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279400000033

第33章 宗教—让刻板的哲学表情丰富 (2)

第十八章 宗教——让刻板的哲学表情丰富 (2)

在妙善禅师的金山寺旁有一条小街,街上住着一个贫穷的老婆婆,与独生子相依为命。偏偏这儿子忤逆凶横,经常呵骂母亲。妙善禅师知道这件事后,便常去安慰这老婆婆,和她说些因果轮回的道理,逆子非常讨厌禅师常来家里,有一天起了恶念,悄悄拿着粪桶躲在门外,等妙善禅师走出来,便将粪桶向禅师兜头一盖,刹那间腥臭污秽粪尿淋满禅师全身,引来了一大群人看热闹。

妙善禅师却不气不怒,一直顶着粪桶跑到金山寺前的河边,才缓缓地把粪桶取下来,旁观的人一看到他的狼狈相,更加哄然大笑,妙善禅师毫不在意地说道:“这有什么好笑的?人身本来就是众秽所集的大粪桶,大粪桶上面加个小粪桶,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有人问他:“禅师!你不觉得难过吗?”

妙善禅师道:“我一点也不会难过,老婆婆的儿子以慈悲待我,给我醍醐灌顶,我正觉得自在哩!”

后来,老婆婆的儿子为禅师的宽容感动,改过自新,就向禅师忏悔谢罪,禅师欢欢喜喜地开示他,受到了禅师的感化,逆子从此痛改前非,以孝声闻名乡里。

妙善禅师的一席话,是他高尚的忍辱人格和道德慈悲的表现,是他的宗教信仰,而他的行为也给那位逆子带来了改头换面的影响。逆子被感化,被改造,便是因为潜意识里接受了禅师的宽容善良的思想,从而完成了翻天覆地的自我改善。

宗教中的许多答案,你不信它,是一个方法生活,信了它,便会用另一种不同的方法来生活。这一前一后的两个样,是因为宗教的魔力,还是因为人自身的领悟力,答案是见仁见智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教有着耐人寻味的魅力,宗教中的智慧,确实有着影响人心的力量。

文化拾遗

酒窝大道: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 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于天

常说儒释道,其实儒家并非宗教,而在佛家和道家之中,只有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虽然道家是哲学流派,道教是宗教,但两者其实不无渊源,可以说,道教是道家在历史演进中变异的一支。

大概是在东汉时期,老子被道教奉为教主,长久以来道教和道家便被混为一谈。大概是南北朝时期,老子从教主这个位置退下来,身份却更加神秘:太上老君这个炼丹老头儿竟然就是道家的老子!与佛教一样,道教的神仙队伍也很庞大,但不同于佛教中清一色的男神仙,道教也有女神仙,其中不乏已婚女性。

其实道家和道教并不是一回事,道家的代表老子,讲的是无为;道教却是吸收了儒、墨、法、阴阳等各家部分内容,以方仙道和黄老道的无为为基础演变而来,把老子和他关于“道”的学说神话化了。

不少宗教认为人生是充满苦难的,只有天国才充满幸福。道教反其道而行,认为死亡是痛苦的,而生存是最大的快乐,所以道教最大的理想便是长生不死。道教认为乌龟最长寿,最具有灵气,关于这个观点,葛洪真人在《抱朴子》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东汉末年,因为连年的饥荒,已经是民不聊生。有一个名叫张仲定的人,经常带着全家逃灾避乱。这一年,刚刚回乡不久,突然遇到兵灾,他只好又和妻子匆忙收拾行李,带着四岁的女儿外出避难。刚刚跑到村口就听到追兵的声音。女儿年龄太小,如果带在身边,难免会拖累全家。

正好,在村口有一座古墓,墓顶有个缺口。张仲定和妻子商量,把女儿放进古墓,干粮也全部留给女儿。这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否则一定是全家落难。

虽然张仲定夫妇舍不得骨肉分离,但是形势紧迫,不得已忍住心痛,含泪把吓得发傻的女儿和行李一起放进古墓中,然后朝远方逃去。

三年过去了,夫妇俩回到家乡,见到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所有的土地都荒芜了,树也枯死了,他们最大的伤痛,却是永远地失去了女儿。

张仲定心想,即便女儿已经死了,也不能让她的尸骨被遗弃在古墓之中。夫妇俩跑到古墓边,一边哭喊着女儿的名字一边准备把墓挖开。

突然他们听到墓里传来女儿的声音,他们吓了一跳,此时正是傍晚,他们以为女儿的冤魂显灵。却又听到女儿继续叫着,每一声都那么真切!

张仲定夫妇赶紧找人帮忙,进入古墓,居然看见他们的女儿仍然活着,并且比三年前高大健康不少。

大家感到好奇,干粮无论如何也维持不了三年啊。女儿告诉他们,当干粮用尽时,她饿得不得了,突然看到古墓角落有个东西,伸出脖子像是在看天气,她觉得好玩,就学它的样子玩了起来。谁知学着学着,嘴里便产生了津液,吞下去也不觉得饿了。她就一直照着这样做,始终不觉得饿,直到现在也没有饥饿感。

于是张仲定又到古墓中去,找到女儿说的那个东西,发现那原来是一只老龟。

这个方法被道士知道了,于是便潜心效仿修炼,终于找到了长生不死的办法。

许多宗教都认为人的生命长短是天注定的,道教却否定这个观点,认为“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所以道教强调的是不懈的个人修炼。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道教是世界上唯一基本上不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体系。虽然道教中也有迷信的思想,但是道教在追求长生不死的道路上,是支持自我修炼的,道教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我们可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看待。

在道士的修道中,炼丹是一项神秘巨大的工程。在许多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炼丹是十分讲究的,许多弟子在看炉生火的枯燥过程中不小心睡着,便会引起师尊的勃然大怒。历代皇帝中也不乏寻找道士为自己炼丹之人,尽管炼丹并没有炼出一种令人不死的药,却有着另一个贡献:火药的发明就是建立在炼丹的基础上的。

道教的神仙故事被许多文学作品引用,《黄帝内经》成为中药理论的基础,中国功夫中的气功也源自道教……可以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我们再重新回到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不老来,道教推崇征服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虽然在当今看来仍显愚昧。但如冯友兰先生所说,这种行为其实也包含一种征服精神,我们便不难发现,道教思想中对生命的珍爱和重视,对人的自身修炼的肯定,才是需要被铭记的。

文化拾遗

海外寻仙: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他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但出海数年,徐福并未找到神山。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福推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此后再也没有返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