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史
2778600000010

第10章 古代文化社会生活(6)

农业技术方面,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意大利和希腊地区出现了带轮的重犁,这种犁用2至4头牛牵引,翻土深,犁地快。高卢地区还出现了畜力收割机。水磨在公元前1世纪由小亚细亚传入西方,并得到普遍推广。农业中普遍采用轮作制,并种植豆类以恢复土壤肥力。

手工业技术方面,冶金和玻璃制造技术达到很高水平,玻璃制造工艺采用了吹制法,并迅速流行。

生活于公元1世纪的著名工程师赫伦,不仅写过工程技术方面的专著,而且还有许多发明,他曾制造过较为复杂的滑轮系统与起重机,设计过计程器、照准仪和鼓风机等。帝国初年的建筑学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一书中,不仅从理论上对建筑科学作了较系统的阐述,而且还记载了一些实用性的建筑技术与机械装置。

罗马文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希腊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罗马人在开拓疆土和建设国家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希腊文化进行了吸收和改造,形成了一种具有自己特点的文化。罗马文化在希腊文化和中世纪及近代文化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九古代非洲和美洲文化

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是世界第二大洲。非洲历史悠久,从远古时代就有人在这里生息繁衍。但由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非洲各地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北非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明开化较早。中南非洲发展比较缓慢,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先后出现过许多文明国家,创造出独具风格的文化。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打断了非洲文化的正常进程。

美洲处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早在旧石器时代,美洲就有人居住,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在15世纪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已创造出相当繁荣的文明,出现了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等几大文明中心,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非的地域文化北非是撒哈拉大沙漠以北非洲地区的通称。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就在北非东部,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区,通常称作“马格里布”,这是阿拉伯语中“西方”的意思。它是今天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利比亚这一带北非地区的统称。该地区北临地中海,接近亚欧大陆,居民与地中海周围其他民族的联系比较密切,深受亚欧先进文明的影响。腓尼基人、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

大约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占领了今突尼斯地区,建立了迦太基城。迦太基后来逐步发展成为西地中海地区的强国。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间,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灭亡了迦大基,使其变为罗马在北非的一个行省——阿非利加省。罗马帝国末期,日耳曼人的一支汪达尔人,从西班牙渡过海峡进入北非,建立了江达尔王国,455年,汪达尔王国派兵渡海北上,攻占罗马城。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和北非的奴隶制结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阶段。534年,东罗马帝国征服了该地区。随后阿拉伯人兴起,发动对北非地区的征战,至710年,整个北非处于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之下。

10世纪初,法蒂玛哈里发在北非兴起,叨3年定都埃及,使阿拉伯帝国出现了巴格达、科尔多瓦和开罗三大哈里发鼎立的局面。11世纪中期,马格里布区域的居民推翻了当地法蒂玛王朝的统治,先后出现了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和阿尔摩哈德王朝。13世纪中期,阿尔摩哈德王朝瓦解,形成三个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这三个国家分别奠定了现代突尼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疆域和国家的基础。

阿拉伯帝国统治北非产生的最重要后果是北非的阿拉伯化,使北非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非所以迅速阿拉伯化,一方面是由于阿拉伯统治者用免征人头税的办法,鼓励北非居民改信伊斯兰教,这既有利于伊斯兰教的传播,又有利于阿拉伯语的推广。另一方面,由于北非和阿拉伯人有着相似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更容易接受伊斯兰教。尽管北非地区存在着人种、民族差异,但人们靠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两条基本纽带,紧紧地联在了一起,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北非的阿拉伯化进一步繁荣了伊斯兰文化。开罗以其地处东西海陆转运中心的优势,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建于972年的开罗爱资哈尔清真寺,是当时伊斯兰世界的最高学府,11世纪时发展成为伊斯兰大学。这里学者云集,除教授伊斯兰学说外,还教授数学、天文、工程、动植物、医学等自然科学。另外,突尼斯的凯鲁万清真寺、摩洛哥的卡拉维因大学也都是当时的学术中心。

中南非的地域文化中南非洲指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居民主要是黑人,所以被称为“黑非洲”。这里气候炎热,内陆河流相对稀少,给人类生存带来许多艰难,再加上大沙漠的阻隔,其文化发展相对迟缓。

在中南非洲,东非的地理位置最为优越,它北与古老的埃及接壤,东非印度洋沿海是发达的国际贸易区,所以在东方文明向中南非传播的过程中,它最先受益,其文化也较为发达。著名的文化中心有努比亚王国(今苏丹)、阿克苏姆王国(今埃塞俄比亚北部)以及东非海岸的一系列奴隶制城邦。

努比亚地处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之间,公元前12世纪形成了独立的国家,公元前6世纪将首都迁到麦罗埃(今喀土穆北)。努比亚文化深受埃及文化的影响,在建筑和艺术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埃及色彩,他们还采用古埃及简化了的俗体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公元13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努比亚全境后,努比亚也逐步走向阿拉伯化。

阿克苏姆兴起于1世纪,4世纪达到极盛时期。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对外贸易也比较发达。埃扎纳国王统治时期,定基督教为国教,使阿克苏姆成为非洲唯一的基督教国家。埃扎纳还进行了文字改革,创造了使用至今的埃塞俄比亚文字。13世纪时,阿克苏姆被在它南部兴起的埃塞俄比亚王国吞并。

索马里及其印度洋沿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地区。在繁华的国际贸易中,兴起了索马里、桑给巴尔等一系列极为繁荣的城邦。他们通过海上贸易,同东方的印度、中国等保持了密切的交往。

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这不仅促进了西非的经济繁荣,而且还增加了他们同北非文明发达地区的交流。就是在这样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8—16世纪,西非先后兴起了加纳、马里和桑海三个文明国家。

加纳位于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上游之间,大约在公元3世纪形成国家。加纳盛产黄金,被誉为“黄金之国”。公元10世纪,是加纳的鼎盛时期,它控制了撒哈拉沙漠西段的贸易路线,成为南北非食盐和黄金的贸易中心。13世纪,加纳被在其南方兴起的马里王国灭亡。

14世纪,马里进入繁荣时期。当时,它与北非的埃及、摩洛哥等都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许多城市呈现一片繁荣局面。境内的延巴克图城是经济、文化中心,桑科尔清真寺是著名的学术中心,桑科尔大学拥有数千学生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到14世纪中叶,马里已经阿拉伯化。

桑海是继马里而起的西非又一大国,15世纪中叶以后开始强盛,疆域超过昔日的加纳和马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都城加奥和廷巴克图城都曾是非洲内陆著名的文化中心,桑科尔大学发展成为包括《古兰经》研究、地理、历史、文学、天文学、医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大学。16世纪初,由于内乱,国势衰微,1680年最终灭亡。

在西非海岸,还有生活在今尼日利亚一带的约鲁克人创造的伊费——贝宁文化。伊费和贝宁是他们建立的两个城邦国家,都以精美的象牙雕刻而著称,其雕刻艺术独树一帜,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