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2802200000018

第18章 世界两大联盟的联合(2)

由于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还未调整到大规模生产的程度,以及在“奇怪的战争”期间英法错误地认为战争会拖延3年之久,它们有充裕的时间加强自身的武装力量,对美国的订货要求并不紧迫,因而在法国沦陷前,美国对英法援助的规模较小。1939年1月1日至1940年6月30日,英法订购的飞机总计10800架,1940年头4个月只有104架运到英国,557架运往法国。

德军攻占丹麦和挪威后,取得了从海上进攻英国的前哨阵地,英国面临入侵的严重威胁。温斯顿·丘吉尔出任首相后,英国在对德国采取海上封锁、空中轰炸、陆上颠覆等战略的同时,把赢得战争的希望主要寄托在美国身上,因而把争取美援和促使美国参战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1940年5月25日,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在一份形势评估报告中断定,英国未来的希望在于“英国能够依赖美国在经济和财政上的全力支援,可能还要发展到美国参加到我方作战”。为此,丘吉尔不断向美国陈述英国的困境及英国战败对美国的灾难性影响,以寻求美国的援助。他上台后第5天便致电罗斯福说,“我相信你会认识到,如果美国的意见和力量压抑得过久,也许将会毫无作用。一个完全被征服的**化的欧洲很快就会出现在你眼前,这种压力也许是我们承受不了的。我现在所要求的是,你宣布美国处于非交战状态,这即是说,美国除了不实际派遣武装部队参战外,将尽一切力量支援我们。”丘吉尔要求的援助包括:提供40~50艘旧驱逐舰、数百架新式飞机、防空设备与弹药、战略原料,派遣舰队访问爱尔兰港口,利用新加坡基地,以遏制德国和日本。6月4日,丘吉尔发表震动世界的演说,明确重申英国将战斗到底,并首次向美国发出求救呼吁。

德军在欧洲的一个接一个的胜利,特别是对马奇诺防线的突破,使罗斯福及其三军参谋长认识到,“联合王国和任何残存的法国政权的生死存亡,取决于美国能为它们生产和输送多少军需物资了。”因此,罗斯福积极呼吁加强对英援助。但是,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有限,飞机、枪炮和军火供应不足,无法大规模扩大对英法的援助。

此外,在援助英国问题上仍有不少反对者或怀疑者。孤立主义顽固派仍在叫喊欧洲战事与美国无关;战争悲观论者慑于**德国闪击战的空前威力,认为英法已无法挽救,若把武器送到英法,还不如留着保卫美国。在国内还未从物质和心理上做好参战准备的情况下,已决定竞选连任的罗斯福拒绝考虑丘吉尔关于宣布非交战状态的建议,并以政治上不合时宜和有碍美国“国防需要”为由,拒绝援助驱逐舰,但他保证,美国将尽力提供最新式飞机和其他军用物资。罗斯福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他绕过中立法的羁绊和国内舆论的关注,通过私人厂商把美国军火库中的武器几乎全部卖给了英国。这些武器包括50万支步枪、8.5万挺机枪、2.5万支自动步枪、数百门75毫米口径火炮、2.1万支左轮手枪以及一些弹药。这些物资虽数量有限,质量不高,但对几近弹尽粮绝的英国来说,却是雪中送炭,鼓舞了英国军民的斗志。

意大利的参战使本来深陷困境的英法雪上加霜,为坚定英法的抗战决心,罗斯福于1940年6月10日在夏洛茨维尔,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将举国一致奉行两项明确的、同时并举的方针:我们将向抵抗暴力者提供我国的物质资源;同时,我们将统制和加速利用这些资源,使我们自己在美洲得到装备和训练以应付任何紧急事变和一切防务需要。”这表明,美国决心向抵抗轴心国家侵略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并愿意作为它们的一个非交战国盟友。丘吉尔对罗斯福的讲话感到高兴,并致函罗斯福说:“对我们来说,最重要不过的,就是要把你们为我们重新装备的30或40艘旧驱逐舰拿到手。”

然而,法国败降后,美国对英法获胜的希望一落千丈,要求援助英法的人数大减。到6月末,仅有1/3的公众认为英国将取胜,赞成扩大援助的人数在3周内减少了10%,甚至连美国军方决策者也认为,向英国提供援助“将严重削弱我们目前的国防力量”。国会走得更远,于6月28日决定禁止出售美国陆海军物资,除非武装部队首脑宣布这些物资对美国防务不重要。

