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下一站拉萨
2790500000009

第9章 大昭寺的转经路

他们是那样的满足、幸福,没有迷茫,不再无助,无论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有这点点佛光照耀他们的心灵。我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个惶然不知所为的远方游客吧……

大隐隐于市

上午参观完布达拉宫,我就回了旅馆。这次旅行还算幸运,因为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不敢大意。在八朗学旅馆的小厅里吃过饭后。我就回房间休息了。一则为预防高原反应,必须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一则缓解一下疲劳感。西藏给人带来的巨大震撼会一波接一波地拍打过来,我们必须要以一颗完整且童蒙的心来等待它的震颤,丝毫也不能疲惫。

下午3点多,我一人来到了大昭寺门前。完全出乎我预料的是,在大昭寺门前看到的,竟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就好像这里是闹市,很难把它与西藏佛教的中心地位和藏传佛教的灵魂所在联系起来。

四层楼的碉堡式平屋顶的房子在眼前一字排开,与它四周的商家店铺混在一处,仿佛对世人说,红尘中谁能体味出佛教的博大精深呢?但是当你仔细来品味这样的场面,可能你就会明白,也许真正的佛理就在烟火人间,就在这充满机缘的红尘之中。也许正是在平凡中才能隐含下高深的佛理,真正的境界才不需要任何环境来烘托的——大隐隐于市,也许正是这个道理。

穿过广场前的人流来到寺前,左侧是一圈围墙,围墙里立着非常眼熟的一块碑。走近一看才明白,原来这便是“唐蕃会盟碑”!它一直立在那里,诉说着流失的日日月月,看着人间的盛盛衰衰。

信仰的唯一性

大昭寺曾是拉萨的旧城中心。藏民通常都会去大昭寺朝拜,这里有最长的转经道和最灵验的佛像,随处可见那些虔诚地五体投地的朝圣者们,无论是贫穷的,富有的,他们都是磕着长头从各地汇聚到大昭寺,以乞求一个美好的未来或者是一颗能够安宁的心灵。

在大昭寺门前两侧竖着两根高大的经竿,经竿上下都缠着里三层外三层的经幡。经幡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经文,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飘扬。墙上黑色底色白色花纹的帘子充满了异域风采。经竿下,又分别有两个塔一样的香炉,它是用白泥垒成的炉子,人们不时往里面填桑叶烧,粗重的桑烟升空,给大昭寺带来无限神秘。浓郁的香火随风飘散,熏陶着每一个信徒和过客。当我走近寺门时,发现远道而来的人们在门前嗑着等身长头,那虔诚的样子好像将世间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只有内心的世界向他们敞开着。

这里有老人,有中年人,也有年轻人。只见他们身前铺一块毡或毯,双手合十,向前跪下,顺势向前扑倒,直直地趴成个“一”字,然后站起来,再重复这样的动作。他们在祈求保佑,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犹如身在无人之境。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大昭寺门前作五体投地的跪拜者从未间断。千百年来,这些粗糙的石板被朝拜者的身体摩擦得像砚台一般光滑。

这里有着各式各样的声响,诵经声,叫卖声……而这交响乐中的最高音总是由那些磕着长头来到拉萨的远方藏人发出。听说有的人磕3万个头,历时几个月才来到了大昭寺。但是他们总是义无返顾又不乏喜色地扑向地面,那饱受风霜的身体倒在大地上的沉重的声音令人为之撼动。他们千里迢迢磕着等身长头一路拜到拉萨,目的就是看一眼大昭寺中文成公主带进西藏的真佛,并给圣地拉萨的寺庙佛殿中那永不熄灭的酥油灯添一砣酥油,人们可以把辛劳一世积攒的财物无偿地奉献给寺庙。在佛的金佛像前,堆放着香客们呈献的大把大把的钞票和式样纷繁的金银珠宝。钱财在虔诚的教徒眼中、心中已不再是钱财,而是对佛的至诚至爱。

身穿藏袍的老者,黝黑的脸上有着像核桃皮一样干涸的褶皱,又或是才出生被怀抱在父母怀中甜甜睡着的小婴儿,这些朝圣的男女老幼排着长队来到佛的面前,大多手里拎着盛满酥油的器具,然后为每尊佛前的酥油灯添油。站在大殿的中间,环视四周,昏暗的光线下,佛光闪耀。我眼里的他们,是那样的满足、幸福,没有迷茫,没有无助。

牙齿=生命

看过外面后,我决定进寺去看看。按照藏族佛教的习惯,游览的顺序必须是顺时针的,这也是那些转经的人们常走的道路。可是大昭寺外边的建筑可以拍照,佛殿中的却严禁照相。阳光下,一片浮光耀金,光彩夺目。碉楼、雕梁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我在佛殿中转来转去,看着我并不知道来历的珍贵的佛像、壁画、佛经及佛家器物,看着喇嘛们专神地做着佛事,用信教徒们带来的酥油,逐个给寺里的酥油灯添油。这样,寺里的稣油灯才能保持千年不灭。之后,我也将从寺外买来的酥油递给了喇嘛,在释迦牟尼佛像前虔诚地祈祷着。

我曾看到一根很特别的柱子,上面镶满了牙齿。听人介绍说,这是那些忠实的信徒千里迢迢磕长头前来朝拜,因为种种原因死在了路上,于是请同路人敲下了自己的牙齿,带到大昭寺,镶嵌在柱子上。还有的朝圣者背了酥油到佛前点酥油灯,一路跋山涉水,甚至乞讨前往,宁肯饿着也不吃这些酥油。我由此联想到寺前终日的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他们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看着寺内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我不禁感叹着,这里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着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是什么力量让这些朝圣者有这样的毅力?

我再一次沉默了,仰身靠在暗红色的墙壁上,闭上眼睛用背脊去感受它的坚定。我为这历经千年的佛殿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很钦佩那些信教人与世无争,虔诚朝拜的心境!我回头想想,这不正是我的修行目标吗?我所追求的不正是这样一种虔诚而宁静的心境吗?只是我不会消极地出世罢了,我需要在路上不停地修行。

读懂虔诚

最后,我上了金顶。在这样高海拔的地方爬上爬下,别人感觉我不清楚,我早已气喘吁吁了。在金顶上首先感觉的是金光闪闪,耸然有点苍之势,接着又想到这该需要多少黄金啊,而这些镀了黄金的艺术珍品,是饱含着百万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从大殿出来,环绕在大殿的一周共有380个转经筒,一个挨一个。大殿的木檐覆盖着凹凸不平却很干净的地面,一道阳光垂直照在那有些狭窄的回廊中。午后人并不多,一眼望去经筒廊中静无一人,整个都是暗红色的庄严色调,古、神秘将我包围在中间。我走得很慢,边走边推动转经筒,我想这也算是读遍经书了。玄奘不是见塔扫塔、见庙拜庙的吗,那我就见经筒就转。

4点多我就走出了大昭寺,仰头看那深不见底的蓝天、悠悠而动的白云,长舒一口气。

到现在,我才真正感知西藏是一个宗教气氛多么浓郁的地方,遍及西藏各地的金碧辉煌的寺庙就可以说明一切问题,它们使得一方方山水都变得神圣无比,也给西藏大地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这浓郁的宗教氛围下,藏着无数令人费解的谜,在酥油灯星罗棋布的寺庙殿堂里,佛神秘莫测,观音宁静慈祥,伴随着香火的闪烁,越发透出各自非凡的神韵。善男信女们摩肩接踵,极为恭顺地膜拜。在这块土地上,随处可见含金量十足的真诚——人对佛的真诚。

也许这就是西藏之能吸引无数人的真正原因——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