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对症刮痧治百病
2776700000012

第12章 常见急症刮痧

眩晕

眩晕,表现为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反复、恶心、呕吐、胸闷、汗出等症状。

中医认为,眩晕的病因主要由体质先天虚弱、思虑过度、房事不节、情志失调、过食肥甘厚味所致。

【取穴】

大椎穴、大杼穴、膏肓穴、神堂穴、上星穴、百会穴、风府穴、大椎穴、风池穴、肩井穴、风池穴、肩井穴、天柱穴、神堂穴、合谷穴、脾俞穴、膈俞穴、足三里穴、气海穴、内关穴、中脘穴、丰隆穴

【方法】

(1)以面刮法刮拭大椎穴、大杼穴、膏肓穴和神堂穴,再从上星穴起沿着头部正中线经百会穴、风府穴向后下刮至大椎穴,然后由风池穴刮至肩井穴,并用单角刮法刮拭风池穴、肩井穴,刮拭各穴位时以有酸胀感为宜。

(2)以双角刮法从天柱穴起,沿着脊椎两侧下刮至心俞穴,然后刮拭合谷穴,刮拭各穴位时以有酸胀感为宜。

【其他】

气血不足加刮脾俞穴、膈俞穴、足三里穴和气海穴;恶心欲吐者加刮内关穴、中脘穴、丰隆穴。

【番茄猪肝粳米羹】

材料:

番茄、猪肝、粳米各100克,生姜3片,盐、酱油、生粉、米酒各适量。

做法:

(1)先用清水将猪肝洗净切片,再加入盐、酱油、生粉、米酒搅拌均匀备用。

(2)将番茄冲洗干净,切开备用。

(3)将生姜洗净,去皮切丝备用。

(4)将粳米洗净倒入加有清水的锅内,用文火煲20分钟后放入番茄、生姜,再煮10分钟;最后放入猪肝,煮沸后再过几分钟关火,调味佐膳。

呕吐,是指胃中的物质返进食管,从口中吐出的一种反射症状。一般先恶心,然后干呕和呕吐,但也有并无恶心、干呕等前兆而突然呕吐的现象。轻微呕吐对人体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大多数呕吐却并不是由此引起,而且如果频繁、剧烈地呕吐能够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中医认为,呕吐的原因是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之物致使胃气不能下行,或者外邪犯胃、胃失平和,胃气上逆呕吐,也有可能是由痰湿困于脾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等有关。

呕吐

【取穴】

大椎穴、大杼穴、膏肓穴、神堂穴、膻中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公孙穴

【方法】

(1)自上而下对大椎穴、大杼穴、膏肓穴、神堂穴进行刮拭,其中大椎穴采用角刮法进行刮拭,大杼穴和神堂穴采用斜刮法刮拭,膏肓穴采用平刮法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2)自上而下的顺序对膻中穴和中脘穴进行角刮法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或酸胀感为止。

(3)自上而下先对上肢的内关穴进行角刮法的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4)对下肢的足三里穴、公孙穴进行刮拭,足三里穴采用面刮法,公孙穴采用角刮法进行,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丁香酸梅汤】

材料:

乌梅100克,山楂20克,陈皮10克,桂皮30克,丁香5克,白砂糖500克。

做法:

(1)将乌梅、山楂拍松,与陈皮、桂皮、丁香一同装入纱布袋中扎口。

(2)锅中加入5500毫升清水,放入药包,用旺火煮沸,再转小火熬30分钟。

(3)取出药包,静置15分钟,滤出汤汁,在汤汁中调入白糖。

晕车

晕车是运动病的一种。运动病还包括晕机、晕船,造成晕车的原因是机体平衡系统紊乱,临床表现为失去食欲、唾液分泌过剩、冷汗、头晕、恶心或呕吐等,严重者甚至数日也无法消失。

【取穴】

百会穴、天柱穴、耳门穴、听宫穴、液门穴、厉兑穴

【方法】

(1)以角刮法刮拭百会穴,直至局部出现酸胀感。

(2)以平面按揉法或平刮法刮拭天柱穴,直至局部出现酸胀感。

(3)以平面按揉法刮拭耳门穴、听宫穴、液门穴和厉兑穴,直至局部出现酸胀感。

【鲜姜】

在行驶过程中,随时将鲜姜片拿出来闻,使辛辣的味道吸入鼻内。也可将鲜姜片贴在肚脐上。

【桔皮】

乘车前1小时,将鲜桔皮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鼻孔挤压,让皮中喷射出来的油雾能够吸入鼻内。可吸入10余次,也可在乘车途中随时吸闻。

