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妥协、懂得进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2793900000015

第15章 直面社会黑白的抉择(3)

俗话“拿得起,放得下”,颇有点辩证味儿,对于我们做人来说也是极富于启迪意义的。所谓“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踌躇满志时的心态,而“放得下”则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难或者办事不顺畅以及无奈之时应采取的态度。一个人来到世间,总会遇到顺逆之境、进退之间的各种情形与变故的。歌德说得好:“一个人不能永远做一个英雄或股者,但一个人能够永远做一个人。”这里,“做一个英雄或股者”,指的便是“拿得起”时的状态;而“做一个人”,便是“放得下”时的状态了。说到底,如何对待这“模将戏做得下”,才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英雄气概或者胜者风范的重要标尺。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这样一种心境,就能对大悲大喜、厚名重利看得很小很轻很淡,自然也就容易“放得下”了。“模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王安石的这两句诗,将“戏事”与“真情”区分得十分分明。按照我们的理解,所谓“戏事”,就是指那些能拿得起、也该放得下的事;能做到如此随和且随缘地看待人生旅途中的一切利害得失与祸福变故,一个人岂有不会“道我赢”之理?

纵观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状,难怪乎古人要说“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了。但是,当一个人集荣耀富贵于一身时,他是否想到会有高处不胜寒的危机、有长江后浪逐前浪的窘迫呢?好吧,那就不要过分贪恋巅峰时的荣耀和风光,趁着巅峰将过未过之时,从容地撤离高地,或许下得山来还有另一番风光呢!有一个叫秦裕的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泰裕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是明日黄花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落潮,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教练。应该说,泰裕的选择虽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毕竟是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毕竟是一个微笑。老话说得好:“最大的一步是在门外。”可见,这种撤退的后面并非一片空白,也常不乏新的人生机遇。有“体操王子”美誉的李宁,退出体坛后选择了办实业的道路,不也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功吗?如同一切时髦的东西都会过时一样,一切的荣耀或巅峰状态也都会被抛到身后或烟消云散的。因此,做一个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颇有分量的光环,也同样应当“放得下”它,从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作出另一种有意义的选择。这样,我们又有什么惆怅或遗憾的呢?

人生长途中,总会遇到某些不得已的情况而不得不“放得下”的时候。比如,一个人到了年迈体衰时,就有突然遭遇“被剥夺”辉煌的可能,这当然也是考验人如何对待“拿”和“放”的时候。美国第一位总统、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一届总统后便坚持不再连任。他离任时,坦然地出席告别宴会,坦然地向人们举杯祝福。次日,他又坦然地参加了新任总统亚当斯的宣誓就职仪式。然后,他挥动着礼帽,坦然地回到了家乡维农山庄。这一瞬间,却给历史留下了永恒的光彩。英国著名科学家赫肯黎,因其卓越的贡献而享有崇高的声望,然而,到了80岁时,赫氏不得不考虑放弃解剖工作时,他毅然辞去了所任的教授、渔业部视察官等职务。最后,他还辞去了一生中最高的荣誉职务——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不难设想,此时赫肯黎的心情何其沉重、心绪多么难乎,他甚至在发表了辞职演说后对友人这样说:“我刚刚宣读了我去世的官方讣告。”尽管如此,他毕竟如此“放下”了,在没人强迫的情况下如此“放下”了。一个职务,一种头衔,自然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华盛顿和赫肯黎都有“拿”上了自身地位最高的辉煌,可他们又都主动“放”下去了。一位名人说得好:“重要的并非是你拥有了什么,而在于你忍受了什么。”以坦然和克制的态度去承受离任或离职之“放”,人,便活出了一份潇洒与光彩,活出一种落落大方的风范来。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因此,一个人有可能遭遇到这样一些情形:人生——无论功绩或是职务——并未达到最佳状态和最高峰,却因为意外地遭受到某种打击,迫使人去直面“放得下”的窘迫。这时候,最重要的也许是尽快学会如何“爬起来”。有句老话说得好,“跌下去不疼,爬起来才疼”,这就是痛定思痛的一种表现了。反思固然必要,可是,如若长久地斤斤计较于“痛”上面,那就反而作茧自缚、手足无措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的主将罗伯特在投降仪式上签字以后,心清十分沉重。他默默地回到弗吉尼亚,避开了所有的公共集会及所有爱戴他的人们。后来,他又默默地接受了政府的邀请,出任华盛顿学院院长一职。不耽于沮丧与懊悔,一切复兴家园的“战役”始终在默默的进行之中。应该说,罗伯特是明智的,他懂得:“将军的使命不单单在于把年轻人送上战场卖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看来,罗氏是真正弄懂了如何在“放得下”中实现自己价值的人,这情形恰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真正的价值,首先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像罗伯特那样跌倒之后又爬起、“拿起”之后又“放下”,这里面的大勇气和大坦诚何其令人钦佩啊!还记得那年的大兴安岭大火吧?它把当时任漠河县委书记、十三大代表的王招英也推向了由“拿得起”朝“放得下”的转变之中:撤职、调离、取消十三大代表资格……大起大落的人生考验向她涌来。正是靠了这“放得下”的从容,她终于挺过来,方才有了重建家园中的重新崛起——被选拔担任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市某区区委书记的。这里,在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的人生道路之中,我们不正看到了在云谲波诡的别一种情况下,“拿得起、放得下”的韧性的光辉吗?

