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膑兵书
2779600000015

第15章 行篡

【原文】

孙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权衡,所以篡贤取良也。阴阳,所以聚众合敌也。正衡再累……既忠,是谓不穷。称乡县衡,虽其宜也。私公之财壹也。夫民有不足于寿而有余于货者,有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唯明王、圣人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夺者不愠。此无穷……民皆尽力,近者弗则远者无能。货多则辨,辨则民不德其上。货少则,则天下以为尊。然则为民赇也,吾所以为赇也,此兵之久也。用兵之……

【注释】

此是篇题,写在本篇第一简简背。篡借为下文“篡贤取良”即“选贤取良”。

此句意谓:用兵和使民,如同用天平称东西一样。

聚众:集结兵力。合敌:同敌人交战。

称:举。乡:同向。县:同悬。衡:天平。称向:定方向。悬衡:衡量轻重利弊。

虽:疑借为唯。

指富有而贪生的人。

指因贫困而轻生的人。

毒:痛恨。

愠:抱怨。

弗字下疑脱漏一字。

辨:疑借为便,安逸。

赇:此处疑指积聚财富。

【译文】

孙膑说:利用人民的力量去作战的问题,要认真斟酌。斟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选拔出道德才兼备的人。运用阴阳变化配合的规律,是为了聚集人民的力量去对敌。要充分考虑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才能恰当地使用那里的民力。私人和公有的财物要统一安排使用。民众之中,有的人财物很多却贪生怕死,有的财物少却不怕死。只有明智的君王和贤明的人,才能正确处理,适当动用民力,使得牺牲生命的人不怨恨,被征用财物的人也不生气。百姓都会尽自己的力量。如果亲近的人不愿效力,那就不可能让人民尽力了。如果征用财物过多,就会伤害民众的利益,从而导致民众对君王不满。征用财物少……君主就会得到全国的拥护。应该让百姓积累财物。我主张让百姓积累财物,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长时间用兵作战。

【心得】

本文章阐述了如何保证战争需用的民力、民财问题,这是用兵作战的基本保障。没有后备兵员,物资保障不充足,任何杰出的军事家也无法取得成功的。本文章论述了这样几个观点:一是选拔贤德的将士;二是聚集民众的力量去行军作战;三是要恰当地使用民力;四是动用民力时必须大公无私,对亲、疏的人一视同仁;五是要爱护和积蓄民力。此五项都是保证战争供给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否做得到,是否做得好,对战争的后续保障关系重大。我们先看看下面几个事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宋代抗金名将李纲曾上书提到治理黄河以北、以东两个地区的基本战略,他说:“黄河以北、以东,是国家的屏障。只要这两个地区治理得妥当,那么,中原地区就可能保全,东南地区才可能安定。而现在黄河以东失掉了忻州、代州、太原、泽州、潞州、汾阳、晋州等地,其余的州郡还在我们手中;黄河以北失掉的不过是真定、怀州、卫州、浚州四州罢了,其余的30多州郡,也都在朝廷的命官手中。而且这两个地区的官吏、老百姓、将士,都是坚决拥戴朝廷的,他们都推举了当地的豪杰人士作力首领,组建了反金的武装组织,多的几万人,少的也不下于1万人,朝廷如果不趁这个时机设立机构、派遣使臣,给这些地方以较大的援助和抚慰,臣担心他们在粮尽力疲、处于危急关头却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一定会产生怨恨的情绪,金人就会乘机拢络他们,使他们为金人所用,而成为金人中的精兵。

因此,臣建议,朝廷可以在黄河以北的地区设置招抚司,黄河以来的地区设置招制司,选择像张所、傅亮那样有才能和胆略的人来担任职务,由他们来传达朝廷不忍心把这两个地区抛弃给金国的决心,要是有人能保全或收复一个州或者一个郡的,就按照唐朝设藩镇的制度一样,让他当郡守来防守这个州或者这个郡。这样,不仅可以断绝一部分人投靠金人的念头,而且还可以借用他们的力量来抵御金人,这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金兵围攻汴京时,李纲率兵死守,当时,京师里有些为非作歹的人,乘机刺伤了宦官,抢走了他们的金银财物,并且宣言把私藏的兵器交给官府以此来邀功请赏。李纲下令把他们集中在守御使衙门,按照次序查个水落石出,一共查出了20多个人,叫他们每人各自报了自己的姓名后,然后就把他们全都给斩了,同时还斩了20多个杀伤将领的人。对于那些凡是偷了一件僧衣的、抢劫妇女的一匹丝帛的,以及任意砍伤老百姓的,也都严加查处。所以,尽管城外有强敌围攻近一个多月,城内却没有发生盗窃的事件。

