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2784800000016

第16章 细节决定成败(15)

那是1954年,在一个中午,克罗克走进了麦当劳餐厅,去推销他的该死的奶昔机。小小的停车场,差不多挤着150号人,而麦当劳的服务是高速作业,15秒钟就交出客人的食物。

克罗克激动了,来不及思考,经验告诉他,自己要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了:在成千上万的地方开麦当劳餐厅。

不过,当与麦当劳兄弟谈判时,克罗克还恋恋不忘他的奶昔机。但他很快就抓住了关键细节,奶昔机消失了。

与麦当劳一样,可口可乐也不是阿萨·坎德勒发明的,但正是在他手上,可口可乐才成为风靡世界的王牌饮料。这仅仅是因为,发明可口可乐的彭伯顿只完成了科技创新,却不懂得市场价值,而阿萨·坎德勒懂。

阿萨·坎德勒出生在佐治亚的医生家庭,南北战争打破了他的学习生涯。19岁的他在一家小药店打工,干了两年半。考虑到前途,他离开小地方,去到亚特兰大。大城市是蕴育大成功的土壤。

在跟别人打工七年之后,阿萨·坎德勒开了一家药材公司,这对可口可乐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他由此获得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在后面的叙述中,我们会感受到,这几年独立经营的经验(而不再是打工),对高度专业化的商业能力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通过这几年的经营,阿萨·坎德勒发现,药房的利润主要不是来自配方,而是出售药材。

阿萨·坎德勒开始着力建设自己的商品体系。在这样的商业背景下,可口可乐出现在他的面前。

1862年,11岁的阿萨·坎德勒从一辆装满东西的货车上掉下来,车轮从头上辗过去,造成头部骨折。可怜的小阿萨·坎德勒虽免一死,却留下后遗症:偏头痛。于1886年,彭伯顿发明可口可乐,把它作为药物来推广。1888年,阿萨·坎德勒的一个朋友,建议他试试可口可乐。阿萨·坎德勒照办了,头痛果然减轻。后来,他不断饮用可口可乐,偏头痛竟逐渐好转。这使得身为药剂师的阿萨·坎德勒对可口可乐大感兴趣。经过调查,他发现,彭伯顿并不善于经营,于是他决定入股,把货中优良的“药品”推广开来,并且相信有利可图。

关键的一步是,阿萨发现,把可口可乐作为饮料来卖,市场会大得多。就是这个微妙而伟大的灵感,才有了今天的“可口可乐”。但就阿萨本人来说,他终生都相信可口可乐的医疗价值。阿萨人股可口可乐之后,觉得彭伯顿和参与生产、销售可口可乐原浆的人都没有做好工作。他不想部分地接管一项管理不善的事业。要么不干,要么完全控制!阿萨经营的药剂事业在南方最为兴旺发达,从他的有利地位出发,他认为可口可乐可以大展宏图。阿萨说到做到。阿萨在购买可口可乐的股权时,有意识地注意保密。他是亚特兰大制药界的名人,很有钱。如果彭伯顿知道幕后购买者是阿萨,要价可能很高。他成功地瞒过了可口可乐的发明人彭伯顿。这使阿萨节省了许多美元。在商业中,信息是很重要的,保密意识就尤其显得重要。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阿萨是逐步掌握股权的,他十分聪明,一开始同其他合伙人一起分担风险,等到确有把握可以赢利时,才去争取全部股权和控制权。

与阿萨一样,盖茨也是一个拥有不同寻常的能力的人。1971年,湖滨中学程序编制小组得到一项重要业务:为信息科学公司编一份工资表程序。按盖茨的说法,该项目非常繁琐麻烦,必须了解州税法、工资扣除法等。盖茨很懂经商之道及商业法律程序,他成了编制小组的中心人物与法律顾问。程序完成后,盖茨他们并未只要求一次性地支付,而是非常精明地提出以版权协议的规定支付酬、金,他们知道版税金额巨大,并且是长期性的。他们通过抽取版权费,获得了该公司利润的10%。

肯特·伊文斯的父亲认为:“如果有人想知道为何盖茨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他早期经商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盖茨的商业意识令人吃惊,一个中学生就知道按自己的条件与一家公司按版权抽取利润了。

事实上,最早在软件业成功的不是别人,而是那位“戏弄天才的天才”——西摩·鲁宾斯坦。他决定软件只能独立出售,并只对零售商做生意。他委托别人开发软件,又按每份计酬的办法推销。他一开始就知道盖茨的操作系统做得不错,但他选中了基尔代尔的CP/M操作系统,只以2.5万美元成交,包括版权!“学问人”基尔代尔却以为自己做了一笔好买卖!基尔代尔的学生编写了一套计算机的BASIC语言,鲁宾斯坦也把它买了过来,出价更低,并称BASIC语言可配合CP/M使用。而基尔代尔和他的学生一样,根本没想到版权或使用权这一回事儿!

