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管理,七分领导
2784000000015

第15章 沟通交流——动情晓理,疏通阻碍(1)

沟通交流是伴随领导的一种行为,可以说没有沟通交流就不会有领导的存在,一个全面性的领导必须是有一个良好沟通交流为基础的,俗话说:“沟通是成功的桥梁”,不管是以怎样的方式沟通交流,是破口大骂还是和颜悦色娓娓道来,都会产生一种结果,而没有沟通和交流就没有任何的结果,这会成为领导的悲哀,在遇到困难阻碍的时候,只有有效的沟通交流才能清楚障碍。

Part 1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个领导,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我们需要寻找当事人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需要和当事人沟通,进一步讲,这问题是否能够有效的解决,需要充分发挥领导的沟通能力。就好比你去饭店吃饭,你必须告诉服务员你吃什么?如果你不开口,那么你的吃饭问题将得不到解决,问题其实就这么简单。

领导者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沟通的忽视将会影响到整个局面的发展,导致全局的发展改变轨道,结果将是不堪设想。领导者在企业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是领导者本身具有的特征,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领导者的沟通效果要比管理者的沟通效果好很多,所以充分发挥领导的沟通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经典案例:

某企业是一个生产摩托的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慢慢的企业以生产为重心转移到了以市场为重心,从而这个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明显的提高,然而由于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很多同行的加入以及国外几个大品牌的竞争力,该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销售成本越来越高,但是相反的销售业绩却在不断的下降,生产部门在对产品进行了更新换代、升级之后,也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随之越来越多的是产品的投诉问题,该产品在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产品质量不过关的现象。

老板责令营销部门查清问题所在,营销部门的领导对每一个营销的方案和程序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和复查,并请了管理咨询公司的资深分析人士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其营销意识、营销通路、促销意识及方案、营销人员的管理等都没有问题,相反的在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产品的品质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却一直没有解决,销售业绩慢慢下滑,销售部门说这是生产部门的问题,而生产部门说如果产品质量提高的话,成本自然就会上去,企业就失去了利润……这样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这是一个典型的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或者说领导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随着市场的转型,很多企业把生产的重心转移到了市场的重心上面,忽视了产品的生产问题,这样即使营销工作做的非常好,最终也会导致产品销量逐渐下降的结果。如果在转型之后产销部门之间的领导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在生产和销售上面能够有一个很好的配合的话,相信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对于两个部门的领导来说,首先需要具备的意识是顾全大局,这是作为一个领导最起码的素养。营销部门的领导不能把由于产品质量的问题影响了自己的的销售、而自己的营销方案一定都没有问题这样的理由全部甩给生产部门,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营销部门领导首先应该做出这样一个方案:了解自己竞品的优势和特点、自己产品的不足等,然后把这些问题与生产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继而生产部门在生产的过程中加以改进。对于生产部门的领导,不能因为为了降低生产的成本,而自认“我的产品就这样了,”显得无助,生产部门的领导必须和销售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市场的需求、产品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然后制定的相应的方案,对产品进行改进。

沟通让问题不再是问题。

领导的职责就是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决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充分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首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你需要接受下属传递给你的问题,由于站立的高度和角度不同,下属传递给你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些表面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的现象等,他们需要等你的决策,然后在去执行,这是作为下属的职责,而作为领导需要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方案制定的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你接受信息的全面性。下属如果给你的问题不全面你需要和他们深度的沟通,因为下属是问题的当事人,更深层次的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和细节,这样才能制定出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案。

其次领导信息的也需要充分的沟通,如果你传递给下属的信息缺少细节,而作为下属又不好意思问这些细节问题,那么领导的信息传递到最后可能会变味,最后在执行的过程中模棱两可,导致预期的结果不能够实现。在信息传递给下属后问一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没有?因为站立的高度不同,下属不一定明白执行的细节。或者告诉下属具体的执行方案,达到的预期效果等。

沟通,让一切问题都不再凸显

很多企业都在倡导一种家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为了解决沟通的问题,大多数家庭的沟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会互相帮助。如果企业也像家庭一样的话,遇到问题不在互相责怪、互相推诿,有效的进行沟通,合力寻找解决的方法,那么,企业所有的问题将不会再那么的凸显。

