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对症足部特效疗法治百病
2776900000002

第2章 健康从双足开始

双足是人体结构的缩影

足部被称为第二心脏,因为它不仅是掌管血液循环的“要塞”,更是一个理想的全息胚。在手、耳、足等全息胚中,足部全息胚的发育程度相对较高,与人体的整体对应最为详尽。例如,它有支撑身体的骨骼,有各层组织;血管神经丰富,可在信息传导过程中收集到更多有用的内容。足部全息胚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它的面积较大,可容纳更丰富的信息。

根据全息生物学理论,人体的所有器官在足部都有一个“投影区”,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五官。这些“器官”的排列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像一个“曲腿盘坐”的人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将双脚并拢,足趾相当于人的头部,前足掌为胸部,足心为腹部,足跟则为骨盆部,足背为后背,足部及足踝的内外侧相当于四肢部。

掌握了人体在足部的分布后,就很容易了解足部反射区的定位法。

足部承载着身体的健康

足部不仅承载着全身重量,还肩负着协调身体运动的重担,这一切都源于肌肉、骨骼、神经的支持。

足部的带状肌可令足趾伸直,并且可以向上伸展;趾肌令足趾伸直并舒展,增强脚趾力量,提高抓地能力;第三腓骨肌帮助足部向上弯曲,从而减轻足底筋腱的负担;大拇趾伸肌可控制大拇趾翘起;短趾伸肌与小腿中的伸肌一起运作,可令足趾翘起;长趾伸肌能翘起除大拇趾外的其他足趾。当这些肌肉相互配合时,人体才能完成站立、步行、坐、跑步等复杂的活动,并能保证肌肉层下神经、血管的正常运作,避免出现人体骨骼变形以及末梢循环、末梢神经和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障碍等危险。

足部骨骼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保持身体平衡,此外,不同组成部分还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跟骨是由韧带牢固地连接起来的,可以支撑体重;跗骨则负担体重、站立和行走;跖骨能在人体跑跳或行走时吸收震荡,避免足部以上关节及内脏受损;趾骨能在走路时抓紧地面,并辅助双足向前迈步。健康的骨骼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足趾受到挤压、内脏倾斜,保证全身血液正常循环。

足部神经看似没有肌肉和骨骼重要,事实却并非如此。首先,足部神经连接足部肌肉,能够支配脚趾以及其他部位的运动,再把这些信号传给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完成行走、站立全过程。再者,在足部进行相应活动时,能对足底产生刺激,从而使相应脏腑得到适当的调理。

保证足部神经正常运作,可以防止大脑接收到错误讯息或无讯息可接受,避免酿成更大的危害。例如,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足内肌群萎缩、足部溃疡,就是足部神经病变的后果。

这一后果无法通过正常的“传送渠道”告知大脑,导致不少糖尿病患者在问题比较严重时才察觉到,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足部经络调整着全身气血

人体共有经络14条,另有奇经八脉数条,在足部交汇的经络就有6条,居全身各部位之首。其中,主生长发育衰老的肾经、脾经及相关穴位均始于足部,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等四条奇经从足部通过。

这些经络和穴位并非简单的“装饰”,它们与手阳明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及其穴位相连属,偱行全身,肩负着生发气血的工作。《黄帝内经·灵枢》就记载,足部六经皆有“根”,“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例如,膀胱经的阳气经足部上行到跗阳穴后,就会因散热而变得较为寒湿,必须依靠足背阳经才得以继续上行,为身体输注经气。否则,阳气就会因动力不足而化为虚热,即津液虚少、脉微弱,易引发半虚半实之证。这些异常之证也会很快反应在经络上,对相关经络进行刺激,就会产生痛、酸、胀、麻、热等感觉,这既是人体发出的健康信号,也是对各种治疗做出的积极反应。

足部反射区能“反射”出身体状况

在足部存在着很多反射区,它们是人体各个器官的对应区域,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相关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并且用无声的语言“报告”身体的健康程度。