这样鲁宾斯坦在与盖茨的交锋中略占上风。因为他拥有虽不及盖茨的MBASIC好、但已完全可用来配合CP/M使用的CBASIC,而微软却急需买主来获取收入。在此情形下,鲁宾斯坦才从微软购买软件,谈判始终由鲁宾斯坦主导,他把全部手腕施加到年轻的董事长盖茨身上。盖茨过了几天才开始对鲁宾斯坦的意图有所表示。一个天才戏弄了另一个天才。盖茨后来回忆说:“我很尊敬西摩·鲁宾斯坦,他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而我却任由摆布。”当然,盖茨这样的天才是不会上第二次当的。

聪明人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不同时连犯两次一样的错误。商海无情,重要的在于汲取教训,避免再犯。盖茨今天的经营技巧和手腕并非天生,也是在摸爬滚打中摸索出来的,这其中当然有鲁宾斯坦的功劳。

对于有些人来说,细节里往往蕴藏着商机。把握住了关键细节,就如同获得了启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在这样的人看来,世间处处有成功的机会。

39高质量是在任何细节处都狠下功夫

如果你走进海尔,踏人每一个车间,你都会发现它们既干净又漂亮。不仅机器擦得锃亮,连地板都光可鉴人。而且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人们着一色淡蓝海尔服,在岗位上聚精会神,见面无轻声之意。车间内只听见机器响动,而不闻任何喧哗、躁动。所有这些都即应了杜拉克的话,好的企业静悄悄。

日本一家公司准备在大陆投资,在考察了国内60多个工厂后,拍板与海尔合作。事后,日本这家公司的老板说了一个极简单的原因:他在参观海尔公司的生产线时,趁人不注意摸了一下备用的模具,竟未见一丝灰尘,就凭这一细节,日本老板用没粘灰尘的手与海尔签了合同。

几乎所有优秀的公司都有着干净优雅的环境。这几乎是良好产品的化身。因为好的工作环境不但可使产品免于受灰尘之类的污染,而且促使人提高产品的质量,追求完美无瑕。

有人说,制造业免不了又脏又乱。但在实际上,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解释工厂的脏乱差。如果你不相信这个道理,那么你的工厂一定是又脏又乱;如果你相信这个道理,你的工厂一定会整洁得多。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领导人与员工的思想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作业的状况。如果你承认“做事情总会出差锗”这样的观点,那么问题一定会出现。质量管理大师克劳斯说:“如果你将良品率预定为85%,那便是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这样,你肯定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战后,由于戴明的宣扬,日本兴起质量管理运动,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传统的观念认为,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把错误减至最少,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应该努力的目标是第一项把事情完全做好,达到完美无缺。“零缺陷”的理论不同意“人难免会犯错误”的说法,认为人应当认清每一细微之处的重要性,力求工作的完满无憾。

当然,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人永远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但是古语有云,取法乎止,方得乎中。倘若不追求完美,人的工作就不能令人满意。战后,日本公司正是树立起追求完美的观念,以高质量打败美国企业的。而海尔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日本人折服。比如著名的魏小娥的例子。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

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即“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3.周后,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

“你们是怎么做到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天经地义,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细心。”

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

细心,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魏小娥在实践中把2%放大成100%去认识。比如她发现,有的产品成型后有不易察觉的黑点,就马上召集员工商量对策。有的员工说:“这个黑点不仔细看根本看不见,再说,经过修补后完全可以修掉……”

魏小娥说:“这些有黑点的产品万一流向市场,就会影响海尔的美誉度,用户都能拿着放大镜、听诊器去买冰箱,也会拿着这些东西来买卫浴设施。所以,既是‘白璧’就不能有‘微瑕’,产生这个小黑点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现场还不能做到一尘不染。”

看过魏小娥带回的日本生产卫浴产品现场照片的职工说:“日本人的现场都那么脏,我们比他们强多了。再说,压出板材后,难免会有清理下来的毛边落下来……”

魏小娥听后深不以为然:“脏乱绝不是标准,一尘不染是海尔的标准!日本人做不到的,海尔何尝一定做不到?”但清理毛边的确要出现飞扬的尘土,怎么解决?魏小娥用上了心,吃饭走路都想着这个事。

