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2784800000012

第12章 细节决定成败(11)

在各种产品与服务风起云涌的今天,星巴克公司却把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商品——咖啡,发展成为与众不同的品牌。回顾星巴克的塑造品牌之路,可以发现,星巴克并没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场战略中的传统手段,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等。星马克的成功关键在于它是“细节下的蛋”。通过“细节”这只手,星巴克从一问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上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

星巴克认为,体验决非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它可化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有形”商品。消费者一旦被体验感动,就会心甘情愿地花钱买体验。根据这一认识,星巴克决定独辟蹊径,创造性地处理“体验”这一细节,以制造富有自身个性的品牌。为此,星巴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

在星巴克咖啡店,顾客能找到充满活力的为自己煮咖啡的人,能找到不厌其烦教自己喝咖啡的人。星巴克要求服务人员在教顾客饮用咖啡时,目光必须自然地注视着顾客的眼睛。同时,顾客还可以喝到任何一种咖啡,可以随意谈笑,甚至挪动桌椅随意组合。

关注于体验这一细节时,星巴克更擅长营造咖啡之外的体验:如店内气氛、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的音乐等。通过这些,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这种格调就是浪漫。

星巴克努力通过每一个细节,把顾客在店内的体验化作一种内心的体验——让咖啡豆浪漫化,让顾客浪漫化,让所有感觉浪漫化。

一件产品是如何被注意到的?作为产品,必须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不是仅仅通过夸大的、不属实的广告宣传就能实现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在细节处加以改变。

企业只有认识到出众的细节对产品的重要性,将创造性融入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中,才能使产品独具特色,由此企业才能从业务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谁要认识不到细节的重要性,不把细节个性化当做个人品牌的核心,就很难创造出真正与众不同的品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因为,细节创造了一种现实,它能做到与众不同,从大众产品中推出一些独特的、珍贵的和令人渴望的东西。

品牌是储存于消费者头脑和心目中的观念。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了这样的努力,于是有了“奔驰”、“宝马”、“可口可乐”、“麦当劳”、“迪斯尼”以及“芭比娃娃”。这些品牌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带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正是这种与众不同让它们经久不衰,风靡全球。

为了加强细节改变的效果,星巴克在员工工作培训中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抓住每一个关键细节大做文章。星巴克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和特色的咖啡知识;怎样充满热情地将咖啡知识与其他人分享;关于咖啡豆、咖啡类型、混合、生长地、地区、烘烤、配送包装等细节;怎样用正确的方法闻咖啡和饮咖啡;快速地回答客人所提出的问题并谈论咖啡。

从星巴克对细节的关注我们可以发现,要建立强大的品牌,使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赢得顾客的青睐,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细节进行创造性的处理,使自己的产品变得与众不同,就可建立独特的品牌。

28发掘细节,创造正效益

在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细节,往往可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如果善于发掘这些细节,就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机会。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了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当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分别占据了周围大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没法做大宗买卖;而专门搞零售呢?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这一地角偏僻的米店买货。王永庆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不太好。

王永庆感觉到要想米店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仔细思考之后,王永庆很快从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砂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用户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淘米的程序,’用起来很多不便,但买卖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王永庆却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切人点。他带领四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样,王永庆米店卖的米质量就要高一个档次,因而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在提高米质见到效果的同时,王永庆在服务上也更进一步。当时,用户都是自己前来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当时年轻人整天忙于生计,且工作时间很长,不方便前来买米,买米的任务只能由老年人来承担。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点,于是超出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顾客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一项创举。即使是今天,送货上门充其量是将货物送到客户家里并根据需要放到相应的位置,就算完事。那么,王永庆是怎样做的呢?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这家人有多少人吃饭,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给顾客送米,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顾客。

在送米的过程中,王永庆还了解到,当地居民大多数家庭都以打工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许多家庭还未到发薪日,就已经囊中羞涩。由于王永庆是主动送货上门的,要货到收款,有时碰上顾客手头紧,一时拿不出钱的,会弄得大家很尴尬。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永庆采取按时送米,不即时收钱,而是约定到发薪之日再上门收钱的办法,极大地方便了顾客。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方法,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个碾米厂,在离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不远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的一面用来做铺面,里间用作碾米厂。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事业发展壮大后,王永庆在管理企业时,同样注重每一个细节。他的部属深深为王永庆精通每一个细节所折服。当然也有不少人批评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劝他学一学美国的管理,抛开细节只管大政策。

针对这一批评,王永庆回答说:“我不仅做大的政策,而且更注意点点滴滴的管理,如果我们对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研究,就会细分各操作动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将两个人操作的工作量减为一个人,生产力会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个人兼顾两部机器,这样生产力就提高了四倍。”

细节既能创造正效益,也会产生负效益。一次,国内一位旅客乘坐某航空公司的航班由济南飞往北京,连要两杯水后又请求再来一杯,还歉意地说实在口渴,服务小姐的回答让她大失所望:“我们飞的是短途,储备的水不足,剩下的还要留着飞上海用呢!”在遭遇了这一“细节”之后,那位女士决定今后不再乖坐这家公司的飞机。

美国最大的零售公司西尔斯公司,为稳定自己众多的客户,将所有与公司打过交道的顾客名单统统搜集起来,建立一套多达6万多个家庭的“西尔斯家庭档案”,根据档案,查阅这些家庭的收入情况、消费购物习惯,设计出各种档次的家庭用品消费方案,并分寄给这些家庭。结果,家庭用品销售立即猛增了3倍。

