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做生意做推销
2784500000013

第13章 做受人欢迎的人(1)

富有哲理的人生哲学

李嘉诚作为成功的商人,他不仅创造了大量的金钱和财富,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树立和实践了一套富有哲理的人生哲学。所以,李嘉诚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精明能干,而且来自于他诚实坦荡的为人。

李嘉诚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甄选的八贡之一,是广东潮州的望族,其祖父则是清末的秀才,虽饱读经书,却能接受新的思想。李嘉诚的父亲叫李云经,早年毕业于粤东名校金山中学,后因家境困难,只好受聘于一间学校执教。

李嘉诚自幼聪明伶俐,3岁已熟读《三字经》、《千家诗》,小时候他经常泡在家里的藏书阁,接受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李嘉诚读书非常刻苦自觉,读书读到很晚都不睡觉。他儿时的朋友回忆说:“嘉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李嘉诚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时曾说过:“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文化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

李嘉诚对儒学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在他的公司内部,自然带有儒教色彩。他说:“我看很多哲理的书,儒家一部分思想可以用,但不是全部。”

他又说:“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者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进取方面是不够的。”为了适应香港地区中西合璧的经商环境,李嘉诚摈弃家族式管理,而采取将中西方的优长揉合一起的管理机制。

李嘉诚常说:“惟亲是用,必损事业。”他认为,惟亲是用,是家族式管理的习惯做法,这无疑表示,对“外人”不信任。而他自己则擅用贤人,将企业内部的环境营造得十分融洽。不仅如此,他还以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为公司上下树立了榜样。

加拿大记者John Demont记录过李嘉诚的一件小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嘉诚的为人。

“他不摆架子,容易相处而又无拘无束,可以从启德机场载一个陌生人到市区,没有顾虑到个人的安全问题。他甚至亲自为客人打开车尾箱,让司机安坐在驾驶座上。后来大家上了车,他对汽车的冷气、客人的住宿,都一一关心到,他坚持要打电话到希尔顿酒店问清楚房间订好了没有。当然,这间世界一流酒店也是他名下的产业。”

古语云:“莫以善小而不为。”作为世界华人首富的李嘉诚,念念不忘哪怕是最小的一点生意。他认为,世间任何事都是由小到大,积沙成塔。而李嘉诚创立长江实业公司的初衷就是——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现在看来,长江精神何尝不是李嘉诚商业实践的真实写照?李嘉诚及其长江实业正是在李嘉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人生态度和为人哲学的指导下,这样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的。

说话掌握分寸

“就因为我们俩是最好的朋友,所以我才这样劝你。”

常常会有人一面这么说,一面很严肃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像这种人确实对朋友很好,但是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大人物。

因为这种人通常自以为经验很丰富,见闻很广博,就会不知不觉显出骄傲的态度,而且会非常坚持自己的意见。

从古到今,总有人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劝人的好话,大家多半还是听不进去。

很多人也知道忠告有时根本产生不了什么效果,但还老是喜欢对朋友说:“站在我是你好朋友的立场,我觉得……”“我是为了你着想才这样说。”说了一大堆所谓的忠告和建议,但是,这样说真的有用吗?

我想多半还是没什么用吧!就算你再怎么苦口婆心,通常人还是喜欢自己决定事情,如果你以为你的朋友会接纳你的话而有所改变的话,那就代表你的思想还不够成熟。

我有一位朋友很有钱,但是他很喜欢把一句话挂在嘴上:“不要借钱给人,可是要借智慧!”

当然啦!这是他不想借钱给别人的一种遁辞,而且他还可以借着给人这句忠告来提高自己的身价。像他们这样的人,通常身边都不会有什么知心的朋友。

如果你想给人什么忠告和建议,就要有帮忙帮到底的心理准备,否则你只是一种批评而已。

而批评其实就是责备,我想,大概没有一个人喜欢自己一直被别人责备吧!

只要对方搞不清你说话真正的用意的时候,你们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开始紧张了。

人和人之间最好一直保持一种单纯、诚恳的关系,不要老是抬出一些教条或深奥的大道理去劝告别人,这样有时不但不会加深你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得到一些反效果。

通常,做人不够圆滑的人,其个性都是一板一眼的,讲话的态度不是尖酸刻薄,就是强硬。

所以,你如果想要多交一些朋友,就要改掉那些缺点,而且不必要的忠告和建议就少说一点吧!

