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好作文——考试高分的通行证 (3)
At night,I worked harder at my lessons than usual and made up my mind to be a student of Qinghua University.
掌握5种基本句式,只是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不算是好的句子。那么好句子的标准是什么呢?好句子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展开、联想,使句子达到完整、连贯、简洁、强调和多样的要求。
完整是好句子的第一要点。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单一的完整的意思,它不包含并不紧密相关的句子,也不表达本身不完整的意思。
连贯是指句子各部分之间清楚而合理的联系。句子中的词语和部分应恰当地衔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十分清楚。不连贯的句子通常有以下几种毛病:平行结构有缺点,代词指代不清楚,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关系不明确,在人称、数、语态、时态或语气上有混乱之处。
句中不应有任何不必要的词。只要意思表达了,用词越少越好。用词过多只会使意思模糊不清,而不是更加明晰。同学们常常用不必要的词,所以最好在写完一篇短文之后,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一些词可以删去而又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凡是重要的意思都应在表达时予以强调,为此说话时人们可用各种方法,如提高声音、放慢语速,使用短句或加上手势。进行书面表达时,也可以使用倒装、感叹、重复、反问等方法对应该强调的句子和词语加重语气。
为使句型多样化,可用短句和长句,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句型的多样化,对好的书面表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好几句长短相同、结构相似的句子连在一起,如又用同一个名词或代词做主语,必然显得很单调。可以交错使用一个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或其他句式,但是不要只是为了多样化而频频变换句型。句子的结构和长度首先要由所要表达的思想来决定,只有恰当的表达思想时多样化才可取。
孩子们学写英语作文,一定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把词用对,把标点用对,把语法用对。从这一意义上讲,从5种最基本的句型入手学写英语作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种低起点、高标准的方法,值得学习。
【智慧问答】
一个又聋又哑的人来到一家五金店买钉子,他把两个手指并拢放在柜台上,用另一只手做捶击动作,店员给他拿来一把锤子,他摇摇头,店员又给他拿来钉子,他挑出合适的就买了。那么,接着进来一个瞎子,他要买剪刀,你猜他是怎么表示的呢?
答案:这个问题很简单,之所以仍然将它放在本书,是因为一不小心,你就会答错了。瞎子并不一定又聋又哑,所以他可以直接说:“给我拿一把剪刀。”
议论文写作的“三大纪律”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颜浩同学是班里公认的“小作家”,可是新来的语文老师周老师却说他的文章写得不好,甚至还拿他写的一篇议论文当做“反面典型”给同学们看。周老师指出,颜浩写的这篇文章观点不明确,文章中的个别观点也只是泛泛而谈,逻辑性很差,缺乏足够的材料支撑。相反,其中的许多段落都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空洞无物。其实周老师说的并不是颜浩一个人,很多同学都有堆砌辞藻的习惯,文章显得华而不实,缺乏有效信息。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议论文呢?周老师说了3个要点,并形象地将这3个要点称为 “三大纪律”:
纪律一:要学会分析
写议论文要展开说理,而说理又主要表现在对事物或问题的分析上;不善于分析就必定不善于说理,也必定写不好议论文。因此,要写好议论文就要学会分析,养成分析的习惯。什么叫分析呢?分析就是把一件事、一个问题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组成和因素,理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属性和关系,并加以考察。那要怎样分析呢?就整体上说就是要从多方面展开。
1横向展开
事物与事物之间会有相互并列的横向联系。横向展开就是在分析时围绕中心分解同类事物,找出各事物之间的并列关系。巴甫洛夫深谙此道,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巴甫洛夫运用了三个分论点:一是要循序渐进;二是要虚心;三是要有热情。他把“希望”分解为三点,三点呈并列关系。从形式上来说,为了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可以在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或论据前面冠上“第一”、“第二”等,或“首先”、“其次”等。
2纵向展开