由此可见,“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爱戴百姓,行军作战才有保障,国家才能安定。爱护百姓,爱惜民力,培育和积蓄民力者昌,反之则亡。这好比蓄水和用水一样,懂得蓄水为先,用水有度的人,他便有源源不绝的水可用;而不知蓄水,只知滥用的人,必将面临河干湖涸,无水可用的绝境。百姓就好比是河,是湖,英明的君王应该让河满、湖足,才会长期有水可用。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宗时,刘晏被朝廷任命为转运使,当时正值安史之乱被平息以后,百废待举,国家的一切开支都要依靠刘晏去筹措。刘晏这个人精力充沛,天资聪颖,善于随机应变,对各种复杂的情况都能了如指掌,穷尽其妙。他曾高价招募骑手,在各地设置驿站,派他们去搜集全国各地的物价情况。一旦行情有了什么变化,即使是在边远的地区,也用不了几天,很快就能传到京城,刘晏因此能掌握市场物价的控制权。然后,他再组织力量,对各种物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国家因此获得了利益,而全国各地也避免了物价过高或偏低的弊病。

刘晏认为,朝廷关心灾民,不在于赏赐粮食财物多少,而是帮助他们尽快地恢复生产,自己救自己。如果是正常的年成,那就正常地收税;若是碰到荒年,那就要适当予以减免。他在各州县设立了知院官,责成他们每10天、1个月及时地向朝廷如实报告天气及粮食收成等情况。若是那里的灾荒刚刚露出端倪,他便责令主管官员预先统计出官府历年储备的粮食多寡,看先减免某种税款,借贷某某户,这样,老百姓在未遇到困难时,刘晏上级的救济措施便已得到朝廷的批准而付诸执行了。但有人指责刘晏,说他不重视赈民救灾,这显然是不对的。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让病人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才去抢救;同样,善于救灾的官员,也不会让灾民专靠救济才能生活下去。因为赈救灾民的物资发放得少了,就不够养活全部灾民;但如果想要救济更多的灾民,那就要动用更多的国家储备,国家的财政就会出现赤字,那又只得加重税赋。再说,如果赈济的物资发放得多了,则又会助长灾区里的一些人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一些贪官污吏则会狼狈为奸,互相勾结;狡猾强悍之徒多,诚实软弱的人便少,这种现象即使是把斩首的刑具摆在人们的面前也是无法禁止的,这就对国家和灾民只有害而无益了。其实,灾区最缺乏的还是粮食,其他物产还是会有的。政府低价卖粮给灾民;同时又收购灾民手中的其他物产,然后转卖到其他的地方,或政府留用,这样,国家的财政也不会发生问题了。至于丰产区农民多产的粮食,应该允许农民自由地贩卖,这样,就能够将这些粮食及时地分散到灾区的各个村里去,贫苦农民由于没有精力去集市上购买,就可以在先买到手的农民中再去卖,如此辗转相让,自己赈济自己,这对国家和灾民都有益而无害了。

事实证明,任何统治者,只有懂得爱护人民,与民休息,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样国家就可以强大起来。在与敌人作战的时候,人民才愿意发挥他的力量,保障战争的胜利。

孙膑的观念用到企业中,就是爱惜人才。联想集团从1984年创业时的11个人、20万元资金发展到今天已拥有近7000名员工、160亿元资产、累计上缴利税10.5亿,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贸、工、技一体化的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当外界纷纷探索“联想为什么?”的时候,当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被联想的外部光环吸引来联想的时候,我们不妨走入联想内部,去看看联想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观念的转变:从“蜡烛”到“蓄电池”。和每一个企业的成长历史相类似,联想也经历了初创、成长到成熟几个阶段。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领导层越来越认识到人的作用。1995年,集团“人事部”改名为“人力资源部”,这种改变不仅是名称变化,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

蒋北麒先生说:“过去的人才管理把人视作蜡烛,不停地燃烧直至告别社会舞台。而现在,把人才看作是资源,人好比蓄电池,可以不断地充电、放电。现在的管理强调人和岗位适配,强调人才的二次开发。对人才的管理不仅是让他为企业创造财富,同时也要让他寻找到最适合的岗位,最大地发挥自身潜能,体现个人价值,有利于自我成长。”

