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主管不要太老实
2788700000011

第11章 主管太老实等于丧士气(2)

领导者在获得各种荣誉之后,如果不“贪污”,以各种形式让下属分享荣誉及荣誉带来的喜悦,会使下属得到实现自身价值和受到领导器重的满足,这种满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士为知己者死”是一条省钱、省力的良策,只是要求管理人员有更多的“人性”投入。

认为团队精神就是吃大锅饭

1961年,25岁的韦尔奇带着漂亮的新婚妻子来到马萨诸塞的匹兹菲尔德,并已经以化学工程师的身份在GE的一家研究所里工作了一年,年薪是10 500美元,年终还奖了10000美元,他觉得挺不错。可当他发现一个办公室里4个人的薪水居然完全一样时,他去找老板说理了。结果,没有任何结果。沮丧之际,他萌生了去意。

就在这时,上一级主管鲁本·加托夫来到研究所检查工作。他与韦尔奇并不陌生,他们曾经在几次业务会议上碰过面,韦尔奇每一次都能提出一些超出他预期的看法。韦尔奇就是想“脱颖而出”,而鲁本·加托夫显然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当他知道韦尔奇将要离去时,晚饭的4个小时里竟一直在极力地做着挽留工作,并发誓要杜绝公司的官僚作风对韦尔奇的影响。夜里1点钟了,他又在高速公路旁的电话亭里打投币电话,继续游说……韦尔奇和妻子已经进入梦乡,可鲁本还在工作。

韦尔奇自述了当时的情形:

在黎明后的几个小时,在欢送我的聚会举行之前,我决定了,留下来。从此,我再也没有离开加托夫的认可——他认为我与众不同而且特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打那以后,区别对待便成为了我进行管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有些人认为区别对待的做法会严重影响到团队精神,但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你可以通过区别对待每一个人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团队。瞧瞧棒球队……每个人都必须认为比赛里有自己的一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同等对待。比赛就是如何有效地配置最好的运动员。谁能够最合理地配置运动员,谁就会成功。这一点对于商业来说没有任何不同。

一个人养了一群猴子,每天早上给每只猴子喂3个桃子,晚上给猴子喂4个桃子。猴子们意见很大,纷纷抗议,又是哭闹又是搞破坏。养猴人于是改变了策略,改为早上喂4个桃子,晚上喂3个桃子,结果猴子们皆大欢喜,再也不哭闹了。

这就是庄子给我们讲述的“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庄子认为,养猴人是“识道”之人,也就是掌握了管理规律的人,他的方法是非常机智、可取的。从财富分配的角度看,养猴人并没有增加桃子,只是改变了分配的方案,由“朝三暮四”改为“朝四暮三”,却取得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可以想像,如果你采取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那么你就必然养一群懒汉,工作效率肯定很低,企业就缺乏活力和动力。

成功的团队来自于区别对待,即保留最好的,剔除最弱的,而且总是力争提高标准。

作为管理者,要理解:团队精神≠“集体主义”!区别对待,这是成功团队的关键要素。

成功的团队来自于区别对待,即保留最好的,剔除最弱的,而且总是力争提高标准。

薪酬给予不科学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牧羊人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它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

于是,猎人又买来几条猎狗,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这一招果然有用,猎狗们纷纷努力追兔子,因为谁都不愿意没饭吃。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大兔子非常难捉到,小兔子好捉。但捉到大兔子得到的奖赏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发现了这个窍门,都去捉小兔子。猎人对猎狗说:“最近你们捉的兔子越来越小了,为什么?”猎狗们说:“反正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劲儿去捉那些大的呢?”

猎人经过思考后,决定不将分得骨头的数量与是否捉到兔子挂钩,而是每过一段时间,就统计一次猎狗捉到兔子的总重量,按照重量决定猎狗在一段时间内的待遇。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

猎人很开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猎人发现,猎狗们捉兔子的数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捉兔子的数量下降得越厉害。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

猎狗说:“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但是我们会越来越老,当我们捉不到兔子的时候,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猎人做了论功行赏的决定,分析与汇总了所有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与重量,规定如果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即使捉不到兔子,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猎狗们都很高兴,大家都努力去达到猎人规定的数量。这时,其中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几根骨头,而我们捉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捉兔子呢?”于是,有些猎狗离开了猎人。

猎人意识到猎狗正在流失,并且那些流失的猎狗像野狗一般和自己的猎狗抢兔子。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猎人不得已引诱了一条野狗,问它到底野狗比猎狗强在哪里。野狗说:“猎狗吃的是骨头,吐出来的是肉啊!”接着又说,“也不是所有的野狗都顿顿有肉吃,大部分最后骨头都没得啃。”

于是猎人进行了改革,使每条猎狗除可得到基本骨头外,还可从其所猎兔肉中提成,而且随着贡献变大,该比例还可递增,并有权按比例分享猎人总的兔肉。就这样,猎狗们与猎人一起努力,将野狗们逼得叫苦连天,纷纷强烈要求重归猎狗队伍。