领导者被领导者在一定程度其实是一种相依赖的关系,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个沟通者的领导者,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沟通从一定的高度看清问题的所在,对于被领导者来说可能问题非常的严重,通过你的沟通制定出的解决方案让被领导者觉得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的凸显,从增强被领导者解决问题的信心,只是领导者的一个职能。

在领导者和领导者之间,从表面看是一种平行的关系,或者说他们不可能相交,但是在一个企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往往和其他的领导者有着很深厚合作关系,这种深厚的合作关系就来自他们之间的无限沟通。一个企业,部门和部门之间肯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僵化对工作的开展将相当的不利,优秀的领导者总会和其他领导存在很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的基础就是良好的沟通。

Part 2 用沟通疏通可怕的误会

世界上产生距离的原因不是生死离别,也不是天各一方,而是误会,误会会让彼此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拉越远,最后恶化,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其实解决误会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沟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少这种沟通,以致问题得到僵化。在一个企业中,关于领导的误会也随处可见,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这种误会极大地导致了领导力的降低。

经典案例:

王超是一家企业优秀的销售主管,在一次社交活动中有幸认识了另一个企业的老板刘总,在刘总了解了王超的情况后,花重金把王超聘请到了自己的企业,任职销售经理。

王超为了报答刘总对自己的器重,在工作中他非常的卖力,早上来的最早,下班走的最晚,刘总看到王超这样为自己卖命的工作,感到非常的高兴。每次开例会的时候都不免要表扬一下王超,并把王超拿出来作为其他部门学习的例子。

可是一段时间后刘总却很少在表现王超了,工作比自己做的差的员工都受到了表扬,而自己却没有任何的提点,有时候碰到刘总,王超热情上去和刘总打招呼,刘总却始终阴沉着脸,王超感到很是纳闷,几次想找刘总沟通一下,却一直没有行动。

有一天还没到发工资的时间,行政部却通知他去领工资,他这才知道自己被解聘了,王超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听有些员工说王超在销售的过程中拿了很多客户的回扣。

其实王超是冤枉的,事情的真正原因是一些同事嫉妒王超的才能,在刘总哪里打了小报告,致使王超被解聘。

王超被解聘这纯属一个误会,也许以后刘总会知道事情的真相,可是那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从王超的这件事上我们分析,如果刘总在听到收到这些小报告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和王超沟通,误会马上就会化解,也就不会导致王超被解聘这样的结果。

在一个优秀的企业,最重视的就是精诚团结,团结的基础就是减少误会的发生,清除误会,领导是一个企业的掌舵者,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关注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尽可能的和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从单方面对某一件事情就下定论,要及时的和员工沟通,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就会有效的减少一些没有必要的误会,发挥出团队的最大效能。

在工作中有些误会导致的结果是不可估量的,轻者可能失去眼前的一些利益,重者让企业陷入艰难的境况,比如如果王超被解聘后,对于企业来说可能只是失去了一位销售经理,而如果王超没有职业素养,将以前的客户带到竞争对手的公司,那么企业面临的不光是仅仅失去一位销售经理那么简单了,对于刘总来说,这会成为一个很沉重的代价。

在一个企业中,员工对于某些事情其实都有很多的想法,作为领导要及时了解管理者的思想,及时的沟通,了解对方心中的真实意思,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

别让误会成为困难

在企业管理中,其实很多的领导者都没有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由于受到等级的影响,领导对于沟通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如果在上级和下级之间出现误会的时候,很多的领导者认为:“我是一个领导者,为什么我要和我的下级主动进行沟通呢?应该他找我沟通才对!”这种想法肯定是有问题,这种等级观念的限制严重影响了领导和下属之间的良好沟通。其实很多时候,领导和下属之间的误会是领导对下属的误会,如果领导不能及时的把这个误会进行沟通,等到下属知道领导对自己有看法的时候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误会已经成为矛盾,可能已经激化。

领导和下属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信任的互动关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如果有了误会得不到及时的沟通解决,首先失去的将是信任,如果误会通过时间的积累还是没有沟通的出现,领导就不会得到下属的促进,慢慢的领导和下属之间的误会成为困难。

