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一定要掌握的99个学习秘诀
279900000024

第24章 课堂前后不放松,考试成绩有保证(1)

第八章课堂前后不放松,考试成绩有保证 (1)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舞台背后的辛勤付出,就没有领奖台上荣耀和光环,这一法则也同样适用于考试与学习。许多同学成绩好,人人羡慕和夸奖,但是没有人看到他课下的勤奋与刻苦。如果你在课堂前后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那么考试的时候自然也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回报。学习不能只注重课堂,工夫更多地要在课堂之外。想要成绩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课堂前后的准备工作你做好了吗?

课前勤预习,课上才能主动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

—— 牛顿

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只有把握好这一点,你才会每次都领先一步。

小慧原来听课很吃力,课后要花大量时间看书,还要不断地求助于老师和同学,做作业的效率也很低,学习成绩一直难以提高,精神压力很大。不久,老师发现她在学习上有了显著的进步,情绪也大有好转。后来,老师在她的总结中找到了答案,她说:“20分钟的预习,改变了我学习被动的局面。”

预习有什么作用呢?可以这么说,预习的好处直接体现在课堂学习的效果上,而课堂学习在一个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上课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学习新知识时要用到“旧”知识,也可以说,要用到很多以前学过的储备在头脑中的知识。每上一节新课我们都会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你在学习新课程时,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了或遗忘了,那就意味着你的知识桥中断了,结果只好在上课的时候听“天书”了,哪还谈得上什么课堂收获呢?

而且,你想过吗,上课的时候老师面对全班好多好多的学生讲课只能按照一个速度去讲。你在听课时,如果出现了知识障碍,查看以前书上的内容,问老师和其他同学,那么就会中断老师讲课,干扰其他同学听讲。上课再来解除知识障碍是不可能的,只有预习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

【智慧问答】

老木匠的学徒已拜师三年,理应离开师傅,自立门户了。但自私而固执的老木匠想留下这个勤快的学徒,使自己多一个廉价的劳动力。老木匠不好强留学徒,于是想出一道难题,待学徒答不上来时就不让他出师。老木匠拿着一个长方形木窗框,对学徒说:“这个窗框太大,我想让它小一半,但绝不允许裁减窗框,也不许把窗子遮半边。”学徒用心一想,解决了这个难题,老木匠只好让他出师。你知道学徒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吗?

答案:将长方形改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即可。这样面积只有一半,四边长度却未变。

预习没效果,听课也枉然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

——华罗庚

张烨是市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成绩却不是很理想。重点中学的老师讲课相当快,如果没有提前预习的话,能跟得上老师讲课的没有几个。张烨也经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去预习,可是每次老师讲课时,他还是会听得一头雾水。为此,他甚至产生了自卑情绪,常常觉得自己脑子笨,适应不了重点中学的学习节奏,多次要求父母给他找一所普通中学去读书,而父母也十分为难。父母觉得,张烨小学学习成绩非常好,升学考试的时候,他是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考入这所重点中学的,就这么离开很不甘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主要是他没有掌握好的预习方法。初中生由于所学科目较多,自然不会像小学一样轻松,预习方法不当,成绩自然就会一落千丈。那么,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呢?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边看边想

预习时,要边看书边思考。凡是经过思考后仍然不理解的问题要记录下来,或者做些记号,坚持把书看完。然后,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属于因“旧”知识不懂而造成的理解障碍,那么就可以通过第二步来解决。

第二,查找阅读有关的学习材料

把有关的学习材料,如教科书、参考书找出来,把自己理解不透或遗忘了的“旧”知识认真看一看,复习一下,直到理解为止。如果有时间,可以把这些经复习后弄明白的有关“旧”概念、“旧”原理、“旧”公式,记在笔记本附上,以便以后学习时查看。

第三,再看再想

由于学习障碍被排除,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书,这时会感到理解起来顺利多了。如果再有搞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记下来,或做上标记,等上课时听老师来讲解。

第四,回想一遍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把书合上,自己独立地把看过并初步理解的内容回想一遍:这节课讲了哪几个问题?主要思路是什么?还有哪几个问题不清楚?等等。这样做可以加强理解和记忆,并起到检查预习效果的作用。

第五,适当做点习题或预习笔记

如果时间允许,不妨做点课文后面的习题,这样可以看出经过预习之后的效果。也可以试着做点预习笔记,以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并与课堂笔记作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智慧问答】

生物课上老师提问小明:“什么是生命?”小明答道:“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那么,什么是有机体呢?”

“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个体。”

老师说小明的回答犯了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你知道是什么错误吗?