事物与事物之间往往有逐渐推进发展的内在联系。纵向展开即是分析问题时围绕中心,找出各个事物之间的纵向联系,演绎推理,一层比一层深入地进行论证。纵向分析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a按时间顺序纵向展开。在《语文和数学》一文中,苏步青教授现身说法,道出自己对语文的爱好:小时候背唐诗;随后对古文产生了兴趣;到了81岁写字仍然是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的。苏步青教授按时间顺序组织论据,说明语文学习对数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
b从范围上逐步扩大。这种分析方法的表现形式为:从一个说到多个,从一个说到一类,从部分说到整体。例如《见大而忘小》一文中的第一、二段,就用了这种方法。第一小段说明要“见大而忘小”;第二小段则扩展开来,指出“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伟大人物一项十分重要的思想修养”。很显然这是从一个说到一类,是范围上的扩大。
c从内容实质上逐步深入。马铁丁的《骄必败》一文的议论部分就是逐步深入的典型例证。第二、三小段提出骄傲的人以己之长轻人之短的表现及特点;第四至六小段写出骄傲的人护己之短、美化缺点的表现及思想方法;第七小段则综合议论,指出骄傲的实质及危害。全文的表现与特点是由表及里的深入。
3对比分析
在论证过程中,根据论点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从各种不同角度树立一个或几个对立面,使不同的对立论点或事物互相激荡,借此加强说理,这就是对比分析。常见的方式有:
a在正面的论述中穿插“对台戏”,即在由正面阐述论点的过程中树立一些与正面论点有关的对立论点进行批驳。例如章炳元的《鸟飞鱼跃的联想》一文,在论述了人类的自由需有限制之后,提出否定论点:有法有天,有拘有束,不是有“框子”了吗?接着作者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结论:只有有了“框子”,才能更健康深入地发展。
b让两个对立的事物从头到尾唱“对台戏”,使“对台戏”贯穿文章始末。
纪律二:掌握说理的技巧
一个观点与道理是人们在拥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概括、加工和分析后提升为自己独有的观点而形成的。根据这样的认知规律,我们想要讲透某个道理,就要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形象或比喻,使说理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常用的方法有:
1打比方
经由打比方,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们在不自觉中接受。
2举例子
说理时稍微费一点儿笔墨,列举一些形象的具体事例是大有裨益的。在《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中,周培源以郭沫若、鲁迅为例,雄辩地说明了论点,事例虽写得概括、简洁,但勾勒出了具体的形象,而这两个形象正如光芒万丈的灯塔,照亮了千百万自学者掌握文中知识的成才之路。
3讲故事
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议论文相当难写,就连记叙文、说明文写得很好的同学也都觉得议论文难以把握。一般来说,学生感受的总比思考的多,所以阐述观点当然比写故事要难。但如果学会几点技巧,学会几手绝招也就不难摆平它。为了讲清某个道理,可以选择能说明这个道理的故事加以描述,然后再针对这个故事进行评述说理。邓拓在《从三到万》一文中,为了说明“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的道理,引用一则明清笔记中“从三到万”的故事,嘲讽那些急于成功的无知狂人,这就让人们在阅读有趣的故事时,体悟“必须逐渐学习”的道理。掌握分析、利用形象说理的技巧,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能将道理讲深讲透、有情有趣,阅卷者一定会对你的文章“一见钟情”的。
纪律三:善于巧妙构思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怎样提炼中心论点呢?在这里为你介绍一个绝招:淘沙拣金。就是从材料中选择自己真正得心应手的论点,这可分3个步骤来进行:
1分析材料,搜寻一系列观点,分析的关键是辨明材料的性质,诗歌、散文、寓言类材料可以从意境入手挖掘其蕴涵的哲理;故事类材料则要从形象入手,把握其所含的意义,这就像根据体裁来研读一篇文章一样。这一过程是构思的基础步骤,可顺向、可逆向、可发散,或回忆或联想或想象,目的是创造出丰富的选项。例如,以寓言《黔之驴》为材料写议论文。通过分析我们可得到一系列观点:
a没有真本事只徒具外表者终致毁灭。
b要敢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挑战。
c敌人凶恶的本性不会改变。
d做无聊事不会有好结果。
e要礼貌待人,不要逞能争强。
2要比较鉴别、综合判断,看哪个观点能真正切合材料。这一步的要领是由整体来把握的。如上列选项中,ce是就材料的局部情节引发出来的偏题,而d又太肤浅,只有ab把握了材料的发散点,较为切题。
3看哪个材料较为新颖,有较大的吸引力,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智慧问答】
古希腊有个国王,想把一批囚徒处死。当时流行的处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砍头,一种是处绞刑。怎样处死?由囚徒自己去挑选一种。挑选的方法是这样的:囚徒可以任意说出一句话来,这句话必须是马上可以检验其真假的。如果囚徒说的是真话,就处绞刑;如果说的是假话,就砍头。结果,许多囚徒被处死。在这批囚徒中,有一位是极其聪明的。当轮到他选择处死方法时,他说出了一句巧妙的话,结果使这个国王既不能将他绞死,又不能将他砍头,只得把他放了。你知道他说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