中关村是人才争夺“重地”,贝尔实验室、微软研究院、IBM研究中心等外资研发机构纷纷在此安营扎寨。在这场人才抢夺战中,联想并不是被动挨打,而是主动迎战。他们认为这些跨国公司的进入,刺激了中国的人才市场,同时也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更新人才观念、改变管理机制的学习机会。为此,联想提出了自己的崭新理论:项链理论。就是说:人才竞争不在于把最大最好的珠子买回,而是要先理好自己的一条线,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而没有这条线,珠子再大再多还是一盘散沙。没有好的管理和强有力的企业凝聚力,仅仅依赖高薪也难留住人才。

第二、在赛马中识别好马。联想为那些肯努力、肯上进并肯为之奋斗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今天,联想集团管理层的平均年龄只有31.5岁。联想电脑公司的总经理杨元庆、联想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郭为、联想科技园区的总经理陈国栋……都是没有超过35岁的年轻人,他们各自掌握着几个亿,甚至几十亿营业额的决策权。从1990年起,联想就开始大量提拔和使用年轻人,几乎每年都有数10名年轻人受到提拔和重用。联想对管理者提出的口号是:你不会授权,你将不会被授权;你不会提拔人,你将不被提拔,从制度上保证年轻人的脱颖而出。

联想启用年轻人采取策略是“在赛马中识别好马”。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要有“赛场”,即为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

二是要有“跑道”划分,不能乱哄哄挤作一团,必须引导他们有秩序地竞争。

三是要制订比赛规则,即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评估系统。

媒体评论说联想“爱折腾”。从1994年开始,每到新年度的3~4月间都会进行组织机构、业务结构的调整。在这些调整中,管理模式、人员变动都极大。通过“折腾”,联想给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竞争机会,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而那些固步自封,跟不上时代变化的人就会被淘汰——这就是“在赛马中识别好马”。

第三、善于学习者善于进步。联想创始人之一、公司副总裁李勤总结自己时说过一句话:办公司是小学毕业教中学。其含义是:办企业对他是一项全新的挑战,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不仅是李勤一个人,不仅仅是联想一家企业,可以说中国整个企业界尚处于少年期,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善于学习者善于进步。

联想注重向世界知名的大公司请教。在人力资源管理上,IBM、HP等都是他们的老师,和这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同时,他们与国际上一些知名的顾问咨询公司合作,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与观念。他们和CRG咨询公司合作,参照该公司的“国际职位评估体系”在联想集团开展了岗位评估,统一工薪项目,推行“适才适岗、适岗适酬”的管理方针。

蒋北麒经理介绍说:“适才适岗,要求首先对岗位进行分析评估,岗位职责明确并有量化考核指标;其次对员工的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潜质等进行分析。同时,还必须有一套机制来保证适才适岗。通过建立企业内劳动力市场,通过轮岗制度,来实现人和岗位的最佳配置。

“所谓轮岗,是指同一人在同一岗位不能呆太久,应有意识地在集团内进行岗位轮换。实行轮岗,既有利个人发掘潜能,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岗位,亦有利于工作的创造性发挥。通过后来者对前任工作的‘扬弃’保证该岗位得到创新、进步。”

第三、“小公司需要关、张、赵,大公司需要刘备”。当问到什么人在联想成长最快时,蒋经理的回答是首先要明白联想需要什么样的人。联想决策层一直关注领军人物的培养,柳传志总裁曾说过:领军人物好比是1,后面跟1个0是10,跟2个0是100……

用一个不大确切的比喻:一个刚兴起的小公司需要关羽、张飞的勇猛善斗,而一个已具规模的企业更需要刘备的知人善用。好的领袖人物需要有识人的眼光和培养人的胆略。

那么,什么人更能获得成功?

首先他要具有极强的上进心。联想要培养的是更在乎舞台和自我表现机会的年轻人,为国家、为民族富强把职业变成事业的人,纯粹求职的人在联想没有大的发展。

其次,他要乐于接受新知识并勤于学习。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不会学习者就是文盲。

第三,他要有对事物的敏感性,能预见结果,具备一眼看到底的透彻力(此种能力更是智慧加经验)。

第四,也是最重要是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视过高,要时时清醒意识到公司及个人所处的位置,知不足而后改之。年轻人总有点自视过高,不能清醒评价自己,也不能充分领略别人的精彩之处,这种人往往不易进步的。

最后,年轻人悟性要强,要善于总结。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个地方因同一原因摔倒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