适当,走罐时沿着经络循行来回走罐。平补平泻法刺激性适中,留罐时间长短适中。平补平泻法在实际治疗中运用较多。

起罐法

起罐是指将罐具从吸拔部位拔下的手法,起罐的方法根据罐具的不同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是哪一个都应当牢记一点:起罐不可硬拔或旋动,而且空气进入罐具内的速度一定要缓慢。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起罐方法。

一手持罐体向一方倾斜,另一手在罐体倾斜的对侧,用手指沿着罐口边沿逐一向下按,使罐外空气慢慢进入罐内,当负压消失后罐具即可脱落。

一手按着罐体,另一手向上拉动排气阀门,使空气缓缓进入罐内,罐具自然松动、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