法国的败降使英国面临直接入侵的威胁,丘吉尔迫切希望美国给予实质性的援助。7月31日,他对罗斯福说:“我们不能长期经受目前这样的损失,如果我们得不到强有力的增援,则战争便将由于这个次要的而且容易弥补的因素(即旧驱逐舰)而遭到失败。”他坚决要求美国立即向英国转让50~60艘旧驱逐舰,而不是以前所说的30~40艘。丘吉尔之所以多次强烈要求美国提供旧驱逐舰,是因为,一方面英国舰队在挪威海战和敦刻尔克之战中损失惨重,而英国在欧战爆发时制定的造舰计划要到1941年才能完成;另一方面为防止德国入侵,英国领海需要大量轻型海上飞机,这也削弱了英国在大西洋为其舰队护航的能力。

1940年9月,根据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议,美国向英国海军提供50艘驱逐舰和若干潜艇。图为潜艇交接仪式。罗斯福认识到,“联合王国作为一个基地,皇家海军作为一支武装力量,对保卫西半球的重要性”,他决定“用他所能调动的一切力量,从物质和精神上支持英国那似乎没有希望的事业。”1940年8月初,美国通过英国驻美大使菲·亨克洛西恩向英国提出:美国同意用50艘旧驱逐舰交换英国在西印度群岛和百慕大的海空军基地;为防止德军俘虏美国提供的驱逐舰,并利用这些舰只来进攻美国,美国要英国保证,一旦英国战败,其舰队不得投降或自行凿沉,而应转移海外继续作战。8月13日,罗斯福又致函丘吉尔,直接提出上述交换条件。

美国提出以基地交换驱逐舰,既表明美国愿意支持英国抗战到底,也说明它企图乘人之危敲诈勒索。此举自然令英国大为不满,但仍对英国极端有利,“它标志着美国已从中立国转为非交战国”。因此,英国只好做出让步。8月15日,丘吉尔致函罗斯福,表示同意他提出的条件。于是,英美达成折衷方案:英国发表一则表明英国舰队决不投降或自行凿沉的电报;把纽芬兰和百慕大的一些基地作为礼物租借给美国,而用加勒比海的基地交换驱逐舰。

9月2日,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和英国驻美大使克洛西恩互换照会,正式达成协议,美国向英国提供50艘旧驱逐舰,同时取得对纽芬兰、百慕大、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安提瓜、圣卢西亚、特立尼达、英属圭亚那等地8个海空军基地的租借权,为期99年。

驱逐舰—基地交易是美国摆脱中立走向美英结盟迈出的关键性一步。丘吉尔在评价这笔交易时说:“毫无疑问,这一发展进程意味着,两个讲英语的伟大民主国家——英帝国和美国,为了相互的共同利益,必将在某些事务中结合起来。”

在总统竞选期间,罗斯福比较谨慎地处理援助英国的问题,他向国人保证,“在不同本国防务相矛盾的情况下,给予他们所能动用的一切物资援助”。事实上,罗斯福总是以对美国防务有利为由,尽量满足英国的要求。在竞选的最后几天,英国要求美国卖给他们10个师的装备,把交付的飞机由1.4万架增加到2.6万架。罗斯福马上表示同意,他宣称,接受这批订货不仅可以刺激美国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强美国军工生产的设备能力,而这种设备能力“将在紧急时刻为美国的需要服务”。选举结束后,罗斯福更加明确地表示,要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法援助英国。重新当选后的第三天罗斯福便公开宣布,将把新生产的军需品分给英国一半。为避免因英国船舶损失过多妨碍物资运送,罗斯福还建议由美国制造货船租给英国。

根据“现购自运”的原则,英国在源源不断从美国获取所需物资的同时,也陷入财政危机。早在1940年7月,英国财政部官员就向美国提供了英国财政困难的具体数据。到11月底,英国现金储备几乎耗费殆尽,迫切要求美国提供财政援助。1940年12月8日,丘吉尔给罗斯福写了一封长信,历数英国所处的困境,要求美国提供运输和财政方面的援助。他说:“那些已经提交或正在磋商中的定单……已经超过大不列颠手中残存的全部外汇储备若干倍。我们不能再以现金支付船舶和供应品的时候即将到来……我们深信,你们是一定能够找到将来为大西洋两岸的子孙后代赞扬的途径和方法的。”