尹氏和仆人的梦

周国的尹氏极力扩大自己的家业,他手下奔走忙碌的仆人起早睡晚,得不到休息。有一个老仆人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可是尹氏却使唤他使唤得更加利害。白天,老仆人一边呻吟一边干活,夜里,昏昏沉沉、疲惫不堪地倒下就睡熟了。

他的精神迷乱。夜夜梦见自己当了国王,位居人民之上,总揽全国的事物,在宫殿楼台中游玩宴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非常快活。醒了之后还是要去服苦役。有人对他的辛勤表示安慰,他说:“人活百年,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我白天做仆人,苦是真苦哇;可是到了夜里我做国王,却是快活无比,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尹氏整天心里思考世事,全部心思都放在自己的家业上,身心都很疲惫,夜里也昏昏沉沉,疲惫不堪地睡觉。夜夜梦见给人当仆人,奔跑着干活,没有什么苦活累活不要他干的;受人责骂棍打,没有什么侮辱不受的。睡梦中不停地说梦话呻吟,到第二天早晨才停止。

尹氏感到非常痛苦,就去问他的朋友。他的朋友说:“你的地位足以使自己荣耀、财富也很充裕,比别人强多了。你夜里梦到自己当仆人,痛苦和安逸交替,这正是自然法则的常情。你想把觉醒时和睡梦中快活荣耀都得到,那怎么可能呢?”

尹氏听了朋友的一席话,就放宽了仆人干活的限度,减少了自己思虑的事情,这样,他的痛苦就稍微减轻了一些。

过度的欲望和要求,带来的必定是精神的不满足和痛苦,淡泊适性才中庸。

健忘症

宋国的阳里华子中年得了健忘症,早晨拿了东西晚上就忘了,晚上给的东西早晨又忘了;在路上就会忘记行走,在屋里就会忘记坐下;现在不记得以前,以后又不记得现在。全家人都为他的病感到苦恼。请卜人为他占卜,不灵验;请巫师为他祝祷,不见结果;请医生给他治疗,也没有效果。

鲁国有个儒生自荐上门,说他能治好这种病。阳里华子的妻子用家产的一半求取他的方术。儒生说:“这本来就不是卦兆能够占验的,不是祝祷能够免除的,也不是医药能够治好的。我试看感化他的心神,改变他的思虑,也许可以使他痊愈吧!”于是就试着让他在露天地里冻着他,他要衣服;不给他饭吃饿着他,他要吃饭;把他关在黑屋子里,他要求得到光明。儒生高兴地告诉他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可以治好啦!但是,我治病的方法是自家秘密地世代相传的,不把它告诉别人。请让身边侍候的人回避一下,我单独和他在屋里住七天。”家人照他的话办了。

七天到了,没有人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可是阳里华子多年的疾病却是一下子根除了。

阳里华子头脑变得清醒之后,却一反常态地大发雷霆,赶走了妻子,又惩罚儿子,还拿着剑驱逐了儒生。

宋国人都不明白,于是有人拦住他,问他原因。

阳里华子说:“从前我健忘,渺渺茫茫地连天地的有无也不觉得。现在我突然记起了以往的事情,几十年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纷纷乱乱,千头万绪地涌上心头。我只怕将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还会像现在这样把我的心搅得乱糟糟的,到那时,再想忘记一分一秒,还办得到吗?”

遗忘是一种让自己解脱的最好的方法,人应该习惯把痛苦、失败、仇恨等等遗忘,用来记住美好和愉悦的事物,人生就会轻松很多很多……

别太在意

曾有3个病人在同一病房接受治疗,一个是工人,一个是农民,还有一个也是医生,他们都得了一样的病——脑部微细血管破裂,半身不遂,即俗称的中风。

那个农民回家以后,其家人看他没有了劳动能力,如同废人,对他也只是一般性的照顾,已无往日的热情。没几个月后农民孤独地死了。

曾是医生的病人了解这种病的顽固性,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干脆整天躺在床上,看看小说,听听歌曲,不再愿意活动,不愿意到户外去运动呼吸新鲜空气,由于他害怕碰到熟人。大约半年后,医生死了,死时平静祥和。

