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2797600000017

第17章 拐弯说话有内涵

在日常交往中,最忌四面树敌,无端惹是生非。所以,即使陈述利害,为避祸免灾,也应刚柔并济,以退求进,装点糊涂,拐弯说话,免受陷害。要知时势有变化,命运有沉浮,少一点锋芒,便多一份平安。

早在公元961年,赵匡胤在扑灭了扬州李重进的叛乱之后,就以自己曾经担任过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为由,说是出于避嫌或是避讳,解除了慕容延钊的这一职务,从此这一禁军中的最高职务就消失了。但赵匡胤仍不放心,他觉得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如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虽然曾经拥立过自己,但还谈不上是自己的心腹,况且他们在军中日久,根基益深,自己如果出征在外,实在很难保证他们不生异心。于是,他想出了一条解除他们兵权的计策。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赵匡胤专门设宴,把石守信等人招来一起饮酒,在酒会之上,赵匡胤特意劝大家开怀畅饮,在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忽然屏退左右,装出一副深有感慨而又推心置腹的样子,长叹一声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哪里能当皇帝?但你们不知道,当皇帝也真是太难了,倒不如当个节度使痛快些。我啊,晚上就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一听,觉得大为不解,连问为什么,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吗?我这个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赵匡胤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怀疑将领们有谋权篡位之心了,慌忙跪下,边叩头边问道:“陛下怎么这么说呢?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赵匡胤一脸的真诚与无奈,慢悠悠地说:“是啊,你们是没有异心,但你们怎么知道你们手下的人不贪图富贵呢?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皇帝,也是推脱不掉啊!”

石守信等人一听,真是吓得汗流浃背,慌忙跪下,顿首哭道:“我们这些人愚昧得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请求陛下开恩,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见火候已到,就缓和了一下紧张的气氛,劝他们说:“人生好比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所好者也无非就是富贵,不过想多积钱财,厚自娱乐,遗福子孙。你们何不释去兵权,出外当个地方官,再多买些良田美宅,多置些歌儿舞女,日夜宴饮,以终天年。我再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一来,臣君相安,两无猜忌,该是多好的事啊!”

赵匡胤的这一番话,说得石守信等人真是茅塞顿开,拨云见日。话说得如此明白,哪还有回旋的余地,而赵匡胤当时在禁军中的地位还不可动摇,他们只好在第二天上表称病,乞求解除兵权。赵匡胤一见大喜,当即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一滴血没流,一句口角没发生,酒酣之间,赵匡胤假意诉苦了一番,兵权就这样得手了。赵匡胤真是会玩大糊涂。

永远别说“你错了”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为了收获某些成果,也是为了收获好心情。

无论别人指责我们的错误,还是我们指责别人的错误。都对好心情没有好处。

既然如此,我们没有必要执著于对或错,不如圆滑一点,按照对事情和心情最有好处的方式来做。

四千年前,古埃及阿克图国王在一次酒宴中对他的儿子说:“圆滑一点。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换句话说,不要对别人的错误过于敏感,不要执著于所谓正确的意见,不要轻易刺激任何人。

如果你要使别人同意你,应当牢记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别人的意见,永远别说你错了。”

在人际交往中,破坏力最强的莫过于这三个字:你错了。它通常不会造成任何好的效果,只会带来一场不快、一场争吵,甚至能使朋友变成对手,使情人变成怨偶。

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记住,和我们来往的不是度量不凡的超人,更不是修炼到家的圣人。和我们来往的都是感情丰富的常人,甚至是充满偏见、傲慢和虚荣的怪人。超人和圣人能够虚怀若谷地对待别人的批评,但常人不能,怪人更不能。所以,当我们想说“你错了”时,应该明白,对方十有八九不会虚怀若谷地接受。就像我们自己不会虚怀若谷地接受别人“你错了”的评价一样。

一个人说错话或做错事,总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即使明知自己错了,也会强调客观原因,认为错得有理。

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并非意识不到犯了错误,只是顽固地不肯承认而已。所以,当你对一个人说“你错了”时,必然撞在他固执的墙上。