在企业中,金钱鼓励永远是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人人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需要,如稳定的收入和被人接受等生存需要,希望别人看重自己,渴望成功,这就构成了人的内部动力。各种机遇如加薪、提职等和各种风险如失业等也会对个人目标产生影响。

有些主管极端地认为一切金钱激励都不重要,但是无论对谁,更高的收入总是富有诱惑力的。要让员工更加努力,就要奖励员工的出色工作。为了获得最好的结果,主管必须付给员工恰当的报酬。这样才能稳住最好的员工,为企业做出贡献。

老实的主管的逻辑是保证支出的工资维持在最低水平。他们认为员工是成本的一部分。只想到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以保证利润最大化,至于报酬与效果之间的良性关系,他们是看不到的。

有些主管极端地认为一切金钱激励都不重要,但是无论对谁,更高的收入总是富有诱惑力的。

不给员工危机感

挪威人的渔船返回港湾,鱼贩子们都挤上来买鱼。可是渔民们捕来的沙丁鱼已经死了,只能低价处理。渔民们哀叹起来:“上帝,我们太不幸了。”

只有汉斯捕来的沙丁鱼还是活蹦乱跳的。商人们纷纷涌向汉斯:“我出高价,卖给我吧!”

商人问:“你用什么办法使沙丁鱼活下来呢?”

汉斯说:“你们去看看我的鱼槽吧!”

原来,汉斯的鱼槽里有一条活泼的鲶鱼到处乱窜,使沙丁鱼们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因而它们才存活下来。

有专家研究发现,企业基本上由三种人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才;二是以公司为家辛勤工作的人才;三是终日东游西荡、拖企业后腿的蠢才或废才。

其实用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稳定,就会缺乏新鲜感和活力,产生惰性。受到启发,一位主管请来一条“鲶鱼”。让他担任部门的重要职务。部门上下的“沙丁”们立刻产生了紧张感。“你看新员工工作的速度多快呀!我们也加紧干吧,不然在被炒鱿鱼了。”这就产生了“鲶鱼效应”。整个部门的士气提高了,利润自然是翻着筋斗上升。

老实的主管应该从中受到启发:想要振奋起员工的奋斗意志,首先就是要建立危机意识。若是员工没有危机意识,就会安于现状,而部门当然更不会进步。部门光荣的历史不能一直缅怀,大家不能总是“吃老本”,因为这样会让员工失去忧患意识。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企业的员工都很优秀,可是过于安于现状,或者因为机构的体制,使他们不大愿意努力地工作,这些企业也就只能走下坡路了。

老实的主管应该从中受到启发:想要振奋起员工的奋斗意志,首先就是要建立危机意识。

不舍得历练下属

一只猎狗一不留神掉进动物园的老虎笼子里,围观的人都以为猎狗死定了。然而,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人们看到的是威风凛凛的猎狗,步步紧逼,不可一世;而“凶猛”的老虎却是一味退缩,流露出恐惧的神情,雄风不再。

猎食是老虎的求生本能。为了在恶劣的环境、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老虎必须不断提升猎食的技能。因而在人们的印象中,老虎就是凶猛的代名词。但是,把它放在动物园,经过长时间的饲养却连只本来是其爪下物的猎狗,老虎都害怕了。

老实的主管就像溺爱孩子的家长,舍不得历练自己的员工。在优越的环境中生活的人很难有斗志,他们享受着安逸的生活,根本不知道奋斗对于自己的意义。优越的环境不是适合每个人的,管理者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人才是历练出来的。

老实的主管就像溺爱孩子的家长,舍不得历练自己的员工。

厚此薄彼

主管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在部门里做对比。他们在会议中经常强调,甲比乙做得好,一组比二组做得好。那些主管认为作对比就可以让强者再接再厉,弱者奋起直追。其实,他们大错特错了。

一位小学教师做过一次心理实验。

她将学生分成“蓝眼睛组”和“棕眼睛组”。她对学生们说:“最近的科学报告已证实,在学习上,蓝色眼睛的孩子比棕色眼睛的孩子更聪明,学习成效更好。”

大约一周以后,“棕眼睛组”的能力水平明显下降,而“蓝眼睛组”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然后,小学老师又对全班宣布是自己弄错了,蓝眼睛和浅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弱者”,而棕色或深 色眼睛的孩子才是“强者”。很快“棕色眼睛”的学生能力提高了,而“蓝色眼睛”的学生能力下降了。

心理学上说,心理暗示可分为“良性暗示”和“负面暗示”。每个人都需要良性暗示,因此我们应该随时随地给员工以高声喝彩,做一个啦啦队员。

不会管理的主管就习惯于用“负面暗示”,搞损害员工士气的破坏活动。

那些主管认为作对比就可以让强者再接再厉,弱者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