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正能量口才
2785600000006

第6章 训练动人心弦的魅力口才(3)

说出的话中含有语调才能显得抑扬顿挫。抑扬顿挫构成语言自然和谐的音乐美,能细致表达思想感情和语气,使语言更富有吸引力。一般来说,语调越多样化,越生动活泼;其吸引力就越大。

分寸感是正确语调的首要条件。每句话都可以用不同的语调来说,但不同的语调给对方的信息刺激也是不同的。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不一,就可能给人不同的理解,文明语言可能揭示不尊敬对方的信息;相反,有些不礼貌的语言在非常亲近的人当中,却给人揭示一种亲密无间的信息,关键在于语调分寸感的使用。

语调还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只有善于调节说话的语调,才能适应说话者的口味,达到感染人、说服人的交际目的。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语调,是衡量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

再次,控制说话的轻重快慢。

人们说话都有轻重快慢之分。一般说来,重要的词语或需要强调的内容说得重些,句子中的辅助成分或平淡的内容说得轻些。说话轻重适宜,能使语意分明,声音色彩丰富,语气生动活泼,语言信息中心突出,从而引起听者的注意和思路,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说话的轻与重,是相对而言的。太轻,容易使听者减少兴趣;太重,也容易给听者突兀的感觉。应根据说话的内容而定,该轻则轻,该重则重,使人感到音节错落有致,舒张适宜。

语速应根据交际场合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选择,善于运用恰当的语速说话,是控制语调的主要技巧。要求在需要快说时,语速流畅,不急促,听得明白;在需要慢说时,又能不拖沓,声声入耳。讲究语速徐疾,快慢有节,才能使言语富于节奏感。听者处在良好的倾听环境里,才能不疲劳,而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最后,培养说话的节奏。

一句话说出口,不但语音有高有低,而且有快有慢。快慢的程度称为节奏,在口语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节奏是受表达者一定的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在说话时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语音现象,它由多种语音要素构成。前面已经说到由音色造成的节奏表现押韵和由音高造成的节奏表现平仄等,而这里要说明由音长造成的主要节奏表现语速(还有停顿)以及由音强造成的节奏重音,综合体现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从而产生了抑扬、轻重、快慢、虚实等等交替回环的语言形式。决不能把节奏看成是外加的东西。节奏完全取决于说话的内容和交际双方的语境,靠起伏的思绪遣词造句,靠波动的情感多层衍进。因此口语节奏,根据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音节的长短、轻重、高低,语意的深浅,文采的浓淡,结构的组合特征等可以划分出多种不同的类型,诸如急、缓、强,弱、平,或紧张、轻快、高亢、凝重、舒缓等。总括而言,紧张型节奏,说话急促、气急、音短,适合于论辩、申斥、朋友问答。即兴采访、体育竞赛解说等;轻快型节奏,说话欢畅、轻松、多扬,适合于交友、应酬等多种社交场合;高亢型节奏,说话高昂、爽朗,语势渐进,适合于各类工作动员、宣言、声明、激励性致辞和演说等;低沉型节奏,说话沉重、抑闷,适合于劝说、悼词、法庭宣判、陌生人间交谈等;凝重型节奏,说话坚实、沉着、多抑,适合于公务会话、谈判、会议发言与表态等;舒缓型节奏,说话气长而稳,舒展自如,适合于广播、朗读课文、剧场台词、艺术类解说词类。不同的口语节奏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形象内涵和动人力量。调整适当的节奏,可以感之以情,以情动人。比方说,慢速、低音、抑调、长句,大停、松散而文雅的语词,听后会感到悠缓、深沉、庄严或悲哀;而快速、重音、扬调、短句、小停、凝练而刚健的语词,让人听后会感受到紧张、亢奋、急迫、高昂,这都是由于不同的节奏产生的不同效果。

节奏的重要内容是速度。据美国学者佛雷克等著《演讲语速的控制》认为遇有以下情况须加速:

①讲述不能以“毋庸赘言”代替,而又几乎为众所周知的事情时;

②叙述某种无法控制的感情,即表示激动的程度时;

③叙事进入精彩高潮时。

遇有以下情况须减速:

①所述极严肃之情事;

②需唤起听众特别注意之情事;

③演讲者欲特别强调之情事;

④有关数字或统计、人名或地名等叙述;

⑤引起疑问,须引导听众思考之情事。

巧用修辞,化繁为简

20世纪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仍很少有人能读懂他的著述--“相对论”的意义。一次,有人要求爱因斯坦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相对论”。爱因斯坦是这样解释的:“你与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体验过的真切感受来解释高深玄妙的相对论的原理,简单明了,一听就懂,这就是语言运用中的修辞技巧。

“这是我的狗”与“这是我的爱犬”描述的是同一个事实,但前者是客观描述,而后者则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描述。上述两种情况中,前一类称客观性言辞,后一类称感情性言辞。所谓言辞“着色”,就是指以感情性言辞代替客观性言辞。

客观性言辞有准确、可靠的优点,但也有直接、单调的缺点,因此,常常需要用感情性语言来弥补它的缺点。

谈话中常用的语言修辞主要有以下几种:

比喻。何谓比喻?正如战国时期的惠施所说,它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在演讲和谈话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性效果。

比喻可以用来回答较为复杂的问题。当对方以某种事例,刻意用难以理解的道理来刁难我们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其他能相比喻的事例,来说明出另一种道理,而进行反驳。

比喻,作为口才表达的一种技巧,的确能够加强表达能力。但是,在说话时必须运用得自然贴切,富于创造性,切忌滥用,否则,就会出现“比喻不当”的毛病,或落入老生常谈的俗套。正如第一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人是一个天才,但第一千个把美女比喻成鲜花的人则是一个蠢才。

拟人。一位演讲者在题为《国家、民族与正气》的演讲中谈到:“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不仅用笔写下了悲壮的诗篇,而且用生命写下了壮丽的史诗,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我们民族的千古绝唱,弹奏出了属于我们民族的正气之歌。”

“写”诗和“弹奏”乐曲,都是人的动作,但说话者却让“生命”这个抽象语词接受了“写”的具体动作;让“诗句”接受了“弹奏”的动作。这就是在修辞学上被称为比拟的修辞格。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说话的人有意识地把物当作人和它对话,或用适合于人的动作来让物接受,或用适合于人的词语来修饰物,或用陈述人的方式来描写物,或以物的身份进行自述的修辞格,就叫比拟。

作为口才施展的一种技巧,它基于联想,富于启发性,而且又常常能把静态拟成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因此,在说话中恰当地运用它,会收到生动、具体的效果,而且还便于表达感情。

借代。“学好ABC,到处都有用”,把ABC看作外语的特征,借以代外语;“目不识丁”,借“丁”字代全部文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鸡犬”代鸡犬之声,因鸡犬之声属鸡犬所有;“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兵革”代战争,因兵器皮甲是战争所凭借的物质条件。上述数例中,借用与代表的词语之间,或以某种特征相关联,或以某一象征意义相关联,或具有某典型性的代表意义,或具有部分与全体的关系,或具有所属、凭借关系。这种不直接说出该人或该事物,而借与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格叫做借代。

说话中灵活运用借代这种技巧,会使说话人的话语更生动,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不但说到了某人或某物,而且还把与某人或某物有密切关联的东西也说出来或暗示出来了,所以,这样的话更能引诱听众去作联想,因而也就更能吸引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