一天,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吃着饭的魏小娥仍然在想着怎样解决“毛边”的问题。突然,她眼睛一亮:女儿正在用卷笔刀削铅笔,铅笔的粉末都落在一个小盒内,魏小娥豁然开朗,顾不上吃饭,在灯下画起了图纸。第二天,一个专门收集毛边的“废料盒”诞生了,压出板材后清理下来的毛边直接落入盒内,避免了落在工作现场或原料上,也就有效地解决了板材的黑点问题。

但魏小娥紧绷的质量之弦并未因此而放松。试模前的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这无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时无意问落人的。一根头发丝就是废品的定时炸弹,万一混进原料中就会出现废品。魏小娥马上给操作工统一制作了白衣、白帽,并要求大家统一剪短发。又一个可能出现2%废品的原因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2%的责任得到了100%的落实,2%的可能被一一杜绝。终于,100%,这个被日本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产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试模期间,还是设备调试正常后。

当公司鼓励员工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完全正确时,就会产生行动上的奇迹。海尔并不只是设立质量控制部门负责质量事宜,而是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并授权这些部门的人采取确保质量所需的任何步骤。

克劳斯曾引用两位生化学家的发现,人类和大猩猩、黑猩猩的DNA极为相近,只有1%的差异,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1%,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所以,克劳斯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规。”

40抓住了关键细节的日本商人

日本人在洞察对方立场上的精明,打败了很多与他们做生意的美国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人能成功地侵入美国市场,并获得巨大成功,抓住关键细节是可以记一功的。

美国人一直记得这次他们自称为“仅次于珍珠港之败的失败”经历。下面是一个美国人的亲口讲述。

20多年前的一天,我在飞往东京的途中,去进行为期14天的谈判。我带上了所有收集到的有关日本人的思想和心理的书籍。我一直告诫自己:“我真的要做好。”

当飞机在东京着陆时,我是第一个小跑并带着满腔热情走下弦梯的人。在弦梯底部,两位日本绅士礼貌地鞠着躬等候我。

这两位日本人帮我过海关,陪我上了一辆大型高级轿车。我舒舒服服地靠在轿车后排奢侈豪华的座位上,而他们则僵直地坐在两张折叠凳上。我豪爽地说:“你们为什么不和我一起坐呢?这里很宽敞。”

他们回答说:“哦,不用了——您是要人。您显然需要休息。”

当大轿车行驶的时候,我的一位东道主问我:“顺便问一下,您懂这种语言吗?”

我说:“你是指日语吗?”

他说:“对呀,这是我们祖国的语言。”

我说:“哦,不会。但是我希望学一些表达方式。我随身带了一本字典。”

他的同伴说:“您担心不能按时赶上您的返程飞机吗?直到这时,我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我暗自想:‘考虑得多周到啊。’”

我从衣袋里掏出返程机票,递给他们看,以便这辆大轿车知道什么时候来接我。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即他们知道了我的最后期限,而我不知道他们的最后期限。

他们没有立即开始与我谈生意,而是首先让我体验日本人的殷勤好客和日本文化。我花了一周多的时间来参观这个国家,从皇宫一直看到京教神社。他们还让我到一个用英语讲授的禅宗研习班去研习他们的宗教。

每天晚上有四个半小时,他们让我坐在硬木地板的软垫上,吃传统的晚餐,享受传统的娱乐。你能够想像我在硬木地板上坐那么长时间的感受吗?当我要求开始谈生意时,他们总是含含糊糊地说:“还有很多时间!还有很多时间!”

到了第12天,我们终于开始谈判。可是谈判结束得很早,我们还打了一场高尔夫球。到了第13天,我们又开始谈判,同样结束得很早,因为要举行告别晚宴。最后,到了第14天的上午,我们认真地恢复谈判。在我们就要涉及关键问题的时候,那辆高级大轿车来到楼下接我去机场。我们全部挤进车,继续谈判,以便最后解决问题。当大轿车在终点刹车的时候,我们做成了这笔交易。

你认为我在这场谈判中表现出色吗?多少年来,我的上司每提及这件事就说:“这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日本人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意外的失败呢?因为我的东道主知道我的期限,而我不知道他们的。他拖延不让步,他们站在我的立场,正确地估计到我不会让自己空手而归。再者,我表现出的急躁情绪,无疑向他们传递了我的信息,即不管怎样,返程的时间神圣不可侵犯,好像这是离开东京的最后一班飞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