这样,美国面临着二者必居其一的选择:要么撤销对英援助,使自己在战略上面临更严重的困境,最终因被迫参战而耗费更多的资财;要么继续向英国提供援助,而不管英国是否有现金支付能力。美国决策者从未动摇过援助英国的决心,从1940年夏开始,美国财政部一直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但是在选举结束前,美国不可能在这一问题上采取行动。选举结束后,财政部官员根据1892年的一项法令(当陆军部长认为军队的财产租借出去有利于公众时,他有权这么办),提出把军队财产租借给英国的设想。罗斯福收到丘吉尔的长信后,与其顾问进行过多次磋商,并在1940年12月17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对租借法的原则做了一般性说明。他说:“保卫美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英国成功地保卫它自己”;“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次重要战争是因缺钱而被打败”;美国可以接受英国的订货,并“达成某种协议,使英国人在有利于美国防务的基础上使用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并达成谅解,战后我们照样拿回这些东西,从而避免了使用美元标记……而代之以归还实物的君子协定”。罗斯福把这种做法比作把花园里的水龙头借给邻居去灭火。12月29日,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首次公开谴责**德国,抨击国内姑息主义者,声称要尽一切可能援助英国,美国“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在罗斯福的授意下,租借法案先由财政部起草,后经陆军部长、海军部长、司法部长、国务卿和国会领袖讨论修改,最后定稿。1941年1月6日,罗斯福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重申了租借法案的原则。1月10日,租借法案被提交国会审议。2月8日,众议院以260票对165票,3月8日,参议院以60票对31票,分别通过租借法案。

这一法案的正式名称是:“增强美国防务法案”,3月11日经罗斯福签署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当总统认为对美国防务有利时,他可以在他所取得生产所需资金范围内,批准为任何国家的政府生产和采购任何防御物资;授权总统向他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其他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3月27日,国会又通过70亿美元的租借拨款计划。根据这一法案,美国在战争中向盟国提供了大量战争物资,1941年3月其主要对象是英国,4月扩及中国,9月扩及苏联。自1941年3月至1945年战争结束时,共有38个国家接受了此案所提供的价值491亿美元的援助(其中英联邦国家占63%,苏联约占22%)。

租借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由非交战国向交战国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为英美联盟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丘吉尔对租借法案做了高度评价,称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三个转折点”。

在努力扩大对英援助的同时,美国还积极调整其军事战略,协调两国的军事合作。

1937年12月,美国海军作战计划处主任罗亚尔·E.英格索尔上校访问伦敦,与英国海军作战计划处主任菲利普斯进行秘密会谈。双方讨论了两国海军的造舰计划和在远东的军事合作问题,达成一旦与日本发生战争两国海军联合行动的非正式协议。英方还提出,一旦英国与德国交战,希望美国太平洋舰队保护英国在远东的利益。1938年和1939年上半年,英美海军多次进行秘密接触,进一步交换情报,协商联合作战问题。法国败降后,英美军事合作不断加强。

1940年8月,美国派戈姆利海军上将率代表团访英。代表团名义上是为了收集情报,实际上与英方就英国的生存能力、美国对英国援助的方式、美国一旦参战两国军事合作的可能性和行动区域的划分,以及两国的情报交换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根据这次会谈的情况,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R.斯塔克上将向罗斯福总统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即“猎犬计划”。斯塔克指出,美国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英国的生存,“如果英国对德决定性胜利,我们就能在全球各地取得胜利;如果英国战败,我们将面临严峻的形势,尽管我们不致于到处失败,但很可能到处都不能取胜”。因此,他主张在参战前美国应加速建立西半球的防务,加强美国海军和陆军力量,同时大力援助英国;一旦参战,美国应在大西洋采取攻势行动,而在太平洋则采取守势。

斯塔克的主张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的观点不谋而合,也得到罗斯福的默许,成为美国与英国会谈的基本立场。接着,斯塔克电告在伦敦的戈姆利海军上将,邀请英国三军参谋长派代表到华盛顿参加参谋工作会议。12月15日,英国三军参谋人员讨论了英国应当采取的立场,并达成几点共识:欧洲战区是至关重要地区,首先应集中力量打败德国和意大利,然后对付日本,美国应派海军援助欧洲战场;英国要集中兵力在欧洲战场,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主要由美国来保护。

1941年1月29日至3月27日,英美参谋人员在华盛顿举行秘密会谈。在长达2个月的会谈中,双方在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上分歧较大,争论最激烈。英方认为,远东对英国至关重要,但英国本身无力保卫其远东领土的安全,希望美国派一支增援部队到新加坡。对英国这种既自私又有违“欧洲第一”战略原则的要求,美国严词拒绝了。最后双方只好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见。在欧洲和大西洋问题上,双方很快便取得一致意见。

会议最后通过了参谋工作会议的报告,简称“ABC-1号”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