当身体出现某些异常时,其在足部的反射区就会出现色泽异常、肿块、颗粒、按压时疼痛等异常情况;当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后,这些异常就会消失或减轻,按压这些反射区也会产生一股舒服的热流。

根据全息理论,足部反射区是按照人体缩影进行排列的。

足底反射区包括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额窦、脑垂体(垂体)、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鼻、大脑、颈椎、甲状旁腺、甲状腺、眼、膀胱、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左)、脾(左)、胃、胰腺、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左)、乙状结肠及直肠(左)、肛门(左)、肝(右)、胆囊(右)、盲肠及阑尾(右)、回盲瓣(右)、升结肠(右)、腹腔神经丛、生殖腺(睾丸或卵巢)、失眠点等。

足踝内侧反射区包括鼻、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骶骨(骶椎)、内侧尾骨、内侧髋关节、前列腺或子宫、尿道及阴道、腹股沟、肋骨等。

足踝外侧反射区包括外侧髋关节、外侧尾骨、下腹部、膝、肘、肩、肩胛骨、肋骨、上身淋巴腺、上臂等。

足背反射区包括耳、腹股沟、上颌、下颚、扁桃体、喉与气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胸、乳房、横膈膜、肋骨、内耳迷路等。

这些反射区的排列与人体内脏的实际排列基本一致,只要了解这些分布特性,就能较容易掌握足部反射区的定位法。但要特别指出的是,足部反射区大多遵循左右对称原则,凡是在人体成双成对的脏腑,其反射区就对应存在于双足之上,如肾脏、输尿管、眼睛、耳朵等,但颈部以上的反射区(眼、大脑等)是交叉的,如左眼反射区在右足上,右眼反射区在左足上。

除了双器官外,人体还有单个器官。靠近人体左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左足上,如心、脾、乙状结肠及直肠、降结肠;靠近人体右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右足上,如肝脏、胆囊、回盲瓣、盲肠等。但是,有些不在左右两侧的器官,如鼻、喉及气管、胃、膀胱、十二指肠等,这些反射区的位置很独特,将双脚并拢后,都分布在双脚内侧,两个反射区可以合为一个整体。

足部养生的神奇功效

足部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运用相应的手法对其进行刺激,可以达到防病治病、自我保健之功效,可谓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良医神术。

健康的足部就像一台崭新的发动机,足部温度是“燃料”,足部肌肉是“开关”,足部血管则是“通道”。当双足肌肉活动时,能促进血管扩张,使血液向下流动。特别是在行走或跑步过程中,收缩的肌肉会进一步推动血液向上流动,直至到达心脏,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心脏的“泵血”任务,同时也提高了血液携氧量,为脏腑及大脑提供充足的动力能源。

在膝关节以下的部位,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支脉、微管脉及经络脉网。对其整体刮痧、按摩等,不但能使足部功能增强,更重要的还能使整个机体得以调整,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从而全面性地消除病痛,达到增强体质、改变体质的目的。

足部疗法可以使血液循环

加快,血流量、肺的通气量和耗氧量增加;还可以促进器官组织的代谢,排除体内的有毒物质,使脸色红润而有光泽,达到养颜美容的目的。

通过洗浴、泡足或按摩等的方式,对这些足掌上的神经或相关反射区进行良性刺激,具有平肝潜阳、清头明目、镇静安神、舒经通络等的功效,有助于放松神经,缓解疲劳,使思维更加敏捷。

健康的足部通常血液循环

畅通,血液循环畅通可使体温上升,这种温热刺激反射到大脑皮层,能够对大脑皮层起到抑制作用,不仅能加快入睡,使睡眠加深,还可有效地消除一天的疲劳。

中医认为“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所以,对足部进行良性刺激,使其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足尖约为22益左右,足心的温度约为28益左右,可以防止疾病从足部而入,让身体防御系统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