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主管不要太老实
2788700000002

第2章 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1)

舍本逐末

一些管理者每天都在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哪着火了就去哪,他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却从来没有考虑过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想不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抓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

那些老实的主管们徒有敬业的精神,没有善于思考的大脑,也缺乏仔细观察问题的细心和明察秋毫的眼力。一个不会抓问题根源的主管带着一帮“瞎子”似的兵,连完成任务都难,更不要讲高效率和大业绩了。

那些老实的主管们徒有敬业的精神,没有善于思考的大脑,也缺乏仔细观察问题的细心和明察秋毫的眼力。

自己忙碌,员工清闲

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他们在时大家忙忙碌碌,不在时大家无事可做、精神懒散,什么工作都停滞不前。

老实的主管是整个部门里最不可或缺的一个人,他们甚至还企图通过这种不可或缺来保全自己。殊不知,他的所作所为将成为他进步提升的最大障碍,也大大影响了部门的工作效率。

对于一个主管来说,拒绝给员工委派任务是约束自己的最可靠的方法。做辛勤的表率可以,但如果只顾一个人闷头干活,多大的任务都往自己一个人身上扛,不知道分配任务给员工,那他的最终下场就是:一个人累死在“战场”上,下属还会指着他叫他傻子。

老实的主管不明白自己的职责就是管理员工,借员工的智慧和能力来完成组织目标。他们并不需要事必躬亲,单打独斗,该让下属去做的就一定要他们去做。一个称职的主管是善于分派工作的,他们会把每一项工作托付给每一个合适的人去做。

聪明的主管都会将一些简单的工作交由员工处理,自己在思考新的方案、改善现状方面下功夫。主管的主要工作是做计划和决策,如果一个主管整天忙于琐碎的事务而无法把握大局的话,那这个部门肯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一个部门好比是一台电子计算机,主管是这台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员工好像是各种零部件。要想让这台计算机能够准确、高效率地正常运转,只靠主管这个中央处理器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各个零部件都能按照自己的程序良好地工作,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对于一个主管来说,拒绝给员工委派任务是约束自己的最可靠的方法。

做事不讲轻重缓急

一个人要在客厅时里钉一幅画,请邻居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砸钉子,邻居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面。”他遵从邻居的意见,让邻居帮着去找木块。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邻居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据子,还没有据两下,“不行,这锯子太钝了,”邻居说,“得磨一磨。”

邻居家有一把挫刀,锉刀拿来了,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把柄,邻居又去校园边上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邻居又发现他那把生满锈的斧头不能用,所以又找来磨刀石,可为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这位邻居又到校外去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有现成的。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当然了,那幅画,还是这个人自己一边一个钉子把它钉在了墙上。下午再见邻居的时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帮木匠从五金商店里往外架一台笨重的电据。

工作和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人,他们看似忙忙碌碌,一副辛苦的样子,其实,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老实的主管就是用这位邻居的做事方式去工作的。他们总是给自己和员工太多的事做,却没有竭尽全力把最重要的那件事做好。

管理学上有个ABC分析法,是指企业必须对存在的问题先进行描述,然后进行排队,找出最重要的前三项问题,并对症下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之成效。著名的二八法则也告示我们,往往是那20%的问题会带来80%的影响。

那些老实的主管往往并不是看不到问题,只是在解决问题时不分轻重缓急,胡子眉毛一把抓,以致于疲于应战,但收效甚微。

他们总是给自己和员工太多的事做,却没有竭尽全力把最重要的那件事做好。

让下属盲目前进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二十公里外的一个村庄步行。

第一组的人对村庄的名称和路途的长短一无所知,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四、五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又走了几公里,离终点只剩三、四公里时,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坚持走到终点的只有一半人左右。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老实的主管像第一组人的领导者,他从来都不告诉下属前进的方向。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知道目标的方向,让员工跟在后面走就行了。他们没有考虑到,员工不是机器,也不只是在做机械动作,而是有血有肉,有精神也有追求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也许要目标的牵引。

有心的主管就像第三组人的领导者,他们知道用目标激励员工前进。

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知道目标的方向,让员工跟在后面走就行了。

认为速度就是一切

管理界有一个熟为人知的故事:

小海马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拥有了七座金山。从美梦中醒来,小海马觉得这个梦是一个神秘的启示:它现在全部的财富是七个金币,但总有一天,这七个金币会变成七座金山。

于是它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的家,带着仅有的七个金币,去寻找梦中的七座金山,虽然它并不知道七座金山到底在哪里。

海马是竖着身子游动的,游得很缓慢。它在大海里艰难地游动,心里一直在想:也许那七座金山会突然出现在眼前。

然而金山并没有出现。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鳗鱼。鳗鱼问:“海马兄弟,看你匆匆忙忙的,你干什么去?”

海马骄傲地说:“我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七座金山。只是……我游得太慢了。”

“那你真是太幸运了。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恰好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鳗鱼说,“只要你给我四个金币,我就给你一个鳍,有了这个鳍,你游起来就会快得多。”

海马戴上了用四个金币换来的鳍,发现自己游动的速度果然提高了一倍。海马欢快地游着,心里想,也许金山马上就出现在眼前了。

然而金山并没有出现,出现在海马眼前的,是一个水母。水母问:“小海马,看你急匆匆的样子,你要到哪里去?”

海马骄傲地说:“我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七座金山。只是……我游得有点慢。”

“那你真是太幸运了。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有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水母说,“你看,这是一个喷气式快速滑行艇,你只要给我三个金币,我就把它给你。它可以在大海上飞快地行驶,你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

海马用剩下的三个金币买下这个小艇。它发现,这个神奇的小艇使它的速度一下子提高了五倍。它想,用不了多久,金山就会出现在眼前了。

然而金山还是没有出现,出现在海马眼前的,是一条大鲨鱼。大鲨鱼对它说:“你太幸运了。对于如何提高你的速度,我恰好有一套彻底的解决方案。我本身就是一条在大海里飞快行驶的大船,你要搭乘我这艘大船,你就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大鲨鱼说完,就张开了大嘴。

“那太好了。谢谢你,鲨鱼先生!”小海马一边说一边钻进了鲨鱼的口里,向鲨鱼的肚子深处欢快地游去……

在一个盛行速度崇拜的时代,有不少管理者把诸多的管理问题归结为速度的问题,又把速度问题简化为提速的问题。然而,在只有强烈的发财愿望而毫无目标管理可言,企业的经营尚处“漫游状态”时,快或慢是没有区别的。

老实的主管只领会了速度的关键作用,却没有进一步考虑追求速度所要付出的代价。他们一味地催促手下快马加鞭,却对工作的质量不闻不问。

老实的主管只领会了速度的关键作用,却没有进一步考虑追求速度所要付出的代价。

选错了方向却不知调整

主管的职责之一就是为自己领导的整个团队选择方向。那些固执己见的主管总是认为自己的选择和决策绝对正确。在员工执行他的决策失败后也不知调整方向。

从前,有一个叫张三的人,他养了一只青蛙。张三在一家外资企业里上班,虽然生活无忧,但是他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暴富起来。一天,张三灵机一动,对青蛙说:“我们就要发财了,我将教会你飞!”

“等一等,我不会飞呀!我是一只青蛙,而不是一只麻雀!”

张三非常失望:“你这种消极态度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要为你报一个培训班。”

于是青蛙就上了三天培训班,它学习了战略制定、时间管理以及高效沟通等课程,但关于飞行方面却什么也没有学。

第一天飞行训练,张三异常兴奋,但是青蛙却很害怕。张三解释说,他们住的公寓一共有10层,青蛙从第一层开始,从窗户向外跳,每天加一层,最终达到第10层。在每一次跳完之后,青蛙要总结经验,找出最有效的飞行技术,然后把这些技术运用到下一次训练中。这样不断地积累经验,等到到达最高一层的时候,青蛙就学会飞了。

可怜的青蛙知道这纯粹是天方夜谭,请求张三考虑一下自己的性命,但是张三根本听不进:“这只青蛙根本就不理解青蛙会飞的意义,它更看不到我的宏图大略。”因此,张三毫不犹豫地打开第一层楼的窗户,把青蛙扔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