在领导和领导之间有时候也会产生误会,这样的误会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化解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在一个企业中,部门和部门之间就是一个机器上不同的轴承,他们之间都是互相连接的,离开了哪一个轴承,机器将无法正常的运转。如果两个部门的领导者之间出现了误会,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肯定会化解彼此之间的误会。

在企业中领导被视为企业的核心,所以他们肩负的责任是以企业的发展为核心,领导者只要站在这个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相信误会会通过很好的沟通得以解决,而不再成为困难。

Part 3 不要逼着员工“不敢说真话”

作为一个领导者,你肯定发现在你的企业中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听不到关于自己或者公司的不利的话语,尤其是在开会等一些集会的时候,听到的只有员工对自己和公司的赞扬和侃侃而谈,难道自己真的很完美吗?不对,每个人或者企业都有缺点,哪下属为什么不敢说出自己或者企业的缺点呢?

经典案例:

在一个日用品销售公司的季度例会上,领导在主席台上激情四射、慷慨陈词的发表着演说,如何如何提高下个季度的销量、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的销售目标是什么等等。下面有的员工目光呆滞,不知道在想什么,有的员工拿着笔记本在上面狂写着,看似很认真,其实在写一些与会议主题无关的事情,有的员工交头接耳,甚至有的员工已经是昏昏欲睡了……

领导讲完话后,轮到每个员工开始发言了,小张说:“听了老板的话深受鼓舞,领导的决定实在是太英明了,我们将严格按照领导的决策执行”,小李说:“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肯定能够解决现在的问题,我相信我们的销售量会越来越好” 小王说:“我的看法已经被小张说过了,我同意小张的看法……这时一个刚来公司不到一个月的小刘说:“举我调查,公司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还非常低,首先我们需要增大我们产品在各大超市的上架率……”

小刘的这一番话让主持的领导在主席台上许久没有回过神来,大家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小刘,小刘也很奇怪的看着大家很主席台上的领导,顿时会场变的非常的尴尬……

其实在很多企业的例会上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许这种情况从开头一直延续到最后,不会出现小刘这样的员工。从这个事例中我们看出了什么?每个人都没有说真话,每个人说的都是客套话,出现尴尬的场面的原因就是因为小刘说了真话,而小刘为什么会敢于说真话呢?这些将是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员工不敢说真话首先原因在于领导,领导太过于自我,缺少和员工之间的沟通,让员工感觉到了一种陌生、猜不透或者惧怕的感觉。对于领导者有一个7C要素,包括:“沟通、信心、品质、综合、可信、勇气和能力”其中沟通就是其中的一个要素,如果一个领导能够很好的和自己的下属进行沟通,那么下属心目中的哪种陌生、猜不透以及惧怕就不会从在,那么他就不会顾及说真话对自己的影响,这样员工当然就会畅所欲言。

员工每天听到的只是领导在会议上的侃侃而谈和对未来的憧憬,或者看到的只是领导严肃、严厉的一面,对下属的犯错毫不留情的一面,这样不免就会在员工的心目中产生了顾虑,每个员工都会为了能让自己顺利的工作、不让自己丢掉这个工作而不敢说真话,跟着领导的想法走、跟着大家的说法说,这样这个企业将永远不会创新,发展的速度将是相当的慢或者停止不前,因为领导很难了解到企业的真实情况,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不是员工不愿意说真话,很大程度上是领导逼着员工不让员工说真话,有时候领导因为长时间听赞赏的语言,渐渐的将赞赏当做了一种依赖,这样你在让他听实事求是的话将会成为困难,当听到员工不好的话语的时候就会很不自觉的转变为另一种态度。这对员工来说也是一种威逼。

让员工说出真话

在这个事例中,小刘为什么会说真话呢?很简单小刘是新来的员工,他不知道说出真话后会对自己有什么不良的影响,反而他觉得如果说出真话领导肯定会对自己这个新人刮目相看。而此时的领导已经习惯了这种和员工谈话的气氛,面对小刘的突如其来,难免会有点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