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的智慧
2785300000006

第6章 幸福人生必备的修养(2)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回顾自己过去的半生时,感觉他很少有犹豫不决的经验。因为工作总是接连不断地做,这一次这样做,下一次那样做,怎样做才能够把工作做好,怎样做才能适合自己,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松下幸之助。他在遭遇困惑的时候,就会请教一个第三者,被请教的第三者因为没有利害关系,所以就会看得比较清楚,就会提供客观的意见。松下把这些意见仔细分析一下,觉得应该完全按照这些意见做时,就照做。觉得对于这意见不十分明了时,就再度请教,如果听到三次相同的意见,那么不管怎样,他也会按照这个意见做下去。当时,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全世界的产业工人无不欢欣鼓舞。日本的工人运动也风起云涌,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参加普选、成立工会、管理工厂等等一系列要求,无不使工厂的老板感到恐慌。

一般来说,愈是大型工厂,愈容易发生工潮。而像松下开办的这类小型工厂,工潮再怎么轰轰烈烈,里面都静如一潭死水。偏偏这时,松下萌发忧虑意识:如果我的工厂规模扩大,难免不发生工潮,我该怎么办?他进一步想:如果我的工厂受外界经济气候及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工人情绪波动,我又该怎么办?这时,松下从旧式的家庭企业受到启发,“对立不如亲善,把工人当成老板的家人,老板则像是工人的父亲”,这样的旧式的家庭企业模式也必定能适应新产业。于是,松下的理论逐渐明朗:“松下电器公司的员工都是松下大家族的一员,谁不是松下大家族的一员,谁就不是松下电器的员工。”松下构想成立一个工会组织,在这个组织里,老板员工一视同仁。就这样,松下摸着石头过河,靠着自己的经营理念,终于把工厂一步步发展壮大。后来,松下电器在大阪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在市场上站住了脚跟。松下正是凭着自知之明,很深刻地了解自己,才使公司的管理日趋完善,最终使松下电器成为世界的知名品牌。松下的策略是从全局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发展,在看似不清楚地方,寻找到一条能够取得突破的道路。而这一切的取得,全都得益于他对大局、对自己的了解。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就是说,只有了解了自己和外界的情况,才能够制定正确地方向和目标。只有自知,才能够审时度势,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方针和策略,找出自己的发展和成功之路。

淡泊名利,远离虚荣

以前我在事业单位工作,到了上班的时间不是喝茶,就是看报纸,或者闲聊。在表面上看,大家是一团和气,可是涉及到个人利益,就露出了真面目。为了争名夺利,相互之间明争暗斗,争得你死我活,即使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都谁也不让谁。其实争来争去,真是得不偿失。那点名利算得了什么呢?有了又会怎么样呢?为了能够得到一点微不足道的名和利,争得筋疲力尽,身心力竭,即使是得到了,同时又失去了太多的东西,最终吃亏受害的还是自己。其实,一个人争名夺利不见得是件好事,淡泊名利,活着不为虚名与物欲,做到与世无争,人们取大,自己取小,人们争上,自己居下,做事情也就容易有成了,因而会迈向更大的成功。

古时候有一个叫王冕的人,居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七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他的母亲靠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在他十岁时因家里十分贫困,王冕只好去给人家放牛,每月挣得几两银子,勉强维持读书。有一天下了一场倾盆大雨,雨过天晴,大自然的景色清新优美,湖里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会儿,被眼前的宜人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便决心学画画,于是就托人买些胭脂铅粉等,学画荷花。画了三个月后,荷花的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开始有人来购买他的画,渐渐地他的名声就传出去了。从那以后他不愁衣食,过上了比较富足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在京城做官的书法家回乡居住,见到了王冕的画,爱不释手。就迫不及待地想与王冕相见,可是王冕不想趋炎附势,招灾引祸,就推辞不去。知县来请,也躲到一边不见。王冕为了躲避,就出远门,在外边租了间房子,以卖卜测字度日。不久,回到家里,母亲病倒在床,对王冕说:“我眼看不济事了。这几年来,人人都在我耳根前说你有学问,劝你去做官。做官虽然是光宗耀祖的事,但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而不妥。我儿可听我的话,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也就闭目了。”王冕含泪应诺。不过一年有余,天下大乱。朱元璋拜请王冕出山,王冕不从,却更引起朱元璋的敬重。明朝建立后,洪武帝朱元璋又请王冕出来做官,授予他咨议参军之职,但使者到来时,王冕早已连夜逃往会稽山中去了。