比如,有一位先生,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他的居所布置一些窗帘。当账单送来时,他大吃一惊,意识到在价钱上吃了很大的亏。

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问起那些窗帘时,说;“什么?太过分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这位先生却不肯承认自己做了一桩错误的交易,他辩解说:“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用便宜的价钱买到高品质又有艺术品味的东西……”

结果,他们为此事争论了一个下午,最后不欢而散。

不论我们用什么方式说“你错了”,不论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说话的声调,一个手势,只要让他听出或看出“你错了”的意思,他就绝不会有好脸色给你!因为你直接打击了他的智慧、判断力、荣耀和自尊心。只会使他想反击,但决不会使他改变心意。即使你搬出孔子或柏拉图理论,也改变不了他的成见,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

永远不要这样做:你的确错了,不信我证明给你看。

这等于是说:“我比你更聪明。我要告诉你一些事,使你改变看法。”

假如对方真的错了,你必须让他承认并纠正错误,也应该回避“你错了”或类似的词语。你有必要运用一些技巧,使对方察觉不到“你错了”这三个字。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必须用若无实有的方式教导别人,提醒他不知道的好像是他忘记的。”

有一位先生,花3天时间写了一篇演讲稿,他认真地撰写、修改并润色,其精心程度绝不亚于鲁迅或朱自清写一篇文章——据说鲁迅写完一篇文章后,通常要改7遍,而朱自清每天只写500字。

这位先生认为演讲稿写得十分到位,得意地读给妻子听。妻子认为这篇演讲稿写得并不出色。但她没有说:“你写得太差劲了,都是老生常谈,别人听了一定会打瞌睡的!”

她说:“如果这篇文章是投给报社的话,肯定算得上是一篇佳作。”换句话说,她在赞美的同时巧妙地表达出它并不适合演讲。丈夫听懂了其间的涵义,立即撕碎了精心准备的手稿,并决定重写。

伟大的心理学家席勒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地,我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

既然如此,在我们觉得需要说“你错了”时,要用最大的耐心和最大的智慧,将“你错了”三个字重新咽回自己的肚子里。

没有多少人能够正视别人的批评,大人物不能,小人物更不能。

人性表现出来了,做错事的人只会责怪别人,而不会责怪自己——我们都是如此。这不是度量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而使度量大到能接受批评的程度。

因此,当我们想说“你错了”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哪怕我们费尽口舌,他的想法仍然是:“我看不出我怎样做,才能跟我以前所做的有所不同。”无论他是否辩解,他都不会真正接受我们的批评。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承认是“我错了”,也许对疏通关系和解决问题更有好处。

有一位汽车代理商,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决不肯承认产品质量与服务的问题是自己这方面的问题,总想证明问题的根源是顾客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结果,他每天陷身于争吵和官司纠纷中,心情一天比一天坏,生意也急剧减少。

后来,他改变了处理办法。当顾客投诉时,他首先说:“我们确实犯了不少错误,真是不好意思。关于你的车子,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合理的地方,请你告诉我。”

这个办法很快使顾客解除武装,由情绪对抗变成理智协商,于是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如此一来,这位代理商能轻松处理每一件事情,生意也越来越好。

当我们说对方错了时,他的反应常让我们头疼,而当我们承认自己也许错了时,就绝不会有这样的麻烦。这样做,不但会避免所有的争执,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地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弄错。

假如事情到了不得不说“你错了”的地步,应遵循一个原则,即对事情有好处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如《菜根谭》云:“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应满足的第一个要素是:让对方明白你的好意。你指出对方的错误,到底是为了贬低他抬高自己,还是为他好?他也许并不明白。所以,你要设法让他感到你的好意。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以为你在教训他: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他会认为你惺惺作态。

第二个要素是: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原则上讲,要在对方情绪比较稳定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人在情绪不正常时,可能什么也听不进去。此外,最好避开第三者,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以免让他产生当众出丑的感觉。

第三个要素是,不要进行比较。指出对方的错误,要就此论事,不要拿他跟别人比较。“人比人,气死人”,这只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反感。

此外,我们也不妨试着了解犯错的当事人,试着理解他为什么会犯错。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而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哲人这样说:“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