【食醋】

在乘车前,喝一杯加了食醋的温开水。

中暑也叫做“发痧”,是指在盛夏季节天气炎热,没有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而长时间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作、活动,致使出现头晕、头痛、发热、心烦、呕吐、乏力,甚至汗闭、高烧、神昏、心慌、抽搐、昏厥等症状。

中医认为,中暑是内犯心包、暑热之邪积于肌肤、汗出不顺、热不能泄等所致。

中暑

【取穴】

百会穴、头维穴、太阳穴、人中穴、中脘穴、曲池穴、合谷穴、委中穴

【方法】

(1)自上而下的顺序对头部进行刮拭,其中百会穴、头维穴进行面刮法的刮拭,太阳穴和人中穴采用点揉法的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或者酸胀感为止。

(2)对足太阳膀胱经背脊段进行平刮法的刮拭,直至出现痧痕为止。

(3)对中脘穴进行轻柔的角刮法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或者酸胀感为止。

(4)对上肢的曲池穴和合谷穴进行刮拭,曲池穴采用斜刮法,合谷穴采用角刮法,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5)对下肢的委中穴进行面刮法的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为止。

【三豆汤】

材料:

绿豆、赤小豆、黑豆各10克。

做法:

将绿豆、赤小豆、红豆放入锅中,加水600毫升,文火煎煮至200毫升,喝汤吃豆,每日1次。

头痛

头痛,是平时非常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整个头部的疼痛或局部头部疼痛等症状。引发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头部疾病、五官疾病、全身性疾病、感冒、高血压、颈椎病、神经疾病等都能引起头痛。

中医认为,头痛与外部寒邪的侵扰、暑湿进入、肝阳上亢等关系密切。

【取穴】

百会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头维穴、太阳穴、风门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列缺穴、血海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太冲穴

【方法】

(1)对百会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头维穴、太阳穴位进行刮拭,这些穴位除了百会穴用斜刮法进行刮拭,其他五个都应该采用点按法进行刮拭,直至出现出血点或者酸胀感为止。

(2)对风门穴进行平刮法的刮拭,直至出现痧痕为止。

(3)进行上肢的刮痧,主要是对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列缺穴几个穴位的刮拭,其中,曲池和外关两个穴位要采用斜刮法进行刮拭,而合谷穴和列缺穴则要用角刮法进行刮拭,直至局部出现出血点为止。

(4)进行下肢血海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几个穴位的刮拭,其中血海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要采用斜刮法的刮拭,而丰隆穴则采用平刮法进行,合谷和列缺两穴要用角刮法进行刮拭,直至被刮拭部位出现出血点为止。

【天麻炖兔肉】

材料:兔肉100克,天麻15克,菊花30克,生姜、盐各适量。

做法:

(1)材料洗净,兔肉切块,焯烫去血水。

(2)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中,加入开水适量,加盖。

(3)蒸锅水煮沸,放入炖盅,文火隔水蒸3个小时,食用时调味。

落枕

落枕,也被称作“失枕”,主要症状为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疼、胀痛、转动失灵等症状。轻者可以慢慢自愈,情况严重的可拖至数周。患落枕的原因有体质瘦弱、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劳累、枕头高低不适、枕头太硬、颈部肌肉损伤或痉挛等。

中医则认为,落枕是由风寒湿邪侵袭,肌肉气血凝滞,经脉痹阻而导致的。

【取穴】

风池穴、肩井穴、大椎穴、外关穴、悬钟穴、足临泣穴

【方法】

(1)自上而下的顺序对相关穴位进行刮拭,风池穴和肩井穴采用斜刮法进行刮拭,而大椎穴则应该采用角刮法进行,直至肩颈部被刮拭出痧痕为止。

(2)用斜刮法刮拭上肢的外关穴,直至出现痧痕为止。

(3)对下肢的悬钟和足临泣两穴进行斜刮法的刮拭,直至出现痧痕为止。

【姜醋热敷】

材料:

纯棉毛巾1块,醋300~500克,姜汁100克。

做法:

将醋与姜汁混合,加热至沸腾后,将毛巾浸入姜醋汁浸泡片刻,待温度降至手部皮肤可以忍受时,将毛巾拧成半干敷在颈部肌肉疼痛处,静置20~30分钟。为了保持热敷的温度,158可用两块毛巾轮换进行。

肾绞痛

肾绞痛的病发位置并非局限于肾部,还包括输尿管,当肾部和输尿管平滑肌由于某种刺激出现痉挛或管腔的急性部分梗塞时,在腰腹部侧面就会发生剧烈绞痛。疼痛多为间接性发作,时间为几十分钟或数日不等,而且疼痛部位还会发生转移。

【取穴】

肾俞穴、至室穴、三阴交穴、太溪穴、京门穴、阴陵泉穴

【方法】

(1)以平刮法或面刮法刮拭肾俞穴、至室穴,直至出现痧痕为止。

(2)以平刮法刮拭三阴交穴、太溪穴、京门穴和阴陵泉穴,直至出现痧痕为止。

【红枣苡仁鱼翅汤】

材料:

干红枣10粒,苡仁、莲子各30克,鱼翅50克。

做法:

(1)先将鱼翅用清水发透、洗净,撕成丝状备用。

(2)将苡仁用清水洗净,将莲子去心洗净,红枣去核洗净备用。

(3)再将莲子、苡仁、红枣一同放进500毫升水中炖约30分钟,再加入鱼翅丝,再炖20分钟即成。

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脏暂时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肌痉挛引起疼痛。心绞痛的主要位置在胸骨后部,并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胸,特点为前胸压榨性疼痛,并且可按照各种情况分为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

【取穴】

大椎穴、至阳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神堂穴、天突穴、巨阙穴、膻中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太溪穴

【方法】

(1)以面刮或双角刮法刮拭大椎穴至至阳穴、厥阴俞穴至心俞穴、神堂穴,重点点揉至阳穴、心俞穴,直至局部出现痧痕为止。

(2)以面刮法从天突穴刮至巨阙穴,重点点揉膻中穴,以出现酸胀感为宜。

(3)以平面按揉法或平刮法刮拭郄门穴至间使穴、内关穴、太溪穴,直至局部出现痧痕为止。

【红枣洋参饮】

材料:

红枣、丹参、麦冬各10克,西洋参6克,冰糖适量。

做法:

将材料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成汤汁,出锅前调入冰糖。

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疾病,特点是病势急、猛,临床表现为肚脐周围持续性绞痛、持续腹泻等,而且腹泻多为稀水样便;如果是由感染引起,还会出黏液脓血便。

【取穴】

大椎穴、大杼穴、风池穴、肩井穴、肺俞穴、委中穴、中脘穴、天枢穴、上巨虚穴、阴陵泉穴、曲泽穴、曲池穴、内关穴、合谷穴

【方法】

(1)以面刮法刮拭颈项部,重点刮拭大椎穴、大杼穴和风池穴,以局部出现出血点或酸胀感为宜。

(2)以面刮法从风池穴刮至肩井穴,从肺俞穴刮至腰骶部,然后刮拭委中穴,以局部出现出血点为止。

(3)以点按法刮拭中脘穴、天枢穴,以局部出现出血点或酸胀感为宜。

(4)以面刮法刮拭上巨虚穴、阴陵泉穴、曲泽穴、曲池穴、内关穴、合谷穴,以局部出现出血点或酸胀感为宜。

【粳米砂仁粥】

材料:

粳米60克,砂仁细末5克。

做法:

将粳米加水煮粥,待熟后调入砂仁末,再煮沸1~2小时开后即可,早晚服用。

【取穴】

大椎穴、定喘穴、肺俞穴、天突穴、中府穴、膻中穴、尺泽穴、曲池穴、列缺穴

【方法】

(1)以面刮法刮拭大椎穴、定喘穴、肺俞穴,以局部出现出血点为宜。

(2)以面刮法刮拭天突穴、中府穴、膻中穴,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

【其他】

症状较重者加刮尺泽穴、曲池穴和列缺穴。

支气管哮喘也被称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喘息”,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二季发病较多或加重。

中医认为,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原因主要有身体虚弱、气候骤变、饮食不节、过敏、脏腑功能失调等,肺窍因此受损,肺气上逆引发咳喘。

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