要想创造正效益,仅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发现一些经营上存在的细节问题,就要站在顾客的角度来考虑。比如,随着超市连锁店的普及,逛大商场购物的第一功能优势逐步衰弱,代之而起的更多是休闲娱乐功能,因而细节竞争成为商战的主题。北京蓝岛大厦敏锐地抓住了消费者需求这一变化趋势,不惜在寸土寸金韵营业空间里增设存衣处,这个小举措,考虑了顾客的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商场最终赢得的是顾客的心。

见微知著,商家如果对消费者的个性、偏好及潜在需求能够挖掘细分到“精深”处,就可以投其所好,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商家自然也会从中实现锁定顾客和扩展市场的目标。如市场最近出现了一种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手机临时充电器”。消费者只需往机器里投一元硬币,充电5分钟,手机就可以使用4个小时左右。手机带给人们的方便主要在于它的移动性,但其必须随时补充电量的特点却给不少人带来不便,于是手机临时充电器就找到了市场卖点。看来,只要在细节上深挖下去,效益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29管人要注意哪些细节

对于一些企业领导者来说,在他们清晨刚睁开惺松的睡眼时,大脑里那根松驰了一夜的神经便紧张起来,甚至在涮牙、洗脸、吃早餐的时候,他们还在思考公司里的各种事务。刚迈进公司,他们便被接踵而至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一刻都不停的来电、应接不暇的拜访、各种大小会议……

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领导者所要面对的,无外乎人、事二字。换句话说,如果一位领导者对人和事应付自如,管理有方,那么,他就可以称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了。尽管管人和管事是相互联系的,人中有事,事中有人,但管人和管事还是有所不同的。归根结底一句话,无人就无事,管事还要先管人,管人是管理之根本。

“企”字以“人”字当头,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企业。企业领导者要管好企业,必须学会管人。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管人艺术。

管人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就因为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而且极其费心劳神的工作。正如一个木匠不能简单地用锤子解决所有问题一样,没有谁能让一名领导者一夜之间精通各种管人之术,没有谁能让一名领导者一夜之间从平庸走向优秀。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美国西点军校的格兰特将军也说过:“细枝末节是最伤脑筋的。”是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展示完善的自己很难,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但毁坏自己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就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

管人同样如此。真正优秀的领导者,是那些在管人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细节、注重细节并应用细节的领导者。

(1)身教重于言教

美国大器晚成的女企业家玛丽·凯在榜样激励问题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领导的速度就是众人的速度,称职的领导应以身作则。例如,所有美容顾问都必须对自己的生产线了如指掌,这项工作并不复杂,它只是一个如何做准备工作的问题。但是,一个销售主任除非自己是商品专家,否则是不可能说服其美容顾问成为商品专家的。无法想像,一个不熟知商品知识的销售主任怎样开好销售会议,因为这样的销售主任只能在会上要求众人“照我说的而不是照我做的那样去做”。

玛丽·凯说:“经理不但应在工作习惯方面,而且应在衣着打扮方面为员工树立一个好榜样,经理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我只是在自己的形象极佳时才肯接待客人。我认为,自己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必须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因此,与其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不如干脆闭门谢客。我认为,要是让我们公司的人看见我身上沾满了泥浆,那多不好。我的这些做法已被传扬出去了。有人告诉我,我们的全国销售主任中有许多人在学着我的样子,都穿得十分漂亮,成了各自地区成千上万的美容顾问在穿着方面效法的榜样。”

玛丽·凯非常注重企业组织中经理的榜样作用,因为她非常清楚经理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其行为受到整个工作部门员工的关注。她说:“人们往往模仿经理的工作习惯和修养,而不管其工作习惯和修养是好还是坏。假如一个经理常常迟到,吃完午饭后迟迟不回办公室,打起私人电话没完没了,不时因喝咖啡而中断工作,一天到晚眼睛直盯着墙上的挂钟,那么,他的部下大概也会如法炮制。不过,员工们也会模仿一个经理的好习惯。例如,我习惯在下班前把办公桌清理一下,把没干完的工作装进包里带回家,坚持当天的事当天做完。尽管我从未要求过我的助手和秘书也这样做,但是她们现在每天下班时,也常提着包回家。作为一个经理,重任在肩,职位越高,就越应重视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因为经理总是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时务必要考虑到这一点。以身作则的好处是,过不了多久,你的部下就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

(2)你可以批评,但不要轻蔑

你可以批评,但不要轻蔑,如此简洁却又如此精辟的一句话,它道出了一个领导对员工所应持有的正确的态度:尊重员工,尊重人格。

的确,人是企业中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是企业得以存在的前提。虽然天时地利都是企业发展中所应当具备的,但天时地利都不能由人来决定,且不由人来控制。只有人,才能主观能动地被运用。

“人和”是使企业集体智慧和功能发挥的前提。企业中的人,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无论是领导者之间、员工之间,还是领导者与员工之间,其联系程度的优与劣,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应从中协调,使整个企业抱成一团,坚不可摧。只有企业内部具有良好的“和”的精神和人际关系,企业的发展才更具有稳定性和后劲。

(3)站在员工的立场上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