毕竟,没有朋友,你就永远只能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要成为富爸爸,真的很难。

留出回旋的余地

生活中很多尴尬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话说得太绝、事做得太过分造成的。凡事多些考虑、留有余地总能给自己留条后路。这在外交辞令中是见得最多的,每个外交部发言人都不会说绝对的话,要么是“可能”、“也许”。要么是含糊其辞,以便一旦有变故,可以有回旋余地。

话不说绝、事不过分是一个人老练成熟的标志。毛头小伙一般总喜欢说些过激的话,做些过分的事。凡事留有余地是给自己方便,也是给别人方便。这样当你没达到预期目标时,压力也不会太大,别人也不会太责怪你。

当我们拒绝别人的时候特别需要留有余地。拒绝总是让人难堪的,此时如能巧妙地、留有余地地回绝,则能既达目的又得到对方的谅解。商家谈判似乎更需要这种技巧,即使你明知自己绝对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也不能一口回绝,最好还是借口婉言相拒。海尔集团始终认为“顾客是对的”,他们绝不轻易拒绝顾客,四川一位农民写信给海尔集团,说当他用洗衣机洗地瓜的时候,洗衣机损坏了,要求赔偿。海尔集团没有很轻松地以一句“洗衣机是洗地瓜的吗?”来回绝,而是想到“对啊,我没说洗衣机不可以洗地瓜,我为什么不能发明既能洗衣服又能洗地瓜的洗衣机呢?”商家能不轻易地把话说绝,它就能创造商机;我们能说话留有余地,我们就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当一个人做错事或处于困境时,我们说话、做事就更要当心。小孩子是最容易犯错误的,这时,父母就要注意分寸,如果经常恨铁不成钢地咒骂“你笨透了,你是世界上最笨的一个人”,小孩子会真的认为自己很笨,他做事情也会真的笨手笨脚。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考了一个不及格,会歇斯底里地骂“如果是我,我早就从楼上跳下去了”,说不定小孩会真的从楼上跳下去。在公司里,当一个职员经常迟到,经理可以照章扣奖金,也可以照章辞退,但绝对不能在大庭广众面前狠狠批评,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如何才叫说话不过分、做事不过火呢?我们只要把握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要伤害人的自尊和人格,不要让一个人觉得无地自容。对人宽容些,别人会感激你的。而我们往往容易在高兴和气愤的时候说些绝对的话,做些过火的事,其结果往往是难以收拾。拿破仑在一次出访邻国时因高兴而说了这么一句话:只要法兰西帝国存在一天,我就会派人送来一枝玫瑰。许多年以后,邻国向法国政府提出要履行诺言,法国人一算,吓了一跳,那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最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了问题。确实,平时说话、做事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欣赏别人

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被人欣赏。欣赏就是发现价值或提高价值,我们每个人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发现和提高我们价值的人。

一家成功的保险公司经理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说,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欣赏我们的代理人。

欣赏能给人以信心,能让对方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爱情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就是因为两个人互相欣赏对方,欣赏对方的优点,甚至欣赏对方的缺点。在爱人眼里,对方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一个人被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可以想像他是何等兴奋,所以心中有爱情的人对待生活总是积极、乐观的,充满自信的。许多大企业家告诉我们,他们在提升一个人之前,喜欢了解有关这个人妻子的有关情况,他们感兴趣的当然不是她的长相、她的贤惠,而主要在于她是否对丈夫有一种信任感。如果一个妻子认可其丈夫并给他一种和丈夫在一起是愉快的感觉,那么,每当丈夫回家时,都能在她的臂膀中得到一种自信和激励,第二天,他能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

欣赏能使对方感到满足,使对方兴奋,而且会有一种做得更好以讨对方欢心的心理。如果一个员工得到经理的欣赏,他肯定会尽力表现得更好;如果一个小孩得到别人的欣赏,那他的表现会令人大吃一惊。有一个小孩总因喜欢在家具上刻画而遭惩罚,心理学家为他买来雕刻工具,并且教他如何使用。如何设计,还赞赏他:“你雕刻的东西比我所认识的任何一个人雕得都好。”一天,小孩使任何一个人大吃一惊:没任何人要求他,他把自己房间打扫一新,当问他为什么时。他的回答:“我想你会喜欢的。”

欣赏别人也得懂得一些技巧。首先要尽量去欣赏别人一些他自己不很自信或不被众人所知的优点。如果一个国家级运动员和你第一次见面,你表示欣赏他的运动成绩,除了让他一笑以外,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感觉,而如果你表示欣赏他的风度和气质,他会非常高兴。

欣赏别人也不能无中生有,对方根本没有的优点甚至是缺点,而你还大加赞赏,他会怀疑你是否在讽刺他,要么会认为你这人是个善于说假话、奉承拍马的人。

另外,单独对待每个人总能让人有种被欣赏的感觉。当你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向你介绍了他的三个孩子后,你不是点头微笑而是走过去一一握手并问好,他们马上会对你产生好感。