答案:题干对“生命”的解释中使用了“有机体”的概念,而在对“有机体”的解释中,又使用了“生命”的概念,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语文预习要“三遍过滤”

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舒曼

吉林四平中学的中考状元李响同学在谈到语文复习方法的时候,特别介绍了他的“三遍过滤法”。李响说,“预习也要像过滤纯净水一样,层层过滤,最后留下的自然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这里的三遍过滤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经过层层筛选,将预习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挑出来,第二天带着问题去听课,必然能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李响同学的经验,运用三遍过滤法来预习语文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遍,要求不高,准备词典一本,然后进行粗淘。只需淘去生词,把课文读通。在阅读时,遇到生词或生僻的字就翻阅词典,除弄清词义、会读会写之外,还要思索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最后用这个词造句,就能将这个词彻底弄懂了。

第二遍,要求读懂课文,弄清它的脉络首先给课文分段落,试着概括出大致意思。然后找出一些自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加以体会,用老师平时分析词句的模式简析一遍,看看到底好在哪里。对于一些意味深长、自己弄不清的词句,就要及时向老师询问。最后还要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这样,学的课文多了,自己构思作文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遍,要精心筛选,去粗求精。先自己体会作者写某篇文章的用意,然后参考一些资料,弄清写作时间及背景,体会作者要反映或揭露或抨击或赞美的某些东西,然后概括文章中心。再从文中找出一些细节描写,根据中心,想想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如此这般,对中心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样是整体理解的一步,综合能力运用的一步。如果能轻松越过,那对其他文章的理解就能驾轻就熟了。

因此,预习也要像沙里淘金一样,筛得越细,最后的收获也就越大。预习要讲究主次,不宜将预习作为学习的主要过程,以致上课也不听,这样会适得其反。

【断案高手】

经理早上来公司上班,发现办公室保险柜里的5000万日元现金被人偷走了,大惊失色,赶紧打电话报案。岩崎警长赶来后发现满地都是碎玻璃片,小偷似乎是将玻璃窗打碎后,从窗户跳进来作的案。他叫来公司当天值夜班的忠男来盘问。

忠男说:“半夜零点时我还查看了一圈,窗子锁得严严实实,窗帘也拉得好好的,便放心地回去了。小偷一定是零点以后作的案,因为我们公司紧邻铁路,小偷大概趁过火车的时候打碎了玻璃,利用火车巨大的声响来掩盖玻璃破碎的声音。”岩崎警长一听之下,却将忠男当做嫌疑人拘捕了。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因为满地都是玻璃碎片,如果窗帘是拉着的话,小偷从外面闯进来,打碎玻璃后不应该散落一地,可见忠男是在说谎。

提纲预习法,学好数理化的诀窍

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培根

提纲预习法,按照老师给的提纲进行预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数理化的预习,不同于语文、英语偏重于朗读背诵的预习,要开动大脑的抽象思维机器,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提纲预习法。预习前,老师会将“预习提纲”发到我们每个学生手里。在进行新课教学前,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引入法来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激励我们自主学习,让我们参照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

一般来说,老师设计的“预习提纲”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设计的,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我们不要为完成“预习提纲”而读课文,而是为了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进一步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在预习中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预习,我们要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获得自学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激发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在预习时,就要根据老师设计的“预习提纲”,在提纲上作出批注,提炼出需要理解的问题。将重要内容在书上做出记号,这样还可以避免我们在听课时出现的记笔记与听课不同步的弊病。听课时,我们就能有目的地去听,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笔记,侧重对理解、掌握有价值的关键性内容,逐步进入听课听出味道的境界。

第一,数学的提纲预习

数学预习,就是把将要学的内容作一个粗略的研读。其程序为:通读教材,粗知梗概;细读教材,理解概念;试做练习,巩固检验;记下难点,准备提问。如何具体明确化呢?在预习前,老师会发给我们“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的内容:归纳出课文中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即所谓各段落的大意);整理出课文中的概念、公式,力争记住(适当的时候,可以整理两到三遍,同时学会分析关键词);研究例题;找出例题中的关键步骤或易发生错误的步骤;仿照例题完成随堂练习;试做课后习题。

完成“预习提纲”有一定的难度,但坚持两三个星期就基本上适应了。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下,应当不难掌握。而且,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在课堂上听起课来轻松自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预习,能消除学习数学时产生的畏惧心理,能很好地培养探究的良好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能力。

课前预习以后,我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我们普遍感觉到:通过自己的预习来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不困难,而且在预习中锻炼了归纳、猜想能力;许多数学规律、数学公式等都似乎是自己在研讨中发现的,因而有较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习的兴趣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