人生的目的在于享受生命,在于体验生活的美好。生命本身是自足的,是有意义的,自有其神圣和庄严。越是底蕴丰富的人,越应理解这一点。成名与否,丝毫不能增加或减少生命的价值。把追求成名成家当作人生的目的,不仅是画蛇添足,也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浅薄。把什么事儿都看得那么认真,什么都想追求到手,甚至在名利上也实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确是害人害己的行为。

老子说:“知道我的人不多,就显示了我的贵。知道我的人多,作为我,也就过于平浅庸俗了,所以容易知。知道我的人少,作为我,也就高深莫测,所以难以了解,所以尊贵。而且世俗人多数是近视鄙见,这样的名与知,誉与毁,又怎么能增加与减损我本质上的大小呢?”老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做人只是做人,千万不要为名声而做人,为了求人知道而做人。

不要和别人攀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与居住设施也在不断地改善。然而,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人们的攀比之风也愈刮愈烈。

最近,我去几个朋友家走了一圈,每敲开一家都有进错了门的感觉,一家比一家豪华,有的家里面装修得就像是五星级宾馆。那天,我去小赵的家里,刚推开门,就闻到一股强烈的油漆味。只见小赵正在搞木墙裙,他说他还要安最好的吊灯,买几万元一套的家具。我说,那你装修要花多少钱。他说,大概要花20万。我知道,他的房子不过才20多万,而他装修就要花这么多钱,而他每月的工资不过三、四千元,实在是不太值。我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装修,他说,他明年要结婚,他的未婚妻说,房子的装修一定要在亲朋好友中间是最好的,否则就要推迟婚期。小赵对我苦笑着说,没办法,他现在是打肿脸充胖子,装修花的钱都是借的,无论如何他也要在明年结婚。他说,他的女朋友交际很广,有钱的朋友也多。她又太爱面子,不希望在朋友面前丢脸,因为现在人们认为只有家里装修得好才是有经济实力的象征,所以她就要求小赵一定要把家里的装修弄得最好,这样在朋友面前才有面子。小赵的话使我明白了,如今人们装修都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而实际上,这样的装修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意义并不大。人们就是通过装修来显示自己有“实力”。然而,人生当中有许多不可比因素,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你越比就越不满意,越比越觉得不如人。人们从比较中获得心理上的公平感或者不公平感,满足感或不满足感,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光向上比,而不向下比,那么就是越比越不满意,不知足,永远看不到还有比你处境差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人会陷入攀比的不良心理的恶性循环,结果,糟蹋了自己的生活。所以生活中,比较是有必要的,有比较才能分出好坏优劣。在处世为人中,比要全面地比,既要与比自己强的人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催人奋进,又要与不如自己的人比,从而安慰自己的心灵。不要急功近利,要排除烦恼,找到快乐的人生,这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

要有宽广的胸怀

很多人在为人的时候,都十分计较别人对自己的不利之处。而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以宽仁为怀,其实是一个人非常优秀的品质。很多成功者就是凭借着对他人的宽容走上了成功之路的。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体谅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认出了替他站岗的拿破仑,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你一定小心。”

拿破仑对待睡觉的哨兵没有大声训斥,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地批评士兵犯的错误。有这样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

曹操与张绣的合作也使后人钦佩他的宽宏大度。张绣是曹操的死敌,两个人有着深仇大恨,曹操的儿子和侄子都死于张绣之手。但是,在官渡之战前,为了打败袁绍,曹操考虑到张绣独特的指挥才能,主动放弃过去的恩恩怨怨,与张绣联合,并封张绣为扬威大将军。他对张绣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张绣后来在官渡之战和讨伐袁谭的战役中,十分卖力。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在清理战利品的时候,发现了大批书信,都是曹营中的人写给袁绍的。有的人在信中吹捧袁绍,有的人表示要投靠袁绍。曹操的亲信们建议把这些对他不忠心的人抓来统统杀掉。可曹操却说:“当时袁绍那么强大,我自己都不能自保,更何况众人呢?他们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于是,他下令将这些书信全部烧掉,不再追究。那些曾经暗通袁绍的人被曹操的宽宏大量所感动,对曹操更加忠心。一些有识之士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来投靠曹操。

在生活之中,假如朋友不小心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千万不可耿耿于怀。假如你揪住朋友的错误不放,朋友就会认为你过于小气,也许你们的友谊就会到此终止。而如果你能够表现出宽宏之态,那么你的朋友一定会对你有歉疚感,而主动地向你表示友好,这样你才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孰优孰劣,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