那个工人回家后,老伴精心照料,天天陪着运动,多活动,用一边的身子带动另一边的身子,只用一根拐杖走路。再后来,没知觉的一边身子渐渐有了知觉,虽然仍未彻底好起来,但却仍然顽强地活着。

三个人对待生命的三种各异的态度,以及别人对他们的生命的不同态度,以及生命力在他们身上的不同表现,令我们不能不为之动容。

幸福的含义

一个朋友参加一项竞赛,得了个二等奖,奖品是一台43厘米的纯平显示器。抱着显示器回家,他却不太开心。他跟我们说了从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片名好像是《天堂的孩子》。

主人公小阿里在参加比赛时,一心只想跑第三名,以拿到梦寐以求的奖品——一双小鞋子。他想让妹妹每天穿着它,而不是光着脚去上学。他被别人推倒了又爬起来再跑,情急之下,竟然冲到了第一名,主办单位安排大官和他合影,阿里却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尽管冠军有着很高的荣誉,能得到更为丰厚的奖品,他想要那双并不漂亮的小鞋子。结果,他不仅没有得到,反而连仅有的一双鞋也跑坏了。

在那个时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解释幸福;幸福就是得到你急需的东西。独自住在乡下的老人,总是能收到城里儿子寄来的钱物,很让乡亲们羡慕,但老人最想要的不是这些,而是孙膝下承欢的天伦之乐;在炎炎夏日下赶路的人,急需的是一片树荫,一阵凉风、一把扇子,一眼清凉的泉水,而不是一件名贵的貂皮大衣:大海是富饶的,它哺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珍藏着无数的宝藏和财富,但在海上迷航的人,急需的却是普普通通的淡水器我不需要显示器,显示器我已经有了。

这个朋友原本只想得个三等奖,三等奖的的奖品是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

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最幸福的事情,不是比别人得到的多,而是得到自己最需要的。

农夫的哲理

有一位农夫,家境贫寒,散淡疏放,疏于劳作。别人忙于农事时,他却常常躺在树边的树荫下自去乘凉。

一次,又值农忙季节,一个下田去干活的邻居看到他还像没事人似的悠然躺在大树下,劝道:“你不该这样活着。”

农夫问:“那么该怎样活着?”精明的邻居说:“你应该比别人更勤于耕作,春天不要偷懒,夏天不要怕热,起早搭黑,把你田里的庄稼种好。”

“那以后呢?”农夫问。“到秋天,你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邻居说,“你再省吃俭用,又会节余下很多粮食。把节余的粮食卖了,换成钱,又可以买许多田地。有了更多的田,你可以打更多的粮,卖更多的钱。这样下去,你就越来越有钱,过些年,你就可以盖深宅大院,买许多螺马,雇一大群人,替你干活了。”

“那以后呢?”农夫问。“那以后你就自在了。别人去干活,你就可以舒舒服服躺在树荫下过日子啦!”

“那么,你看现在呢?我不就是舒舒服服地躺在树荫下吗?”农夫问。

惧老休妻

有一个叫陶邱的人住在平原郡,他娶了渤海郡墨台氏的女儿做妻子。这位女子不但容貌十分美丽,而且很有才华,为人温柔贤慧,亲戚邻居没有不羡慕的。陶邱也感到心满意足,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一年后,他们养了个儿子,家中更是充满了乐趣。一天,妻子对丈夫说:

“自从嫁到你家,这一年多我从没回过一次娘家,我很是想念母亲和娘家的人,我们是不是择个日子,回一趟娘家,顺便也把孩子带给他们瞧瞧?”

丈夫想了想,说:“也是,应该去见见岳母。”

于是一家三口人选了个日子,雇了车马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渤海郡。到了墨台氏妻子家里,娘家人见了女儿、女婿和小外孙,都非常高兴,杀鸡宰羊招待。岳母丁氏已是70多岁的老妇人,自然行动迟缓,步履蹒跚,满脸皱纹交错,说话也不灵巧了。岳母上前见过女婿便回房休息去了。

几天后,陶邱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家。一回到家就把妻子休了。

妻子感到十分诧异,便问丈夫:

“不知我有什么过错,夫君要休我回家。”

丈夫陶邱说:

“前几天到你家去,见了你母亲真叫我伤心,她年龄老了,满脸老气横秋,德行礼节都不讲了,已不能与过去相比。我担心你老了以后也会变成这副模样,倒不如现在就把你休了。再也没有别的原因了。”

妻子听了,哭笑不得。后来,亲戚和邻居知道了这件事,都骂陶邱愚蠢至极。

这位丈夫实在是庸人自扰,为担心遥远的将来而放弃现实中的美好,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自信的回归

“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这是独立个性的一种重要成分。”米歇尔·雷诺兹说道,“是它帮助那些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勇士夺得了桂冠。所有的伟大人物,所有那些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名声的伟人,都因为这个共同的特征而属于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