李嘉诚金言:如果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点头称“是”

在对方陈述他们的观点、意见、看法和某种判断时,我们总爱否定他们,有时甚至会粗暴无礼地打断他们的话,说:“你说的不对”、“不是你说的那样”、“我不同意你的说法”,等等,这一下便产生了火药味,双方争辩起来,争吵起来,进而还会人身攻击和谩骂,搞的双方都很没趣。

有时对方说的并非没有道理,或者很有道理时,我们也受虚荣心的怂恿,故意不同意对方。抢着说出我们的高见,其实我们的高见并非高见,而是些很蠢的话。我们只不过是想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出风头罢了。就是我们稍微谦虚一点,把对方视为一家之言,然后我们也会从另一种角度出发。大谈我们的想法。其实我们的想法,又何尝不是一家之言呢?我们对人家的反驳或补充毫无必要。只是我们太爱表现自己了,太爱表达自己了。我们的那些意见,大多很愚蠢,很浅薄,很让人见笑。我们不知道这些。蠢头蠢脑地把它们说得义正辞严。

有时我们完全是出于心里别扭,想干扰对方,说出一些莫衷一是的言辞,我们并不想讲道理,只是不愿意赞同对方罢了。我们这种行为,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为着这种无谓的东西,我们失去了很多难得的朋友、很多难得的机遇。其实我们对人家的这种否定和责难,除去自身完全没有意义外,对我们自己也毫无益处,我们在否定和为难别人时,我们自己也被否定了、为难了。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为自己制造的这种晦气太多了。

我们完全可以十分大方地肯定对方,学会点头称“是”。我们可以欣赏对方的观点、辩词和立论,想想它们有哪些合理的地方、对的地方、于我们有益的地方。如果实在没有合理的地方、对的地方,甚至一无是处,我们也完全可以只当听听“故事”就作罢,而不必在言辞上较劲认真,这在很多时候是无益的。相反,认真地倾听对方,点头认可,不仅会使我们谦听受益、启悟智思,还会使我们多交朋友,在其他方面,受人实惠,如鱼得水。比方,你可以这样试试,一边认真地倾听着,一边点着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你的话对我启发很大”,等等。只要认真地倾听,就会使对方会感觉很好,他的内心也会因此而温和起来。顺着人家的话说,肯定人家的道理,这是人际交流中最基本的常识和技巧。据说老虎的毛要顺着摸,反过来理解,顺着摸老虎的毛,老虎也会驯顺。如此凶猛的动物,都能把它降住,可见“顺着摸”的厉害了。尝试一下“顺着他”战胜他的招数吧!

凡事先说“好”

在我们与他人的交际和交谈中,由于彼此的立场、观点和利益不同,所以我们常常必须拒绝或回绝对方的一些要求和想法。这种拒绝或回绝对我们是必须的,不能不说,不能不做。但是我们也会因为这种拒绝或回绝,而让对方受不了或吃不消,弄得很尴尬。对于这种立场、观点和利益的问题,乍看起来似乎是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势在鱼死网破。其实也不尽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不直接回话,不直接做事,我们可以用一种比较温婉的方式和说法,让对方比较容易接受一些,情绪较少受到刺激。比如“凡事先说好”,就是一个这样的技巧。

不管对方说什么,要求什么,反对什么,我们都可以凡事先说“好”,意即好、你对、我同意等等。但其实可能有些不好、有些不对、有些我们不能同意、有些我们做不到。不过,这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慢慢地把话说开。等到说话时机再好一点,我们再说那些早先对方接受不了的话。从纯技巧上来说,先赞同对方的说法、要求和意见,这和对方的认识和利益趋同,便不会和对方发生抵触。等到对方认为你已经接受了他们时(此时他们对你可能已经没有敌意了。他们已经有可能听你说话,他们也认为你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只是你有你的实际困难),你再委婉地表达你的不同看法、你的困难和你的实际情况,这样双方都照顾到了,合情合理一些,对方也就容易反过来替你着想,从而放弃他们原先的那些想法和要求。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你便硬梆梆地给他们一个冷面对立,恐怕你就是确有正当的理由或困难,对方也不会体谅你的。

凡事先说“好”,答应对方,赞美对方,接受对方,不管你能否做到,愿不愿意做到,都必须先说这样的话语,如:“我很欣赏你的观点”,“我很愿意帮助你”,“你的要求完全正当”,等等。

这样说的目的,是要试图理解对方,体贴对方,不刺激对方。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时机,陈述自己的看法、意见、困难和实际情况,这样,对方就有可能改变他们先前的想法和要求了。

低调对待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